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養胎≠長肉,孕期體重控制計畫書提案  

Let's start!4階段飲食+運動完整攻略

 

 

採訪撰文/周品攸

諮詢/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明緯、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學中心營養科組長劉翠娟、臺灣大學體育室副教授蔡秀華

參考書籍/《女人20‧40‧60——健康動起來》

模特兒/亮麗媽咪郁芳

梳化/萬紫雲

攝影/UNICO

 

 

有鑑於「一人吃兩人補」的傳統觀念,使許多孕媽咪在飲食攝取上不知節制,又深怕傷到胎氣而不敢運動,導致孕期的體重超過標準。事實上,孕媽咪若過胖,不僅容易引起併發症,產後身材也較難恢復,因此,體重控制已成為孕期中必須關心的課題。

 

懷孕是女性迎向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重要轉折,除了從人妻晉升為媽咪,小腹也常不知不覺從小蠻腰升格成虎皮蛋卷(妊娠紋),但只要在孕期中控制好體重,不只可以減緩妊娠紋的產生,還能做到養胎不養肉。究竟孕期的標準體重為多少?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明緯表示,由於亞洲人體形較嬌小,骨盆腔相對來說也較狹小,因此,建議一般體型(BMI為18.5~24.9)的孕媽咪,懷孕約增加10~12公斤最理想;體重較輕(BMI小於18.5)的女性就建議增加12~15公斤;體重偏重(BMI為25.0以上)的女性則建議增加10公斤以內。此外,雙胞胎妊娠的孕媽咪可容許的體重增加範圍不宜過多,建議約16~20公斤左右。然而,孕期所增加的體重,必須循序漸進,無論是一般孕媽咪或雙胞胎,皆有參考數據(詳見下列表格)。

 

孕期體重理想增加範圍計算表

懷孕前的身體質量指數

BMI

建議增重量

公斤(磅)

第二、第三孕期每週增加重量

公斤/週(磅/週)

18.5

12.5182840

0.50.611.3

18.524.9

11.5162535

0.40.50.81

25.029.9

711.51525

0.20.30.50.7

30.0

591120

0.20.30.40.6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協會

懷孕前的身體質量指數

BMI

建議增重量

公斤(磅)

12週後每週增加重量

公斤/週(磅/週)

雙胞胎

總重15.920.43435

0.7

三胞胎

總重22.750

0.5

資料來源:美國膳食協會

【註】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Part1:認知篇】孕期體重超標3因素

體重控制在孕期為何如此重要?林明緯醫師指出,過去被認為「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使許多孕前節制飲食的女性,到懷孕之後食慾大解禁,體重也會跟著直線上升,不止腰圍快速膨脹,造成皮下結締組織裂開形成妊娠紋,也容易導致胎兒過大而難產,更糟的是產後體重難以恢復,種下未來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的因子。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學中心營養科組長劉翠娟進一步補充,孕媽咪若體重過輕,可能有早產的情形發生,或者造成胎兒先天性缺陷、發育不良,以致於智力受到影響;但假如體重增加太過快速,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也會增高。

 

除此,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懷孕前本身就屬於體重過重(BMI為25.0~29.9)或肥胖的女性(BMI為30以上),懷孕後倘若沒有控制體重,罹患妊娠毒血症、子癲前症的機率比一般孕媽咪來得高,甚至有些懷孕前就罹患糖尿病而不自知的女性,可能使胎兒處於危險之中。由於孕期前2個月是胎兒器官發育的重要時刻,若懷孕初期便有糖尿病,會出現畸胎的機率上升,因此,建議本身體重過重的孕媽咪,在開始產檢時應找專業營養師諮詢,擬定出最適合自己的飲食菜單,因為單靠個人努力很難達成。然而,究竟哪些原因會造成體重超標呢?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08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5054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中暑或心肌梗塞猝死?別傻傻分不清楚

 
 
 
文/洪文嵐
 
 
 
