【黃瑽寧醫師專欄 】

兒童也有高山症


朋友春節期間
FB我,說他們兩家人趁著假期,開心出遊到海拔高達2580公尺的福壽山農場。兩台車從平地一路迂迴向上,到高海拔的山區時,她的小孩在車上開始出現不適頭暈、噁心、嘔吐的症狀。

本來以為只是單純的暈車,大家都不以為意,不料玩了一陣,孩子討著要媽媽抱,在懷中媽媽感覺小孩呼吸較用力,心跳偏快,接著哭喊耳朵好痛,趕緊帶去醫院,醫師很有經驗,馬上懷疑是高山症症狀,給予適當治療之後,才解除警報。


這位護士出身的朋友說:
「在兒科服務這麼多年,我從來不知道兒童也有高山症,黃醫師你一定要幫我宣導一下!」於是就有了這篇介紹兒童高山症的文章。


高山的氣壓較低,兒童的身體對缺氧的忍受度也較低,因此兒童不只是可能罹患高山症,甚至還是好發的族群之一。
當小朋友到高海拔的地區,沒有足夠的時間適應降低的氣壓,會漸漸導致肺泡及組織缺氧,進而造成呼吸急促、頭痛、心跳加快、嘔吐、疲倦、厭食、失眠、步態不穩等等症狀。最嚴重的病例是引發肺水腫,甚至腦水腫,如果到這個程度,就可能有生命危險了。


究竟爬多高的山有可能引起高山症呢?對
兒童而言,只要爬超過2400公尺的高山,就有可能發生高山症。專家建議,兩歲以下小朋友最好別在超過海拔2000米以上過夜,而2-10歲小朋友最好別在3000米以上高度過夜,以策安全。


比較大的孩子發生高山症時,可以向家長表達不舒服,比如說「我頭好痛」,或「我好想吐」等等。但還不太會講話的嬰幼兒,對爸爸媽媽而言,要如何才能即時警覺孩子出現高山症的症狀呢?這裡提供大家一個評分表,可以診斷三歲以下的兒童高山症,這個量表叫做兒童高山症指數(Children’s Lake Louise ScoreCLLS)。


這個量表其實很簡單,只要評估孩子的五個活動指標:吃、睡、玩、哭、鬧。家長幫孩子的「吃、睡、玩」狀況分別給予03分的分數,都很正常就是0分;如果不吃不玩睡不著,就看情形給分,最嚴重是各3分,加起來總共9分。再來「哭的強度」和「鬧的時間」則是06分,同樣是狀況評估,哭最慘和鬧超久就是6+6=12分。


如果真的一個9分,一個12 分,那就太慘了,我想不只是高山症發作,而且是命在旦夕,要趕快送醫急救了。一般診斷的標準是「吃睡玩」超過3分,加上「哭鬧」超過4分,就符合輕微高山症,只要馬上處理都還不嫌遲。


處理的方法很簡單,如果孩子已經有高山症的症狀,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下山」。過程當中讓孩子休息,不要再做激烈活動,並且多喝開水。如果有頭痛症狀,可以吃一些簡單的止痛藥,等待下山就醫後服用進一步的藥物。如果下到低海拔地區,孩子整個精神活動力就100%恢復,也可以休息一天後再慢慢上山,但還是要注意爬坡速度與孩子的症狀。


萬一曾經有高山症的情形,也不代表從此孩子就不能爬高山,或出國去高海拔的國家,只是家長需要了解預防的措施,事先做好功課與準備。以下就是預防兒童高山症的方法:

1.爬升速度要預先控制上限:2000公尺以下,每天上升1000公尺為限;超過此標高,每天上升600公尺為限。

2.如果要過夜,過夜的地點比前一天所處海拔盡量少於300公尺。

3.多喝水補充體液。

4.飲食以澱粉質為主,比如說飯糰,饅頭,麵包等等。

5.剛抵達高海拔區域當天,盡量不要玩的太瘋太累。

6.出發前可先與醫師會診,攜帶預防高山症的藥物,以及輕度的止痛藥。尤其是選擇搭飛機進入高地的旅客(如造訪西藏高原),生理上沒有足夠的調適時間,可服用藥物事先預防或事後治療高山病。

7.感冒的時候(以及媽媽的生理期)更容易引發高山症狀,最好是等身體養好再出發。

8.牢記上述高山症評估表,這份評估表同樣適用於四歲以上的兒童,尤其是當孩子會喊頭痛的時候更要小心。如果已經超過安全分數,趕緊下山就醫,以免錯失治療機會喔!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專科醫師資格:小兒科專科醫師 、感染症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