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母‧托嬰中心‧親帶‧長輩 寶寶該給誰帶?
- 2016 / 11 / 03 01:46 PM
保母‧托嬰中心‧親帶‧長輩 寶寶該給誰帶?
文/陳珮瑜
採訪諮詢/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社工員林沂鴻
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生育了寶寶之後,爸媽不免開始煩惱孩子該給誰帶?保母、托嬰中心、親帶、長輩照顧等各有利弊,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和寶寶的方式?在這四種模式中,分別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類家庭環境‧培養安全感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社工員林沂鴻表示,若將寶寶交給保母照顧,處於類家庭的環境,對於孩子的環境適應較有幫助,不論帶到保母家或是家長接回家照顧,不太會出現環境銜接上的問題。林沂鴻社工員建議,孩子在3歲前需要建立安全感,以類家庭的環境較為適合,而政府規定合格保母最多收托人數為1:4,在收托比例較少的情況,對於孩子的關注程度相對提升。再者,保母的彈性空間會比機構托育還大一點,如果家長突然要加班或臨時有事,與保母溝通、協調後,或額外給予一些費用就可延續托育時間。
選擇合格保母‧托育有保障
2014年12月1日開始全面落實保母登記,取得證照後的保母必須向政府登記後才是合格的保母,並接受政府的督導。會有輔導員至保母家中進行評估,確認環境適合托育寶寶。然而,居家保母的缺點為「不透明」,由於居家環境屬於保母的私領域,許多家長因為近便性與費用低廉,而選擇沒有向政府登記的保母,雖然省錢省力,卻使孩子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下。現在都是以專業角度來考量,保母照顧孩子的方式被專業化,合格保母的平台、媒合服務也受到政府的監督,對家長與保母雙方都更有保障。
團體生活的開始‧查詢評鑑公告
林沂鴻社工員說明,托嬰中心是團體生活,有些孩子對這樣的模式無法適應,而托嬰中心也有交叉感染的疑慮,當有孩子受到感染,就需要自主管理,在家休養,此時若爸媽都要工作,就會出現照護上的問題。家長在選擇托嬰中心時,要注意環境與消防安全,也要觀察師生比是否符合1:5,由於托嬰中心可能有疾病感染疑慮,可以詢問一下關於器具使用狀況、消毒流程等,家長也要注意托嬰中心的門禁管理問題,以及孩子的接送狀況等應對措施。大部分托嬰中心都會製作餐點,可以觀察一下餐點的製作情況,了解副食品的製作流程。托嬰中心需要合法立案,會經過一定的程序與評估,社會局才會核發立案證書,只要是有立案的托嬰中心,都會定期參加評鑑,可在各縣市社會局查詢到,爸爸媽媽必須慎選,以免將來發生糾紛時求助無門。
親帶寶寶‧先檢視個人特質
是否親自照顧寶寶沒有一定的答案,但媽咪必須先檢視自己的特質:自己在家帶孩子會感到愉快嗎?有沒有人能替手幫忙照顧孩子,讓自己休息一下?其實很鼓勵父母親自教養孩子,但必須看每對父母的規畫與特質,林沂鴻社工員表示,家長親帶寶寶是目前普遍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方式,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且6歲前每個階段的變化很大,若家長有機會與孩子相處,可以成為父母美好的回憶。
長輩照顧‧建立良好溝通
將寶寶交由長輩照顧較能彈性協調時間,且長輩是熟悉的親人,家長也會比較安心,但要注意溝通管道是否暢通。林沂鴻社工員提醒,家長也必須了解,親友長輩並非專業保母,是義務幫忙照顧孩子,除非本身就是專業保母,否則在教養的專業性一定不會比保母或托嬰中心熟悉。除了缺乏教養上的專業知識,長輩可能也會有體力上的問題,現在都晚婚晚生,長輩的體力可能無法負荷。再者,若有教養觀念的不合,溝通上反而比保母、育嬰中心更困難,容易造成家庭問題。家長須謹慎衡量,若長輩體力負荷不了、有自己的生活規劃等,家長也要尊重他們的選擇。
※原文刊載於2016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克服產後哺餵難關:乳腺炎
- 2016 / 11 / 02 11:48 AM
克服產後哺餵難關:乳腺炎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萬芳醫院婦產科護理師陳雅婷
對於許多媽媽來說,「產後哺餵母乳」是一段漫長的學習和適應過程,勢必會經歷許多需要克服的問題;其中,又以「乳腺炎」最令人擔憂!
