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蔡惠子律師專欄】

恐怖情人問題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Q:小玉二年前在網路上結識阿龍,發現兩人很談得來。經過了數個月後的線上交流,兩人終於相約見面,誰知竟一見如故,彼此對對方都很有好感,兩人很快的就變成男女朋友,也有了親密關係。交往半年後,小玉發現阿龍各方面都不錯,但是控制欲及醋勁都很大,只要沒有辦法聯絡到小玉或是小玉跟別的男方談話,阿龍都會不分青紅皂白的大發脾氣,後來甚至揚言自殘或者是要跟小玉同歸於盡,小玉覺得阿龍很恐怖,想要漸漸疏遠他,誰知阿龍竟緊盯不放,令小玉不知如何才好。
 

A:現在男女朋友間因為感情因素,而導致刑事恐嚇、傷害,甚至發生命案的案例已經不再稀少,或許是因為生活環境條件單純或過於優裕,致使挫折忍耐度降低,有些人在情感上一旦稍有遇到不順遂或不如己意的情形就沒辦法理性處理,如果沒有一個適當的冷卻機制,愈走愈偏愈極端的情形,最後往往釀成悲劇。一旦悲劇發生,縱使再用最嚴厲的刑罰來處罰行為人,也僅有事後聊慰的效果,不如事前多加預防,減少問題的發生。

我國用於防止此類事件發生的法律主要是家庭暴力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家庭成員間如有對他方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的行為的話,被害人可以向法院聲請核發保護令,除禁止加害人對被害人或被害人的特定家庭成員實施家庭暴力外,也可以禁止加害人騷擾、接觸、跟蹤被害人或與被害人通話、通信或其他非必要的聯絡行為,還可以命加害人遠離被害人的住居所、學校、工作場所或其他被害人或其特定家庭成員經常出入之特定場所。保護令的執行由警察機關為之,而且家庭暴力防治法第48條也規定警察人員於必要時,應採取如在被害人住居所守護或其他必要安全措施等,以保護被害人並防止家庭暴力的發生。依照現在執行實務而言,家庭暴力防治法對於保護被害人確有其功效,也防範了不少侵害的擴大。
 

然而,之前家庭暴力防治法有一項缺點,就是法律規定的家庭成員僅限於配偶或前配偶、現有或曾有同居關係、家長、家屬間或家屬間及其他直系血親、直系姻親或四親等內旁系血親、旁系姻親間,其範圍過於狹窄,譬如說未曾同居的男女朋友就不在家庭暴力防治法所規定的家庭成員範圍內,這類男女朋友如果對他方實施身體上或精神上不法侵害行為時,就無法向法院聲請保護令來保護自己。
 

為擴大適用範圍,保障未同居的男女朋友不受他方違法侵害,家庭暴力防治法於民國104年1月間修正這部分的規定以求周延,增定了第63條之1,規定被害人如果年滿16歲,遭受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之未同居伴侶施以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情事者,可以準用有關保護令的相關規定,向法院聲請核發保護令來保護自身安全。所謂親密關係伴侶,指的是雙方以情感或性行為為基礎,發展親密之社會互動關係者而言,最常見的就是男女朋友關係。
 

 

前述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3條之1,法律規定於公布後一年施行,現在距離公布已滿一年,因此該項條文已經生效施行,現在如果遇到恐怖情人,被害人也可以向法院聲請核發保護令來保護自身權益了。
 














專家開講:蔡惠子 律師 

學歷: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系畢業
經歷:晚晴協會理事兼義務律師、現代婦女基金會義務律師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義務律師、勵馨基金會義務律師

現職:勝達法律事務所所長 

 

 

 

 

 

 


小紅疹71型腸病毒再現!
觀察病程預防重症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莊佳韻
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夏天還沒來,腸病毒就先來了!流感疫情才剛降溫,腸病毒已悄悄來報到。衛福部疾管署監控社區腸病毒疫情發現,近期已有零星腸病毒71型病例出現,因幼兒感染此型腸病毒後,併發重症風險高,提醒爸媽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的個人衛生習慣;倘若感染腸病毒,隨時觀察孩子病程,預防重症襲擊! 

 

每隔34年腸病毒71型大流行!
日前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出,臺灣每隔34年就會有一次腸病毒71型大流行,前一次是4年前(2012年),目前3歲以下幼童體內均無抗體,且至今仍無腸病毒疫苗、特效藥。疾管署採檢南部地下水道的廢水,已有驗出腸病毒71型,顯示病毒正在擴散。綜合上述條件,研判今年極可能爆發腸病毒71型大流行!
 

