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大重點‧預防嬰幼兒摔傷
- 2016 / 03 / 03 10:45 AM
9大重點‧預防嬰幼兒摔傷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
妝髮‧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爸比林國強&媽咪林育萱&bobo林巧妍&bobo林元甯
嬰幼兒在學會翻身、坐好、爬行、走路,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讓父母滿心期待,但稍不注意恐會釀成意外,該如何預防嬰幼兒摔傷,以及若真發生摔傷意外又該如何處置呢?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將逐步解說。
1、遠離危險地方玩耍
不讓寶寶在任何有可能摔傷的地方玩耍,舉例來說,陽台或樓梯旁邊都應該避免,而家中的樓梯必須在樓梯口裝設護欄,並且記得要隨時上鎖,以免寶寶摔下樓。
2、注意窗戶及陽台高度
每年都有嬰幼兒從窗戶或陽台上跌落,導致死亡或嚴重摔傷的意外,因此窗戶和陽台高度,依照法規規定至少要有110公分以上,並且避免在窗戶旁邊擺設椅子、床墊或床板等可以踩踏上去的物品,以免寶寶可以輕易攀爬碰到窗戶邊緣,並建議加裝隱形鐵窗、兒童防護窗或增設安全開關,窗戶若安裝安全鎖,開口就只能打開10公分,讓寶寶無法攀爬出去。
3、不宜使用學步車(螃蟹車)
當寶寶學習走路時,時常有家長會讓寶寶坐上學步車,即為俗稱的「螃蟹車」,但由於學步車所增加的可移動性,遠超出寶寶擁有的能力,學步車有輪子使寶寶不易控制,若是靠近樓梯摔落,可能造成骨折、頭部受傷,甚至是死亡。
4、坐椅子繫上安全帶
寶寶可能會從任何有高度的地方摔下,因此讓寶寶坐上椅子時,務必繫上安全帶,並且要教育寶寶坐在椅子上時,不可以站起來,必須乖乖坐好。另外,許多家長會讓寶寶坐「幫寶椅」,使用時應該放置於地上,不該將椅子放於高處,抑或是另外一個成人使用的椅子上。
5、適時調整嬰兒床床欄高度
避免將寶寶單獨放在床上,以免翻身時從床上摔下,最好將寶寶放置於嬰兒床內,但必須依照寶寶年紀大小來調整床欄高度,若寶寶站起來,床欄高度已經不足身高的四分之三,就可能可以直接爬出來,因此家長必須適時調整床墊及床欄高度。
※原文刊載於2016年0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黃瑽寧醫師專欄】以兒科觀點,看養狗這件事
- 2016 / 03 / 02 10:46 AM
【黃瑽寧醫師專欄】
以兒科觀點,看養狗這件事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為人父母有時候還蠻幼稚的,比如說暗地裡較勁,看寶寶先叫爸爸還是媽媽,贏的一方就很得意。某天一對夫妻跟我聊起這件事,他們倆故作沮喪的說:「寶寶最後竟然是先學會叫Bubi---他們家那隻寵物狗的名字!」
我發現台灣準備生小孩的父母,對於養寵物這個議題,時常只著重於是否會增加過敏性疾病。當然這個議題的確很重要,因此我也已經把答案收錄在《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一書中,有興趣的家長可以拿出來翻閱一下。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養寵物對孩子心理與健康上的幫助,尤其是寵物狗的部份。
陪孩子玩耍,減少肥胖
幼兒的學習幾乎都是從遊戲中得到,而家裡的寵物狗,肯定是孩子最佳的玩伴。在孩子的眼中,狗狗其實是家中與他「輩份」最相近的成員,這也難怪有些寶寶學說話時,會先叫寵物的名字,而不是爸爸媽媽了。在與狗狗的遊戲中,孩子可以學到環境探索,領導經驗等等,當然還有最直接的優點---體力消耗!
