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換奶粉不用一匙一匙換!
- 2016 / 04 / 18 06:15 PM
寶寶換奶粉不用一匙一匙換!
可愛寶寶/楊欣翰(Q比)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要換奶就直接換!
因為本身是小兒腸胃科醫師,所以偶爾會用換奶粉的方式來改善小寶寶腸胃或其他方面的問題,也常常被問:「那要一匙一匙換嗎?」
坊間會流傳一些說法,例如某某牌子比較會便秘,或是某某牌子比較會變胖之類的。但其實奶粉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且通常不是最大的因素。儘管各家奶粉有各家的噱頭,但對醫生來說,甲牌或乙牌的一般嬰兒配方奶粉其實都是一樣的東西,所以不會建議在同類的配方奶之間作不同廠牌的更換。
醫師會建議家長換奶粉,通常都是有特
殊的目的。例如拉肚子嚴重時,可能會從一般嬰兒配方,改成低乳糖或無乳糖的嬰兒配方;或是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時,可能會從一般嬰兒配方換成水解蛋白的嬰兒配方(但要提醒,不是每次拉肚子都要換奶粉,也不是只要換奶粉就會讓異位性皮膚炎變好喔!還是要看醫師怎麼建議)。
在這種情況下,一匙一匙換的效果比較慢,所以我都會請家屬要換就直接換,不用慢吞吞的。台語有一句話說:「驚驚袂著等。」大意是說如果比賽畏畏縮縮的,就得不到名次;反過來說就是「藝高人膽大」,要有效果就是直接換!
那麼為什麼會有一匙一匙換的迷思呢?
有人會說,因為寶寶的腸胃比較脆弱,所以不能直接換奶粉。不過既然都是符合規範的嬰兒配方奶粉,就不會有「傷害」寶寶腸胃的問題。反而是混合奶,沒有經過大規模的試驗,嚴格來說更沒有保障。
那會不會不容易適應呢?其實就算是母乳,從初乳到成熟乳,成分也是一直在變化的。同一次的親餵,前乳和後乳的成分也不太一樣。混餵的寶寶,也是常常在母乳和配方奶之間切換來切換去,所以不要小看寶寶的適應能力。最重要的是,從很多家長的經驗來看,直接換,反而比一匙一匙換更容易適應。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西瓜和香蕉分開吃,各有各的味道,各有擁護者,也許很多人兩種水果都喜歡吃。但如果把西瓜和香蕉一起打成泥呢?我自己是沒有這樣嘗試過,應該也很少人喜歡這樣吃吧?即使有人喜歡,也終究是少數。
不同廠牌的不同配方,各自有讓寶寶喝得順口的設計,拿其中的兩種調配在一起,沒人敢保證調出來的味道會不會很難喝?也許這種怪異的味道才是寶寶排斥的主因。而且就算混起來的味道不難喝,也不用為了怕寶寶不能適應口味而漸進式的換。因為換個角度想,如果寶寶連奶粉的口味變換都不能學習著適應,那以後又怎麼適應副食品、適應環境呢?真的不用過度保護。
選對奶粉,直接換沒問題!
換奶換失敗時,不要只注意換奶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寶寶潛在的生理問題有沒有解決?有沒有真正選對奶粉?如果選錯奶粉,不管是直接換或慢慢換,都是錯的,慢慢換只是慢慢錯。如果選對奶粉,直接換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慢慢換還比較有可能會失敗。一匙一匙換,不僅效果慢,而且泡的人費心,喝的人也不一定喜歡(如果有醫生這樣建議,那一定是非常特殊的情況)。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母乳是寶寶的第一選擇,在極少數的情況之下才會用配方奶來取代母乳。在同種類的配方奶粉之間,作不同廠牌的更換,多半是沒有意義的。如果要換不同種類的配方奶,最好還是先經由醫師的判斷,才不會徒勞無功,甚至走錯方向。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年03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 流感來勢洶洶!孕婦、嬰幼兒要小心!