冬天因氣溫驟降,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是個嚴重的不利因素,但別以為炎炎夏日就不會有心肌梗塞的風險!長時間處於酷熱高溫下,若大量流汗,又未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提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機率,以致發生心肌梗塞意外。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103年台灣有19,400人因心臟疾病死亡,平均每27分5秒就有一人因心臟病發作而死亡。
 
高溫脫水 夏天也會心肌梗塞
 
美國心臟學院、歐洲心臟學院與亞太心臟學院院士、新光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宗倫指出,心肌梗塞容易發生在氣溫快速下降的時候,氣溫下降幅度越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相對增加。就趨勢上來看,冬天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仍較夏天來得高。
 
溫度變化對心肌梗塞的發生是個不利條件,但脫水的影響也不容忽略,因此,心肌梗塞就容易在炎熱夏天發生了。尤其高溫之下,會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加重心臟負荷,心率也會加快,容易出現血管供血量不足的情況,因此,若長時間處於高溫下,大量流汗,但水分又攝取不足,還會出現脫水的狀態,進一步使得血液濃縮,易形成血栓,提高血管阻塞的風險。
 
由於高溫與脫水對心臟是個危機,王宗倫提醒民眾,即使在炎炎夏日,也千萬不要輕忽心肌梗塞的威脅。一旦有不適症狀,務必盡速就醫。
 
胸痛是心肌梗塞發作典型症狀
 
王宗倫表示,胸痛是心肌梗塞發生時的典型症狀,病人如同被大石頭壓住胸口般,出現呼吸不順、冒冷汗、臉色蒼白,且出現轉移性疼痛。疼痛感會延伸到下巴,有些人會誤以為是牙痛,也可能延伸到左肩、脖子,誤以為是關節方面的問題,或是出現上腹部疼痛,被誤以為是腸胃不適。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胸悶是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卻只有不到半數的患者會出現此表現,亦即有半數以上的病人發生心肌梗塞時,並未出現自覺症狀。
 
尤其糖尿病人、年長者,因神經功能病變或退化,也或許是女性因習慣忍耐,對症狀的表現相對不敏感等,都可能讓病人在心肌梗塞發作時,全然沒有感受到明顯的不適症狀。
 
中暑與心肌梗塞大不同
 
心肌梗塞發作時,會出現冒冷汗、臉色蒼白等表現,在炎炎夏日是否可能被誤以為是中暑?對於這一點,王宗倫倒不擔心。即使民眾認知的疾病與醫學的定義並不相同,但病人送醫後,醫師還是可以清楚辨別。
 
中暑是指病人因體溫調控機制失常,導致昏迷,與心肌梗塞大不相同。王宗倫指出,雖然中暑嚴重脫水時,病人會出現心臟不舒服的現象,例如心跳加速、心悸等,但多半不會出現胸悶這類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
 
急性冠心病分3大類
 
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之一。冠心病是指心臟血管管徑狹窄程度至少一條達70%以上,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平常處於穩定狀態。一旦出現急性症狀則為急性冠心症,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心電圖判斷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與非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3大類。
 
不穩定型心絞痛
不穩定型心絞痛,也就是血管狹窄會出現不穩定性的變化,是指新發生的心絞痛症狀(例如過去未曾出現的胸悶症狀)、程度加重的心絞痛(以前爬兩層樓會感到胸悶,現在爬一層樓就會胸悶)、休息狀態下的心絞痛(一般是運動量大時,血流供需失調才會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後的心絞痛等。
 
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
若病人出現急性冠心症的表現,死亡風險高,需盡速就醫。尤其是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病人,更需與時間賽跑,及時打通血管。ST段上升的病人,從症狀到就醫若控制在6小時內,死亡率約6%,但若超過12小時,死亡率則上升到16%以上。
 
非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
非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病人,絕大多數即使血管嚴重狹窄,但仍有血流可以通過。這類病人通常年紀較長、有三高等慢性疾病,甚至曾被檢出有心血管狹窄的問題。病人的血管因多處狹窄,血管之間發展出側枝血管,以相互支援,病人常有胸悶等不適症狀。雖然病人整體的血管健康並不理想,但一處堵住後,因血管間可以支援,不致於出現即刻性的死亡威脅。
 
