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蔡惠子律師專欄】
夫妻財產問題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Q:小美畢業後就在自家的公司工作,天資聰穎加上辛勤努力的結果,到了三十多歲就將公司規模擴大了好幾倍,名下有著不小的財富,唯一美中不足的只有還沒找到好姻緣。最近小美認識一位男生,彼此都有好感,也都有結婚的打算,不過萬一不能白頭偕老,小美不知道自己的財產會不會因為要分給對方而嚴重縮水?

 

A:夫妻在離婚時的財產分配問題隨著社會上許多名人離婚事件產生財產爭議而逐漸受到大眾的重視,如何保住自己辛苦賺來的財產不致因離婚而大幅縮減也應該是每個人都應知道的知識,尤其是婚前就擁有相當資產的男女。

 

依照我國夫妻財產制的規定,如果要完全保留自己的財產不會因為離婚而要與對方進行分配,最簡單的作法就是採取夫妻分別財產制,所謂分別財產制,顧名思義,就是夫妻各保有其名下財產的所有權,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及處分自己的財產。夫妻如果採取這種財產制,那麼財產關係就比較簡單清楚,誰的財產就歸誰所有,而且將來如果不幸離婚,夫妻仍各保有自己所有之財產,無須與他方進行分配。分別財產制的採用方式並不複雜,不論是在結婚前或結婚後,只要夫妻以契約約定選擇分別財產制為兩人適用的夫妻財產制即可,簡單的說,就是只要夫妻以書面載明兩人要適用分別財產制後簽名並記明年月日即屬有效,如果要更明確且可對抗第三人,還可以到法院登記處辦理夫妻財產制登記,這樣就更沒有問題了。

 

不過男女在熱戀中論及婚嫁,通常比較少可以那麼理智地約明將來採用分別財產制,大部分的人還會許下不論海枯石爛,永遠照顧對方的承諾,自然不可能就言明要採取分別財產制,如果沒有約定採取分別財產制,那幾乎都是適用到法定財產制(另一種約定財產制即所謂共同財產制實務上幾乎沒有人採用)。法定財產制與分別財產制最大的區別就是法定財產制在夫妻離婚或有一方死亡時,他方擁有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我們之前也曾略就夫妻剩餘財產分別請求權的計算方式做過簡單的說明,茲就不再贅述,而僅就可以不納入分配的財產作說明。

 

依照民法第1030條之1的規定,夫妻剩餘財產分配的範圍限於婚後財產,夫妻在結婚前就已經取得的財產將來不用納入在分配範圍內,舉例而言,如果夫或妻在結婚之前就買了一棟房子,這棟房子就是所謂婚前財產,將來是不用算在分配範圍內的,另外就是繼承得來的或是別人贈與等無償取得的財產,也不在將來分配範圍內。

 

只是法條的規定固然簡單,但是適用到實際生活來就有一些模糊地帶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婚前的存款,因為目前在法院實務上,對於婚前存款的認定並非只有單純看婚前是否在銀行有一筆存款,而是還要證明後來的存款跟之前婚前存款是同一筆,如果存款都不曾動過就還好,如存款曾經移入移出,這麼在證明上就會有一些困難,尤其是定存,更要證明連續性,這點就必須要特別留意了。

 






專家開講:蔡惠子 律師 

學歷: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系畢業
經歷:晚晴協會理事兼義務律師、現代婦女基金會義務律師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義務律師、勵馨基金會義務律師
現職:勝達法律事務所所長

 

愈接近預產期,你應該做的6項準備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蘇聖淵


隨著進入懷孕後期、甚至預產期前最後一個月,孕婦的心裡難免期待中帶著些許緊張;尤其是第一胎的準媽咪,感受更是強烈。雖然即將「卸貨」,但為了母體健康、胎兒能平安出生,仍建議和醫師、家人保持密切溝通,隨時做好準備較佳!