- 2016 / 04 / 15 05:51 PM
流感來勢洶洶!孕婦、嬰幼兒要小心!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萬芳醫院小兒科急診專任主治醫師王聖儒.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沈思佑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化妝髮型.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侯佳伶&洪瑀晞
從冬季到初春,「流感」的強襲力道,讓許多大人小孩深受其害。為什麼這波流感季會大流行?面對此,民眾應該如何因應?
在台灣,每年的冬季與春季交替之際,就是令許多大人小孩害怕的流感高峰期。由於流感的部分症狀與感冒有些相像,仍有父母搞不清楚兩者的差異,甚至錯認流感為感冒,延誤就醫最佳時間。
流感VS.感冒
萬芳醫院小兒科急診專任主治醫師王聖儒說明,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所造成,而會引起一般感冒的病毒有很多種,常見的如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基本上,可透過「一燒、二痛、三疲倦」特徵來迅速辨別是否有罹患流感的可能。
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沈思佑也表示,由於流感和感冒都可能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因此一開始容易讓人分不清。然而,若罹患流感,患者會有很多症狀同時且突然發生的感覺,就算到了隔天也不會即刻變好;但感冒的症狀則大多漸進式出現,可能多休息、多喝水,不用就診就能自然痊癒。
氣溫低.流感病毒活躍
流感的流行期為每年冬季到隔年春季,容易透過飛沫或接觸的途徑來傳播病毒,且分為A、B、C型三種類型。王聖儒醫師表示,台灣、東南亞等亞洲地區,流感病毒易突變,因此有人戲稱亞洲的流感潮流走在全球最前端,且易造成大流行。以今年來說,正好高峰期在農曆過年前至過年期間,這段時間氣候寒冷,流感病毒會比較活躍,因此抵抗力弱者特別容易受到感染。
建議優先諮詢感染科醫師
若察覺寶寶出現疑似流感症狀,王聖儒醫師建議,可至設有「小兒感染科」的醫療院所就醫,且若能直接進行快篩、儘快確診較佳。而確診為流感的病患,他通常會希望往後至少再回診追蹤1~2次,以確認是否有其他併發症或是重症,直到痊癒。
如果是孕婦有流感徵兆,沈思佑醫師表示,不少人直覺是先找婦產科醫師,其實也沒問題,而通常警覺性高的醫師在察覺孕婦疑似流感時,會即刻轉介至感染科進行快篩、治療。此外,孕婦也可以直接到感染科就診,只要主動告知生理狀態,醫師都會站在患者立場多考量,毋須擔心。
※原文刊載於2016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黃瑽寧醫師專欄】追求快樂人生
- 2016 / 04 / 14 09:55 AM
【黃瑽寧醫師專欄】
追求快樂人生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當媽媽真的很辛苦,所以定期犒賞自己一下是必要的。有一位媽媽跟我說只要每週看一場電影,心中的壓力就可以得到釋放;也有媽媽想吃一頓大餐,或是買一件衣服,來犒賞自己。當然,每個人的紓壓點不同,會做的選擇也會不一樣,但假設在固定的預算之下,花同樣的金錢,媽媽該做哪件事會比較划算,並且得到相對較多的快樂呢?
最近在社會心理學與人格科學期刊(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有項有趣的研究,針對女性而言,去比較想要得到短暫的紓壓,是買東西比較有效,還是出門散心比較有效呢?
買東西還是買散心?
英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學者找了一群女性,給她們二十美金,並且設計了兩種情境,然後隨機分派:第一種選擇是「買東西」,比如說買衣服、3C產品等,第二種選擇是「散散心」,比如說滑雪旅行、演唱會門票、或是一張Spa按摩券等。這個試驗做了兩次,一次是在平常日,另一次則是在聖誕節。
當受試者把這些錢花掉之後(我們假設買到的東西或經驗都不是瑕疵品),研究者就跟著這些人,持續追蹤了一個月的「快樂指數」,計算這項消費帶來的「快樂強度」以及「快樂持久度」。大家可以用自己的經驗猜猜看,買東西和散散心,哪一個帶來的快樂比較持久呢?
