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30~40歲的人 滋陰排毒持續耐久力

 

文/龔善美

 

多數人30歲就邁入了「初老」!在30~40歲這個年齡層,中醫強調「持續耐久力」,必須「滋陰」、「排毒」,潤腸順氣;西醫則建議要護眼保肝,強化腸胃功能。

 

 

《 中醫觀點 》

 養血補氣、陰陽平衡

 

現代人比較長壽,30~40歲這個年齡層屬於旺盛的「年輕」時期。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假使這個階段已經開始懂得去注重抗老養生,應該要重視的是「滋陰」與「排毒」。

 

由於30~40歲間,正是成家立業的時期,中華經絡美容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醫師吳明珠指出,多數人除了忙於自己事業外,也要生育餵養小孩,扮演不斷付出的角色,抗衰老的重點應放在養血補氣、陰陽平衡,特別著重在維持五臟六腑的氣血平衡,尤其是肝、脾、腎,都不可忽略。

 

在飲食方面,鄒瑋倫說,雖然這個年齡層的人會留意吃得比以前少一些,但是,對於「吃到飽」的飲食型態,仍和過去差不多,沒有意識到其新陳代謝與20多歲的顛峰期相較,已經略為變慢了,以為自己仍然很能吃,實際上,卻已出現「胃不納食」現象,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好,身體內累積的「壞東西」也多了。

 

潤腸順氣好排毒

針對這個人生階段,鄒瑋倫認為,除了應該要「滋陰」,還應藉由「潤腸順氣」來達到「排毒」目的,使腸胃功能維持較好,排尿、排便都如往常一般順暢。不僅要多運動,也應搭配滑腸順氣而非特別滋補的藥膳與茶飲。

 

此年齡層的人的抗老防病對策,應以「持續耐久力」為重點,鄒瑋倫建議,可食用冬蟲夏草、女貞子、烏龜、鱉、西洋參、芝麻、枸杞子等具滋陰效果的中藥材。

 

2大抗老防病茶飲

◆ 三藥茶∕鄒瑋倫提供

材料:烏藥5克、山藥(淮山)15克、三七5克。

 

作法:以500c.c.沸水沖泡藥材,燜泡10分鐘後,當茶飲用,一整天可繼續回沖飲用。可從週一到週五連續飲用五天,週六、日休息停飲。

 

功效:

烏藥能順氣,對胸膈、腸胃、肚腹具理氣之效,對於女性經痛、腸胃蠕動、腸胃脹氣疼痛,都有不錯的排氣效果。山藥可健脾整腸,山藥所含皂?可防癌、抗氧化、抗衰老,能入脾胃及腎經,對脾胃的保養、腎氣的補充有幫助。

 

 

◆ 補氣養血茶∕吳明珠提供

材料:黨參5錢、當歸1錢、茯苓5錢、生薑3錢、茵陳3錢、甘草1.5錢。

 

作法:藥材洗淨,加水1000c.c.大火煮開後,再小火煮30分鐘,即可當茶飲用。

 

功效:

益氣生津、養血補氣,防操勞過度引起口苦、口渴、頭暈、心悸,並可使氣色紅潤,精神飽滿。感冒發燒者禁喝,腹瀉者停服。

 

《 西醫觀點 》

︱抗老重點︱ 護眼保肝

 

35歲起坡度會變大,老化下滑的速度更快,從外表已經可以看出一些變化,包括提早出現老花眼、少許白髮、體力衰退等。

 

這些初老的變化,先天基因可能占50~70%,從家族史可以觀察得到,從健康檢查更可得知進一步情況。丁綺文建議,在39~40歲左右,不妨可做完整的基礎健康檢查,以掌握自己究竟哪些部分較弱,需要補強。

 

在30~40歲的年齡區間,抗老防病很重要的部分就在護眼與保肝。這時期頻繁注視手機等3C產品,易致眼睛退化、乾澀,甚至出現視網膜病變相關疾病。最好能避免用眼過度,偶爾閉目養神、看遠方,讓眼睛休息或適度做些眼睛運動,以免眼睛肌肉疲勞而提早老花,並可從蔬菜等食物中攝取足量的葉黃素,必要時也可吃葉黃素等保健食品來補充。

 

