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蛋白質為何傷腎
- 2016 / 06 / 29 07:06 PM
吃蛋白質為何傷腎
文/陳詩婷
大家都知道攝取太多的脂肪會造成心臟的負擔,引發心血管疾病;多吃了充斥在市面上的黑心食品,則是會傷害肝臟健康,卻忽略了補充過量的蛋白質例如肉類、豆類或蛋,即便是對人體有益的優質蛋白質,一樣會引發腎病變,嚴重甚至會洗腎。
台灣的洗腎人口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慢性腎臟病患者大約有200萬人口,其中的7萬人必須洗腎,每週大約有3天必須往醫院報到。健保署就曾公布「健保門診醫療費用前20名的疾病,以慢性腎衰竭高居第一位,也讓慢性腎衰竭登上健保門診醫療費用第1名,而2014年因為洗腎花費的健保費用,就高達453億,成長了3.6%。」
為什麼台灣洗腎人口那麼多?到底什麼樣的因素會損害腎臟,進而走向一輩子洗腎的事實?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助理教授陳巧明表示,臨床發現,除了遺傳性的腎病之外,洗腎原因大致可歸納為糖尿病、高血壓所引起的併發症,不當使用藥物以及腎結石引起的尿毒症等,為臨床洗腎因素最大宗。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涂蒂雅說,在臨床統計上,雖然台灣洗腎原因排行第一名的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大約每10個洗腎病友,就有4人是糖尿病患;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其實過量攝取蛋白質,也是加速腎病變的主要推手,因為吃下肚的大量蛋白質被轉換為含氮廢物後,通通都要經由腎臟排出體外,久而久之,腎臟的功能就會變差。尤其是腎功能原本就不好的人,若飲食還是不知節制,攝取高油、高鹽、高蛋白質,即使吃的是優質蛋白質,也會加重腎病的嚴重度。
哪些情況吃蛋白質會傷腎?
◆老年人吃肉補營養
最常被忽略的就是中老年人的蛋白質過量攝取的問題,許多年長者擔心自己營養不良,甚至害怕出現肌少症,因此,透過補充大量肉類、蛋類或是喝牛奶來增加蛋白質的攝取,但在不知道腎功能好壞與否的情況下,攝取了過量的蛋白質,即便補的都是優質蛋白質,也會讓腎臟加班工作,長時間下來,恐怕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減肥族吃高蛋白粉取代正餐
坊間有許多販售高蛋白粉的廠商,強調可以把高蛋白粉加水做成奶昔,當成代餐來取代一天當中的1~2餐,不但熱量低,營養素又豐富,不用多久,就可以讓體重降下來,但卻會有營養不均衡的問題,甚至會對腎臟造成傷害。另外,有一種吃肉減肥法,強調光吃肉、不吃澱粉類食物,可以瘦下來,但要注意吃肉不吃澱粉,恐怕會引起酮酸中毒,增加腎臟的負擔。
◆健身族群喝高蛋白養肌肉
近幾年流行慢跑,每週都有路跑活動,許多人習慣在跑步、打籃球,或是在健身房重量訓練等運動之後,為了長肌肉、讓體格更加壯碩,都會喝一杯高蛋白粉或乳清蛋白等優質蛋白來幫助養肌肉。在補充高蛋白飲品的同時,飲食內容如果沒有控制,仍然攝取過多的肉類、豆類等蛋白質,超過人體負荷的量,一樣會增加腎臟負擔,長時間下來,腎臟就會發生病變。
◆癌患、手術後病人補充高蛋白營養補充品
去年八仙塵爆大量的傷患在植皮或清創手術之後,為了讓傷口復原更快速,加速組織的生長,很多患者都會補充高蛋白營養補充品。其實,不只是燒燙傷患者,包括癌症術後、各種手術的病人,甚至是營養不良的人,都希望可以透過高蛋白營養補充品來讓恢復元氣。但要注意的是,在補充液體罐裝或粉狀沖泡的高蛋白營養補充品時,也要計算好飲食中蛋白質的量,才不會吃了太多的蛋白質,造成腎臟的負擔。
腎功能不好,更要注意蛋白質份量
