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Lam有約專欄】:

家有敏感兒,爸媽頭很大

 

由肌膚刺激來降低孩子的敏感度

 

媽媽:我的孩子(三歲兩個月,女)這半年來情緒不穩,可能是爸爸因為公公身體不好要常去大陸照顧他。她自己會找一個理由生氣,然後大哭大鬧,要媽媽抱,但媽媽抱時,她又說不要抱了。爸爸有時碰到她,她就說「很痛!」,她有時也會想像有朋友打她,那個朋友不是真實的,是假想的。

 



 

Lam:這種年紀的孩子她會有一些幻想,在真實與幻想間,她會分不出來,所以有時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她會常看電視嗎?

 

媽媽:不會。而且我講故事會避開那一些怪獸之類的,也不會看白雪公主那一類的。我上次有帶她去聽音樂會,她對王子與公主分開,不太能接受,她對音樂感受很敏感,對裡面一些故事情節感受很深,她會哭。

 

其實她一開始看的童書,我就有篩選過,我發現她對那些,譬如:大野狼吃小綿羊,她都很不能接受,我就完全避開這些,我想她還沒有準備好。

 

Lam:她小時候會不會很敏感?

 

媽媽:她從小就一直非常敏感。

 

Lam:那她會不會不喜歡給別人抱?

 

媽媽:她不喜歡,而且她不喜歡戴帽子、不喜歡穿毛衣,剛買來的新衣服一定要洗過、處理好,她才要穿。

 

Lam:那妳的孩子是屬於那種肌膚敏感的孩子。肌膚敏感的孩子是不喜歡不熟悉的人接近的,而且不喜歡她沒有經驗過的東西。

 

媽媽:她一歲以前是阿嬤帶。自從我帶以後,我知道她比較敏感,我會常帶她出去。陌生人她會怕,但是她一旦知道是媽媽的朋友之後,她反而會去接近。人際方面已經有好一點,但是人家要抱她、摸她,她還是不喜歡。

 

Lam:那妳要接受她這樣的敏感,而且她到一個新環境,她的人際關係會因此受到一些影響。她其實內心是喜歡交朋友的,但別人主動接近她,她會下意識的往後退,因為她的皮膚很敏感。

 

所以妳要常跟她一起洗澡,用刷子刷他的身體;妳要常擁抱他,要緊緊抱住;要捏捏她、常搔她癢、或摸他的臉,這些事情妳都要常常做,來降低她肌膚的敏感度

 

妳每天陪她看半個小時的電視,妳要抱著她一起看,一邊看一邊揉她的臉、按捏她的手臂。一般說來,我們不鼓勵孩子看電視,但妳的孩子不一樣。妳可以跟她說:「這是卡通喔,裡面有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情節跟她生活有一點不一樣,可是又不是那種恐怖的。

 

妳可以篩選一些這樣的節目跟她一起看,然後慢慢她會接受一些事情。看電視的時候,妳要記得一直捏她。她如果說:「妳不要一直碰我啦!」妳說:「我就是愛碰你,因為我太愛你了,我要抱妳緊一點。」

 

她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妳要碰她,但是妳每天要有一段時間是「跟媽媽一起看電視時間」,妳一邊碰她一邊跟他討論電視情節,例如:為什麼他會拿別人的東西?即使她不能理解,但要能慢慢接受有這些事情存在。

 

從多樣化飲食減低敏感度

 

媽媽:我之前有給她看一部卡通,結果卡通開始沒多久,那個爸爸就被魔法變成小孩子了。她就不能接受,一直要我打電話給爸爸,直到她跟爸爸通上電話,她的情緒才平靜下來。

 

Lam:在挑節目的時候要選擇真實生活中會發生的故事,如果是魔法之類的情節,那太玄了,她不能瞭解的。我為什麼現在會要妳做這些事情呢?