買東西比散心快樂
結果顯示,用二十美金買喜歡的東西,可以讓女人想到就很開心,持續一個月沒問題,但出門散心這件事就可能無法帶來同等的快樂持久度。不過例外的是,在聖誕節假期的一場體驗之旅,卻可以帶給女人比較大的「快樂強度」,滿意度會比買東西還高。
作者用一個例子來替她的研究做結論:「如果今天妳剛好有個美好的假日,聽一場演唱會可以讓你當天晚上非常非常的開心,滿意度破表,但是這份快樂並不會持續太久,可能幾天就消失了。反之,妳用同樣的錢買一張沙發,雖然買回家的快樂程度比不上演唱會,但是接下來幾週,當妳坐在這張沙發上享受的時候,那份快樂還是會延續的。」
時間比金錢更寶貴
不過,快樂從來就不是單一面向的。上面提到的是金錢消費所帶來的快樂,但是這並不代表了賺更多錢的人,就會比較快樂。
在另一項英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中,他們問卷調查四千六百名受試者,請他們自我評估一下對於「自由時間」與「賺錢時間」的重視程度。比如說,你會選擇薪水比較高,但是工時較長,或是薪水少一點,但是工時較短的工作?你會選擇租貴一點的房子,但是可以節省通勤時間,或是租便宜一點的房子,卻要坐很久的車上班?藉由這些問題的答案,來跟快樂程度與生活滿意度來做比對。
研究結果發現,重視「自由時間」的人,比那些重視「賺錢」的人,來的快樂很多。當然,這項研究結果的背後,可能有很多的因素造成,比如說在這些自由的時間裡,人們可以陪伴家人,可以做公益行動,可以從事運動等,而這些行為都可以讓人的心理更健康、更快樂。然而也有可能單純只是因為貧窮的關係,讓人被迫要賺取更多的錢來養活自己,人生別無選擇,所以才變得不快樂。
孩子也需要自由時間
之前我去訪視一位國中生,他的媽媽抱怨孩子作功課沒效率,慢慢吞吞,拖拖拉拉。我發現這位孩子雖然坐在書桌前,但其實有很長的時間都在發呆,或者是偷看抽屜裡的手機,果然是沒什麼效率。
不過詳細詢問之下,孩子的生活每天被上學、補習、寫功課塞的滿滿滿,連假日都不放過,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我問他如果一個禮拜有半天的自由時間,他最想做什麼?他跟我說,最想跟全家人一起玩桌遊。我又問,上一次玩桌遊是什麼時候了?他扶著下巴想了一下,說:大概半年前吧。
我可以看得出來,他的人生非常不快樂。我心裡想著,在台灣,這樣不快樂的學生,究竟還有多少呢?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 【蔡惠子律師專欄】子女收養問題
- 2016 / 04 / 13 10:02 AM
【蔡惠子律師專欄】
子女收養問題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Q:林董夫妻年輕時專注於經營事業,為了公司的發展,夫妻經常身隔兩地,一個在世界各國跑業務,一個則坐鎮台灣負責財務調度。兩人到了四十多歲,眼見公司規模越來越大,事業也上了軌道,才想起膝下並無子女,這時雖然想努力生育,但無奈天不從人願,林董夫妻看到別人闔家老少歡樂,自己雖然經濟寬裕,但似乎總有缺陷,將來老了事業也不知道要傳給誰,於是就想到是否可以收養一兒半女的,老了也有人照顧陪伴,但聽說收養手續很麻煩,不知要花多少時間?