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飲食會影響慢性腎臟病的病程,如果患者吃太多蛋白質,尤其是紅肉,腎臟病變容易惡化,腎衰竭、洗腎可能提早來報到。這篇發表在《美國腎臟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的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一旦吃太多動物性蛋白,很容易讓腎臟病加劇,特別是紅肉所造成的傷害更大。
研究者解釋,人類吃動物性蛋白質時,身體將這些蛋白質代謝、轉化為酸性的含氮廢棄物,腎臟則會負責過濾這些廢棄物,讓身體得以酸鹼平衡,久而久之,若氮廢棄物越多,腎功能便會越來越差。
陳巧明解釋,其實腎臟功能不佳的人,蛋白質的攝取本來就要適量,最常見的慢性腎衰竭(CKD)病患,如果處於第1至第3期,蛋白質攝取量最好控制在每公斤體重0.75公克,而第4、第5期的慢性腎衰竭患者,則要限制在每公斤體重0.6克。因為過多的蛋白質攝取,絕對會增加腎臟負擔,使得腎病變得更加嚴重,最後,甚至面臨洗腎的命運。
吃太多蛋白質傷腎之外,常見洗腎3原因
◆原因1/糖尿病
糖尿病跟洗腎有什麼關係?為什麼罹患糖尿病的人容易洗腎?陳巧明解釋,糖尿病腎病變在第一型或第二型的糖尿病患者身上都可能發生,主要與高血糖有關,因為高血糖會造成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導致腎絲球肥大或增生。長久下來,腎絲球基底膜會開始出現病變,使血液中一些有用的蛋白質,漸漸無法被腎小管再吸收,而會從小便中排出體外,這就是早期糖尿病腎病變的尿蛋白。
陳巧明接著說,當腎病變進展到後期時,腎臟的過濾功能逐漸被損害,無法過濾血液中的含氮廢棄物,便會造成血中尿素氮、肌肝酸的上升,最後導致腎臟功能衰竭,嚴重的話則必須洗腎。所以,糖尿病患一定要嚴格、確實控制血糖,才能避免腎病變。
◆原因2/高血壓
在腎臟科門診,經常可以遇到很多高血壓的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腎臟功能不好,也有很多腎病的患者,不知道要好好控制血壓。其實,腎病與高血壓之間的關係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難分難捨。
陳巧明解釋,腎臟每天得處理大量的血液,對血壓的變化十分敏感,假使血壓過高,灌流到腎臟的血流壓力也會跟著升高,對腎臟負擔是很大的,長期下來,會使腎絲球及腎小管的過濾功能萎縮,增加蛋白尿的形成,這樣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所以,保養腎臟的第一步,是要控制好血壓,才能減輕腎臟的壓力。
另一方面,腎功能不好,也就意味著體內電解質失衡,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鹽分與水分,如此便會使得排不出去的鹽分及水分滯留在血管中,造成血壓上升。所以,臨床上看到很多腎功能不好的人,經常也會伴隨著高血壓。
◆原因3/不當使用藥物
吃藥會不會導致洗腎,一直是許多病友們關心的問題。事實上,藥物使用得當,並不會造成腎臟的損傷,就怕民眾亂服用成藥,增加腎臟的負擔,當出現腎病變時,又嘗試偏方,更容易使得病情惡化,甚至導致尿毒症,面臨洗腎的下場。
傷腎的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消炎止痛藥,長期服用止痛藥,尤其是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非常容易影響腎功能,尤其對一些腎臟疾病或已經出現腎功能受損的人影響最甚。這類藥物很常見,像是關節炎、痛風患者,都經常使用這類的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常見的副作用除了傷胃,也會傷腎。
另外,感冒糖漿也是另一大宗,因為感冒糖漿在一般藥局就買得到,常見民眾因為感冒而超量服用,除了傷肝、傷腸胃之外,長期服用,更會造成慢性腎炎,千萬不可不慎。
當心!吃蛋白質同時吃下高鹽分