 


臺灣是腸病毒的主要流行疫區
腸病毒感染是幼兒常見的疾病,而所謂的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一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60多型。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病毒學家依據基因序列重新歸類,分成人類腸病毒ABCD型,其中被歸類於人類腸病毒A型的「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

值得注意的是,腸病毒主要流行於臺灣及東亞地區。​1998年腸病毒71型曾在臺灣大流行,造成405例重症及78人死亡的嚴重疫情。從那時候起,臺灣醫界對於腸病毒進行研究,因而發現腸病毒感染有一定特色,提醒一般民眾及醫療界重視感染情形。
 

衛生不佳與人潮密集是流行主因
為何會爆發腸病毒71型流行?可能與環境的清潔衛生及臺灣生活環境較為擁擠有關。莊佳韻醫師指出,公共衛生學家會利用調查下水道的腸病毒分布情形來預測下一年腸病毒可能流行的種類。這是因為對於環境衛生來說,下水道裡的人體排泄物,若沒有處理妥當,就較易造成大流行。

加上若個人忽略衛生習慣,像是洗手、戴口罩等清潔與消毒功夫,腸病毒的流行率就會大增,尤其是地狹人稠的臺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常緊密,更容易因為飛沫而傳染病毒,造成大流行。

此外,原本腸病毒的流行期是潮濕溫暖的49月,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臺灣四季變化並不明顯,一年365天幾乎都有可能傳染腸病毒,像是3月雖然天氣較寒冷,但仍有零星腸病毒案例,而9月開學後也還是有一波腸病毒的流行,現在已經無法以季節判別腸病毒是否會流行了。

 

染腸病毒71型易併發重症
腸病毒共有數十種類型,為何大家最關注腸病毒71型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莊佳韻解釋,歷經1998年腸病毒大流行後發現,在眾多腸病毒類型之中,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也就是腸病毒重症。

若感染了腸病毒71型,又引發了重症併發症,最擔心的就是腦膜炎、腦炎及最容易影響生命跡象的心肌炎與肢體麻痺症候群。莊佳韻醫師解釋,腸病毒不僅單純攻擊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免疫反應很厲害,對於身體的其他器官(如:心臟、腦或中樞神經)都會有影響,這就是一般腸病毒重症的狀況。
 

3歲以下是重症高危險群
3歲以下的年幼寶寶因其免疫系統較弱,比起大孩子演變成腸病毒重症的機率較高,但這不是絕對的,並非45歲以上的大孩子完全不可能轉變成重症,只是機率沒有那麼高,爸比媽咪還是得加留意!

 

腸病毒症狀=發燒+嘴破
一般腸病毒感染後通常會伴隨著類似感冒的高燒不退症狀,而最典型的腸病毒症狀就是在口咽部出現潰瘍、水泡及破洞。莊佳韻醫師指出,由於黏膜受傷,原本能夠正常飲食的孩子,突然不想吃東西或是喝水,甚至連口水也吞下不去,這是在臨床上很常見的初步症狀,再配合發燒,就是「泡疹性咽峽炎」。
 

起紅疹是腸病毒71型特徵
倘若感染了腸病毒71型,不僅有發燒及喉嚨破洞的症狀,還會在手掌、腳掌或屁股肛門周圍冒出紅紅小小的疹子。莊佳韻醫師表示,這幾年還發現這種小紅疹子在孩子身上會感覺搔癢不適。

 

得了腸病毒的居家觀察功課
不像得了流感有克流感可以服用,目前腸病毒尚無可用的抗病毒藥物用,只能採症狀治療的支持療法減緩不適。也幸好絕大多數無併發症的輕症患者會自行痊癒,且藥物也不是重要角色,重要的是觀察孩子的病程進展及症狀改變。

目前臺灣政府規定,一個幼兒園班級內,若有超過兩個以上孩子感染腸病毒,必須強制停課一星期。莊佳韻醫師提醒,如果爸媽已請兒科醫師確認孩子可以自行休息,在居家觀察的這段期間,有3件事是爸媽應該要做的!
 