 

 

準備1:家人陪伴支持

懷孕後期,孕婦的行動比較不靈活,建議至少有一位家人陪同產檢,不但比較安全,也會讓孕婦安心。

蘇聖淵醫師更表示,若屬於高危險妊娠的孕婦,務必請家中長輩或先生一起陪同產檢(尤其建議先生每次都來),醫師會告知未來可能面臨的生產突發狀況(例如生產時大出血),聆聽家屬想法、討論相關緊急處置並徵求同意等。

準備2:備妥個人資料

夫妻雙方的身分證、健保卡、《孕婦健康手冊》、生產計畫書(如果有擬訂的話)、錢包,都是需要提前準備的重要物件。當(緊急)就醫時,才能順利掛號,並且在簽署文件、檢查同意書時也可能需要;《孕婦健康手冊》詳細記載近10個月以來所有產檢資訊,方便醫護人員迅速查詢與參考。

至於生產計畫書,蘇聖淵醫師表示,每個孕婦、每家醫院狀況不同,建議孕婦若有需要,可主動詢問。

 



準備3:評估生產方式

一般而言,婦產科醫師會建議孕婦採取自然生產方式;然而,若經產檢確認孕婦有剖腹產的適應症(如胎位不正、子癇前症、前置胎盤、曾做過子宮相關手術、前胎剖腹產等),才會將剖腹生產的方式納入考量;當然也有少數特例,例如看時辰生產。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醫師和孕婦,在產檢約3233週,就能討論並確定生產方式(因為胎位不正或前置胎盤的情況,一般是在32週左右才能確定)。

準備4:待產場所選擇

無論選擇診所或醫院,蘇聖淵醫師建議,最理想的狀況為「從產檢到生產都在同一個地方」,醫護人員才能完整掌握孕婦的狀況,給予最適當的協助;如果就近在診所產檢、但打算之後到醫院生產,仍建議提早到醫院產檢,千萬不要預產期前才到醫院報到。

不過,他表示,「若是高危險妊娠的孕婦,則建議儘早到醫學中心進行產檢、追蹤較佳」,醫學中心設有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並擁有相對充足且專業的醫護人員,能在緊急狀況給予及時的醫療照護,降低危及性命的風險。

 


※原文刊載於20160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教養方程式:寶寶學理財



文/新楊梅診所督導臨床心理師車先蕙
妝髮‧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在開始分享教育孩子理財的技巧之前,我想先讓大家瞭解一些幼兒數字概念發展的相關知識。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發現,02歲的嬰幼兒是沒有數字概念的。

 

(一)建立數量概念

 23歲幼兒,可以教導量詞的概念。例如:1個鼻子,2個眼睛,1雙襪子等。雖然對他們來說,這只是個語詞,但是等到3歲之後,他們就能理解量詞與數量之間的關係。3歲以上的幼兒,我們可以開始透過遊戲來玩數字。最容易的就是走路的時候數123…,學習110的數數字。用杯子或積木等物品當作教具,來教導數量與數字的配對。讓他們以實體物品看到「1個杯子」、「2個杯子」的樣子。坊間也有些數字拼圖軟墊,可以讓寶貝玩拼圖,認識數字字形,還可以讓他們放相對應數量的物品在上面,加深數字概念的連結。

34歲的幼兒應該都可以認識15的數量概念。5歲以上就可以學習110的數量概念,而且可以練習10以下的加減法。由於35歲幼兒的「視覺系」現象還是相當明顯,眼見為憑才能夠理解和學習。所以建議家長們,善用家裡面常用和熟悉的物品來示範,教導過程中,也務必要讓孩子親自操作,因為此時他們尚無法進行抽象思考,必須透過具體實物來幫助思考與記憶。其實這種利用實體物件與視覺印象的學習,應該延伸到11歲。
 

(二)養成適當的消費習慣

「買東西」這個活動,大人小孩都會覺得很開心!我們可以從平時購物的機會教育,讓23歲的寶貝體驗「瞎拚」的樂趣。4歲開始語言發展比較好了,就可以讓寶貝去付錢。5歲以上幼兒,應灌輸其交易的概念,並且學習如何「量力而為」。譬如說,孩子喜歡一個玩具500元,但是我們給他的額度是300元,那麼他應該如何抉擇?要忍著不買,存到有500元再來買(延宕滿足)?還是要退而求其次,現在買一個300元以下的玩具(替代滿足)?當然,孩子不會這麼理性地去消費,但是耐住性子、堅持原則,不要發脾氣,避免讓孩子情緒綁架,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適當的消費習慣,以及很棒的自我管理能力。

處理孩子因為無法滿足需求而鬧情緒的原則是:越小的孩子使用轉移,越大的孩子則減少抗拒。34歲幼兒可以透過轉移技巧,替代滿足;5歲以上就容易哭鬧,試圖以情緒操弄父母使其妥協。因此,平時就要說之以理,讓寶貝習慣溝通,父母親也要能同理孩子需求為滿足的挫折感,並分享自己的處理方式,教導孩子適切地做出選擇。而父母應及時強化好的選擇行為(延宕滿足),儘量減少立即滿足的機會。

 


※原文刊載於20160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家長最想知道的問題
乳牙保健3重點×4妙方

