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Lam有約專欄】
忽視孩子的「咬指甲」問題
Lam:我覺得現在比較麻煩的是姐姐,姐姐已經大了,妳就不要跟她提咬指甲的事,妳請她過來剪指甲時,妳看一下,說:「妳的指甲不需要剪。」這樣就好,「妳怎麼咬指甲啊?」、「妳不要咬」…這些都不提。
她的挫折、壓力慢慢降低之後,咬指甲的行為會消失,如果妳一直提的話,她愈想改就愈改不掉。像有一個媽媽,她的孩子喜歡眨眼睛,她一直跟孩子說:「不要眨!不要眨!」我說:「妳可不可以不要再講這些話。」
她說:「我現在都沒講!我只是溫柔的看著他。」我說:「『溫柔的看著他』更可怕!」哈哈!
媽媽:那個「指甲」的事,我幾乎每天都會提醒她。
Lam:妳可不可以完全當作沒有這回事?
媽媽:我知道,就是不要再講了。
Lam:妳完全當沒看到、沒這件事。我知道要媽媽不去管這件事是很困難的,媽媽一定會很想知道原因、想找出原因,但最後,最好的方法就「不理它」,也不要覺得「唉!他又再做了」,就是不理它。
媽媽:所以也不要瞭解為什麼?
Lam:不要!完全不要!
媽媽:我就很好奇她為什麼會這樣?我問她,她說:「沒有啦…那我不咬就好了嘛!」
Lam:她沒辦法,因為這是無意識的,不是她有意要去咬指甲。所以妳愈提,愈強化了她無意識的動作。妳可以每次先要弟弟來剪指甲,然後再看一看姐姐的指甲,說:「妳的不用剪。」其他什麼都不用講。終有一天她會覺得每一個人都需要剪指甲,慢慢她會改的,請妳給她一年的時間。
做父母最難的一點是,妳要去「熬」,所謂的「熬」是很辛苦的,像蒙特梭利老師一樣,妳平常看他們在教室很輕鬆的樣子,實際上他們很多事情看在眼裡,那種「熬」─該糾正而不能去糾正。事情該不該當下糾正,這我們叫「介入」(intervention),什麼時候我們該介入或不該介入?我常跟老師說:「如果妳當下不知道這件事情是該不該去介入,「不介入」是好過「介入錯誤」。」所以不介入她咬指甲的事情是妳必須做到的。
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對於她,妳不要感到「內疚」(guilty)─妳覺得妳很忙,妳沒有時間陪她,在陪她時,妳又感到內疚。如果妳們相處中,還夾雜著「內疚」的成份,她會想辦法來折磨妳,因為孩子會感受到妳對他們「虧欠」的情緒。妳要想,妳那麼辛苦的上班工作,還要回來燒飯給孩子們吃,已經做了百分之一百的好媽媽─妳永遠要這麼想,而不要每天都在趕時間,每天都有內疚的感覺。
快樂的爸媽才能給孩子豐富的愛
Lam:最後,妳一定要「愛自己」多過「愛孩子」。何謂「愛自己」?愛自己是指要有自己的時間、行程,如果妳今天不想燒飯、不想回家,妳就去做一件可以讓妳自己快樂的事情,例如:跟朋友喝咖啡,或者買一樣讓自己開心的東西,妳一定要把自己的快樂找回來,而且是「自己的快樂」,不是孩子帶給妳的快樂。惟有自己快樂,才會有真正豐富的愛,他們會感覺到的。
跟孩子在一起最重要的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品質」,有了真正豐富的愛,跟孩子相處的品質就能大大提升。愛的品質與時間長短無關!