1.留意重症前兆
觀察孩子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性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莊佳韻醫師指出,只要孩子出現上述任一重症前兆病徵,就必須立刻就醫,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住院觀察,以掌握治療契機。

住院的目的在於頻繁監測孩子的血壓、心跳及其他生命跡象,以掌握病程進度。不過,有時候,即使已非常小心留意,有些孩子還是演變成重症,因此莊佳韻醫師提醒,若爸媽懷疑孩子感染腸病毒,就要及早就醫,讓醫師進行正確判斷──住院觀察或是回家吃藥。

小辭典肌躍性抽搐
當孩子平躺於床上睡覺時,突然好像觸電般短暫手腳抖動,若僅有12次可能還無大礙,但如果次數變多,一個晚上睡眠時間出現34次肌躍性抽搐,也是重症前兆症狀之一。

 

2.注意進食狀況
倘若孩子的症狀並無改變,爸媽就應該盡量讓孩子多喝水、吃流質食物,避免孩子因為喉嚨疼痛不喝水而脫水。莊佳韻醫師提醒,孩子的嘴巴已有破洞,如果還提供熱食給孩子吃,只會更加不適;這時候可以吃容易吞嚥的冰涼食物,像是平常想吃但不能吃的冰淇淋、布丁、養樂多等只要能夠吃得進去都盡量給予。

3.早晚測量體溫
每天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以留意體溫變化。莊佳韻醫師表示,通常前三天最容易轉變成重症;如果前三天病程十分順利,之後的恢復狀況就很快。

 

預防腸病毒=勤洗手+戴口罩
人類是腸病毒的唯一傳染來源,主要是經由腸胃道(糞口、汙染的水或食物)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而病毒會從糞便釋出。因此,只要避免接觸飛沫或糞便等身體分泌物或排泄物,也就是勤洗手與戴口罩,就能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外出返家後,先更換外套衣服,再以清潔液或肥皂清潔雙手,維持手部清潔;爸媽幫寶寶更換尿布後,一定要徹底洗淨雙手,以免沾染病毒。
 

自製漂白水消毒
提及消毒,爸媽可以能會想要以酒精來殺死腸病毒,然而酒精對於腸病毒起不了作用,必須使用漂白水才能殺死腸病毒。一般環境消毒,疾管署建議使用500ppm濃度的含氯漂白水;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之物品或表面,則建議使用1000ppm濃度之含氯漂白水。以泡製5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取市售家庭用漂白水5湯匙;再加入10公升的自來水中攪拌均勻即可。

 

結論
如果爸媽無法確定孩子狀況屬於輕微或嚴重,最好方法就是請專業兒科醫師進行判斷!莊佳韻醫師指出,腸病毒變成重症的速度有時候非常迅速,像是孩子高燒退了的隔天突然病情惡化也是有此可能,在這46天的感染期之中,爸媽需要特別注意孩子病程,若有疑慮最好再帶做第二次檢查才較安心!




 

莊佳韻
現職: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臺灣大學臨床醫學所博士班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總醫師、臺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研修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臺灣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臺灣感染症醫學會專科醫師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04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沙拉輕斷食運動 新品種沙拉吃到飽

 

文/陳詩婷

 

你以為沙拉就是指生菜嗎?其實,除了最常見的生菜沙拉之外,現在還出現汆燙過的溫熱沙拉、加入麵條的沙拉拌麵,甚至現在最流行的罐沙拉,都可以取代一餐吃的很飽。

 

 

喜歡吃輕食、想要減肥的你,一定經常想到吃沙拉,不過,一想到冰冰冷冷、沒有飽足感的葉菜食材,再加上千篇一律的沙拉醬,是否覺得了無新意、沒有胃口呢?其實,沙拉的變化相當多元,像是最近相當流行的溫沙拉,溫熱的口感,就連在微冷的春天吃,也相當享受,完全沒有季節的局限。

 

另外,還有最近相當火紅的捲麵沙拉,適合喜歡有飽足感跟麵食的人,而外出攜帶方便的罐沙拉,更是適合忙碌的上班族享用。以下就來看看,沙拉到底有哪些變化,又該如何吃得飽又健康。

 

《 溫沙拉 》沒有季節的局限

近年來很受歡迎的溫熱沙拉,緣起於法文的「salade tiede」,指的是以溫熱的醬汁,淋在食材上並拌勻,又或者是在新鮮的生菜上,搭配溫熱、熟食的配菜。也就是說,沙拉嚐起來不再是冰冰冷冷的,而是會因配菜的溫度或作法的不同,有更多層次的口感。

 

程涵宇說,溫熱沙拉是她相當喜歡的沙拉做法,因為女孩子有時不適合吃冰冷的食物,又或者當冬天氣候寒冷時,對於冷食也容易退卻,這時不妨做一道溫熱沙拉,既能吃到沙拉清脆的口感,暖暖熱熱的溫度,也適合不喜愛冷食的民眾,是一道沒有季節局限的料理,一年四季都能吃。

 