乳腺炎,顧名思義是指「乳腺周邊組織的局部發炎」,典型症狀是紅、腫、熱、痛。萬芳醫院婦產科護理師陳雅婷表示,乳腺炎的狀況並非突然發生,通常在發炎反應出現之前「有跡可循」,建議媽媽們多加留意。
起因1:內部脹奶
「脹奶」是演變為乳腺炎的前兆之一,而陳雅婷護理師進一步說明,「當乳汁充盈整個乳房,沒有及時被移出乳房,一段時間後,不只是脹奶,甚至會產生炎症反應,如發燒、泛紅、腫脹等」。
她將乳汁比喻為水、乳腺管比喻為水管,「每個水管都有一定的水流蓄積量,當沒有穩定流通、甚至阻塞時,水管將可能因為壓力而出現破洞,水便流到水管周邊組織內堆積,堆積久了就易引發問題。」母乳本應在乳腺管內,因此對乳房組織來說,母乳屬於「外來物質」;一旦乳汁和乳腺管外組織結合,就可能產生硬塊,進而發炎。
好發族群
針對罹患此類乳腺炎的媽媽們,陳雅婷護理師表示,不外乎下列其中一種情形所引起:
1.有一段時間沒親餵母乳,也沒有手擠乳。
2.半夜熟睡未哺乳或擠乳。
3.體質因素,乳汁分泌量偏多,但未適當地移除乳汁。
對症緩解
她說明,嬰兒約每2~3小時喝一次奶,建議媽媽們在允許的狀況下,定時餵奶或擠奶,有助於乳腺管暢通。此外,可考慮補充適量的卵磷脂,或以冰鎮過且洗淨的高麗菜葉冷敷乳房腫脹處(避開乳頭和乳暈周圍),有助於改善狀況。
針對上述第三種情形,她表示,若媽媽親餵完寶寶後,乳房仍感到些微充盈不適,可用雙手或機器擠出些許乳汁至乳房舒服;另特別提醒,不要擠到乳房很軟的狀態,以免過度刺激,引發體內泌乳機制而分泌更多乳汁,反倒會讓媽媽更疲累。
起因2:外部感染
除了乳房內部的阻塞之外,若外部細菌侵入內部,也可能導致乳腺炎。陳雅婷護理師說明,一般常見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容易透過乳房皮膚的傷口處進入乳房內,造成感染而發炎。
除了發燒、泛紅、腫脹、硬塊感外,若沒有儘快處置,細菌性乳腺炎還可能進展至嚴重的化膿性乳腺炎,即「乳腺膿瘍」,甚至需要以手術引流出膿液。
好發族群
乳頭、乳暈有傷口的媽媽,細菌容易從傷口處侵入乳房內;若乳房內有淤積的乳汁,乳汁又是細菌的營養來源,更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進而導致乳腺炎。
陳雅婷護理師表示,當媽媽們察覺到乳頭和乳暈周圍有破皮、皸裂等狀況時,仍然可繼續哺餵,但建議同時採取以下照護:
1.哺餵或擠乳前,先清潔乳房和雙手,減少接觸細菌的機會。
2.若已破皮、皸裂,可塗抹少許羊脂膏或乳汁於傷口處,有助於癒合。
3.檢查寶寶含乳方式和自身哺餵姿勢;只要上述其中一項不正確,就可能使乳房受傷。
對症緩解
然而,當乳汁仍無法順利排出,乳房上泛紅、硬塊的範圍愈來愈大,且合併發燒、疲倦等症狀,「應直接至婦產科就診」,透過相關檢查,評估乳腺炎程度。病況輕微時,醫師會開立口服抗生素使用,一般服藥10~14天可改善;若治療效果有限,需再度回診,檢查乳房內是否有膿瘍,如果有膿瘍,須轉介至乳房外科進行引流手術。
簡歷:
陳雅婷護理師
現任/萬芳醫院婦產科護理師
經歷/萬芳醫院婦產科暨嬰兒室護理師
學歷/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
※原文刊載於2016年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黃瑽寧醫師專欄】兒童的傳染性軟疣
- 2016 / 11 / 01 09:38 AM
【黃瑽寧醫師專欄】
兒童的傳染性軟疣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七歲小女生的腋下長出了三顆小小凸凸的疹子,有一點點癢,但不會痛。爸爸媽媽覺得只是小皮膚毛病,應該沒什麼大礙,拿了家裡的藥膏隨便塗塗抹抹。沒想到過了幾個禮拜,腋下的小疹子變成好幾倍,每一顆都小小圓圓的凸起,其中有些因為癢而被抓破,流血後結痂癒合,但是新的疹子卻不斷產生。更可怕的是,小孩的肚皮和大腿內側,也開始冒出類似的小疹子。