勿輕忽不穩定型心絞痛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意指血管狹窄出現了不確定性的變化。病人多半是症狀出現2天至2週間求診,其實不穩定症狀出現的前幾天,危險性最高,若病人2週後才求診,通常已安然度過危險階段,但因病人心肌已出現一定程度的缺血情形,血管出現不穩定性的變化,建議要盡速就醫,並經由心電圖判斷ST段上升與否,評估心導管手術介入的時間點。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前理事長黃瑞仁警告,一旦出現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症狀,意味病人已接近心肌梗塞的發生,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心肌梗塞診斷3要件
 
心肌梗塞的診斷要件有三大項,第一是臨床症狀、第二是心電圖、第三則是心肌酵素。黃瑞仁表示,心肌梗塞需符合三項診斷中的兩項,其中心肌酵素是必要的診斷條件。若心肌酵素診斷確定,可知病人的心肌已經開始壞死。
 
國外的研究指出,病人從症狀發生到給予治療,每延誤30分鐘,即會增加7.5%的一年內死亡相對風險。現今臨床上,已可藉由高敏感度的心肌鈣蛋白的檢測,一小時即可知道結果。
 
診斷ST段上升,盡速心導管打通血管
 
在心電圖的診斷上,則可從ST段的變化,區分為ST段上升的病人與非ST段上升的病人。王宗倫表示,ST段上升的患者會依標準流程,力求盡速以心導管打通血管。至於非ST段上升的患者,亦需接受心導管治療,只是時間上沒有那麼迫切。
 
ST段上升的病人,三條冠狀動脈血管中有一條被堵住,其中約7成的病人血管可是百分之百被塞住,以致下流血管完全受到影響,需盡速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經由氣球擴張術打通血管,恢復血流。若無法於1小時送達可執行心導管手術的醫院,則可先施以血栓溶解劑,但有0.5%併發腦出血的風險。
 
若確診太晚,需採藥物治療
 
若被診斷出的時間較晚,則需採藥物治療。選用的藥物包括:抗血栓藥物(併用抗血小板藥物與抗凝血劑)、交感神經抑制劑(血壓穩定較不易併發心律不整)、血管強力素轉化?抑制劑或是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心肌壞死會結疤,可延緩左心室擴大的速度,延緩心臟衰竭的時間)、降膽固醇藥物(斯達汀類,讓斑塊穩定不再破裂)。
 
王宗倫表示,ST段上升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只要堵住的血管被打通,即可恢復正常血流,但需要搶時間。
 
心肌梗塞的死亡風險有多高?
 
◆ST段上升面臨「鯨吞型」死亡威脅
ST段上升的病人所面臨的是「鯨吞型」的死亡威脅,由於大範圍的心臟肌肉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出現嚴重心律不整,短時間內死亡的風險極高。一旦救回來,病人只需戒菸及服藥配合,即可大幅降低死亡的風險。
 
◆非ST段上升屬「蠶食型」死亡威脅
非ST段上升的病人面臨的死亡威脅則屬於「蠶食型」。短期死亡率不像ST段上升的病人那麼高,但因問題血管很多,1~10年的長期死亡率反較前者來得高。
 
王宗倫強調,一旦出現不穩定型心絞痛或是心肌梗塞,以台灣現有的醫療便利性,病人最好第一時間即送醫。至於穩定型的冠心症病人,即使沒有立即的死亡威脅,但務必控制危險因子,並依醫矚服藥,尤其一定要戒菸。
 
在不增加病人心臟負荷的情況下,可採取適度運動,對心臟功能有所助益,但切勿進行過度激烈的運動,以免發生猝死。
 
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
 
 
三高病史與抽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子。若有三高、抽菸、曾被檢出有冠狀動脈疾病者,一旦出現疑似心臟疾病的表現時,一定要盡速就醫,爭取搶救時間,降低心肌壞死的機率。
 