不過,溫熱沙拉要怎麼做才好吃呢?程涵宇說,她特別喜歡將肉類先烹煮過,再淋上溫溫熱熱的醬汁。舉個例子來說,干貝溫沙拉就能先將干貝以橄欖油先煎熟,再灑上香味十足的黑胡椒以及少許的鹽,醬汁則以橄欖油和紅酒醋,加上義大利綜合香料一起煮到香,最後淋到沙拉盤裡面,與美生菜一起享用,就是一道非常適合天冷時享受的溫沙拉。

 

《 罐沙拉 》層層疊放有如美麗風景

 這兩年,玻璃罐(Jar Salad)掀起一陣旋風,就連沙拉也能裝進去玻璃罐中,稱為「罐沙拉」。罐沙拉相當特別,是利用食材一層一層堆疊上去的概念,讓沙拉罐一眼看穿疊起的層次,食材擺放在玻璃罐中,就好像一道美麗的風景一樣,讓人心曠神怡。

 

至於為什麼要用玻璃罐呢?程涵宇說,雖然玻璃罐比較重也怕容易破掉,但有用過塑膠保鮮盒的人應該都有經驗,保鮮盒比較容易沾黏食物的氣味和顏色,尤其是很難清洗的咖哩,一放進塑膠保鮮盒中,肯定會沾染顏色。相較之下,玻璃罐好清洗多了,放進溫度高的食物,也不怕有塑化劑溶出的風險。

 

很特別的是,罐沙拉的秘訣就是「排放的順序」,擺在最底層的是沙拉醬(要吃的時候搖晃均勻),依序喜好的蔬果、根莖類、奶蛋肉類擺放上去,在頂層則是用葉菜類將罐子裝滿,約塞到超過罐口的高度,再將玻璃蓋蓋上,讓整個玻璃罐裝滿,食材不容易搖晃,食材的風味也能維持久一點。

 

《 捲麵沙拉 》飽足感的西式涼麵

天氣悶熱時,食慾大減,冒著熱煙的食物更是難以下嚥,不妨可以試試捲麵沙拉(又稱拌麵沙拉)。捲麵沙拉可以想成是西式的涼麵,它的由來就是因為夏天天氣炎熱,吃不下飯,歐美國家便將義大利麵也一起拌進沙拉裡,讓義大利麵的口感變得更清爽,而且沙拉五顏六色的蔬果,更能增添捲麵沙拉整體食用的風味。

 

不過,這捲麵沙拉的麵條可是有講究,短麵比較適合做沙拉,例如貝殼麵、螺旋麵或管麵;雖然沙拉追求的比較清爽的口味,但由於義大利麵不吸收冷的醬汁,所以醬汁的味道,可以多用一些天然的香料來做提味,像是大蒜、荳蔻粉、起士粉等,當然羅勒葉或檸檬汁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做法相當簡單,只要先將麵煮熟,撈起後放在盤子裡,加上喜愛的沙拉冷食,再拌入適合的醬汁,就是一道非常適合夏季食用的拌麵沙拉,尤其適合喜歡有飽足感的民眾。

 

營養均衡沙拉3訣竅

沙拉內容的變化可說是千變萬化,幾乎所有的食材,都可利用沙拉的方式來呈現,不過要吃到營養均衡,又有飽足感的變化沙拉,程涵宇說,有3項技巧一定要學會。

 

1. 掌握六大類食物原則

包含全穀根莖類、奶類、豆魚肉蛋類、蔬菜、水果、好的油脂或堅果,這六大類食物通通都擺進去沙拉裡,營養素的攝取才多元。

 

2.避免使用加工食材

所有的加工食材,多半都添加人工製成的添加劑,而且鹽分與油脂也相對比較高,既然想要吃的健康清爽,就要選擇天然的食材,才能吃得既安心又美味。

 

3.中西式合併吃法

很多人認為,吃沙拉就得搭配西式的燻鮭魚、管麵、貝殼麵才適合,其實將東方與西方的食材優點合併起來,嚐起來的口感更棒,甚至能讓老一輩、吃不慣沙拉的人,接受度變高。

 

比如我們經常在日式餐廳才吃得到的照燒薑汁豬肉,與西式的香醋綜合菇、馬鈴薯蛋沙拉,搭配起來的口感就很順口;台式的三杯雞可以擺進沙拉裡,比如三杯雞、歐姆蛋、萵苣葉、紫萵苣、芝麻葉、聖女番茄,加上少許油醋醬,再配上2片法國麵包。

 

適合吃沙拉5族群

3C族

現代人普遍都有3C產品過度使用,造成眼睛酸脹、乾眼等問題。程涵宇說,透過葉黃素、Omega-3脂肪酸及維生素C的攝取,有助於緩解眼睛不適的症狀。營養師就推薦,南瓜、鮭魚、堅果及奇異果的搭配,非常適合用眼過度的現代人。