 

採訪撰文/陳惠玲
責任編輯/湯佳珮
諮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謝承祐
攝影/檸檬巷館
梳化/徐筑芳
model/陳玉鈴、詹登傑、詹于忻



寶寶發燒了,是要長牙了嗎?寶寶長牙前後父母該注意什麼?如何幫助寶寶做好

牙齒保健?乳齒是否健全,將對寶寶帶來一輩子的影響,本篇整理了寶寶長牙

時的常見疑惑,以及從懷胎前到長牙後,該如何保健寶寶牙齒的重要觀念。

 

 

乳牙生長知多少?
有句俗諺提到「七坐八爬九長牙」,寶寶的第一顆乳齒大多約在六至九個月中長出,至一歲半時差不多已長十六顆;約至兩歲半時,會長齊後面四顆第二乳臼齒,乳牙一共是二十顆。寶寶乳牙的長出順序為:下顎兩顆會先冒出,再來是門牙旁邊的兩顆側門牙,然後是上顎正中門牙、側門牙,接著就是第一乳臼齒及乳犬齒;通常都會先長下排牙齒,再長出上排牙齒,並且會左右兩側同時長出。

長牙前會流口水、牙齦紅紅的嗎?
萬芳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謝承祐說明,牙齦紅腫是乳齒撐開牙肉的正常過程,有些寶寶甚至因為旁邊牙肉比較薄會破裂,因而清潔時會有點流血是正常的,牙肉需要調適恢復,爸媽不需太擔心。在口腔期時,不用特別去阻止寶寶咬東西,這個時期的寶寶是用口腔去認識周圍的世界,爸媽只要維持周圍環境跟物品的清潔即可。長牙時,寶寶也特別會想咬含異物,爸爸媽媽可能會買磨牙棒或固齒器給寶寶用,其實有時候我們也可以用天然的食物,例如:將芭樂、蘋果切塊,讓寶寶啃咬,順便品嚐水果的滋味。

長牙前會發燒嗎?
寶寶長牙時會有不適感,長牙的壓力也會刺激唾液而讓口水變多、情緒起伏大,突然不吃喜歡的食物或偏好某些食物。過去認為長牙一定會發燒,但這並不是絕對的,通常是因為長牙時期睡眠品質會變差、或是不想吃東西,導致營養攝取不夠,使寶寶的抵抗力變差,若此時身體本身就有病毒潛伏,就會容易發燒。若寶寶在長牙期間發燒時間較長,而且超過三十八度,可以帶寶寶至兒童牙科就診,確定有無牙齒感染、發炎的症狀,及長牙的情況。若無這些感染風險,就需要再看小兒科確定是否有其他病因。

乳牙長得開開不好看?
寶寶若乳牙間隔較大是沒關係的,恆牙比乳牙大顆,縫隙大表示替換成恆齒時,空間較足夠。相對來說,若乳齒比較密,恆齒排列有問題的可能性也就

比較高。一般狀況下,寶寶三歲前乳齒排列會比較密集,四五歲開始準備換牙時,牙齒開始會有縫隙。

愛吃奶嘴、手指,會影響牙齒排列?
吃奶嘴及手指是否影響寶寶的牙齒排列,要看頻率及方式。倘若寶寶三歲以後還吃手或奶嘴,上顎的發育會因為外力的影響,容易造成暴牙及排列不整。謝承祐醫師建議,不要讓寶寶將奶嘴或手指當成唯一的依賴和安慰的方式,要嘗試利用不同的方式,例如:爸媽的陪伴、擁抱,來安撫寶寶的情緒或是讓寶寶睡著。

 

掌握三大重點,養成牙齒保健好習慣
一出生就養成清潔口腔的習慣
寶寶一出生就要清潔口腔。喝完奶用開水將紗布巾沾濕,幫寶寶清潔牙床、舌頭,讓寶寶開始習慣清潔口腔的感覺,爸媽別輕忽這個動作的重要性,舌頭上的舌垢及奶垢若未清理乾淨,會影響寶寶的味覺,寶寶可能因此變得不愛喝奶及吃東西。理想狀況是喝完奶就要清潔口腔,但寶寶常常喝完奶就睡著了,所以建議父母至少早晚在固定的時段,養成幫寶寶清潔口腔的習慣喔!