 

孩子大概到34歲,她會很想交朋友,她的社會性會表現出來,但她內心又有這種敏感的特質,所以她喜歡交朋友,可是她內心卻是掙扎的。到了5歲,她們朋友之間的對話、比來比去的言語,都會很容易傷到她。所以妳現在開始要卸除她的敏感,像剝洋葱一樣,一層一層的、很有技巧的剝開她的「洋葱皮」。

 

在生活上,妳要卸除她的敏感;在教養的時候,妳不要把她當成是個敏感的孩子。在環境中,妳讓她看一點電視、跟她有身體接觸;飲食上,要吃硬的東西、吃冰的、吃各種口感、各種口味的東西。

 

媽媽:她吃東西很挑。

 

Lam:一定的,這種孩子一定挑食的,因為她口中的感覺一定也非常敏感。

 

媽媽:她一歲的時候,就可以分出圓米和長米煮出的粥,是不一樣的。東西煮太老,她就不吃,她要吃嫩嫩的。

 

Lam:那就是教養問題了,她不吃的話,妳也不能逼她吃,不過她也沒別的東西可以吃。

 

媽媽:她現在成熟一點了,我跟她說:「這個妳沒吃過,妳不吃的話,妳怎麼知道好不好吃?」她會試著吃吃看,不過就吃一、兩口而已。

 

Lam:食物不要剁太碎,例如:給她吃半根紅蘿蔔;吃不同口感的食物,例如:外面脆脆、裡面黏黏的山葵。讓他吃東西的口味多元化。

 

媽媽:汽水可以嗎?

 

Lam:汽水不要,汽水是甜的,我是指要有口感的、是要咀嚼的,例如:嚼小碎冰;吃麵的話,可以吃酸辣麵 (胡椒辣)。讓孩子的神經變粗。如果妳要給她汽水的話,妳可以加一些小冰塊,讓她可以在嘴裡嚼。

 

這種孩子尤其要讓她變「粗大」,這種孩子讓她去鄉下住,問題都沒有了。讓她光著腳在沙子上走、草地上走,有燙的、有冷的,腳底的刺激也可以幫助到她。不需要把她照顧的剛剛好,可以有時讓她穿少一點,讓她身體覺得有一點冷,或者有時讓她有很熱的感覺。

 

可以讓她從用髮夾開始,慢慢到用髮箍。慢慢在她身上加東西,讓她有不同的感覺。

 

接下來,我們再談教養的問題,就是「不要太在乎她的哭」。

 

給孩子一個心情平靜的角落

 

媽媽:在教養部份的話,我會懷疑是不是我對她太嚴格。處罰的時候,我不會在乎她的哭,該罰就罰,嚴格執行。

 

Lam:妳都怎麼處罰她?

 

媽媽:靠牆站,數到30

 

Lam:數到30有點難耶!

 

媽媽:可是她可以數到100耶!

 

Lam:那個不叫「數」,那個數數是像「唱歌」一樣的。

 

媽媽:我要她數的原因是,她如果數的話,她就會慢慢忘記哭。

 

Lam:我的孫女兒,現在快3歲,我都要她數到5,因為這是她可以「掌握」的時間。她可以數得很慢,可是她不會覺得很遙遠,因為這是她能掌握的。

 

媽媽:對!我發現其實到10,她就覺得很久了。

 

Lam:妳可以不要讓她用數的,妳可以給她一個沙漏,一分鐘或三分鐘的沙漏,讓她看裡面的沙流下來。

 

媽媽:我有用過計時器,可是沒有什麼效果。

 

Lam:因為她沒有時間的概念,所以計時器沒有用,而沙漏是她看得懂的東西。妳可以設計一個「平靜椅」給她,讓她坐在「平靜椅」上,跟她說:「妳現在不平靜,妳坐在這張椅子上,慢慢就會平靜下來。」

 

再給她一個沙漏,這些東西都是她可以掌握的。

     