睡得飽 肝臟解毒運作正常

葉黃素是類胡蘿蔔素中的元素之一,與玉米黃素同時存在,可以預防老人常見的眼睛黃斑部病變,保護視網膜免受光線傷害,預防老年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的發生。

 

在解毒最重要的肝臟方面的維護,首先要注重睡眠,丁綺文說,從西醫角度看,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生長激素最旺盛時期,過了青春期之後,生長激素的作用在修補器官,若能有良好的深度睡眠,可以使身體器官獲得修復,不會老化太快,也能讓人體最重要的「解毒工廠」──肝臟得以運作良好,排毒順暢。

 

在保肝飲食方面,最重要的是避免吃到農藥或過多人工添加物,因此,食材應講究自然,以追求安全、乾淨、衛生為原則,更勝於重視口味,以免日積月累造成肝臟負擔。

 

《 營養觀點 》

養血補氣、陰陽平衡

 

30歲過後的初老階段,除了眼睛視力略退化的問題,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指出,皮膚也會呈現乾燥、角質化的老化現象,並容易因工作壓力大而容易疲累。

 

在30~40歲的年齡層,營養的消化吸收最為重要。為強化腸胃功能,建議宜選擇能幫助消化的食材,主食可多吃全穀類或山藥、薏仁等助消化的食物,或用蓮藕、蓮子或南瓜、地瓜等黃色食材取代澱粉類主食,也可運用山楂煮成茶飲或入菜來幫助開胃。

 

護眼方面,可多吃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的紅、黃色蔬菜水果,幫助視力維持;補充含維生素B2的全穀類、牛奶、堅果與豆類,以免眼睛容易疲勞畏光。有些人會眼窩疼痛,宜補充可幫助神經傳導的維生素B1與B12,補充B1可從糙米、胚芽米而來,B12則在蛋黃與瘦肉中含量較豐富。蛋黃中含DHA也有助於視網膜。中藥材的菊花、枸杞、決明子等亦對補眼有益。

 

在呵護皮膚方面,黃淑惠認為,應補充維生素A,以協助肌膚膠原蛋白的保濕作用,避免角質化;可多吃含菸鹼酸的瘦肉、蛋、豆、堅果類,以避免脂漏性皮膚炎。工作忙碌的外食族,宜避免偏食,少吃加工食品,多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維生素B群,以降低神經炎、口角炎與皮膚不好的機率。

 

此外,可多食用堅果如腰果、杏仁、南瓜子來補充礦物質鋅,幫助維持體力與精力;並可多吃長在泥土中的根莖類、海藻與菇類,藉以補充微量元素硒,協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幫助抗老。

 

抗老防病攻略

◆要有持續耐久力,必須「滋陰」、「排毒」。

◆強化腸胃功能,選擇助消化的食材,如全穀類、山藥、薏仁、蓮藕、地瓜等。

◆護眼美膚,補充足量葉黃素,多吃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B群、DHA等營養素食物。

◆重睡眠好保肝,睡眠充足,食材應自然,以安全、衛生為原則。

◆補充體力精力,可食用堅果。

◆ 清除自由基抗老化,可多食用根莖類、海藻與菇類等食物,以補充微量元素硒。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95期】



兒科醫師完全解析
揪出新手爸媽18個NG育兒法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亞東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李佳容
模特兒/美麗媽咪乃艷、可愛妹妹芝騏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滿心歡喜迎接家中新成員後,父母亦得開始擔負起照顧寶寶的責任,尤其對新手爸媽而言,許多狀況皆為第一次遇到,不免會手忙腳亂好一陣子,甚至無意中使用錯誤的照顧方法……有鑑於此,本文邀請專家解析常見的NG育兒狀況,讓父母擁有正確的育兒觀念及做法。

 

對於經常遇到錯誤的育兒方式,亞東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李佳容根據臨床經驗指出:「時常看見家長擔心寶寶著涼,替孩子穿了很多件衣服,造成孩子熱到出汗。」除此,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頭型美觀,特地讓寶寶趴睡,卻忽略可能導致孩子口鼻被悶住而窒息的危險。另外,孩子喝完奶後一定要喝水漱口也很常見,又或者孩子經常哭鬧,有些照顧者將平安符直接掛在他的脖子,但小孩玩耍時可能會不小心拉扯,甚至勒到頸子。