小兒科醫師看過之後,跟媽媽說這是很常見的皮膚病症,叫做「傳染性軟疣」。於是媽媽回家上網搜尋,不搜還好,一搜之下簡直嚇呆:「某中年男子在生殖器旁的皮膚上,發現有多顆凸起肉色顆粒,擔心自己感染菜花…經病理切片檢查後,發現是染上所謂傳染性軟疣(molluscum contagiosum)…
天啊!我家女兒才七歲,怎麼會得到這種性病呢?
傳染性軟疣在兒童很常見
傳染性軟疣的病因,是一種跟天花病毒類似的「痘病毒」,幸好這隻痘病毒跟牠的老祖宗比起來,毒性是天差地遠,只會造成皮膚症狀,致死機率是零點零零。更幸運的是(幸運?),這種病毒無法飛沫傳染,只能藉由皮膚碰皮膚的接觸,才會把病毒送給有緣人。比如說:小朋友在學校跟同學抱來抱去,體育校隊隊員在場上肢體碰來碰去,或者是…上述的中年男子跟另一個人磨蹭,都是散播此病毒的途徑。
得到傳染性軟疣的族群有三大類:一到十歲之間的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以及免疫不全的成人。這三類族群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皮膚的抵抗力不佳,病毒容易入侵。比如說十歲前的兒童,皮膚薄嫩,病毒一旦黏上,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就賴著不走了。尤其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他們的肌膚結構很不完整,病毒可能會隨著抓癢的動作,散佈到全身上下,那狀況就非常糟糕了。
胡亂塗藥讓病毒擴張地盤
孩子身上的傳染性軟疣,有時候會感覺有點兒癢,家長若隨手拿個乳液擦,不擦還好,上上下下塗抹之後,剛好把病毒帶往其他皮膚位置,讓軟疣疹子更加擴散。更糟糕的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可能正在使用含有類固醇成分的藥膏,而類固醇是免疫抑制劑,會讓表皮抵抗力下降,導致病毒更加猖獗,擴散更快,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而言,真是雪上加霜。
(圖片來源:美國CDC疾病管制局網站)
診斷大部分靠經驗
雖然病理切片可以正確的診斷傳染性軟疣,但因為這個疾病太常見,又不會致命,殺雞用不上牛刀(手術刀),基本上還是以醫生的臨床診斷為準就可以了!最常發生傳染性軟疣的位置包括腋下,髮際,肚皮,屁股等等地方,只要是手能搔癢到的地方都會出現,但不會發生在手掌腳掌,或是嘴唇舌頭等黏膜。一般人只要得過一次之後,身上就會產生抗體,也就不容易得到第二次。
但是(凡事都有個但是),傳染性軟疣最煩人的地方,是從發病到完全痊癒要拖非~常~的久,短則一年半載,長則可以困擾到五年才結束!常常一顆疹子才消失,爸媽高興沒多久,旁邊又長出四五顆來,這過程甚是煎熬,令人沮喪又灰心。
治療選項並不多
成年人得到傳染性軟疣可以冷凍治療,或採取刮除療法,但是對於兒童而言,這些手術方法都太痛太不舒服,而且殺一顆長一顆,殺兩顆長一雙,春風吹又生,最後還是沒完沒了。所以一般兒科醫師面對傳染性軟疣的建議,還是「戒急用忍」,忍忍忍忍耐到底就對了,忍耐個幾年這些疹子就會消失不見,反正爸媽不說,孩子其實也沒很不舒服,並不影響一般生活作息。
如果是上述免疫力較差的族群,傳染性軟疣長得到處都是,那麼還是有一些效果普通的「外用抗病毒藥物」可使用。這些抗病毒藥物貴得嚇人,效果卻不如想像中神奇,所以使用之前還是慎重的跟醫生討論一下是否值得。也有少數的文獻使用口服治療胃潰瘍的H2拮抗劑來減緩症狀,我曾經試過,效果也是不怎麼樣。
基於上述用藥的困擾,家長應該不難明白,選擇「戒急用忍」,還是面對兒童傳染性軟疣最好的招數,加上勤洗手,少搔抓,一定會等到完全康復的一天。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 副食品革命:你採用的是現代派?還是傳統法?