A:現在的人普遍晚婚,加上環境中或許有諸多會影響生育的化學物質,造成有相當多的夫妻無法順利生育子女,但是社會上又頻傳年輕女子不慎懷孕而墮胎的事件。如果國家有一套完整的子女收養制度,也許就能有效運用社會資源,不僅同時解決這上述兩個問題,也能使幼童得到良好照顧,避免人口老化過於迅速。
我國收養制度自古由來已久,但以前主要是為了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目的,當時官方介入不多,主要由宗族依傳統方式解決,養子的對象多有限於同宗者。到了近代宗族制度逐漸毀敗後,收養或是為了增加勞動人口,或是為了養兒防老等,主要是為了收養一方的利益,較少顧慮被收養方的利益,這也造成各種販賣人口的弊端叢生,不利於未成年子女。到了現代工商社會,不僅強調男女平等,也日益重視未成年人的利益,將兒童視為國家重要的資產,因此收養制度之主要目的也逐漸轉變成維護被收養子女的利益,國家介入監督的程度也越來越深。
我國民法於民國18年制定之初,即規定有收養制度,不過當時規定較為簡陋,收養的要件除了雙方需有收養的合意;收養人與被收養人年齡差距須達20歲以上;收養人與被收養人如有親屬關係者,其輩分須相當及有配偶者收養子女須與配偶共同為之等之外,形式上只要求訂立書面,如果是自幼撫養為子女者,甚至連書面這項要件都不需要,國家幾乎完全不介入。因為原來民法的規定過於疏漏,因此民國74年修正民法親屬編時,加入了收養子女應聲請法院認可的要件,並明定如果收養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有事實足認收養於養子女不利者或成年人被收養時,依其情形,足認收養於其本生父母不利者,法院應不認可收養。
此時收養法制雖有進步,但仍不夠健全,還是留下甚多執行上的疑點待解決,於是民國96年再次修改民法關於收養的規定,除了明定法院為未成年人被收養之認可,應依養子女最佳利益為之外,配合家事事件法的實施,將法院認可收養的程序規定的更為周延,可謂是法制上的重大進步。現在要收養未成年人為養子女,均需先聲請法院認可,經過法院認可程序後使生效。於認可程序,法院得命收養人與未成年人先共同生活一段期間,確認收養並無不利之情事,並保障未成年人、其父母或法定代理人之意願表達及陳述的權利,以防止有販賣人口或其他不當情形發生。
目前國家介入收養程序的審核日益積極,這是一種好的現象,雖然可能耗費的時間較多,但能解決以往忽視養子女利益的弊端,只要有意收養子女者心存愛心,可以好好照顧被收養人,最終完成認可程序應無太大問題。
專家開講:蔡惠子 律師
學歷: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系畢業
經歷:晚晴協會理事兼義務律師、現代婦女基金會義務律師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義務律師、勵馨基金會義務律師
現職:勝達法律事務所所長
- 怕痛怎麼辦?減痛分娩!讓生產好輕鬆
- 2016 / 04 / 12 05:35 PM
怕痛怎麼辦?