妳可以花十分鐘陪孩子,或者三個月不跟他們見面,但在妳們那段相處的時間,那個「品質」是很重要的。他們對妳給的愛滿足了之後,他們不會一直黏著妳不放,為什麼他們會一直黏著妳呢?表示妳給他們愛的品質不夠,妳心裡面常常是「不滿」、「不平」、「心急」、「慌張」、「焦慮」…的愛,所以他們會黏著妳,想要更多的愛。妳可以給他們一點點的愛,可是那種愛的品質是非常好的─是「發自內心的快樂」,那一刻,孩子的內心就滿足了。
很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媽媽從小親手帶大的,媽媽需要他多過他需要媽媽,每天孩子上學,媽媽比誰都心疼,因此分離對媽媽困難,對小孩更困難,因為媽媽困難是看不見的,小孩困難是又哭又鬧的;另一種是媽媽對孩子的注意不夠,所謂的「不夠」,是指「愛的品質不夠」,他不滿足。
有一些外傭,他是會在私底下打孩子的,可是孩子卻更會黏著他、更表現分離焦慮(離開他會大哭),為什麼呢?因為他得不到媽媽健全的愛,卻從外傭那裡得到一點點愛,而那一點點愛並沒有滿足他,所以他與外傭分開時,他哭得更大聲,因為那一點點愛,也是愛啊。
一個很健康的小孩,一定會有分離焦慮,但是一段時間就好了,像之前有個日本媽媽,她一直捨不得自己的孩子,每天跟孩子在教室外面哭,後來我跟她說,妳可以陪孩子哭,但是要邊陪邊做自己的事,例如:看書、打毛衣等,隔一段時間抬頭看看自己的孩子說:「你需要哭,It’s OK to cry.」三天之後,孩子就不哭了。她問我為什麼那麼有效?其實媽媽要用對方法,孩子是需要妳們的關注,但妳們給他們的關注是不健康的!是一種帶著「彌補」心態的關注。
如果妳自己能做到每天帶他來上學是高高興興、快快樂樂的,他的哭不會影響妳─孩子哭也沒關係,哭沒什麼不好、「我知道他沒睡好」、「他不想跟媽媽分開」,這些媽媽都瞭解,孩子你就哭吧!一旦妳放手了,孩子就放了,但是妳現在帶他上學時,心裡是難過的,會回想是不是我昨天沒有陪他…等等的事情。妳知道嗎?孩子對父母的敏感度是遠超過妳們的想像,他知道妳心裡的一切,他掌控妳的程度遠超過妳掌控他。
妳試試看,每天讓自己很快樂。妳可以先從偶而外食開始,我不知道妳做不做的到,譬如妳跟他們說,今天妳不想煮飯,然後妳再想想「妳自己想吃什麼」或「爸爸想吃什麼」、「阿公阿嬤想吃什麼」,就是不去管孩子們想吃什麼,不要把焦點放在孩子們身上,要把焦點轉移到你們這幾個大人上。先從這樣開始。
然後請妳慢慢規定那位愛哭的兒子,哭的時候要去一個固定的位置哭,可以去房間,或一張特定的椅子,不要讓他的哭打擾到妳。妳跟他說:「我現在需要做一些事情,請不要打擾我。」如果他一直黏著妳,也不想坐固定的位置,妳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裡,讓他打擾不到。一定要堅持,堅持一個星期他就會有所改變。他如果可以坐在固定位哭完,哭完就可以來找媽媽。妳永遠都該保持微笑,跟全家相處都是快樂的─這個有點難做到吧?
媽媽:是有一點,但我會試試看。
Lam:先把家裡的氣氛弄好,孩子們不要影響大人們相處的氣氛,等到家裡的氣氛都好了,孩子就會自動歸位了,這樣一切就會變好。
尤其三歲多的小孩,像我的孫女兒,本來是個溫順的孩子,可是最近開始常常無理取鬧,我心裡非常清楚,我只是沒有跟我媳婦講,為什麼呢?因為她有了一個妹妹,所以她也想像baby那樣的得到注意,如果我跟媳婦講,媳婦順著她,她就得逞了。
該管教她的時候,他們又心疼她,所以她從一個很快樂、很滿足的孩子,變成一個很難搞的孩子。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媽媽懷著抱歉的心情面對她。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從一個非常快樂、有秩序、整整齊齊的孩子,變成另一個不一樣的人。
選擇適合孩子成長的學校就讀
媽媽: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家姐姐是讀薇閣小學,可是我覺得弟弟的個性好像不是很適合那裡的環境,但家裡的長輩認為姐姐都讀薇閣小學了,那弟弟是不是也送過去?可是我想唸完這裡,再讓他唸公立小學。
Lam:可以唸完這裡,國小一年級再去讀薇閣小學嗎?
