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Part 1…》到達內灣已經下午了,雖然天空不停的下著細雨,遊客們依然興緻高昂,看著停車場一個接著一個滿,連警察都在路邊指揮交通,可見若沒下雨的話人潮肯定多更多,不過這裡的停車場是以「次」計算,一次的價格是100元,所以停愈短的時間收費的店家應該會更開心吧!沿著小路走,我們也不曉得繞到哪要了,小吃店好多好多,還看到賣「黑臭豆腐」的店家喲∼只是沒嘗試啦!

  內灣老街位於內灣車站前,在經濟部商業司的商圈再造之後,展現全新風貌。內灣老街總長約有200公尺,街道兩旁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野薑花肉粽、炸野薑花、柿餅、現烤高粱香腸及牛奶麻糬等客家風味小吃。內灣老街多數店家,只在假日開門。開店時間為09:30∼21:30,供應餐飲及客家擂茶、點心,店家還不定時推出地方傳統手工藝活動。

  內灣戲院【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227號】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門口有一個懷舊的郵筒,方便遊客在戲院內購買木片明信片時寄送,進去左手邊有一家傳統的雜貨店,應該是說縮小版吧!因為東西其實並不是那麼齊全,但卻充滿了小時候的回憶。戲院裡是可以吃合菜的地方,低消是每人200元,戲院裡還放映著舊電影,感覺就跟「新台灣原味」餐廳是一樣的,右手邊有小路可以進到另外一間商店,這間商店裡商機滿滿,只看到一堆年輕人手拿竹籃挑選著自己喜歡的飾品,一旁還有人鼓吹著,如果沒有概念的話,也有成品可以參考,挑選完的飾品就會有人幫忙組裝完畢,看著每個成品都相當的討喜,這是在販賣創意與歡樂,印象深刻。

  紫玉菜包【內灣村中正路307號】以山藥混合糯米漿作成的客家包子每個20元,有白色、綠色、紫色三種口味,白色的是原味,內餡是白蘿蔔;綠色外皮是艾草、餡是鹹的蘿蔔口味;紫色外皮為山藥、內餡是芋頭和蝦米、香菇、肉絲等等炒成的。不過因為平常吃到的包子外皮都是乾爽的,所以有點吃不習慣,加上現在都是吃幾口就不吃的狀況下,就剩下半個囉。其實老街的路上全都是賣吃的,可惜是沒有太大的慾望想要買來吃,所以就錯失了些品嚐美味的機會囉,或許下次有機會再重遊舊地試試吧。

  晚餐是到竹東附近的夜市解決的,這個地方白天可是菜市場呢,很會利用地方特性。晚餐第一站到Candy介紹的蝦仁肉圓店,這間店家是美鳳有約介紹過的,可惜排骨酥湯的湯頭太鹹了,不過蝦仁肉圓還挺好吃的。第二站則選擇了關東煮,果然是便宜又大碗,連找位子都有點困難,點了玉米、高麗菜捲、鴉血、黑輪才五十幾元,真滿足。擔心爸比吃不飽,所以特別買了滷味喔!「36味滷味」滷味攤的東西有點少,不過JOY說辣的挺夠味的,爸比也覺得不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