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寶可夢現象,親子關係大考驗

 

 

撰文╱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院長黃偉俐

編輯╱江睿毓

插畫╱日光路

 

 

那天去看電影,進戲院前聽到一個中年婦女興奮的手舞足蹈「我抓到一隻限量版的神奇寶貝了,好高興喔!」。驚呼聲還沒結束「哇!又抓到一隻,一次抓到兩隻難抓的,真是太幸運了」,頓時五六個朋友圍上來,你一眼我一嘴,連地上的一隻小貴賓狗也興奮的活繃亂跳,一直要跳到主人身上去,我在想它是不是誤以為主人要打賞他兩隻雞腿吃。這就是台灣,也是很多國家現在最流行的議題----寶可夢的神奇寶貝大廝抓。

寶可夢現象正要起飛,請父母準備好“不要集體弱智化”,不要讓機器統治了我們下一代。

 

寶可夢現象剖析:虛擬寶貝升級?真實智能降級?

已經有很多心理專家跟精神科醫師撰文評論過這個瘋狂的寶可夢現象,其中一個經常被報導的是忽略周遭環境安全性,造成違反交通規則,以及成癮性的問題。但是,問題不在成癮,因為之前線上遊戲人口一大堆,後續的虛擬實境帶來的挑戰恐怕更大。問題也不在環境的安全性,因為一個成人會為了抓虛擬寶物而喪命的,其實真的是進化論最具體的呈現----「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只是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如何跟子女解釋這個遊戲的意涵,防止他們被獵殺,是非常重要的議題。與其等他們玩到一定程度才介入,產生爭執,不如一開始就好好討論這個社會現象,做一個適時的機會教育。

在這之前,先為大家剖析寶可夢現象幾項個人覺得特殊的地方:

 

寶可夢現象是第一個大型的機器在有計劃的移徙人類

在歷史上,人類的遷移是為了爭鬥戰爭、繼續生存、更好的生活,或者跟家人團聚。但是寶可夢已經在世界各國造成數以百萬計,甚至千萬計的移動人次。這本來就是當初這個遊戲被設計的目的之一:讓身陷線上遊戲與網路世界的“宅人”出門,同時繼續在線上玩遊戲。但是遊戲原本只是在“吸引”我們,現在卻變成“驅策”我們,而被驅策的結果是?年輕人更好的未來?更好的社會?這些後果值得大家深思。

現在已經可以花錢把某個場地變成寶物出入之地〈叫花灑〉,寶可夢儼然已經具備極大的行銷價值,連精神科醫師都在診所協會的粉絲頁開玩笑,說是不是要用寶可夢來行銷診所。即使現在遊戲本身尚未祭出各種超強的行銷活動,例如把寶物連結實價的金錢,或舉辦有獎金的寶物對打比賽,單單行銷上的利用就讓人類東跑西竄。

 

行銷與傳媒造成的集體弱智化,更加劇了社會M型化

更可怕的是我們心甘情願被驅策,付出時間、心力,竟然只是為了虛擬的可愛怪獸。當然有很多人在兒童時曾經歷神奇寶貝的時代,一時的懷念風潮,就像當年有一陣子大富翁又流行了起來。但是看看傳媒好了,寶可夢已經熱了多久,幾乎每天都有相關的報導,即使只是一般的行竊未遂都可以跟寶可夢搭上線,說可能是為了尋寶闖民宅。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09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Mom&Dad:自嘲育兒辛酸 20萬粉絲共鳴

 

 

作者:邱紹雯

圖片來源:楊煥世攝

 

 

「有小孩前,想買什麼,老公買給你;有小孩後,什麼都貴,什麼都買不起……」因拍攝這支「生小孩前 vs.生小孩後」影片,點閱率破四百萬,「Mom & Dad」這對新手父母爆紅,成為網路紅人、新世代父母名人。

有別於其他親子部落客的萌娃、溫馨路線,呈現當父母的美好幸福。「Mom & Dad」沒有偶像包袱,用影片真實呈現當父母的殘酷現實,苦中作樂的另類自嘲,總讓人會心一笑。他們不介意「家醜外揚」,因為深知教養上的「互相療癒」,比「傳遞知識」更能切中年輕人的需要,因而深獲Y世代父母的認同。

華正群(華爸)、任中鳳(鳥媽)三十歲前步入婚姻,不到一年懷孕,女兒心心目前已經一歲多。

華爸原在唱片圈擔任幕後工作,華媽是生技公司業務。工作之餘共組創作民謠團,婚前最大的夢想是寫歌、出唱片,兩人一度被唱片公司相中發行唱片。原以為夢想就近在眼前,卻在發現鳥媽懷孕後,不僅被迫解約,華爸也面臨接不到音樂工作的雙重打擊。


孩子讓追夢男孩變超級奶爸

「小孩都要生了,我卻連明天要做什麼都不知道!」華爸回憶,當時看著鳥媽一人挺著大肚子工作養家,猶豫是否該轉行,與夢想告別。

夢想與現實的拉扯讓人不得不低頭,為了養家育兒,華爸勇敢跨界嘗試,成為新媒體公司的職場新兵。從頭學起毫不熟悉的影片拍攝與剪接,晚上回家後則變身超級奶爸。

成為新手爸爸後,他放下男性尊嚴,直接跟老闆講明:「對不起,我真的沒辦法加班,因為家裡太太和小孩需要我。」每天上班的終極目標是:「高效能產出,七點準時衝回家接手顧小孩。」