 

正確育兒法,爸媽知多少?
無論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育兒方法,或周遭親友異口同聲稱讚的照顧方式,不見得全都正確。到底哪些是常見的錯誤育兒法?不妨先聽聽小兒科醫師的解析,避免因為錯誤的照顧方式而影響寶寶健康。

1母奶寶寶黃疸時,最好停喝?
吃得夠、小便量夠,黃疸會下降
母奶寶寶之所以會出現黃疸,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寶寶剛出生時,媽媽的奶量較少,加上寶寶的吸吮能力不佳,因此,喝到的奶量較少而引起黃疸。李佳容醫師表示,鼓勵媽媽多親餵,當孩子吃得夠、小便量足夠,黃疸會逐漸下降。其次,如果母奶寶寶持續出現黃疸情況,是因為母奶所含的成分會干擾黃疸下降,除非新生兒的黃疸數值極高,甚至接近必須進行換血治療,才會建議停餵母奶數天,否則不需要因為寶寶黃疸而停餵母奶。

2睡覺開燈能睡得更安穩?
不一定!
剛出生的新生兒尚無晝夜之分,在睡覺時開著燈,不見得會令他有安全感、睡得更安穩。然而,建議爸媽可以在白天開燈、晚上關燈或開小燈,訓練寶寶分辨白天與夜晚的不同,養成規律的日夜作息。

3全身包緊緊才不會被驚嚇?
包巾包著較有安全感
出生12個月的嬰兒會有驚嚇反射,用包巾包著他的手與身體會使他較有安全感,睡得安穩。不過,有些孩子出生1個月後即不願意被包巾包著,父母必須視孩子的狀況而定。但原則上,寶寶出生2個多月後驚嚇反射會逐漸消失,此時不一定要包包巾。另外,有些父母擔心孩子會用手抓傷臉,幫孩子包手套,其實待孩子滿月後就不用再包手套,讓他學習用手探索這個陌生的環境。

4早點讓孩子學站和走,有助發展?
容易站不穩或站不起來
孩子仍在學爬階段,有些家長卻急著讓孩子學站、學走,又或者孩子發展到學習站和走時,父母卻認為要多爬才能刺激感覺統合,強硬要求孩子爬。對此,李佳容醫師強調,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應視孩子各階段發展而給予適合的訓練與學習。如果發展還沒到走的階段,即使家長要求孩子站,由於腿部較無力,也容易站不穩,甚至站不起來。

5寶寶喝完奶後要喝水?
4個月前不需要額外喝水
寶寶喝完奶後,有些照顧者會讓他喝一些水,以達到漱口的目的。不過,原則上4個月前的嬰兒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李佳容醫師說明:「無論母奶或配方奶,已含九成的水分,家長在幫寶寶換尿布時也不難發現尿布很快就濕了。」因此,建議寶寶4個月後開始練習吃副食品,且副食品的量逐漸增加、奶量逐漸減少時,再讓孩子練習喝水較妥當。

6讓孩子吃飯配電視?
聲光效果易讓孩子分心
有些家長會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認為這會使孩子願意乖乖坐好、比較好照顧,甚至邊吃邊玩或看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事實上,這些聲光效果容易造成孩子分心,食物含在嘴裡忘記咀嚼,不僅一頓飯吃得很久,甚至增加蛀牙風險。再者,不應讓3C產品取代父母或照顧者的角色,故不建議這麼做。

7寶寶午覺睡到飽?
可睡半小時至1個鐘頭
當孩子已經建構日夜週期時,有些家長會讓孩子的午覺從中午2點睡到5點,使得孩子直到晚上11點,甚至12點才有睡意,對此,李佳容醫師表示,午覺時間可依孩子的狀況而定,如果孩子身體不適,讓他睡久一點無妨。一般來說,孩子大約睡半小時至1個鐘頭即可,以免影響夜間睡眠。此外,盡量讓孩子於晚上9點前就寢,早上約78點起床。

通常孩子在白天有較多活動,可避免日夜作息顛倒,大人在照顧上亦較輕鬆。另外,孩子的睡眠習慣也會受到爸媽的影響,如果父母習慣晚上12點,甚至1點才睡,且家裡一直維持明亮或嘈雜的氣氛,也會較難養成孩子早睡的習慣。