冠心病與心肌梗塞的發生,男性比女性來得高,男女比例約是3:1至4:1。但女性停經後,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即與男性不相上下,更年期後的女性得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內容出處:常春月刊 401期】
 

寶寶紅屁屁 只是寶寶說不出口!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 陳木榮(柚子醫師)

攝影/Super Cute 寶寶/親子寫真專業攝影

梳化/紫雲

演出/mommy:Joanne、baby: Luciano

 

 

寶寶從一出生那刻起,就與尿布相依相存,可能要長達2年之久,然而,包裹著尿布之下的屁屁,一個不小心就容易變成紅屁屁,嚴重甚至是一碰到就會嚎啕大哭,保持屁屁乾爽是預防尿布疹相當重要的功夫。

 

為何寶寶得到尿布疹?

若以2歲成功戒除尿布來舉例,等於是寶寶從出生開始,有長達1萬7千多個小時得整天穿著尿布來活動。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陳木榮表示,根據統計數據可知,幾乎每兩個正在穿尿布的寶寶之中,就有一個曾得到尿布疹,尿布疹可說是嬰兒最常見的皮膚疾病。

 

尿布疹屬於接觸性皮膚炎的一種。陳木榮醫師指出,廣義來說,所有穿尿布區域產生的疹子都可以稱為「尿布疹」,症狀包含紅(顏色紅紅的)、熱(摸起來局部會發熱)、痛(寶寶會感覺有點疼痛)及破皮,時常發生在皮膚皺褶處。若是在紅紅區域周圍出現點狀分布的小疹子,通常就是合併念珠菌(黴菌)感染,將使尿布疹更加嚴重。

 

屏障受損又遇刺激物

罹患尿布疹的主要原因在於寶寶肌膚的酸鹼值稍微偏酸性(約pH4.5~5.5),當寶寶的屁屁包裹著尿布時,局部區域因尿液產生的濕氣,再加上尿液與糞便之中含有一些酵素進行了協同作用,皮膚的酸鹼平衡發生改變,因而使得pH值稍微上升,變成微鹼性,破壞皮膚屏障。若皮膚屏障受損時,又受到刺激物質(包含尿布鬆緊帶部分的材質摩擦、尿布悶熱不透氣、還有尿液和糞便也是刺激物之一)的刺激,就會產生尿布疹。

 

有人說喝母奶的寶寶比較容易得尿布疹?陳木榮醫師認為,不管是喝母奶還是配方奶,只要包著尿布的寶寶就有可能得到尿布疹。

 

如何預防尿布疹?

想要避免寶寶反覆感染或是預防尿布疹,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屁屁的乾爽,該怎麼保持乾爽呢?陳木榮醫師指出,就是「勤勞更換尿布」及「儘早戒除尿布」!

 

方法1、勤換尿布

只要一尿尿或便便,在情況允許之下,趕緊替寶寶更換尿布,減少尿液或糞便的刺激。有時候,爸媽忘了時間,太久才幫寶寶換尿布,便便已黏在屁屁上太久太乾硬了,硬是剝離的下場就是傷害嬌嫩的肌膚。

 

陳木榮醫師表示,當寶寶便便之後,立即以溫水輕柔沖洗屁屁,再以材質柔軟的毛巾輕輕拍乾,而不是拿著毛巾「摩擦」寶寶屁屁,誠如上文提到摩擦也容易造成尿布疹的產生。如果人在外面較不方便以清水洗屁屁,可以將就使用濕紙巾清潔屁屁。若寶寶只是小便,爸媽只需要更換一片新的尿布即可,不需要刻意清洗屁屁,否則過度清潔容易造成皮膚龜裂引起尿布疹惡化!