美國疾病管制局曾經建議肥胖的成年人養一隻喜歡的狗,每天帶牠出去散步,可以幫助體重控制!同樣的邏輯應用在孩子身上,澳洲研究也發現,養狗的孩子比較不容易肥胖,很可能也是遛狗這項活動所帶來的健康紅利。
養成負責任的個性
當然養狗不只是玩而已,剛才提到的遛狗責任,以及其他與寵物相關的照顧,如餵食、洗澡、看獸醫等等細節,都是讓孩子學會照顧一條生命所需要的責任感。年紀較大的孩子,還可以上網尋找與寵物相關的知識,這種因照顧所需而誘發的學習動機,比任何逼出來的學習都更顯得更主動積極!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孩子也學能會將心比心,感受狗狗的快樂與痛苦,進而培養出同理感。
增進人際關係
我家旁邊的大公園,每到週末都會有一群家庭,不約而同的帶著家中寵物,到某個定點草坪聚會。雖然寵物之間常常會打架,但是孩子們卻因為都有養狗,而交到好朋友,開心的玩在一起。這也算是養寵物的另一個附加價值:促進孩子的人際關係。
另外,雖然狗不會說話,但是牠們會傳達出一些「非語言」的溝通,讓主人了解牠所想要的東西。有專家認為,孩子藉由這種察言觀色的訓練,也有助於未來感受人際關係之間,那些非語言的傳達內容,比如說不耐煩,退縮,或生氣等等表情。
陪伴帶來情緒穩定
最後帶來老生常談的一句話: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雖然這句話或許有誇大其詞之嫌,但無庸置疑的,人類與狗一同生活已經超過一萬年歷史,牠們在馴化的過程中,肯定是最能理解人類情緒的動物。研究顯示,養狗的成年人比較不會有憂鬱傾向,甚至已經有醫生開始將寵物療法,納入焦慮症、恐慌症、創傷症候群、憂鬱症、以及強迫症等等疾病的治療中。
雖然養狗與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比較短缺,但是也有專家認為養狗的孩子,比較有自信,也比較不容易焦慮。在美國一項4-10歲孩童的綜合研究中發現,有養狗的孩子焦慮指數偏高者,僅佔12%;然而沒有養狗的孩子在同樣的評估中,卻有高達21%的焦慮指數偏高。證明養狗可能真的可以藉由種種原因,幫助孩子的情緒更加穩定。
寵物的生死學
另外一個與心理層面相關的角度,是有關生死之學。寵物狗的生命週期比人短,孩子在兒童時期勢必會面臨牠的死亡。因此,作父母的千萬別以為可以躲避這個話題,反而有機會就要跟孩子分享自己所認同的生死觀,讓他們提早有心理準備。曾經經歷寵物過世的悲傷,能夠反思生死意義的孩子,將來所建造的人生觀或許會更成熟。
三思而後行
雖然養狗對孩子好處多多,但基於台灣都會區的公寓型態,以及極短缺的綠地空間,都市小孩在做決定之前還是必須三思而後行。家中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也不要輕率的決定養狗。養了狗之後,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人與狗皆然),定期到獸醫院檢查,以及避免孩子被狗咬傷。或許大人要事先教導孩子,如何認識狗狗生氣的表情,然後看到這種表情時-----離牠遠一點。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 脂肪肝傷肝又傷心 飯麵、水果吃過量 小心肝包
- 2016 / 03 / 01 05:21 PM
脂肪肝傷肝又傷心 飯麵、水果吃過量 小心肝包
文/陳詩婷
平時主食或水果吃太多,雖然不油膩、看似健康養生,但在熱量攝取過多的情況下,一樣會有脂肪肝。
什麼是脂肪肝?簡單來說,就是肝細胞內有脂肪的蓄積,也就是肝比較「油」啦!常見原因是吃太油膩、酗酒、體重肥胖等,其中又以體重超重為主要原因。不過,近年發現,許多民眾體重正常、吃的食物並不油,也沒有酗酒的習慣,但在超音波檢查後,還是有脂肪肝的問題,這到底是為什麼?