8每天都要幫孩子洗澡?
夏季天天洗,冬季至少2天洗1
即使孩子待在家裡沒有外出,還是會流汗、身上出現皮脂屑等,仍需要清潔、保持衛生。因此,容易出汗的夏天,建議每天洗1次;冬天則由於氣候寒冷,雖不必天天洗澡,但最少2天洗1次。

9衣服穿越多越不容易著涼?
大人穿幾件,小孩穿幾件+薄外套
孩子的手與四肢容易受到外界溫度影響,因此,當他的手摸起來冰冰涼涼時,不代表他會冷,應摸他的背部較準確。如果背部摸起來很溫暖,代表孩子不會冷,但可以幫他做局部保暖,像是穿長褲、加手套與穿襪子,或是幫他的肚子再多圍一條肚圍等,通常大人穿幾件衣服,孩子也大約穿幾件,然後再加一件包巾或多穿一件薄外套。別幫孩子穿太多或太厚,以免流汗造成背部或脖子長濕疹。

10讓寶寶趴睡,頭型才好看?
恐提升嬰兒猝死症風險
很多父母希望寶寶的頭型美觀,會讓孩子趴睡,甚至大費周章準備趴睡枕。對此,無論美國兒科醫學會或臺灣兒科醫學會皆不建議讓寶寶趴睡,雖然趴睡會讓寶寶較有安全感,睡得也較安穩,但卻可能造成嬰兒猝死症風險。特別到了冬天,由於棉被較厚重,寶寶趴睡時恐增加窒息的風險;若寶寶溢奶,趴睡也容易吸入呼吸道而嗆到,引發危險。另外,即使坊間有所謂的趴睡枕,仍有導致寶寶窒息的疑慮,不建議使用。

11寶寶打噴嚏表示會冷?
鼻腔管徑較狹窄,少許分泌物容易打噴嚏
寶寶的鼻腔尚未發育成熟,因而管徑較為狹窄,可能因鼻腔有少許分泌物而容易打噴嚏,但不代表是感冒或覺得冷。另外,有些寶寶喝完奶、拍完嗝後讓他躺著,由於一些液體殘留在鼻腔內,可能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也不見得是感冒或鼻塞。原則上,只要沒發生溢奶或吐奶等狀況,父母稍微觀察一下即可。

12滿月剃胎髮,以後頭髮長得快?
沒有影響
在傳統習俗中,嬰兒出生24日或滿月這天要剃胎髮,除了為寶寶取個好兆頭,也會讓他將來的頭髮長得又黑又密。基本上,剃頭對於將來頭髮的生長快或慢完全無任何影響。再者,無論是否剃頭,出生的頭髮會逐漸被替換掉。至於孩子將來頭髮的濃密程度,則與父母的髮量遺傳有關。

13寶寶肚子鼓鼓的,是脹氣嗎?
孩子平躺,檢查肚子是外擴或凸起
由於孩子的腹部肌肉還未發育成熟,因而腹部外觀看起來大大的。但肚子大與脹氣有時難以區分,李佳容醫師解釋:「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即是讓孩子平躺,當他的腹部沒有用力時肚子呈現外擴,而不是往上凸的狀況,且摸起來軟軟的,代表正常。」若孩子平躺時,肚子往上凸,且皮膚看起來緊緊的、白白亮亮的,加上他感到不舒服、食慾較差,則可能是脹氣。

由於孩子的腸胃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出現脹氣情況,改善脹氣的方法除了在孩子喝完奶後充分拍嗝助於排氣,當寶寶因為脹氣不適時,大人可將掌心置於其腹部,採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

14為何寶寶一到傍晚就哭鬧?
多因腸絞痛引起
多數出生6週至2個月大的寶寶容易發生腸絞痛情況,發作時間主要在傍晚或半夜,引發原因目前仍不明。原則上,當寶寶在半夜哭鬧嚴重,哭了23個小時後彷若沒事的繼續喝奶或睡覺,白天活動狀況也良好,隔天半夜又發生同樣的情況,多為腸絞痛引起。如果寶寶哭得厲害,不妨改餵母奶試試能否改善。李佳容醫師說:「這是一個階段,父母必須耐心照護。不過,當孩子因為身體不適而哭鬧,甚至睡得不安穩,仍要觀察是腸絞痛,還是感冒等其他原因引起。