 

【營養觀點】

南瓜:

南瓜含有高量的葉黃素,可以降低3C產品的藍光對眼睛的傷害,並且能保護水晶體及視網膜。

 

鮭魚及堅果:

Omega-3可以減少發炎反應,同時能避免視網膜細胞的損傷,有助於預防退化性黃斑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2009年澳洲雪梨大學研究就發現,每週吃1次魚的人,退化性黃斑病變早期程度的病變減少了31%;而每週吃1~2次富含Omega-3脂肪酸堅果的食物的人,則減少了35%。

 

奇異果:

奇異果含有相當豐富的維生素C,可增加眼睛微血管的彈性及修護細胞,幫助延緩視力的退化。

 

經痛族

女性朋友每個月總有那不舒服的7天,若想要透過吃沙拉來緩解不舒服的症狀,建議可以選擇高鐵質的食物,比如牛肉、蝦子或蟹腿肉。另外,富含鈣質的食物,像是起士、深綠色蔬菜等,可以幫助情緒的穩定。

 

【營養觀點】

牛肉:

牛肉富含鐵質,可以幫助體內造血,非常適合正在失血的女性。

 

起士:

起士富含鈣質,鈣質是神經傳導的重要物質,能夠幫助情緒的穩定,另外像深綠色蔬菜、黑芝麻都是不錯的選擇。

 

香蕉:

香蕉富含色胺酸,能夠幫助情緒的穩定。

 

感冒族

不小心著涼,又讓你流鼻涕、喉嚨痛了嗎?感冒是每個人成長一定會碰到的疾病,若感冒了,先別急著找醫師報到,不妨攝取適當的營養素,讓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抗疾病,像是維生素A及維生素C,能喚醒體內的自癒力,快快讓感冒好。

 

【營養觀點】

胡蘿蔔:

胡蘿蔔因富含維生素A,可以保護黏膜組織,比如眼睛、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使其不容易遭受病毒及細菌的感染,所以,不管是正逢或想預防感冒的人,都應該適量食用胡蘿蔔。

 

聖女番茄:

番茄除了茄紅素之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能夠促進傷口的癒合,同時也是白血球細胞主要的成分,維生素C攝取足夠了,才能夠強化白血球,增強免疫力。

 

花椰菜:

花椰菜含有蘿蔔硫素、??(INDOLE)、芳香異硫氰酸鹽,可以增強免疫力,特別適合正在感冒中的人攝取。

 

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幾種食材建議不要高溫長時間的烘烤,才能避免破壞食物的營養;同時也不建議加糖,否則會增加維生素B群的消耗及引起發炎反應,反而適得其反。

 

胃食道逆流族

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不少族群患有「火燒心」的症頭,經常覺得心中有一把火在燒,喉嚨裡好像有東西要跑上來,也就是胃食道逆流,嚴重的人,半夜甚至會被胃酸噎到。想要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除了降低生活壓力、作息正常之外,不妨透過攝取蔬菜、全穀根莖類,以及豆類跟雞蛋,有助避免胃食道逆流的發生。

 

【營養觀點】

蔬菜: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曾指出,增加攝取膳食纖維,有助避免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像是木耳、菇類等蔬菜類,拌進沙拉是不錯的選擇。

 

地瓜、山藥、南瓜:

因富含膳食纖維,有助避免胃食道逆流的發生。

 

豆類及雞蛋:

可以選擇黃豆製品、毛豆或是雞蛋當成蛋白質的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胃食道逆流的族群,吃沙拉時應避免過多高脂食物的攝取,因為油脂的攝取,會減少食道括約肌的壓力,延緩胃的排空,讓消化變慢,如此便容易增加食物逆流的風險。另外柑橘類、番茄、生洋蔥及大蒜等,也會加重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建議避免食用。

 

便秘族

吃對沙拉,可以改善便秘的情況,容易便秘的人,自製沙拉食材的重點在於高膳食纖維,像是菇類、青菜類、黑棗、草莓、黎麥、奇亞子等食材,都能緩解便秘的問題。

 

【營養觀點】

蔬果中膳食纖維可以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纖維,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大腸產生好菌,增加腸胃的蠕動,讓糞便容易排出來;而非水溶性纖維則能夠增加糞便的體積,幫助引起便意。但假使水分攝取不足,反而會讓便秘問題更嚴重,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吃一堆青菜,卻還是便秘的原因,問題就在於「水分」的攝取不夠,另外,油脂也不能完全不碰,有了油脂,排便才會順暢。