減痛分娩!讓生產好輕鬆
採訪攝影╱郁筱惠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黃文助
攝影╱本刊資料室‧檸檬巷館
麻豆╱漂亮孕媽咪 王怡馨
初次選擇自然分娩的媽咪,總是對第一次生孩子這一件事,感到緊張萬分!但到底產痛有多痛?經歷產痛的過程,一點好處都沒有嗎?透過現代的醫療科技,減痛分娩能給予媽咪哪些生產的援助呢?且看本篇專業產科醫師的詳解。
分娩的疼痛指數
第一次懷孕的準媽咪,對生產經驗即便一無所知,但對於分娩時要面臨的產痛,害怕及焦慮的情緒卻是無甚大差異的。但到底產痛的程度是多痛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黃文助表示,孕婦生產時的疼痛,對每個產婦而言,仍有耐受程度上的差異,且經產婦及初產婦的感受也不大相同;但若以視覺化的疼痛指數評估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來區分,分娩時的疼痛指數,較類似於重度(5~7分)的疼痛度。
痛感指數
|
分數
|
說明
|
相較產痛
|
輕度
|
VAS 1~3分
|
*墜痛、脹痛、隱隱作痛的程度。
*有點感覺,但不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
|
前期陣痛
|
中度
|
VAS 3~5分
|
*受周遭安慰,尚可忍受的程度。
*體內會分泌較多止痛物質。
|
規則陣痛
|
重度
|
VAS 5~7分
|
*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睡覺也能感受疼痛,必須靠藥物控制。
|
相當分娩
|
極重度
|
VAS 8~10分
|
*恐呈現昏迷、休克等危急生命跡象。
*必須立即處理。
|
生命危急
|
為什麼產痛如此強烈呢?黃文助醫師說明,那是因為支配子宮的神經,屬腰部的薦椎神經組織,在子宮收縮進行分娩的過程時,連帶使產婦易有撕心裂肺般的子宮脹痛及下墜等的主要痛覺。然而感受的強度,也因於產婦是否有生產經驗,及個人對疼痛耐受度等因素而有些許差異。
一般來說,初產婦因子宮頸口未曾歷經胎兒分娩擴張,故頭一次生小孩的準媽媽,通常對產痛的感受較為強烈。再者,初產婦的產程,往往比經產婦來得久些。也因此,初產婦也因待產時的陣痛,更易造成分娩上的不適感(約有10%~20%的初產婦,達於重度的痛感)。而經產婦的子宮頸口,因為曾經歷過胎兒分娩擴張,故產程通常較快,疼痛的反射程度則亦可能落在中度以下。
減痛分娩的起源
減痛分娩的歷史,最早可追溯19世紀英國女王,利用麻醉方式減少產痛的過程;直至20世紀初,歐美及日本亦陸續發展出「脊膜外腔止痛法」的減痛分娩概念。因此1970年至1990年代,此種方式也大半受醫學界的專業肯定,直至2000年後,美國更有約七成民眾廣為接受此類生產減痛的技術。
而國內的減痛分娩技術,最早則源自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蔡明賢醫師,他於1970年代美國留學時,曾受過一年的麻醉醫療及減痛分娩之專業訓練,後更於1975年回到馬偕紀念醫院極力推廣;此外,1982年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詹廖明義醫師,也從日本受訓麻醉次專科並學成歸國,陸續均促進台灣婦產科的醫學界逐漸進入「減痛分娩」的世代。
減痛分娩的原理
減痛分娩是怎樣施行的呢?黃文助醫師指出,所謂的減痛分娩,亦即是在「硬脊膜外空腔」內放置軟管,再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其中,即可達到生產減痛的效果。通常藥效在注射後10~15分鐘後即可發揮作用,並依據麻醉醫師的評估,持續給予一定的劑量,以達為產婦減輕疼痛的效果,持續止痛約可維持半小時至兩小時左右的時間,但無健保給付,故準媽媽約需準備6000~10000元新台幣的自費額度。
由於每一位產婦的產程不同,故減痛分娩所注射的藥劑劑量,也會依據產婦的用量來計費。因此,若初產婦子宮頸開口約兩指(四公分)時,即可予以減痛分娩並逐步給藥。但如果是經產婦,通常會與婦產科醫師討論,視前胎產程及分娩等實際情形,共同評估再決定是否必要給予施行減痛分娩。
減痛分娩的原理為何?黃文助醫師說,生產的疼痛,主要來自胸部及腰椎的脊髓神經元所傳導,致使準媽咪感受到子宮強烈收縮的痛楚。但藉由減痛分娩的麻醉注射於硬脊膜外側,即可阻斷痛覺的神經傳導,暫時阻斷感覺神經的傳導,但又不致影響運動神經元,如此媽咪仍然能夠在子宮頸全開後,「用力」將寶寶往下推,順利分娩。
減痛分娩與剖腹產半身麻醉,麻醉藥本身無太大差別,但注射位置及藥量不同。剖腹產麻醉注射在脊髓腔內,且藥量較低。而減痛分娩則注射在硬脊膜外,可局部性的阻斷痛覺感知,可降低至少達七至八成的產痛。
產痛:對胎兒也有助益!