另外,通常寶寶到了67個月較不會出現腸絞痛,如果孩子因為腹痛而哭鬧,甚至合併嘔吐、面色蒼白、雙腿屈曲,甚至出現血便等症狀,須提高警覺恐是腸套疊,建議立刻就醫。

15趁孩子睡覺餵他吃東西?
視孩子年紀而定
剛出生的嬰兒可能會吃一下奶就睡,甚至含著奶睡,醒了再吃;到了34個月時,由於活動力變好,會想玩而不要睡,李佳容醫師指出:「此時可以趁孩子半夢半醒時餵他喝奶,會喝得比較多。」當孩子再大一點進入副食品階段,吃飯時應讓他坐著吃,因為食物需要咀嚼,在他精神好的時候,吃飯會吃得比較好,避免邊打瞌睡邊吃,以免嗆到。

16發燒時,先餵孩子吃退燒藥?
高於38,評估狀況給退燒藥
發燒定義是體溫高於38,除非孩子有心臟病、貧血、慢性肺疾病或新陳代謝疾病等問題,否則孩子發燒38時,不一定要馬上讓他吃退燒藥。如果高於38,可評估狀況給予退燒藥。退燒藥的作用是緩解身體不適,讓孩子覺得比較舒服,通常出生3個月內的寶寶有母親抗體保護,不太會發燒,一旦有發燒情況則需立刻帶孩子就醫,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另外,4個月內的寶寶量耳溫比較需要技巧,因此,建議量肛溫較準確。

17寶寶好可愛,親親小臉沒關係?
易將口腔的細菌與病毒傳染給寶寶
小寶寶超可愛,加上皮膚Q彈水嫩,大人常忍不住親一下。然而,成人的口腔充滿細菌與病毒,無論與寶寶嘴碰嘴親親或親寶寶的臉頰,都可能傳染疾病給寶寶,包括流行性感冒、腺病毒、諾輪病毒、輪狀病毒等。另外,有些家長會教小孩Kiss Bye,由於擔心孩子吃到手上的細菌,亦不建議這麼做。

18將米精、麥精放到奶瓶裡餵小孩吃
應訓練孩子不同的進食方式
進入副食品階段,有些照顧者會將調好的米精或麥精放到奶瓶裡餵小孩吃,李佳容醫師提醒:「吃副食品的目的是要訓練孩子不同進食方式,應用湯匙餵食,而不是放到奶瓶裡餵孩子吃。」另外,孩子1歲之後應逐漸減少奶量,漸漸增加副食品的量,甚至成為主食。

至於有些媽媽擔心太早添加副食品會造成小孩過敏,直到67個月還沒讓孩子開始吃,這是錯誤的觀念。原則上,4個月寶寶若準備好了,即可讓他嘗試副食品,最晚6個月一定要添加,否則太晚進入副食品階段,造成寶寶對副食品的接受度不高,之後也會容易挑食。

 

細心掌握重點,溫柔呵護寶貝
在澄清常見的錯誤育兒方式後,在照顧寶寶上,李佳容醫師亦列出幾個重點提醒家長:

清潔口腔
即使寶寶還未長牙,當他喝完奶後,仍應以清潔的紗布巾來清潔口腔的奶垢;孩子長牙後,進食完後先以紗布巾清潔口腔再幫他刷牙,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大人回到家中,洗手再換衣服
當大人從外面回到家中,須先洗手、換衣服再抱寶寶,以免將身上的病菌傳染給孩子。另外,有感冒的家人應戴口罩,並盡量少接觸孩子。

大人避免抽菸或讓孩子吸二手菸
家中的大人不要抽菸或讓孩子吸二手菸,以免影響孩子的支氣管。

大人的視線不能離開孩子
別讓小孩離開大人的視線,孩子不知道哪裡有危險,照顧者應隨時盯著小孩。即使3個月大的嬰兒還不會翻身,別因此認為將他放在沙發上沒關係,因為孩子可能在大人不注意時突然翻身並掉落地板,必須非常謹慎。