- 2016 / 10 / 28 12:03 PM
副食品革命:你採用的是現代派?還是傳統法?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副院長 葉勝雄、榮新診所營養師 李婉萍
攝影/Super Cute 寶寶/親子寫真專業攝影
梳化/Amber演
出/mommy:許又文、baby:謝睿穎
餐椅提供/奇哥
營養對於寶寶的重要性不必再贅述,這是各位爸媽都知道的,而副食品是銜接ㄋㄟㄋㄟ以及固體食物的橋樑,唯有通過這座橋,才能夠順利地進入大人食物階段。本文邀請了專業的小兒科醫師及營養師解析新手爸媽應該知道的5大革命新觀念,趕緊來Update你的副食品觀念吧!
認識‧寶寶的副食品
在進入副食品革命之前,爸比媽咪得先瞭解何謂「副食品」!「Complementary Feeding」(補充性餵食)在臺灣稱為「副食品」,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認為,由於中文翻譯──「副」的緣故,讓有些爸媽以為「副食品」不太重要,日本人稱之為「離乳食品」才是最貼切字義的翻譯──當寶寶隨著成長發育,逐漸離開單純母乳哺餵階段,作為銜接大人食物的就是中文所謂的「副食品」。
簡單的說,在嬰兒時期,除了母乳、配方奶、白開水、藥物之外,其他食物都可以叫作「副食品」。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副院長葉勝雄指出,和一般大人食物相比較,副食品會因應寶寶的咀嚼及吞嚥能力,在質地上做漸進性的調整,到1歲後就幾乎跟大人一樣了。
只喝母奶營養會不夠嗎?
相信各位爸比媽咪都知道母乳有多好,在寶寶4~6個月大以前,母乳的確應該作為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母奶中的所有成分都適合寶寶,能夠提供寶寶所需的完整營養。然而,從4〜6個月開始,母奶或是配方奶已經無法完全提供寶寶生長所需,因此,除了喝ㄋㄟㄋㄟ之外,寶寶必須從其他食物之中攝取額外的營養元素,以避免營養不良。
純母乳寶寶建議補充維生素D
雖然母乳的營養價值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有所改變,但總量還是不夠寶寶使用,李婉萍營養師指出,6~8個月的寶寶可從母乳獲得70%的熱量,9~11個月大從母乳取得55%的熱量,到了12~23個大只能從母乳獲取40%的熱量。此外,葉勝雄醫師表示,根據臺灣兒科醫學會2016年新修訂的嬰兒哺育建議,配方奶一天喝不到1000ml的寶寶,包括純母乳的寶寶(配方奶為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
純母乳哺育的足月寶寶滿4個月大後,若尚未吃副食品,每天應補充口服鐵劑。雖然說母奶最好,但調查發現臺灣29%一個月大的純母乳哺育寶寶有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血清濃度< 25nmole/L),10~15%的4~6月寶寶的血中血鐵值不足。不過,葉勝雄醫師指出,這是新修訂的建議,所以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形成共識。
副食品吃不好,學說話較吃力
另外,吃副食品富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就是訓練與咀嚼相關的肌肉群,不僅強化臉部肌肉,避免造成偏食習慣,這些肌肉同時也與說話有關,如果訓練不足,寶寶學說話就會比較吃力。副食品也是銜接奶類與大人固體食物的關鍵階段,可為斷奶做準備,包括讓寶寶嘗試新食品、學習使用餐具、與家人一同進餐,而逐漸適應成人食物及飲食模式。