媽媽:不行,那裡一定要從幼稚園就進去。我個人是不希望弟弟去。
Lam:那妳可以堅持嗎?
媽媽:目前有跟他們提過了。
Lam:我的意思是,這是妳們家裡該去討論的事情,這我不能介入。
媽媽:我想瞭解一下是什麼的小朋友適合去讀,這個現在可以知道嗎?因為我現在覺得當初讓姐姐去讀那裡,其實是個錯誤的決定。有的時候我會想很多,我不想讓弟弟也被拖去讀。我就變得很矛盾。
Lam:他現在才小班,也還沒有要急著進薇閣嘛!那妳可以先觀察一下,姐姐一年以後還會不會咬指甲,如果妳在家裡都做的很好,她還會咬指甲的話,就表示她的功課壓力太大了,她真的不適合在高壓力的環境下生活,妳可以先觀察姐姐。
弟弟真的還蠻小的,妳可以一年以後再做決定。可是我個人認為,蒙特梭利大班畢業的孩子,出去跟別人的互動、應對,是很不同的,是冷靜而有條理的,尤其我們是混齡,孩子可以接觸到各種年齡層,他能體會到由小到大的成長過程,當他小班的時候,他要請大孩子幫忙,當他變大班的時候,他變成一個老師了,可以照顧小小孩,小的孩子會仰慕他,這種從被照顧到照顧別人的感覺,那種自信心與長大的感覺,是太棒了!到時候他去面對薇閣,是非常容易的,尤其是在社會性上面。
創造快樂的家庭教養環境
媽媽:那爸爸處罰弟弟的部份…
Lam:我覺得孩子的脾氣還不至於壞到需要用打的,他是因為你們教養上的問題,導致他有所偏差,這很容易再偏回來,而不需要用打的。妳說用打的會不會變好?會、也會,可是那是壓抑下來的,他變乖了,他不敢了。那我覺得這不好啊,不必要啊,不如自己讓他真的變好。為什麼他在我們這邊會那麼好呢?因為我們這個環境又沒打、又沒罵,他就會變好,所以你們要製造出一個環境,這個環境讓他變好,而不是打到好。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環境,是妳要先去營造的。
像我現在做阿嬤,我每天在吃晚餐的時候,就為他們製造一個快樂的環境。有時孩子們在餐桌上,拼命吃、拼命吃,她們的爸爸回來晚了,會說:「妳們都不留給我!」昨天,她們的爸爸吃芒果,一個接一個,我說:「你要留一點給你女兒啊!」他說:「她不留給我,我為什麼要留給她?」我說:「從你開始啊,你留給她,她會很開心;你留給她了,她下次就會留給你了。」妳要常常製造一些機會,讓他們瞭解做人的道理,而且是快樂的。
媽媽:就是要用不同的方式,不是用罵的。
Lam:對。如果他不好好吃飯,就說:「那我們就不要吃了。」可是也不要用罵的。在我們家是「不吃飯沒關係、飯剩下來沒關係,明天當早飯」,她們現在都知道,她們吃不下就說:「我明天早上吃。」當初是又哭又鬧,她們哭著說:「我不要拿這個當早飯,我不要!」吃過一陣子,以後她們就知道了、就不敢了。現在又開始會剩飯了,我就說「明天早上吃啊」,我開開心心的,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每一件事情,她們做不好,都沒什麼大不了的。
媽媽:就是先讓自己放輕鬆。
Lam:對。
媽媽:不要每件事情都想的那麼嚴肅。
Lam:對。妳想想看妳今天會來向我請教,表示妳是有一個理想,而且正在盡力去做,妳要常常肯定自己啊!