照顧孩子的責任既辛苦又重大,平常最好有家人協助替換,照顧者才不會過於疲累、甚至引發負面情緒。另外,家中大人的育兒方式與標準應一致,避免父母一套方式、公婆又是另一套方法,因照顧孩子的意見不同而經常爭執,影響家庭的和諧氣氛。

 

 

 

李佳容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臺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研修醫師
現職:亞東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01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牛乳名稱大解析

牛乳、鮮乳、保久乳,市售商品百百種,品質有何不同,消費者又該如何選擇?獸醫師龔建嘉醫師表示,台灣的鮮乳品質很好,但市售國產、進口的牛奶產品種類多元,一般民眾反而不瞭解自己喝的是鮮乳、保久乳還是奶粉沖泡產品。建議民眾選購商品時,可留意產品背面的成份說明,以免被品名混淆。

依照CNS國家標準,乳品名稱各有不同的定義標準:

 

1. 生乳 (CNS 3055)

本標準適用於從健康乳牛、乳羊擠出,經冷卻且未經其他處理之生乳汁。

 

2. 鮮乳 (CNS 3056)

本標準適用於以生乳 (CNS 3055) 為原料,經加溫殺菌包裝後冷藏供飲用之乳汁。

 

3. 調味乳 (CNS 3057)

本標準適用於以50%以上之CNS3055(生乳)、CNS3056(鮮乳)或CNS 13292(保久乳)為主要原料,添加調味料等加工製成之調味乳。

 

4. 保久乳 (CNS13292)

本標準適用於以生乳 (CNS 3055) 或鮮乳 (CNS 3056) 經高壓或高溫滅菌,以無菌包裝後供飲用之乳汁。

 

乳飲品(未有國家標準認證)則是將乳粉或濃縮乳加水還原成比例與原鮮乳比例相同之還原乳,並佔總內容物含量百分之五十以上,或還原乳混合生乳、鮮乳或保久乳後,佔總內容物含量百分之五十以上,得混和其他非乳原料及食品添加物加工製成未發酵飲用製品。

 

那牛乳呢?CNS國家標準並未定義何謂「牛乳」,可算是乳品的統稱,即使是奶粉沖泡的「乳飲品」也可稱為牛乳。

 

除此之外,市面上還有一種「濃縮還原乳」,這部分也不受CNS國家標準的規範,業者從國外將保久液態乳製成牛奶冰磚後再進口,到台灣之後再加熱還原,主要是做業務牛奶使用,搭配現煮咖啡進行銷售。

 

建議民眾在選購商品時,要留意產品的成份說明,才能避免被產品名稱混淆唷。

 

 

專家諮詢:鮮乳坊 龔建嘉獸醫師

 

延伸閱讀:

【為什麼喝牛奶會不舒服?】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3357

 

【乳糖不耐症的原因】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3348




【蔡惠子律師專欄】

淺談206地震事件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今年農曆春節前,台南市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維冠金龍大樓因為地震而倒塌的事件,除了造成114人不幸喪生及近百人受傷外,大樓住戶平時賴以安身居住的家,也在一夕中全毀,財產損失相當龐大。

事後經過政府機關及專家、學者的調查,發現這次維冠金龍大樓倒塌的原因,除了地震這一項人力不可控制的因素外,更有大樓建築設計不良及施工偷工減料等人為瑕疵,造成大樓整體結構支撐軟弱,增加地震倒塌的風險。而一般民眾也在這次事件後,對於建築物結構等防震安全問題有所認識,這可由不動產銷售人員反映民眾近日看屋多有提出結構安全問題獲得證實,如果大家可以藉由這次大樓倒塌的不幸事件得到教訓,對建築物結構安全更加重視,亡羊補牢,往生者的犧牲才會更有價值。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台灣地處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交接處,且島上有多條斷層,本來就容易有地震的產生。面對我們安身立命之處有著這樣的天然環境,我們只能加強防範對於地震可能帶來的災害,特別是對於建築物的防震安全的重視,並無法逃避。