 

不見得需要用痱子粉

至於有些爸媽習慣幫寶寶換尿布時,灑上一些痱子粉,以保持屁屁乾爽,陳木榮醫師認為不見得需要使用痱子粉,一來是可能有吸入肺部的危險,二來就是當痱子粉與尿尿便便結合時,會讓痱子粉結塊黏在屁屁上,反而造成刺激。不過,倒是可以塗抹一些凡士林或乳液,以隔絕便便直接黏著於屁屁上的機會,保護屁屁。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年08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5072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得來不易的幸福 甜美的媽咪主播陳海茵

 

 

採訪撰文/林靜莉

髮型/Sophia

化妝/郭彥伶

造型/Jason

服裝與飾品品牌/媽媽:MOMA、小孩:BONBON棒棒生活、Chicco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等了妳足足12年,我們終於見面了!」2015年9月28日,知名主播陳海茵剖腹產下愛女,她與先生結褵12年,原本以為懷孕並不困難,沒想到求子之路比預期辛苦很多,歷經流產、人工生殖的失敗後,夫妻兩人毫不氣餒,憑著老天爺一定會賜給自己一個可愛寶貝的信念,終於在去年以試管嬰兒的方式,生下可愛的女兒──喜羊羊。如今喜羊羊已經10個多月大,靈動的大眼加上活潑好動的個性,為陳海茵的生活注入一股甜蜜又幸福的能量。

 

一向以專業的新聞主播形象,出現在螢光幕前的陳海茵,在去年9月喜獲愛女後,整個生活重心逐漸放在喜羊羊身上。對陳海茵來說,看著小寶貝一天一天的成長茁壯,就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事,即使當媽媽相當不容易,但只要喜羊羊平安健康的長大,一切都值得。

 

期盼可愛寶貝,一等12年!

談起求子過程,陳海茵表示,12年前剛結婚時,因為還不到30歲,故從未想過自己會遇上難受孕的問題。然而,當夫妻倆決定為家庭添一個小寶貝,才發現懷孕遠比想像得難上許多。為了懷孕,他們可是做了相當多的努力,包括吃中藥調養身體、運動,甚至使用民間的求子偏方等,仍然等不到好消息,最後她便聽從醫師建議,決定嘗試人工生殖,但兩次的人工授精都以失敗收場。

 

陳海茵說:「當時失敗時內心其實相當煎熬,但我一直告訴自己一定會有一個很可愛的寶貝。」就是憑著這股信念,她與先生再接再厲,決定嘗試試管嬰兒,終於在第二次的胚胎植入療程後,傳來懷孕的好消息。好不容易懷孕,挑戰卻接踵而至,在懷孕初期,她孕吐相當嚴重,身體經常感到不舒服,礙於民間習俗,懷孕前3個月不能公開的關係,每天依舊穿高跟鞋播報新聞,即使想吐也只能忍耐。好不容易熬過初期最不穩定的階段,到了中期,肚子漸漸隆起,腰痠背痛、水腫、抽筋等問題接連找上門,幾乎所有懷孕會碰到的狀況都讓她遇上。其中,最令人震驚的是懷孕後期被驗出有前置胎盤和妊娠糖尿病,除了必須剖腹產,還得嚴格控制飲食,當時營養師要求自己不可以吃澱粉、含糖類食物,太鹹、太油的食物也要盡量少碰,能吃的只有蔬菜與肉類,而且每餐吃完後1小時內都必須用針扎手指,以監測血糖指數,若控制不宜,還要施打胰島素。陳海茵補充,當時自己的手指經常有針扎的小孔,這也讓她想起之前為了懷孕所施打排卵針的過程,但為了喜羊羊的健康,再辛苦都值得。

 

好不容易熬過9個多月,終於到了要剖腹產的日子。陳海茵提到,還記得生產的前一天住院時,碰巧遇上杜鵑颱風,當時風雨相當的大,晚上便宣布隔天停班停課,讓親友們都開玩笑的說,全國都在為迎接喜羊羊而慶祝呢!