長第一顆牙,就看牙醫
當寶寶長第一顆牙齒,就可以去看兒童牙科。此時醫生看診的重點,主要是教導父母怎麼清潔寶寶的牙齒,以及如何照顧寶寶口腔,並為父母解釋蛀牙形成的原因,給予飲食習慣及居家安全的建議。寶寶第一次看兒童牙科,父母可以行前教育,讓寶寶知道看牙齒的過程跟重要性,但寶寶年紀還小,陌生的環境、不熟悉的感覺都會讓寶寶焦慮或緊張,父母的態度其實很重要,媽咪對於看牙很緊張,寶寶也會跟著緊張。但如果媽咪以淡定、穩定的情緒面對,寶寶也會感受到,自然也會比較穩定。定期口腔檢查及塗氟,都能幫助寶寶對於牙醫師有好印象。許多寶寶到蛀牙時才看牙醫,對醫師、父母及寶寶都是很大的挑戰和負擔。

長第一顆牙,就使用牙刷清潔
寶寶長第一顆牙時,爸媽就可以用牙刷開始為寶寶刷牙,可選用兒童牙刷中刷頭比較小、軟毛的牙刷即可。若寶寶會咬牙刷,咬爛就換一隻,口腔清潔是一個習慣,愈早讓寶寶習慣牙刷,慢慢就可以把刷牙習慣建立起來。日常生活中,潔牙保健習慣的培養,爸爸媽媽的身教重於言教,爸爸媽媽平時有好的刷牙習慣,寶寶會看在眼裡。等寶寶大一點時,爸爸媽媽在刷牙也可以邀請寶寶一起刷牙,在輕鬆的氣氛中讓寶寶養成一輩子的好習慣。

 

乳牙保健4妙方
*一歲半開始使用牙線
提醒爸媽,一歲半就可以開始用牙線清潔寶寶的牙齒。這個階段,寶寶的齒列開始比較密,需要用牙線清潔齒縫。牙線的選擇選用原味即可,若用牙線棒要視髒污情況更換,有時會需要多用幾根。

*寶寶潔牙時會哭鬧是正常的
寶寶長到兩歲時,漸漸脫離口腔期,口腔會變得敏感,不喜歡被觸碰。此時若爸媽要幫寶寶刷牙,寶寶一開始一定會哭鬧。謝承祐醫師強調,因為寶寶不會講話,只能以哭鬧表達情緒,爸媽必須先了解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別就此放棄為寶寶建立良好的潔牙習慣。此時爸媽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寶寶是以事件記憶習慣的方式,所以可以在固定的一件事結束後的時段,例如:每天洗完澡或睡覺前建立一個刷牙的儀式,以唱歌、說故事、模擬情況等各種方式,讓寶寶知道刷牙時間到了。

*關於牙膏使用以及漱口
通常寶寶一歲看牙醫時,牙醫師會以蛀牙風險評估。若蛀牙風險高的寶寶,醫師會建議爸媽使用含氟牙膏;至於蛀牙風險較低的寶寶,牙膏使用與否則較無影響。由於此時寶寶通常不會漱口,一歲的寶寶可在牙刷上塗抹薄薄的一層牙膏,不一定需要漱口,使用含氟牙膏有助於使蛀牙不容易產生。兩歲以後的寶寶若蛀牙風險高,則可增加至碗豆大小。至於牙膏選用,醫師提醒爸媽要慎選,通常大廠牌會相對有保障。即使是國外品牌,也要看清楚標示的相關內容。

*飲食均衡
乳牙在媽咪懷孕三、四個月時就開始生長,發育期很長,營養均衡對於寶寶牙齒的生長很重要。

 

乳齒健康,比你想得更重要!
前面的乳牙六到七歲換成恆齒,後面的乳牙直至四、五年級才會換,使用期很長,所以乳齒是否健康,將為寶寶帶來以下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1.飲食習慣偏差:
若寶寶乳牙齒質不好或蛀牙,會造成不想咀嚼而直接吞食或偏好某些食物,產生營養攝取問題,胃腸道負擔也因而較重,將影響寶寶整體生長。

2.影響恆齒發育:
由於恆齒一出生就開始發育,若因乳齒造成營養攝取問題,不只會影響恆齒發育,若咀嚼不夠,將影響上顎骨及下顎骨的生長速度,或造成骨床及牙床偏小,影響恆齒生長及排列。

3.學習能力降低:
有些日本醫師甚至提到,咀嚼量不夠會影響寶寶腦部的發育。若乳齒問題導致寶寶睡不好,將間接影響寶寶遊戲欲望及學習能力都會一起降低。

4.乳齒蛀牙,恆齒也容易蛀牙:
寶寶乳齒若蛀牙嚴重,因沒有良好的清潔習慣,口腔環境有利於變形鏈球菌生長,造成恆齒也容易蛀牙,所以絕不能有「反正乳齒都會換掉,蛀掉沒有關係」的觀念。