振興醫院營養師涂蒂雅解釋,不要以為脂肪肝的發生只是跟飲食油膩、肥胖、喝酒有關,其實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件事:「假使平時主食或水果吃太多,雖然不油膩、看似健康養生,但在熱量攝取過多的情況下,肝臟一樣會將這些多餘的熱量,轉換成脂肪儲存,久而久之,就會釀成脂肪肝的發生。」
澱粉、水果成脂肪肝元凶
涂蒂雅指出,主食類因為富含澱粉,像是米飯、飯糰、麵條、麵包、西式糕點這類的食物,吃下肚會讓血糖升高,在胰島素的作用下,會將血糖轉換成肝醣,但假使肝醣的量太多,肝臟便將這些多餘的糖分以三酸甘油酯儲存,這就是脂肪肝產生的原因。
尤其民眾經常認為的健康食材,像是地瓜、芋頭、南瓜、山藥、馬鈴薯等根莖類食物,很多人以為營養健康就猛吃,但因為澱粉含量相當高,反而變成脂肪肝的元凶。
水果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水果的糖分比較高,在血糖過多的情況下,肝臟一樣會將糖分代謝成脂肪存在肝臟裡。涂蒂雅說,很多人想說水果很養生,就多吃水果,其實水果富含果糖,吃多了真的不利健康。
主食占1天熱量50~60%
「如何知道自己的主食及水果有沒有吃過量?」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助理教授陳巧明解釋,根據每日飲食指南指出,主食類建議1天吃1.5~4碗,但因為每個人的體重與活動量都不一樣,不可能訂出適合每個人的攝取量,只要記得主食類的量大約占1天熱量的50~60%,假使是輕度活動者,1天熱量可能1500大卡就夠了,換算下來,主食大概是750~900大卡,約是3碗飯的量,吃超過這個量,就是過量。
但假使你還額外吃了地瓜、南瓜、馬鈴薯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富含澱粉,屬於主食類食物,在攝取主食的同時,還要扣掉這些食物的熱量。
每日水果不超過4份
至於水果每日的攝取量是2~4份,1份的量大約是1顆柳丁大小,假使喜歡吃水果,也建議不要超過這個量。涂蒂雅說,50c.c.的水果原汁,約等於1份水果,1杯500c.c.的柳丁原汁約等於10顆柳丁,對於愛喝果汁的民眾真的要特別小心。
總歸一句,全穀類、豆魚肉蛋、蔬菜、水果、油脂等營養素樣樣不可少,適量均衡攝取各種食物,才是預防脂肪肝的不二法門。
吃素的人 不會有脂肪肝?
錯!臨床上看到很多吃素的人,罹患脂肪肝的比例不輸給葷食的人。原因在於,吃素會吃到很多加工品,這些加工品在製作過程中,往往添加了很多油脂,像是百頁豆腐,就是油脂含量超高的加工品。再者,因為素食餐廳為了讓蔬菜看起來好吃,經常會添加多餘的油脂,讓蔬菜看起來油油亮亮的,賣相比較好,其實這都是造成脂肪肝的主因。
另外,根據研究發現,如果平時脂肪攝取比較少時,可能會讓人傾向吃更多的主食,以滿足飽食的感覺,而白米飯、白麵包、白麵條,又都是含有大量糖分和澱粉的食物;或者吃太多堅果類食品,一樣會因為吃進過量油脂或營養過剩,變成脂肪肝。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95期】
- 菸害對於母體和胎兒的影響
- 2016 / 02 / 26 05:31 PM
菸害對於母體和胎兒的影響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台北長庚醫院執行副院長謝燦堂
部分參考資料/董氏基金會華文戒菸網‧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資訊網
大多數都知道「菸」對人體會造成傷害,目前也有相關防治菸害的規定。然而,不只是直接的菸害,就連二手菸、三手菸也是,甚至會對孕婦、胎兒、嬰幼兒產生不小的影響!