媽媽:因為像「咬指甲」我個人就覺得很嚴重,每次看到我就很緊張,我還想帶她去看醫生。
Lam:一年以後,她還咬指甲的話,妳再來找我。OK?妳要給她一年的時間,因為妳的轉變與家庭的氣氛也需要一段時間,假如妳現在開始徹底執行的話,一個月內家裡就會有改善。永遠讓孩子無法激怒妳,可是妳就是要堅持妳的常規,而妳的情緒不會被他們牽動。媽媽的權威要拿出來。現在不拿出來,以後要怎麼辦?以後更難管教了。
媽媽:所以姐姐頂嘴或回嘴,我就都沒關係,不要跟她衝突?
Lam:不要跟她衝突,可是要讓她知道「她不禮貌,妳就不想跟她講話」,因為妳不喜歡她講話的態度,妳說:「妳現在講話的態度,讓我不舒服,我要走開了。」然後妳真的走開了。
她如果跟妳開條件,妳覺得是不合理的,妳要說:「妳不需要再講了,夠了,就是不行。」不行就是不行,怎麼哭、怎麼鬧都不行。其實這有點困難、蠻辛苦的,可是很快就過了。
媽媽:我感覺姐姐的專注力、各方面有點不足,她之前有學過圍棋,上國小後,我怕她功課壓力大,就停掉了,我想最近讓她學,她就反抗。
Lam:妳現在什麼都不要讓她學,對她零要求,先把她的「玩電動」一點一點去掉,再把媽媽的權威建立起來,其他的一年以後再講。先不要給她任何的東西,放輕鬆,一步一步慢慢來。
媽媽:好,謝謝!明天先從弟弟上學開始。
Lam:對,妳可以一路唱歌啊,開開心心的跟他bye bye,一定要讓他看到妳笑。這是一種「依附─分離」的關係,妳笑著跟他分離,就是這麼「阿莎力」,他也會笑著跟妳分離。
媽媽:我就為了這個事情,每天都跟他不愉快,所以我也是每天擺個臭臉。
Lam:對,然後在家裡要完全不談學校的事情。千萬在這段時間不要談學校的事情,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做什麼?」「你在學校開心嗎?」什麼都不談。他講妳就聽,然後說:「喔、這樣子啊。」或將他講的話覆述一次,沒有妳自己任何感覺,也不要想引導他說:「這麼好玩啊。」這些都不要講。因為孩子都太厲害了,都太知道妳想講什麼了。他心裡會想「媽媽又來這一套了」。
媽媽:哈哈!
Lam:因為堅持是很困難的,可能堅持一段時間,「你們」的壞習慣又回來了,到時記得再來跟我分享。
媽媽:我現在也發現,孩子很多問題實際上都出在家長身上,真的是教養或自己的情緒管理會影響小孩。
Lam:所以我請妳每天像演戲一樣的,每天很高興,假如妳自己不去找真的快樂,妳演不下去,馬上情緒又出來了,妳一定要找出讓自己快樂的事,才能一直保持好心情。我常常說,我們要養孩子,都要養到「大器」,父母如果每天都在搞情緒,在研究孩子的瑣碎問題,孩子怎麼變大器啊?
媽媽:對。
Lam: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讓任何事情影響妳,其實這些都是小事,如果妳自己情緒不好的話,所以事情都困擾著妳,都讓妳心裡很難過的。OK?趕快出去找一個讓妳愉快的事情。
媽媽:好吧,兩個禮拜後給妳好消息。
Lam:一定要給我好消息喔!
關於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
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成立於民國七十三年,為台灣地區第一所蒙特梭利幼稚園,完全根據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 - AMI) 的要求標準實施教學。每班編制有兩位老師,一為指導員(主教老師)一為助理,均具幼教專業訓練基礎。指導員必經650小時的蒙特梭利專業培養並擁有合格教師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