除了蛋白質吃太多會傷腎外,另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傷腎飲食,就是「鹽分」攝取過量。涂蒂雅說,尤其是肉類烹調多半也會伴隨高油及高鹽,不僅是老人家,一般民眾在大量攝取肉類的情況下,若同時吃進過高的含鹽量,無疑是雪上加霜,會加快腎病變發展的速度。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99期】
- 打造良好專注力的秘訣
- 2016 / 06 / 28 02:33 PM
【黃瑽寧醫師專欄】
打造良好專注力的秘訣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我想大家都同意,孩子若能擁有良好的專注力,對任何新事物能維持探索與好奇心,將來在學習的路上,應該是比較不需要家長操心煩惱。但是想要孩子對某件事有良好的專注力,除了孩子本身的性格之外,帶領者的角色也十分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的帶領者除了老師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家長。
專注力到底能不能被訓練?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是可以的,尤其在嬰幼兒時期的親子互動,更是訓練孩子專注力的關鍵時期。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專注力很大部分也是一種遺傳而來的氣質,但除了基因的因素之外,家長應該還是有某些方法與訣竅,來幫助孩子專注在某件事上。究竟該怎麼做呢?今天讓我來告訴大家其中一個答案。
嬰兒專注力的研究:見微知著
最近在《當代生物學》雜誌有一篇研究,是在探討如何幫助一歲嬰兒,增加對某個遊戲的專注時間。
首先,研究者設立一個場景,讓家長與一歲寶寶,在一張桌子上玩玩具。不同的是,他們用可偵測瞳孔動作的攝影機,來記錄遊戲的過程當中寶寶的專注力。當寶寶的眼球離開玩具,開始看天花板的時候,基本上就表示他已經失去對此玩具的興趣,也可以說他就「分心」了。
於是乎,在沒有刻意安排解說的前提之下,家長自然而然的分成了三種模式:
l 家長先按兵不動,等到寶寶伸手玩玩具,她才引導孩子怎麼玩,或是教孩子玩具的名稱。
l 家長急急忙忙的拿起第一種玩具,然後忙不迭的告訴孩子該怎麼玩,並且把玩具推到寶寶眼前,要他注意看。
l 家長完全沒有動作,寶寶在玩,他就在旁邊發呆。
這三種模式之下,各位猜猜看,哪一位寶寶對玩具的專注時間最長久呢?答案應該已經呼之欲出了。
等待孩子出現興趣再出手幫助
附帶一提,這項印第安那大學研究所計算的「專注時間」,是指媽媽將眼神離開玩具之後,寶寶的眼光還可以停留在玩具上的時間,而不是親子一起玩玩具的時間,這可就厲害了。現代家長最常許下的願望之一,是「媽媽離開書房之後,孩子還能專心的把功課寫完」,剛好就是這篇研究所想要達成的目標。
不意外地,那些耐心等待寶寶出手之後,才出招引導的媽媽,可以成功的在媽媽視線離開之後,讓寶寶在同一樣玩具上,持續專注多玩好幾秒鐘(是的,幾秒鐘,別對一歲嬰兒太苛求了)。第二名呢,則是那些把玩具堆在孩子面前,不斷示範該怎麼玩的家長,雖然一開始成功吸引了寶寶的目光,但媽媽一離開,很快的寶寶就把眼神轉向天花板了。專注力最短的,就是那些家長沒有參與遊戲的寶寶,他們玩兩下玩具,就不玩了。
正確親子互動模式可幫助專注力提升
雖然這只是嬰兒的專注力研究,但是作者強調,從小如果家長用正確的方是與孩子互動,長久下來,的確是可能提升孩子的專注時間。所以如果依據這項研究結果,出個應用題:請問父母需不需要陪孩子寫功課呢?我想最好的方法是:先陪伴孩子,一起投入功課的內容,等孩子開始上軌道時,就可以暫時離開,讓他繼續完成剩下的作業。而緊迫盯人式的「直升機父母」,或是放牛吃草式的父母,都不是最理想的處理方式,反而會縮短孩子個人的專注力時間。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 減重就該喝低脂奶?
- 2016 / 06 / 27 10:57 AM
減重就該喝低脂奶?