全身都可能生病
謝燦堂副院長表示,有菸癮或長期受到菸害(二手菸、三手菸)的女性,將比一般不吸菸、不接觸二手菸和三手菸者,更容易遭遇以下狀況:
*可能提早2年停經、進入更年期。
*更年期的「熱潮紅」症狀會更明顯,因此可能更不舒服。
*菸煙會漸進損傷血管細胞,使心血管硬化,提高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罹患率。
*影響卵巢功能、荷爾蒙(雌激素)的新陳代謝,不易受孕成功。
*荷爾蒙代謝受影響,將可能加速骨質流失,促使罹患骨質疏鬆症機率增加。
*呼吸系統首當其衝,容易出現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甚至肺癌。
*罹患子宮頸癌、外陰部癌症、乳癌等相關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
*吸菸對於整個口腔部位都會造成危害,輕者口臭、黃板牙,中度則齲齒、牙周病、掉牙,嚴重者可能導致口腔癌、舌癌。
影響子宮‧胎兒發展不良
胎兒所需的營養、氧氣,都是透過胎盤所獲得;因此,若胎盤狀態不佳,胎兒自然難以發育良好。謝燦堂副院長表示,早期他曾到美國的大學跟著某位教授進行胎盤相關研究,他們以早已剝離母體的完整胎盤做實驗,發現重金屬(鎘、鉛等)會經由血液、最後沉積在胎盤組織中,因此推斷此重金屬會使胎盤功能受到損害,進而影響胎兒的發展。
另外,「吸菸者和非吸菸者孕婦的胎兒狀況,差異相當顯著」,謝燦堂副院長以三個月的胎兒超音波影片為例,正常狀態下,胎兒有活力、健康,但吸菸者的胎兒卻沒什麼活力,更被檢查出體重過輕的問題。他進一步說明,主因在於「菸的尼古丁會促使母體心跳變快、子宮血管收縮,進而降低血流量;而血液中的紅血球細胞本來帶氧,也會因此而轉變為攜帶一氧化碳,等於嬰兒的營養和氧氣來源減少,自然發育較不佳、體重過輕、活動力下降」。
三手菸:嬰幼兒健康的隱形殺手
大部分的人都了解菸害對人體的影響,多數家長也都會避免在寶寶面前抽菸,阻隔吸入二手菸的機會;然而,卻忽略抽菸後在環境中殘留的「三手菸」,反倒成為傷害嬰幼兒健康的「隱形殺手」。
※原文刊載於2016年0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認識嬰兒血管瘤
- 2016 / 02 / 25 05:25 PM
認識嬰兒血管瘤
嬰兒血管瘤時寶寶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禾馨婦幼診所皮膚科蔡昌霖醫師表示,嬰兒血管瘤會隨年紀增長逐漸萎縮;然而,若血管瘤長在臉上、重要器官附近,或生長速度太快、表面出現傷口、潰瘍等情況,建議應主動就診,與醫師討論積極治療的方法。
「嬰兒血管瘤」又稱為「草莓血管瘤」是嬰兒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主要是因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而成。
「嬰兒血管瘤」可能出現在全身各處,常見的病程是出生時只是一個小紅點,在六個月大前逐漸長大、凸起如一顆草莓大小;然後一、兩歲後會漸漸萎縮,約至五、六歲時逐漸淡化消失。因此許多嬰兒即便有「嬰兒血管瘤」也可以選擇慢慢觀察。
然而,「嬰兒血管瘤」若屬於下列情況,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要積極治療:
(1) 位在重要器官附近(如:眼睛、氣管、脊椎旁,擔心變大會壓迫到重要器官)
(2) 長大的速度太快
(3) 長在臉上,明顯影響外觀
(4) 表面出現潰瘍、傷口,或流血不止
目前可能的治療方法,包括外用藥、口服藥與雷射。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嬰兒血管瘤」是自然萎縮或治療後萎縮,萎縮後的皮膚質地與顏色都會與正常皮膚有些微差異。因被大量血管組織占據的皮膚在血管萎縮消退後,跟正常未受影響的皮膚組成還是有所不同。
嬰兒血管瘤相關問題,建議諮詢「皮膚科」。
專家諮詢:禾馨婦幼診所皮膚科 蔡昌霖醫師
延伸閱讀:
【認識川崎氏症】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72
【川崎氏症的常見症狀】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