醫師叮嚀
變形鏈球菌會透過照顧者的親吻或餵食傳染給寶寶。若媽咪在預備懷孕前,就能先照顧自己的牙齒,是最理想的情況。口腔的細菌少,沒有蛀牙就不會傳染給孩子。其他主要照顧者也建議做好牙齒保健。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親吻寶寶造成傳染。

 

避免早發性兒童齲齒
二三十年前,兒童的蛀牙開始變嚴重,當時的醫師一開始歸咎是奶瓶造成,因而開始有奶瓶型齲齒這樣的說法,現已通稱早發性兒童齲齒。在六歲以前,兒童有第一顆蛀牙,都屬於早發性兒童齲齒,後來研究發現,其實不單是因為寶寶喝奶瓶喝到睡著,還有下列原因:

1.寶寶在三餐之外,吃甜食、糖果、餅乾等含糖零食。醫師建議,六歲前都不要讓寶寶吃這些食品。可以選用比較不會造成蛀牙的食物,如海苔、起司、自製果汁給寶寶當點心,用口頭讚美或貼紙玩具代替糖果來鼓勵寶寶。
2.
吃飯時間過長,造成口腔的酸鹼值偏酸性,食物接觸牙齒太久,容易造成蛀牙,建議吃飯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另外,少量多餐也會造成蛀牙的風險比較高。
3.
喝奶頻率太頻繁、生活型態及清潔習慣,都會影響寶寶的牙齒健康。

 

謝承祐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經歷: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童牙科總醫師、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
現任: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01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小心影響腦部發展!別用糖果安撫寶寶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巫漢盟
妝髮‧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爸比林國強&媽咪林育萱&
bobo林巧妍&bobo林元甯



甜食的負面影響

許多爸比、媽咪或是家中長輩,只要寶寶哭鬧不休或撒嬌,就習慣性使用甜食來當做安撫寶寶的工具,像是糖果、餅乾、巧克力、軟糖、果凍、布丁、養樂多、果汁、汽水、奶茶等,這可能不知不覺養成寶寶愛吃甜食及愛喝飲料的習慣,巫漢盟醫師指出,這種習慣將對寶寶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吃不下正餐:在不對的時間讓寶寶吃甜食,只會讓寶寶有飽足感,無法吃下正常三餐或是喝奶,衛生福利部建議,選擇食物首要考慮食物的營養價值,應注重五大營養素─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均衡吸收,但是若只吃零食而已,等於只吃下了加工精緻後的糖及食用色素等人工添加物,原本需要的脂肪、維生素等反而都沒有吃到,導致營養不均衡。
 

‧過動及情緒不穩定:寶寶和大人最大不一樣是骨骼、肌肉及腦部都處於發育狀態,醣類在人體代謝時,必須仰賴維生素幫忙,一旦體內維生素不夠又過度攝取糖分,就會使醣類代謝時不完全氧化,造成乳酸等其他代謝產物堆積在身體各部位,若堆積在寶寶腦部,便會使得寶寶有過動及情緒不穩的情況。研究也發現許多零食內含有咖啡因,過小的幼童攝取過多,會使中樞神經興奮、容易產生焦慮等症狀。


 

‧注意力不集中:食用少量甜食會讓心情暫時愉悅,但蛋糕、飲料等高糖分食品皆屬於單糖類,進入體內很快就會被吸收,因此維持能量持續力低,當孩子多吃就會影響大腦的續航力,容易變得昏昏沉沉,影響專心度與學習力。

 

1歲以下寶寶為何不能吃蜂蜜?

蜂蜜營養價值高,但在釀造及運輸過程,容易被肉毒桿菌汙染,因為蜜蜂在採花粉過程,可能把已經被肉毒桿菌汙染過的花粉和花蜜帶回,加上肉毒桿菌孢子適應能力很強,攝氏100度的高溫下仍可存活,寶寶由於腸胃道發育不完全,腸道酸性與益生菌叢不足,無法抵抗肉毒桿菌孢子,餵食蜂蜜可能導致寶寶感染肉毒桿菌,肉毒桿菌釋放肉毒桿菌素時,嚴重時會抑制肌肉及腸胃道收縮,造成便祕、呼吸停止、全身癱軟,甚至是死亡的狀況,因此不建議1歲以下寶寶食用蜂蜜。

 

 

 


※原文刊載於20160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