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醫師專欄 】
戒煙的好時機:寶寶出生時
我在門診只要遇到有過敏體質的孩子,一定會問家長同住的人有無抽煙。
接下來的反應有很多種:有給老公翻白眼的,或要求下次爸爸親自來請我轉達的,也有無奈苦笑的(公公是老煙槍),當然也有自我反省願意戒煙者。我會把「戒煙」二字用中文寫在病歷上,一個月後返診時,再問一次。比較有心的家長,經過我三番兩次囉唆之後,還真的會戒,但大部分的癮君子還是很難撼動就是了。
最新一期的兒科(Pediatrics)雜誌有一篇文章標題下的好:兒科醫師是否能扮演幫助家長戒煙的角色(Implementation of a Parental Tobacco Control Intervention in Pediatric Practice)。一位麻州總醫院的主治醫師Dr. Winickoff發起計畫,希望藉由兒科門診的會面時間,幫助年輕父母戒除煙癮。
研究團隊找到了1980位抽煙的父母願意參加計畫,其中一半的對照組就像我一樣,只是嘴巴勸說而已;然而另外一半的實驗組,他們會很實際的對家長做戒煙教育,如果需要貼片就開貼片,並且給他們戒煙專線的電話備用。
雖然這項研究沒有告訴我們兩年下來有多少家長最後戒了煙,但有經過醫生苦口婆心勸告的實驗組家長,比對照組高出十二倍的機率接受各種形式的戒煙治療。畢竟有好的開始才有成功的可能,這些癮君子因為有了小孩,願意放棄自己的享受,來保護下一代的健康,已經是很不容易的抉擇。
再次提醒大家,抽煙的家庭會帶給孩子各式各樣的疾病,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中耳炎,甚至增加嬰兒猝死機率。若是暴露太高量,對神經發育也會有影響,進而造成未來少數行為異常的問題。
有時候想想,兒科醫師能做的事情還真不少。我們一般成年人過了青春期之後,就很少會去看醫生了,直到懷孕生小孩這段時間,為了幫寶寶打疫苗或孩子生病等等,才會比較規律的跑醫院。雖然兒科醫師照顧的重點在於小孩,但若是沒有健康的家長,健康的環境,兒童也很難有良好的發展,不是嗎?
於是乎這幾年來,有很多計畫都有類似的概念,比如說在幼兒返診打疫苗的時候,幫助媽媽評估產後憂鬱的程度,(http://blog.roodo.com/pedi_zone/archives/9222915.html)以免延誤就醫,造成家人的不幸。
另外還有提升親子共讀的運動(Reach out and read, ROR)(http://blog.roodo.com/pedi_zone/archives/16324327.html)
,也是藉由兒科醫師的接觸,及早發現經濟有困難的家庭,主動提供兒童繪本給他們。
所以,不要再以為兒科醫師只是「看病打針」而已,理論上只要是與兒童健康有關的議題,我們都應該花時間與家長討論,盡力給予好的意見,幫助孩子的身心靈,在更健全的環境下成長。在我的諮詢門診,我真的很高興看見家長帶孩子一起來,討論教養的問題,聊聊學習上的困難,有時候花時間傾聽後,會發現問題可能是來自身體的狀況,或者來自家庭的氣氛,也有學校的問題等等。雖然不見得每一次都可以給予幫助,但至少我可以提供一些方向,或是新的想法,這些都是一般門診像菜市場般的慌亂之中,所無法得到的安慰與成就感。
言歸正傳,如果有爸爸媽媽還在抽煙的,趕快到醫院戒煙門診尋求幫助,別再遲疑囉!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專科醫師資格:小兒科專科醫師 、感染症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