 

 

變化款沙拉:沙拉麵包、沙拉麵、沙拉飯

 

沙拉的變化相當多元,只要是喜歡吃的食材,不管是熟食還是冷食,通通都可以利用沙拉的形式來呈現。程涵宇說,像有些人喜歡吃麵包,就建議可以將全麥吐司或硬麵包撕成小碎片,沾上橄欖油製成的沙拉醬就是絕配;喜歡吃麵條的民眾,不管是短麵條,還是長麵條,只要先煮熟之後,拌進沙拉一起享用,也相當美味。煩惱吃不完的飯怎麼辦?同樣可以利用自製沙拉醬,將剩飯煮成類似燉飯的口感,與其他沙拉食材搭配,也別有風味。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97期】


減少油煙的方法

 

根據統計,肺癌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位,除了吸菸、二手菸外,油煙對健康的傷害也不容忽視。營養師宋明樺提醒,烹飪時,應留意油品選擇與烹調溫度,並搭配使用抽油煙機,以降低油煙對身體的傷害。

 

油煙,是因油脂受到高溫加熱、產生氧化反應在分解成揮發性的氣體。然而,油煙的多寡與油脂穩定度及油品發煙點有關,因此,煮菜時想要減少油煙,可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1. 認識油脂穩定度:

油脂穩定度:飽和脂肪酸 >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的油脂較穩定,遇到高溫時較不易產生油煙,因此也較適合高溫煎炸使用。

 

2. 依烹調方式選擇油品:

油品的發煙點也可作為烹調時料理用油的參考。烹調時,小火慢煎的溫度約140℃、小量油炸油溫約140~180℃、大量油炸油溫約180~200℃。因此,若需要高溫油炸時,建議可選擇油品發煙點在200℃以上者,可減少油煙的產生。

 

常見油品發煙點:

未精煉花生油:162

精煉花生油:232

冷壓初榨橄欖油:190

玉米油:207

精煉葵花油:210

豬油:220

精煉大豆油:245

苦茶油:250

 

3. 留意烹調溫度:

一般居家烹調時,食材可在油品冒煙前下鍋料理,避免油品空燒使油溫過高而產生油煙。想知道油溫是否夠熱,可用竹筷試油溫,當竹筷周圍冒出小泡泡時,表示油品溫度已經夠熱,可將食材下鍋烹煮。烹調時,當油品冒出白煙表示溫度已過高,可轉小火以降低油溫。

 

4. 使用抽油煙機:

烹飪時,最好使用抽油煙機,降低油煙吸入的機會。

 

 

專家諮詢:代謝型態特約營養師 宋明樺

 

 

延伸閱讀:

【如何辨別劣質油、地溝油?】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256

【油脂真的十惡不赦嗎?】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972

【烹調用油如何選?】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981

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爸媽有法寶寶貝拜託別再鬧了!


 

採訪撰文/林晴雯
諮詢/台北市萬華親子館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陳彥琪
攝影/2026兒童拍拍
梳化/小敏
模特兒/漂亮媽咪韋廷、可愛寶貝意媞
指導編輯/張玉櫻

 

 

行進的大眾運輸工具上、寧靜的餐廳或人來人往的百貨公司中,常常聽見有孩子大聲笑鬧、哭叫的聲音,以及父母們「噓!不要吵」、「你再哭我就….」等等斥責的話語,到底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時父母們該怎麼處理呢?

 

首先要了解孩子階段性的需求
台北市萬華親子館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陳彥琪表示,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哭鬧,想必是爸媽們都經歷過的夢魘、頭痛不已的情境!尤其是5歲前的孩子,因語言能力還不夠成熟,當以下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孩子自然會透過哭鬧或「番」的方式來告訴父母。

生理需求
1
歲左右的孩子因為年紀小,生理上一不舒服就會放聲大哭,此時父母們可以觀察孩子的生理狀況,是不是沒有睡飽?是不是孩子餓了?還是尿布濕該換了?才會透過哭哭的方式來告訴父母──我不舒服。

心理需求
2
歲左右是俗稱的「麻煩2歲」(troubletwo),此時孩子慢慢有了自主意識,開始會有想表達自己意見的心理狀態;而3歲左右又有俗稱的「可怕的3歲」(terriblethree),此時孩子較為自我中心,沒辦法理解為什麼別人想的和他不一樣,例如當大家都在玩玩具,孩子也想玩,可能就會透過大聲哭、爭吵的方式表達需求。