我看得出來,妳本身情緒是很平穩的,妳應該不會跟著她的情緒走,她發脾氣妳也要平靜的微笑著跟她說:「我知道妳現在的心情很不平靜,沒有辦法控制情緒,妳去坐那個平靜椅,它會幫助妳平靜。」她可能不知道什麼是平靜,但她一定可以體會到某種意義,坐在那裡可以得到什麼。

 

還有,她的發脾氣,妳都不要那麼在乎。不要讓她的情緒問題,在家裡變成一個話題,不要談他的情緒,人會「發脾氣」是一件正常的事,跟他的情緒有關的事物都不變成話題。

 

媽媽:爸爸有時候回家會問:「她今天乖不乖?」即使她那天有發脾氣,我都會跟他說,她很乖。因為她很愛面子,我怕她聽到,她的情緒會起來。

 

Lam:請爸爸不要問這種問題。妳可以問:今天是不是快樂的一天?或今天是不是美好的一天?跟她的行為乖不乖是沒什麼關係的。

 

三歲小孩根本不知道「乖」是什麼意思的,「乖」這個字其實跟大人的情緒有關,有時她無理取鬧,你們也忍受她,有時一怎麼樣,就被媽媽罵,所以這當下的標準是不一的。

 

那又怎麼能說我聽媽媽的話就是乖呢?我不哭,就是乖呢?這都是不公平的。哭也是正常的,不吃飯也是正常的,發脾氣也是正常的。

 

父母不需跟著孩子的情緒走

 

媽媽:剛上幼稚園的前兩天,他是完全沒哭,可是妳可以看得出來,他在忍。那兩天回家,我都跟他說:「如果妳不開心,妳可以哭,沒關係。」

 

Lam:妳不需要刻意跟她講!對三歲小孩千萬不要講太多,她「忍」是很好的,不要特別去講。她事際上不知道她在忍,是妳在心疼,她心裡其實沒有傷。

 

大多數孩子前兩天不哭,甚至前一個禮拜不哭,之後會補哭;有些孩子一來就先哭的很厲害,之後就不哭了。哭不是問題,千萬不要把情緒當成話題,情緒要視為正常的事情。

 

一個三歲多的孩子,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懂,講起來也頭頭是道,可是心裡的心智還是非常非常小的,不需要特別去跟她談情緒問題,讓她慢慢瞭解「我哭,媽媽也不會怎麼樣」、「哭也不是不好」、「不哭也不是特別乖」,讓她感覺到哭也沒關係。

 

媽媽:可是有時候她哭起來,會無法控制整個狀況,那要怎麼跟她說?

 

Lam:「妳現在情緒不穩定,妳現在很想哭,妳到妳的平靜椅那裡坐下來哭,等下妳就會平靜,哭是沒有關係的。」妳就離開。

 

媽媽:可是她會不讓我走開啊!

 

Lam:妳就找一點事情做,例如:媽媽要去上廁所。

 

媽媽:我有跟她說我要去煮飯,可是她就不肯自己站,那我要把她抓回去嗎?

 

Lam:她會跟著妳一直哭,妳就不在乎,好像沒聽到。她哭了10分鐘,妳笑著看看她,說:「還沒哭完?沒關係,哭完再來找媽媽。」然後妳再繼續做事。

 

媽媽:可是她自己哭、不理她的話,她會一直拍我或抓自己的腳,想要把自己抓偒。

 

Lam:要哭可以,可是絕對不可以打媽媽。因為她脾氣是愈發愈大的,會一直試探你、挑戰你,你要讓她知道,哭沒關係,可是「打媽媽」不行,打媽媽,媽媽會生氣。讓她知道妳生氣。

 

媽媽:她打我,我的口氣會變不好,但她似乎不在乎。

 

Lam:她就是在試探妳。如果她這次哭5分鐘,妳就會抱她,下次她就哭10分鐘,然後再下一次哭15分鐘,然後再來是「打媽媽」,再一下次也許是「撞頭」,然後是「摔東西」,愈來愈厲害,會不斷試探妳。

 

她現在哭5分鐘的時候,妳就要堅持。

 

媽媽:我有堅持啊,還是不夠嗎?