 

談及剖腹產的過程,陳海茵表示,因為自己是做試管嬰兒的關係,先前已有手術的經驗,對這次的生產手術已經做足心理準備。不過,不同於取卵手術是全身麻醉,剖腹產則採取半身麻醉的方式,因此,整個生產過程中,意識都相當清楚,當時醫師提醒自己「不要緊張,深呼吸,要幫妳打麻醉囉!」,隨即就從脊椎尾部施打藥劑,之後下半身開始感到麻木,接著就失去知覺,但上半身仍然有感覺,所幸身旁的醫護人員都會跟自己聊天,幫助放鬆心情;手術過程亦相當迅速,大約30分鐘後就聽到女兒宏亮的哭聲。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08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5043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不吃這個只吃那個 挑食寶寶的飲食互補法

 

採訪撰文/陳姵樺

企畫編輯/江睿毓

諮詢/仁愛醫療財團法人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黃薇

圖片/育兒生活資料室

 

 

寶寶每天吃完飯,總是留下一些不愛吃的食物在盤中?經常性的挑食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嗎?媽咪該怎麼做才能讓寶寶攝取到均衡的營養呢?

 

 

挑食寶寶找麻煩!

正在成長發育中的幼兒,均衡的飲食是很重要的,最佳的狀況是全穀根莖、豆魚肉蛋、蔬菜、水果、乳品、油脂與堅果種子等六大類每天都要均衡攝取,但事實上不少幼兒有挑食的問題,這時該怎麼讓孩子均衡攝取營養是媽咪頭痛的課題。仁愛醫療財團法人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黃薇指出,幼兒最常挑食的食物以蔬菜類最多,蔬菜中又以茄子、洋蔥、苦瓜佔多數。造成孩子挑食的原因與這些蔬菜的味道有很大的關聯。

 

挑食1、2樣的孩子

如果孩子挑食的食物不多,家長不妨先改用替代的食物來達到孩子的飲食均衡,像是茄子,是富含抗氧化、抗發炎、提升免疫力的花青素,若孩子不吃茄子,其他紫黑色的蔬果例如:紫甘藍、葡萄、桑葚、櫻桃、黑莓、藍莓等也一樣含有花青素。洋蔥與苦瓜屬於白色系蔬果,其他的白色系蔬果包括:高麗菜、白木耳、白蘿蔔、白花椰菜、菇類、竹筍等味道較淡的蔬菜以及芭樂、香蕉、果肉是白的如削皮的蘋果和梨等水果,取代性很高。但營養師特別提醒家長,蔬菜類與水果類所帶來的營養價值是不相同的,家長千萬不可以因為小孩不喜歡吃蔬菜而用水果來取代蔬菜攝取量。

 

蔬果顏色替換飲食法

不吃

蔬果色系

這些可代替

茄子

紫黑色

紫甘藍、葡萄、桑葚、櫻桃、黑莓、藍莓

洋蔥、苦瓜

白色

蔬菜:高麗菜、白木耳、白蘿蔔、白花椰菜、菇類、竹筍

水果:果肉是白的如芭樂、香蕉、蘋果、梨子

 

大量偏食的孩子

如果孩子挑食的食物種類很多,尤其是綠色蔬菜類,那就不適用替代食物的方式,而需改採其他的方法,因為蔬菜是人體纖維質的要來源,缺乏纖維質容易引起便秘問題,糞便要靠纖維質才能成型,少了這個物質就會排便不順或每次排便都是一顆顆硬硬的像羊咩咩的便,且便秘會讓腸胃產生脹痛感進而影響食慾,食慾低進食少讓便秘問題更加惡化,這是一連串的惡性循環。黃薇營養師表示,要讓孩子不挑食方法很多,以下列出幾種讓家長參考:

 

1、料理方式的變化

當寶寶發生挑食,其實家長要多點耐性面對這個問題,因為根據研究,要寶寶接受新事物需要約七次的嘗試後才會慢慢接受,所以當寶寶挑食某樣蔬菜時,家長不要馬上就將食物移走,可以多試幾次,如果今天給寶寶這樣蔬菜他不喜歡,可以隔一兩天再給一次試試看,說不定多試幾次寶寶就接受了;家長不要只在盤中給孩子本來就不喜歡的蔬菜,應該在盤中放入各種蔬菜,寶寶不喜歡的種類給少一點,讓寶寶學習吃不喜歡的蔬菜。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08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5066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