黃醫師以過去的臨床經驗指出,產程的快慢因人而異,也與胎次有關。以初產婦規則子宮收縮後待產的平均時間來說,一般介於8~16小時之間為多。
雖然產痛,對每一名產婦來說,是一項極大的考驗。但另一方面,準媽媽也不是「白疼的」!因為產痛對胎兒仍有相當大的助益。黃文助醫師表示,產痛引起的密集子宮收縮,可促進胎兒肺泡易於擴張,並降低寶寶呼吸系統方面的異常。另外,透過產道擠壓出生的胎兒,能加強刺激本體覺,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極有幫助,同時,產道擠壓時,可將胎兒呼吸道殘留的羊水及黏液排出,降低寶寶肺炎與窒息機率。而對媽咪來說,子宮收縮復舊,更能對排除惡露的確有益。
減痛分娩的應用對象
黃文助醫師指出,減痛分娩一般較建議初產婦,或是特別怕痛,對疼痛敏感度較高的產婦使用,一來可大幅減輕產痛,降低生產的不適及焦慮,二來也能增加產婦生產時的信心。另外,對於具有高危險妊娠,如:子癇前症、妊娠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等,合併內科疾病且無凝血功能異常的產婦,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亦可應用,以減輕產痛所造成的身心壓力,然而原則上也建議在產檢時主動與自己的婦產科醫師討論再決定較妥。
另外,減痛分娩好處多,但也有不適用的對象。諸如:凝血功能異常、背部及腰椎曾經受傷、腰椎畸形、脊椎曾動過手術、敗血症、產前休克,乃至早期破水過久,具潛在感染疑慮的產婦等,通常則不建議運用減痛分娩。
比較各類型減痛方法
黃醫師表示,減痛分娩最大的優勢,具有能給予產婦快速、有效、安全且確實,達到減輕分娩疼痛指數的優點,而非只在於移轉產婦的注意力,或僅提供心理方面的慰藉而已。其次,減痛分娩可給予產婦,能給準媽媽一個較舒適的生產經驗,因此也大大減輕產後憂鬱症可能發生的機會。
至於其他的生產減痛療法,則比較傾向於舒緩疼痛、移轉注意力等,達到減輕並緩解產婦分娩前的焦慮及不適。像拉梅姿呼吸法,透過對神經肌肉組織的控制練習,且配合產前體操及呼吸訓練,可有助產婦生產時正確使力。而溫水生產,則為透過溫水刺激下的物理性方式,提高抑制分娩的疼痛感。至於音樂生產,則為移轉產婦緊張情緒,以分散準媽媽對痛覺的強烈關注。
另外,使用肌肉注射止痛藥物來抑制產痛也可達到短暫效果,但不宜頻繁注射多次,因擔心藥劑經胎盤而被胎兒吸收,以致影響寶寶出生時呼吸功能。由此可見,局部性麻醉的減痛分娩(硬脊膜外止痛之減痛分娩法),可說是目前公認最為有效,也最安全的分娩減痛方法。
給準媽媽的貼心鼓勵
減痛分娩,並非可達完全無痛,但至少能降低高達八成的產痛程度。由於每一位產婦的情況殊異,對於痛覺的感知也有強度上的差異,但如果對於產痛比較敏感,特別害怕或恐懼的媽咪們,這確實不失為一個有效減輕疼痛,提升待產舒適性及加強生產信心的選項。黃醫師鼓勵說,生產的過程,本具有風險,但如果準媽咪家人,能適時在產前給予產婦更多的關愛、鼓勵及陪伴,勢必也能大大降低準媽咪對產痛的抗拒,並以母愛化為迎接寶寶新生的喜悅力量!
黃文助
學歷:中國醫藥學大學畢業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治醫師、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專科醫師、教育部部定講師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專任講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年03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