鮮奶富含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等重要的營養素,但幾乎所有的飲食建議都叫大家要選用低脂乳品,難道低脂牛奶真的比較健康嗎?芒果社企林雅恩營養師表示,其實根據過往研究結果發現,低脂飲食對減重的成效並不顯著,日常飲食建議遵從多樣、均衡、適時適量的原則,才能吃的開心又健康!
真假?喝全脂鮮乳其實不會胖?2010年就有研究指出,喝牛奶或吃乳製品的人似乎更能減掉多一點的體重。研究發現,飲食中吃比較多乳製品的人(包括全脂鮮乳、巧克力牛奶、優酪、起司等),身體血液裡鈣和維生素D的含量都比較高,這點可能就是減重機制的關鍵之一。
那為什麼健康飲食指南會建議大家選用低脂奶呢?芒果社企林雅恩營養師表示,從1990年開始到2000年初的研究文獻,大多發現飲食中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及肥胖有關,所以健康飲食建議會要大家盡量選擇低脂乳製品、避免動物性脂肪。但其實最近10年卻有越來越多有關攝取乳製品研究發現,比起那些老是選用低脂乳品的人,喝全脂牛奶的人反而比較不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就體重控制來看,大部分研究中食用全脂乳品的受試者不但體重較輕、比較不會增加體重之外,變成肥胖的機率也比較低;美國哈佛醫學院的公衛營養流行病學權威Dr. Walter Willett也有類似的研究建議,在試著減重或維持理想體重的過程中,選擇全脂乳品甚至可能比低脂乳品來的更好。
Dr. Willett說,理論上可能是因為全脂乳品較容易讓人產生飽足感,且乳品的脂肪酸在調節基因表現、和減重荷爾蒙的調控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當人們試著減掉飲食中的脂肪時,為了保持口感和滿足感,通常會以更多的糖分或碳水化合物取代,反而越減越肥。
在思考哪些飲食方式真正對減重有效時,研究告訴我們低脂飲食其實效果並沒有很顯著,反而是那些沒有採用任何飲食減肥,只是了解自己飢餓就吃、不餓就停止進食的人,更能維持好身材。
林雅恩營養師提醒,日常飲食建議遵從多樣、均衡、適時適量的原則,並將豐富營養的鮮乳搭配在每日飲食中,就是吃得開心又健康的不二法則。
專家諮詢:鮮乳坊 龔建嘉獸醫師
延伸閱讀:
【保存鮮奶的方法】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982
【乳牛為何可全年產奶?】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4026
【乳牛可不可以打抗生素?】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4030
- 妊娠期不適3狀況,孕媽咪怎麼吃最營養?
- 2016 / 06 / 24 04:08 PM
妊娠期不適3狀況,孕媽咪怎麼吃最營養?
採訪撰文:林靜莉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郁茹
模特兒:氣質媽咪孟潔
攝影:米果攝影
「我懷孕了!但吐不停怎麼辦?」相信這是許多孕媽咪的心聲,懷孕後雖然開心,但卻什麼也吃不下,甚至出現體重下降的情形。究竟妊娠期可能會流失哪些營養素?又該如何補充?本文特別針對常見孕吐、便祕、貧血三種不適症狀做介紹,讓孕媽咪能夠順利攝取足夠營養,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孕吐》攝取維生素B6
孕吐又稱為害喜,顧名思義就是懷孕期間造成的噁心、嘔吐等現象,好發於懷孕初期,發生比例約50~80%,但程度輕重不一,有些孕媽咪可能只是感到噁心、食慾不振,有些孕媽咪則會大量嘔吐,甚至導致電解質不平衡、體重下降等。不過,大多數孕吐情形通常進入懷孕中期後便逐漸緩解,只有少數的孕媽咪會持續至懷孕第7~8個月。
孕吐發生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因素,大多數的孕媽咪剛懷孕時,身體為了要穩定子宮內的環境、減少子宮平滑肌的收縮,會分泌大量的黃體素,使胚胎可以順利成長。但在分泌黃體素的同時,也會影響腸胃道平滑肌的蠕動,造成消化不良,進而出現反胃、嘔吐的現象;另一種心理因素則是因為部分孕媽咪心理壓力過大,包括擔心胎兒發育不全或尚未適應懷孕等,導致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情形。除了上述原因外,若孕媽咪本身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產多胞胎或葡萄胎、前一胎有孕吐病史或有胃腸肝膽、生殖泌尿或其他相關疾病等問題,也可能導致孕吐。