 

Lam:也不能說不夠,而是妳事後可能會去做彌補,讓她有感覺到。

 

媽媽:爸爸比較會。

 

Lam:就是有某人會有一種彌補的心情。其實她好了就是好了,剛剛的事情談都不用談,也不用彌補,過了就是過了。

 

媽媽:她哭完之後,會要我抱她,我會抱很久─她要我抱多久,我就抱多久。這樣可以嗎?

 

Lam:不行。妳說:「我現在很忙,我可以抱妳一下下。」然後抱一下,放開來。

 

孩子不能一直去安撫的,妳剛剛那樣,就是「安撫」。因為妳安撫的時間太長了,是「到她滿意為止」,所以她以後會哭的時間會愈長,妳安撫的時間會更長。

 

媽媽:有時她鬧很兇,我要她別哭了,她說她停不下來,要我抱抱她。

 

Lam:妳要跟她說:「別哭了。」妳要跟她說:「哭沒有關係,你想哭,沒關係,你坐在平靜椅上哭。」如果她抓著妳,妳說,不行,媽媽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等她哭完了,你拍拍她,這樣就好了。

 

妳要這樣子的堅持。在學校也是一樣,大家都知道哭沒有關係,有些不知情的家長,會覺得「你們好殘忍喔,都不安撫他」,但對孩子來說,這就是一個情緒發洩嘛!慢慢他會瞭解,「哭」不是一個他可以用來得到安撫的方法。

 

媽媽:那她如果不肯坐在那張椅子上,她一直抓著我,該怎麼辦?我當做沒看到嗎?

 

Lam:假如妳讓她知道「哭是沒有關係」的話,她慢慢就不抓妳了。

 

媽媽:那現在她會抓著我的時候,該怎麼辦?

 

Lam:妳說:「妳不要打擾我,我要去做事。」妳讓她坐那裡。

 

媽媽:那如果她一直起來,我要怎麼辦?我要強迫她坐下去嗎?

 

Lam:那妳到房間去,妳說:「妳再這樣,那我要去我房間了。」

 

媽媽:這我試過,可是她會一直敲房間的門。

 

Lam:妳不要一直關在房間裡不出來,妳可以過10分鐘以後開門,說:「妳還在哭啊!好吧,等妳不哭了我再開門」。慢慢她哭的時間會愈來愈短。妳不能一直想著要去抱她、安撫她。

 

我現在講的是大原則─哭不是一件不好的事、不要急著去安撫她,當然有些特殊狀況,譬如說她在外面受了很大的委屈,她回來哭,那是另外一回事,妳就要安撫她,說:「我知道這件事讓你想哭,哭是一種方法,讓你舒服一點。」但她在跟妳耍脾氣的話,妳就不用安撫她了。

 

相信孩子比你想像中的堅強

 

媽媽: 她最近快到家時,會不想進家門。有時會突然大哭,因為她說,怕家裡會有別人。

 

Lam:她哭的話,還是要帶她回家啊!妳也不要聽她的理由,不要問為什麼。即便是不敏感的小孩,父母一直問他「你為什麼要哭?你為什麼不開心?你為什麼不喜歡他?」他的理由會愈來愈多,孩子會自己陷入自己的想像,而且會相信這些想像是真的。

 

第一,不要問她:「乖不乖?」哭就不乖?不哭就乖?不要給她這種想法。「妳哭」媽媽也愛妳,「妳不哭」媽媽也愛妳。再來,不要問她為什麼。「我知道你不想回家,我知道,剛剛在學校太快樂了,好,知道了,我們回家。」

 

「今天好冷,你不想上學,這種天氣適合睡覺,我知道了,我們去上學。」妳肯定她的想法、當下的感受,然後做她無法選擇的事。

 