事實上,在民國89年921大地震發生之前,我國相關建築法規對於建築物防震的要求雖有加強,但尚未有全面性的認識,921地震後,政府開始全面修改法令,要求新建的建築物要能抵擋相當程度的地震,因此921大地震後的建築物,除非是有相當嚴重的偷工減料或遇上震度超乎尋常的大地震,否則應不至在地震時倒塌,然而,921大地震以後新建的建物畢竟是少數,台灣絕大多數還是屋齡超過二、三十年的老屋,甚至四、五十年的也所在多有,這類老舊建築是否能在7級以上的地震中存續下來實在令人存疑,一般民眾在購買住家的時候,應該要多加考慮,畢竟住家是我們生活的重心,通常也是放置最多財產的地方,一旦住家的房子垮了,造成人命或財產的損失,都是我們難以承受的風險。

至於不肖的建商或建築師的法律責任,不論是民事上的損害賠償責任,抑或是刑事上的業務過失致人於死責任,他們都是難以逃避的,只是這些都是事後追究,並沒有辦法挽回已逝的生命,就算談得再多,對於死者也沒有任何意義,對我們一般大眾而言,在購買房子的時候,務必先瞭解建造的建商是誰?他的信譽如何?是否是一案建商?政府似乎也有必要公布這些資訊,唯有讓建商資訊公開透明,才有辦法杜絕不肖建商偷工減料的歪風。

 

 

 






專家開講:蔡惠子 律師 

學歷: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系畢業
經歷:晚晴協會理事兼義務律師、現代婦女基金會義務律師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義務律師、勵馨基金會義務律師
現職:勝達法律事務所所長

咳在兒身,痛在娘心〜

8QA,改善小兒酷酷嗽!

 

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準專任主治醫師陳映庄
企劃編輯╱張玉櫻
模特兒/張瑜芮RITA寶貝、張智偉爸比、陳久玲媽咪
攝影/銘心攝影

 

寶貝一直咳,受苦的是孩子,心疼不已的是爸媽!有時只咳個幾聲要緊嗎?如何分辨咳嗽是感冒還是過敏?久咳不癒是氣喘嗎?久咳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嗎?吃太多藥會傷身…?如此多讓人擔心的問題,下為您一一解說。

Q1:小兒咳嗽常見的原因與症狀有哪些?
以下分別就小兒常見的幾個咳嗽原因做探討:

第一名:病毒感染(感冒)
環境中到處都是各種微生物,尤其是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和其他的孩子近距離接觸,難免會互相傳染各種病毒。小孩抵抗力正在發展中,所以一旦受到感染,往往症狀都會很明顯,通常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痛會一起出現,症狀嚴重的孩子還會合併發燒、頭痛、噁心、食慾不振等現象。這些症狀大約在受到感染後57天,等抗體產生後會自然痊癒。

第二名:過敏相關
過敏又可分為兩個部分來討論:

鼻子過敏
最常引起咳嗽的原因之一就是俗稱的鼻涕倒流。鼻腔內長期慢性發炎,導致裡面充滿了許多黏液分泌物,黏液從鼻腔的後側流進咽喉,刺激咽喉、氣管導致咳嗽產生。特徵:常常覺得喉嚨後面有異物感,且躺下或後仰時咳嗽容易加劇。

氣管過敏
也就是俗稱的氣喘。小孩子氣喘一開始的症狀通常不會喘,而是用長期慢性咳嗽來表現。特徵:白天不太咳,但是常常在半夜或清晨的時候突然開始咳嗽,常常會咳到醒過來或是嘔吐。

第三名:誤吞異物
例如花生米、小鈕釦等卡在氣管裡造成刺激而劇烈咳嗽。特徵:本來一切好好的,「突然」開始劇烈咳嗽、面紅耳赤,甚至會喘或無法說話。

第四名:其他微生物感染
各類感染都可能造成肺部慢性發炎、長期咳嗽不癒,如結核菌或黴漿菌等,這種情況下通常除了咳嗽還會有其他症狀,如:低溫發燒、淋巴關節腫大等,這部分需請專科醫師評估才能診斷。

第五名:胃食道逆流
這個部分在青少年會比較常見,由於胃酸逆流至食道造成神經反射,引發咳嗽症狀。特徵:也是在躺下時症狀較明顯,此外通常會有飲食不正常或反覆胃痛的病史。

 

Q2:如何分辨小兒咳嗽是感冒還是過敏?
若是一般感冒,小病人咳嗽嚴重度通常整天差不多,常伴隨頭痛、發燒、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就算不吃藥,通常57天內也會消失,鮮少超過10天以上仍然繼續咳嗽。