社會需求
5
歲前的孩子因為還沒入學,並不清楚社會的規範及遊戲規則,在家中可以獨享自己的玩具;但在公共場合(如親子館、公園),孩子卻必須要排隊等著玩遊樂設施,並與其他人分享玩具,這是孩子沒有學習到的。若父母覺得理所當然,一開始就要求且強迫孩子,孩子會感到很委屈,所以只能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不滿。

 

大家都在看我,爸媽一定會買玩具給我?!
諮商心理師陳彥琪也指出,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時,若旁邊有人在圍觀或注意,孩子也許會意識到,雖不見得會像大人一樣感受到羞愧、焦慮或緊張,但會從每次哭鬧的經驗中,漸漸感受到旁人的眼光,所以父母可以觀察孩子所了解到的意義是什麼?是不是這樣的經驗增強了孩子用哭鬧行為來表達?

1.孩子對父母施壓
孩子會想,當我開始哭鬧,很多人圍過來看時,爸媽就會壓力很大,會很快就答應我的要求,下次我就可以透過一樣的方法來獲得我想要的。

2.孩子在表達自己的主導權
爸爸媽媽對我的哭鬧束手無策,只要我一哭就拿我沒轍,所以孩子其實是透過哭鬧告訴父母:「我是這個場面的主導者,你只能聽我的。」

 

應對孩子吵鬧的5大須知
1.爸媽深呼吸,覺察自己的情緒幫助冷靜
在公共場合孩子吵鬧時,辛苦的父母們除了要安撫管教孩子外,還要面對外界不友善的眼光或耳語,雙重的負面情緒下,可能會對孩子有不當的管教,因此諮商心理師陳彥琪建議父母們,要讓自己平靜、穩定下來,首先須做的就是「覺察自己的情緒」。

有些內向型的父母在感受到旁人不愉快的眼光時,會覺得很羞愧;有些父母則是會「見笑轉生氣」,轉而惱羞成怒,覺得孩子怎麼能在公共場合讓自己丟臉,進而大聲斥責孩子或反而罵旁觀的人:「看什麼看,你們家沒有小孩嗎?」也可能當旁人制止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真的成功停止吵鬧時,父母會感受到被比較、沒有台階下的不舒服心理。

所以當父母先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及心理上的不舒服之後,其實就能較為冷靜的面對,讓自己喘口氣,深呼吸之後再好好處理。

2.了解孩子的地雷並提前預防
自己帶養的孩子,父母們大致都可以知道孩子的「地雷」在哪邊,可能在哪些狀況下會吵鬧,例如長途的火車,或者到百貨公司會吵著買某樣玩具。建議父母多累積幾次經驗後,每回出門前可以提前預防,例如和孩子約法三章,避免每一次都發生同樣哭鬧的惡性循環,孩子哭泣,父母自己心裡也不高興。

3.別再用大聲責罵來制止孩子的哭鬧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首要想達到的一定是先停止孩子哭鬧的行為,因此常常在沒有說明的狀況下,用一些較強烈的方式來嚇阻孩子,例如大聲責罵,或打手心處罰,但孩子可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也沒有真正了解:為什麼媽媽不讓我做這件事?為什麼這件事是不被允許的?而是只學習到:媽媽生氣了,所以我不可以做這件事。

4.父母的情緒不只在話語中
陳彥琪諮商心理師提到,有很多父母會反應:「有跟孩子溝通啊,但孩子還是每一次都犯同樣的錯,為什麼?」

其實是因為人的情緒除了說出來的話以外,也會表現在聲音、表情、行為舉止上,當父母以為自己在好好和孩子講道理時,孩子並沒有接收到文字訊息,而是只看到父母火冒三丈的臉孔、氣憤的比手畫腳,還有高亢的語調,孩子感受到的還是「爸媽生氣了」這件事,並感到恐懼、害怕。

5.報復性的教導方式萬萬不可
有些父母在孩子做了錯誤的行為後,常常會因為想讓孩子學習不能這麼做,而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試圖讓孩子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但卻忽略了爸媽跟孩子都還卡在自己的情緒上,而不適合傳達這麼隱晦,又帶有負面情緒色彩的訊息;例如孩子捏人,父母也捏回去並說:「你看,這樣是不是很痛,那你是不是不能隨便捏人?」或者當有較大的孩子搶自己孩子的玩具,父母也去將玩具搶回來,藉此也讓孩子受到教訓──搶玩具的人是玩不到玩具的,但其實這都是錯誤的方法。

當孩子被捏時,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舒服、被懲罰,所以直接反應一定是大哭,當孩子的情緒一來,就無法理解父母所想表達的不能這麼做的邏輯;而藉著把玩具搶回來,來教導對方不能搶玩具,孩子學習到也只是「大的人會搶贏」這件事而已。