Lam:有些家長為了說服小朋友上學,會說:「老師好愛你、小朋友都想跟你做朋友、點心好好吃」他一去學校,他覺得老師也沒有媽媽那麼愛我,小朋友也沒有通通要跟他玩,點心可能也沒家裡的好吃,他會覺得媽媽講的都是騙我。所以我希望家長應該要講事實,例如:學校裡面有老師、有很多大朋友跟小朋友、會有點心。就像你去遊樂園,你可以跟他說那裡有什麼東西可以玩。

 

你不需要說「那邊有米老鼠喔!它會過來跟你握握手…」不用跟她講這個,這些可以留給她,讓她自己去到那裡慢慢體會。

 

Lam:其實這樣的孩子,絕對比妳想像的堅強,而且妳要相信她。妳不要覺得「她抓著我的腿怎麼辦?」「那她不肯放怎麼辦?」這些問題妳不要去預設,只要掌握住大原則,碰到事情妳就知道要怎麼做。現在的都是父母怕孩子。

 

有個媽媽跟我講,她的孩子脾氣壞到不行,在學校,只要看到媽媽的影子,就大哭大鬧,後來我教她這個方法,很管用,她說她以前早上一起來,會覺得有一個惡魔在整她。一個敏感的孩子就是會折磨妳,然後折磨的愈來愈厲害。

 

我一個好朋友的小孩,他在我這兒唸過,我也告訴過這些,可是他的父母就是同情他,因為他是老三,最小的,父母會找一些理由安撫他。到了國中,爸爸發現,他怎麼愈來愈難搞,一天到晚鬧情緒,父母的路走的很辛苦,國中之後才開始堅持。

 

媽媽:所以即使她不開心,我們還是一樣安安靜靜的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Lam:而且還要很開心。妳可以找人聊天啊!過一會兒再去看看她。不要讓她的情緒影響妳。這樣她的情緒會愈來愈少,她反而會快樂,因為她會感染到妳的快樂。假如妳焦慮、因她而不快樂,她吸收妳的氣質,她反而會變成敏感而焦慮的人,因為妳一定也是一個很敏感的人。

 

媽媽:我女兒一歲以前是阿公阿嬤帶,我們大概兩個禮拜會回去兩三天。阿公阿嬤比較寵她,所以在那裡她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刷牙也不會好好刷。

 

Lam:孩子都很聰明,她知道在那裡要有什麼表現。在那裡就用阿嬤的方法,妳不用怪他們,不用堅持,就用阿公阿嬤的標準過日子;但回到家裡,因為這裡是家裡,要聽媽媽的。

 

孩子是分的很清楚的,在學校,老師也沒有很大聲,他們卻表現得那麼好,可是回到家裡,為什麼表現變得不一樣?他們就是知道啊!孩子比妳想像得還要精、還要堅強,即使是敏感的孩子,他還是很堅強的 (tough and strong)

 

給孩子一個正面、樂觀的態度

 

媽媽:她的情緒如果早上沒有發洩出來的話,半夜會起來哭。

 

Lam:沒關係啊。但是半夜的話,妳就要抱抱她、安撫她,因為半夜會做夢。

 

媽媽:但是她也是一下要我抱,一下不要我抱。

 

Lam:她那時是神智不清的狀態,所以妳不要管,你就抱她、拍拍她,讓她哭一下,再抱,再拍拍她,再讓她哭。敏感的孩子尤其會做夢,你抱他,不會把她寵壞的。她現在是自己睡,還是跟妳睡?

 

媽媽:她跟我睡同一張床。

 

Lam:妳應該要幫她買一張床,擺在妳旁邊也沒關係。妳可以選一天,或者是她生日那天,慶祝她長大了,可以有一張自己的床。之後就讓他睡在自己的床。

 

晚上睡覺的時候她睡在自己的床,她哭的時候,妳可以把她抱到妳的床安撫她,可是她早上醒來時,一定要在她自己的床上。她已經是三歲的孩子,妳要慢慢跟她做這樣的分開。

 

媽媽:其實她一歲半的時候,我就想這麼做了,只是後來一直陸續有一些事情耽擱了。

 

Lam:我想,現在最重要的是,妳自己不要對這個孩子太敏感,不要太再乎她的敏感,把自己心態調整好,孩子就會好。不要覺得「捨不得」、「愧疚」─哎呀!我不是個好媽媽,那種感覺都千萬不要有。

 

媽媽:處罰她那些,我倒是不會內疚。只是我一直在想:我到底是哪裡做錯了,讓她的情緒變成這樣?