如果是過敏咳的話,這類咳嗽有特殊時間性,常在半夜清晨時突然加重,白天症狀通常會減輕,但進入冷氣房、運動後或是情緒激動等情況,症狀又會加重,常合併流鼻水,但不合併發燒、喉嚨痛等症狀,症狀常常持續23週以上。

 

Q3:久咳不癒可能是氣喘嗎?
非常有可能!氣喘其實代表的意義是過敏性氣管炎,大多數孩子剛開始前幾次發作,因為氣管還沒被慢性發炎破壞,所以還算通暢,因此孩子氣喘發作的前幾年就是一直咳咳咳,直到氣管破壞到一個程度後,氣管直徑縮小了,才會真的開始出現喘鳴聲。

此外還有上面提到的其他原因也會造成久咳不癒,必須先做排除才行,所以正確診斷氣喘需要非常詳細的詢問病史及身體檢查,同時配合家族過敏史及過敏原的檢測。

 

Q4:久咳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會的!氣管的慢性發炎會增加營養的消耗,且發炎時產生的各種激素也可能影響身高的發育。此外,咳嗽會影響食慾以及睡眠品質,食慾差營養自然不足,睡眠品質差則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

 

Q5:只偶爾咳一兩聲,要看醫生嗎?
如果只有小感冒時出現咳嗽症狀,57天後會自然痊癒,就不需特別就醫。

 

Q6:哪種情況一定要就醫?
如果有以下任一情況,建議就醫檢查治療:

    出現超過2週以上的慢性咳嗽。
    突然出現臉部脹紅的劇烈咳嗽。
    會影響生活作息的咳嗽,如夜咳無法入睡、食慾明顯下降。
    咳嗽伴隨喘鳴聲、呼吸困難、高燒、胸痛胸悶等

這些情形代表可能有必須治療的嚴重狀況,必須配合醫師做診治。

 

Q7:怕吃太多藥會傷身,比較不咳就可停藥?
常見爸媽擔心孩子吃太多藥會傷身,所以比較不咳後就會自行停藥或減少用藥次數。其實咳嗽最重要的是確定原因,若是一般感冒,症狀改善後即可停藥無妨;但若診斷為過敏或是慢性感染則不然,慢性發炎性疾病,會逐漸對肺部造成不可回復的破壞,若自行停藥或減藥可能會讓病程拖延,疾病對孩子身體所造成的傷害將會遠大於服藥!此外,現在的藥物越來越進步,副作用也越來越低,若真的擔心藥物副作用,可以跟您的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Q8: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項?
最近幾年導致小兒慢性咳嗽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氣管過敏,也就是俗稱的氣喘,而塵蟎是造成台灣兒童氣喘最大的兇手,建議有過敏史的家庭一定要勤於整理環境,包含減少地毯、布娃娃使用,床單、枕套每兩週用55以上熱水浸泡10分鐘再洗滌,床墊、枕心和被心等需換成抗蟎材質或用合格的防蟎床套包裹。

還要注意定時除溼和空氣清淨機使用,可以讓塵蟎控制得更好。尤其空氣濕度過高常引起「咳嗽」!因為潮濕是黴菌的溫床,黴菌則是過敏元兇───塵蹣,最佳的食物。當濕度超過60%,就是潮濕的警訊。此時便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氣喘、久咳不癒。建議將濕度調整在5060%,才不會過於潮濕或乾燥。

此外,家裡盡量不養寵物、禁菸,都對預防及改善氣喘非常有幫助。也應避免喝冰的飲料,維持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運動又以在室外泳池游泳是最好的。

 

注意!久咳不癒應慎重處理
咳嗽是身體的一種保護反射,目的是希望把氣管裡的刺激物或感染源排除。感冒咳嗽只要病毒清除,而嗆到只要異物排除後,咳嗽就會停止,所以若有慢性咳嗽、久咳不癒的狀況,代表的是氣喘持續的被某種東西刺激發炎,如果不盡快處理,將會導致氣管不可回復的傷害,也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建議家長們需多留意孩子的情況,盡快就醫,配合醫師給予適當的治療,讓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長大。

 

陳映庄
現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準專任主治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過敏氣喘免疫科研究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研究醫師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01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