 

在吵鬧當下,穩定孩子4Tips
1.先穩定雙方的情緒,再溝通講道理
遇到孩子哭鬧的狀況時,父母必須先覺察並穩定自己的情緒,才有辦法試著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麼,再穩定孩子的情緒。以下24為穩定孩子情緒的方法。

2.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有時孩子哭鬧的原因點並不在事物的本身,而是父母的態度或是孩子本身的需求能否被看見,因此可將孩子的注意力從原本執著的事物,轉用替代性的東西來代替,例如孩子要離開親子館卻捨不得某樣玩具而想帶回家時,可用圖畫紙或貼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並安撫孩子,告訴他下次可以再來。

3.讓孩子宣洩
當孩子已經哭到聲嘶力竭、喘不過氣時,建議父母可找個安靜無人的角落,陪伴孩子將情緒宣洩完,再好好的安撫孩子。此時也記得避免說一些:「你看吧,這樣哭很累吧?」之類挑釁孩子的話語。

4.帶孩子離開現場
當孩子哭鬧的原因和現場的人事物有關,可先將孩子帶離現場,避免接觸後再引發哭鬧的情緒。

 

 

事後討論用「情境式」
結束一天的行程,晚上回到家洗完澡後,家長可用情境式的方法來和孩子討論今天所發生的事,例如:繪本、玩偶等等,用具體的角色來讓孩子了解較抽象的情緒。在進行討論時,若是直接跟孩子說:「你今天做了什麼,以後你不可以這麼做!」等等第一人稱的方式,很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安全,孩子會想說是不是把拔馬麻又要罵我了?會因為害怕而否認「不是我、我沒有」,常常讓父母更生氣,覺得孩子硬不認錯。

陳彥琪諮商心理師建議,用繪本與玩偶等方式比直接告訴孩子更好的原因是,有第三人稱的角色在,孩子就不會覺得父母是要指責他而感到害怕,同時亦可訓練孩子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看事件,而不是一直受困在自己受委屈的角色裡頭。父母可以先營造一個類似的情境,例如:公園裡有好多動物,獅子也想玩球,大象也想玩球,獅子就把大象的球搶走,藉由這樣情境式的場景,孩子反而可以平和的去分析每個角色遭遇到的事情,並同理這些角色的情緒。若直接告訴孩子,你就是搶別人球的獅子,孩子就沒辦法體會到球被搶走的大象的委屈了。

當孩子都了解這些角色所遇到的狀況,父母也能和孩子進行後半部的討論,那獅子該怎麼辦?是不是要去道歉呢?大象該怎麼辦呢等等的問題,慢慢的讓孩子學習下次發生相同的狀況時可以怎麼做。

 

事前的演練與提醒也很重要唷!
除了事後和孩子討論外,父母事前也可先提醒孩子:今天要去哪?要做哪些事?如果遇到什麼事可以怎麼辦等等,讓孩子再次加深印象並學習。

而遇到孩子沒有碰過的事,或可能會害怕的事,例如看醫生、打針,建議家長可在家中真實的演練一遍,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去看醫生,在看醫生的時候可能醫生會做些什麼,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對孩子說謊!避免跟孩子說醫生叔叔只是看看、不會痛之類的話語,當孩子放心地走進診所卻有不好的經驗後,下一次再怎麼安撫,孩子都會對這件事情有陰影,所以請父母們在事前的演練中誠實的告訴孩子,並陪伴孩子一同面對新的事物。

 

能收服孩子的靜態法寶大推薦!
事先準備好

父母們最頭痛的煩惱之一,莫過於孩子在大眾運輸上吵鬧吧,以下推薦幾樣法寶,下一次的長途車程中就帶著這些吧!

*拼圖:便於攜帶,可漸漸提升難度。
*繪畫本:變化性高、訓練小肌肉發展。
*摺紙:增加孩子與父母的互動,增進感情。
*靜電貼紙冊:足夠的故事性,邊玩邊學。

放下手機吧!
也提醒您,重要的不是孩子想玩什麼靜態的活動,而是孩子想與您一起進行,所以放下您手中的手機,也收起孩子手上的平板,一同在車廂中享受親子時光吧。

靜電貼紙冊的玩法
父母可以建構一個故事,利用靜電貼紙冊中原本的角色與場景,發展出不同的故事內容,有一些小道理也能在這樣的機會中教給孩子唷。

 

 

陳彥琪
學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
經歷:財團法人利伯他玆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特約諮商心理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社工科社工員
現職:臺北市萬華親子館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03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