 

Lam:妳不要想這個。妳的錯就是太在乎她了,把這個問題當問題。我現在看妳的個性,我雖然給妳很多方法,但妳可能很難執行,或者做得很心糾。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生3個,哈哈!多生幾個孩子,讓妳的注意力不在她身上。或者是去上班,或者是去學別的東西,花時間在自己身上多一點。所有的父母身心健康,孩子一定身心健康;父母大而化之,孩子就大而化之。

 

我常跟家長說,我們要養一個孩子,不管你給他什麼,你給他再好的教育、再好的富貴都無所謂,但你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寬大的心胸!這是最好的禮物。父母該怎麼做呢?父母以身做則最重要,因為這是教不來的,父母的人生態度對孩子影響很大,假如什麼事情妳都不在乎,什麼事情都不會糾纏、困擾妳的話,她就會吸收妳的這個態度。妳給她一個對人生正面、樂觀的態度,那就是最好的禮物。

 

所以不要把她的「我」養的太大,如果妳把她的「我」養的太大,她怎麼可能會心胸寬大呢?妳不要常常在乎她「妳快樂嗎?」「妳喜歡嗎?」「妳為什麼哭呢?」你一直這樣問她,她的「我」就愈變愈大,她就容不下別的事情。「我生氣」、「我不喜歡」、「我不快樂」、「我媽媽不愛我」、「我朋友都不跟我玩」……

 

媽媽:其實她人緣還算不錯,她跟小朋友相處都蠻好的。她很愛唱歌、跳舞,她喜歡做的事情也可以持續很久,甚至半小時以上,像她拼圖可以拼50片,不過100片的話,就要大人陪了。

 

Lam:那很棒!她是一個很專心的孩子!我跟妳講,所有愛哭的孩子學習能力都是很強的。因為他的次序感還很強。孩子大概六個月到兩歲半之間,他的秩序感還很強,任何改變都會使他哭鬧,所以我常說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家裡最好不要有太多的變動,如果保留他的秩序感,他會專心、吸收力很強。

 

三歲的孩子可以拼100片拼圖,這就表示這個孩子是非常專心的、是一個學習力很強的孩子,應該不用妳那麼的操心。

 

媽媽:我主要是擔心她情緒的問題,其他我都不太擔心,像拼圖那些,都是她自己要做的,愛玩什麼,我就給她玩什麼。

 

Lam:我們老師都知道,那種一進教室就大哭特哭的孩子,雖然是很吵啦,可是只要他不哭,他的學習狀況就是很好,因為他的秩序感還在,他會非常愛工作;秩序感被破壞的孩子,什麼都覺得很無聊,做什麼都沒有重覆性,沒有重覆性就沒有發現學習,沒有發現學習就沒有學習樂趣,沒有學習樂趣就不愛學習,整天說他很無聊。

 

我現在聽妳的孩子可以這樣很安靜的坐下來,不被打擾的工作(我們學校講「工作」跟「玩」都是一體的),她應該是一個學習、吸收力非常好的孩子。這個孩子的本質是非常好,媽媽的情緒要再放鬆一點,妳放鬆,她就放鬆了。

媽媽:好,謝謝Ms. Lam

 

 

關於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
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成立於民國七十三年,為台灣地區第一所蒙特梭利幼稚園,完全根據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 - AMI) 的要求標準實施教學。每班編制有兩位老師,一為指導員(主教老師)一為助理,均具幼教專業訓練基礎。指導員必經650小時的蒙特梭利專業培養並擁有合格教師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