革命1、初次嘗試副食品的時間:6個月→4個月
傳統派:6個月再開始接觸副食品
現代派:4個月就可以添加副食品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年09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徐若瑄,從巨星到母親
勇敢面對挑戰 「因為鬥志有翅膀」
採訪撰文/湯佳珮
照片提供暨參考/徐若瑄《我的倒頭栽人生:從女孩14到女人40,鋼鐵V的勇敢筆記》時報出版
個性堅強樂觀,有鋼鐵V之稱的不老女神徐若瑄,出道工作26年,跨足音樂、戲劇、電影等多領域成為全方位藝人,不斷自我突破與進步,無論在影壇或樂壇都留下許多經典代表作,表現相當亮眼。前年結婚,去年生下兒子小V寶(Dalton),兒子目前剛滿1歲不久。懷孕後,她的生活面臨很大的轉變,安胎這個轉折,讓她學習用新的視野與生活節奏去因應挑戰與轉變,她認為人生就是這樣,當改變來臨時勇敢面對,接受挑戰才有新收穫。也許換個角度,翻轉的契機就等著你。
小V寶報到,翻轉新視野
從14歲開始,就為了讓家人擁有更好的生活而開始工作,徐若瑄的工作就像是瘋狂陀螺般全年無休模式,時間總是不夠用,還曾經因為發行專輯、跑宣傳與拍電影,連續7天沒時間睡覺,每個月坐飛機往返各國工作。這樣幾乎連續不間斷的快節奏生活,卻因為一個小生命的出現,而一切被翻轉。
談起艱辛的懷孕歷程,徐若瑄也說其實在驚喜得知懷孕的隔週,肚子就開始有明顯下墜感,不過因為當時沒經驗,不知道這樣不正常,後來三度出血、而且胎位較低,醫師下令她必須臥床安胎,從此開始了長達142天的臥床安胎生活。徐若瑄認為「這就是倒頭栽生活的起點」,不過倒頭栽只是事件,而並非心境,總是保持正向思考的她,認為生活中各種無法預料的事,都能使人愈挫愈勇。這段漫長的安胎生活,無論是每天都必須打針、或是長時間不能下床,基本生活起居的一舉一動都變成高難度挑戰,不過她當時並不以為苦,「一定要保護孩子」是唯一的目標,為了堅持下去,也做了子宮頸環紮術。她也認為如果沒有那一段時間的經歷與沉澱,也許無法體會現在全新看待生活的角度與態度。
安胎不忘苦中作樂,想像力量無限大
在新加坡安胎的過程中,每天都要捱數針。其實徐若瑄超級怕打針,雖然屁股已經瘀青到幾乎找不到可以下針的地方,不過鋼鐵V還是咬牙硬撐過來,「為了腹中的小寶貝,媽咪拼了命也要忍耐!」為母則強,令人動容。臥床142天的日子裡,個性樂觀正面的她,還會設計「當日主題風格」找樂子,有時候會換上漂亮的衣服讓自己有準備外出的感覺,例如有一次的主題是海灘風,她穿上夾腳拖鞋、戴上墨鏡,躺在床上請別人拍一張照片,再來修圖,把醫院安胎病房場景換成萬里晴空、艷陽高照的悠閒海邊,看照片來過過癮,為自己打氣。
躺久了什麼姿勢都覺得睡不好,她也開始發揮想像力,用朋友提前送小V寶的投射燈在天花板上投射出星星與月亮,營造出在星空下露營、曠野星空的奇幻氛圍,一邊和腹中的心肝寶貝說悄悄話,一邊逐漸入睡。有時候講到感傷處,寶寶也開始胎動,好像在安慰媽咪,並且幫媽咪加油打氣!
安胎的日子裡,她也感受到家人深深的關愛與溫暖,不僅娘家總動員輪班陪伴,婆婆也經常送來親燉的補品,貼心的老公更是每日必定來醫院報到陪伴她,全家人一起加入愛的接力賽,讓她好感動。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年10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