想改善孕吐,就必須先克服食慾不振和嘔吐的狀況,不少孕媽咪因為孕吐緣故,雖然常將大多數吃進去的食物全部吐出來,卻反而對某些特定食物免疫。林郁茹營養師表示,孕媽咪應以補充體力為優先,選擇自己吃得下的食物,待孕吐症狀改善,再開始逐步攝取其他食物,達到均衡飲食的目的。
‧少量多餐,避免空腹:
懷孕初期由於腸胃道的平滑肌蠕動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建議孕媽咪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讓身體慢慢消化食物,減輕腸胃負荷。即使胃口不佳,仍應進食,持續補充營養,避免胃酸分泌過多,導致腸胃不適。
‧清淡飲食:
孕媽咪應以簡單調味的清淡食物為主,包括低鹽、低油、低糖等,避免過於刺激、高油脂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導致胃脹、消化混亂、增加噁心感,加劇孕吐情形。
‧開胃食物:
多選擇清爽、略帶酸味的食物,包括酸黃瓜、酸梅汁等,幫助進食。
‧補充水分:
若孕吐情形過於嚴重,可能會出現脫水的狀況,甚至出現鈉離子、鉀離子吸收異常,建議孕媽咪每天應至少補充2000c.c.的水分,亦可適時在水裡加一點點的鹽或喝運動飲料,補充足夠的礦物質與電解質。
‧攝取維生素B6:
維生素B6具有預防嘔吐的效果,多存在於動物性肉類,包括牛肉、豬肉等,全穀類與蔬果類食物也含有維生素B6,例如:糙米、燕麥、菠菜、青花菜、花椰菜、香蕉、芒果、奇異果和小番茄等,若孕媽咪暫時吃不下任何食物,不妨先服用維生素B6的補充劑來緩解孕吐。
妊娠劇吐
一般的害喜症狀稱為妊娠孕吐,但若症狀過於嚴重,甚至會引起暈眩、體重明顯下降等,就稱為「妊娠劇吐」,症狀包括體重減輕5%以上、發生嚴重脫水現象、出現酮尿情形、抽血時發現血液為鹼性或酸性等。孕媽咪若發現有劇吐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必要時需住院觀察。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年05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4927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 消水腫食材
- 2016 / 06 / 23 06:29 PM
消水腫食材
水腫讓不少女性相當困擾,明明體重正常,但人看起來就是腫腫胖胖的!高雄市立鳳山醫院廖嘉音營養師提醒,想改善水腫可以從飲食做起!例如當紅的紅豆水、薏仁水、玉米鬚水外,也可用帶皮冬瓜來燉湯,或適量飲用黑咖啡,都有助改善水腫的狀況。
1. 黑咖啡
咖啡因有利尿之效,因此,茶與咖啡都可幫助消除水腫,但腸胃不好者應避免空腹或過量飲用。
2. 薏仁
薏仁有大小兩種,大薏仁消水腫的效果較好,可幫助水分代謝。然而,薏仁屬於全榖根莖類,大量食用可能攝取過多熱量,建議可與米飯一起煮食,或改飲用薏仁水;此外,薏仁性偏涼,腸胃不好或體質較寒涼者應酌量食用。
3. 紅豆
小紅豆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且紅豆本身富含鐵質,無論是吃紅豆湯或僅喝紅豆水,都可達到水分代謝的效果。
4. 冬瓜
冬瓜皮的消水腫效果較佳,建議可以將冬瓜皮洗淨後煮湯,或只削掉薄薄的外皮後烹調食用。
5. 玉米鬚
玉米鬚可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問題。日常可取6公克玉米鬚煮2公升的水,當作日常飲水飲用。
然而,除了靠紅豆水、薏仁水消水腫外,少吃冰品也很重要,並搭配規律運動與正常作息、避免熬夜,改善水腫的效果會更明顯喔!
專家諮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 廖嘉音營養師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下肢水腫?】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2805
【小腿肥滋滋,水腫怎麼辦?】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