「過去那個只在乎自己夢想的大男孩,終於蛻變成男人了!」看在鳥媽眼中,這是華爸因為孩子帶來的最大轉變。

而產後初期的鳥媽,從職場上的「拚命三娘」,轉換成日復一日的奶媽工作,內心也歷經一番調適。她從不諱言,「結婚生小孩前,我一直是個不愛小孩的人,要我上班絕對比在家帶小孩輕鬆。」

鳥媽覺得,夫妻學習當父母的起跑點是一樣的,沒有誰天生比較會帶孩子。因此,「凡事能交給老公做的,千萬別客氣。」(笑)

多了孩子的全新生活,兩人常被問起:「那麼年輕怎麼會想生小孩?又養不起?」華爸感受到年輕人普遍對家庭的恐懼,但他相信,「儘管育兒過程讓人崩潰,但也有很多珍貴的東西會留在爸媽心中,家庭應該是快樂、有趣、豐富、有創意的地方才對。」

華爸因而提議用最擅長的表達方式──拍影片,來記錄這難以言喻的種種心情,順便一解太太憂鬱的產後生活。

真實呈現當父母會面臨的哭笑不得,是華家獨特的家庭劇本。因此,為阻止小孩摸捷運扶手,華爸自創詠春拳;小孩外出準備功夫多,時間總是參考用……一幕幕所有父母們都曾經歷過的熟悉景象,在一家子的重新演繹下,反而釋放出歡樂的正能量。

所有影片用手機拍攝,初期三十秒的影片要花一個下午拍攝,光搞定「女主角」心心就是一大難題。「影片總監」華爸打趣說,每支影片都不超過一分鐘,因為「小孩沒辦法陪你拍微電影。」

如今,不僅女兒已經很習慣鏡頭,兩人的父母偶爾也客串演出;而每天睡前討論有什麼梗可以拍成影片,成為夫妻倆的另一種生活情趣。

 

給新手爸媽不孤單的勇氣

採訪過程中,心心在身邊新奇的拿便利貼黏了整身,鳥媽讚賞:「哇!請看最新春夏時尚秀。」問起兩人,「最討厭人家說你們是怎樣的爸媽?」鳥媽不假思索回答:「下巴長的爸爸吧!」華爸接著說:「喂!那是你這樣說我才討厭吧!」這樣的搞笑夫妻管教小孩,應該兇不起來吧?他們異口同聲:「沒這回事,該教的規矩一定要教。」

鳥媽說:「我們會把孩子當大人一樣看,很認真的和她溝通,為什麼這樣做不對。」「我也一定會和鳥媽同一陣線,一起溝通,再躲起來偷笑,」華爸補充。

華爸自己的成長歷程,過去自己家中都是媽媽在管教,爸爸從不插手,「等到長大,他想要管的時候,我已經完全不想聽了,」華爸體會到小孩精明得很,父親從小參與管教是不可缺少。

今夏,「Mom & Dad」將展開另一個全新的家庭夢想,帶著心心環島拜訪散布在台灣各角落,一樣用心經營家庭的爸爸媽媽們。

正如同他們在粉絲團上留言:「當爸媽的這條路上,孤軍奮鬥實在太無聊了,如果有一群人陪你一起做,那可就有意思多了!」希望喚起更多年輕人的加入家庭「格鬥魂」,不用再害怕生小孩。

 

 

【更多豐富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http://bit.ly/2bbidcr  

 

 

 

延伸閱讀: 

窺探網紅Mom&Dad的育兒法  http://bit.ly/2bfiZSO 

【小紅請問之人妻私房話】千萬別跟歐巴桑作對 http://bit.ly/2bbgMt2 

修杰楷:育兒工作一肩挑 男神變暖爸  http://bit.ly/2bJ714J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喜抱愛女好滿足 歐弟變歐爸

 

採訪撰文/郁筱惠

髮型/顏寶霖

化妝/陳慈芳

造型/Jason Tu

服裝提供/歐弟服裝:Bauhaus、Sisley、寶寶服裝:奇哥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藝人歐漢聲(以下簡稱歐弟)的愛女JoJo滿七個多月了!「剛升格成歐爸」的歐漢聲,相偕小他七歲,甫新婚一年多的愛妻布丁,開心向讀者分享初為父母的喜悅!笑起來宛如小周迅般漂亮,臉蛋超Q萌的射手座愛女JoJo,拍攝過程從頭到尾,臉上都掛著笑,難怪歐弟一抱起女兒就滿面春風,讓布丁媽咪好想再生個兒子,也讓兒子來黏黏自己呢!

 

新手爸好心慌,憶破水初體驗

歐弟回憶起當時女兒降生前,陪妻子待產的初體驗:「我滿緊張的,因為妻子是先破水的,而不是先見紅。」而歐弟忘了醫師有說,如果破水就馬上來醫院,然後他的印象只聚焦在『見紅』,但是只有見紅的話,慢慢到院也行。話說當晚不知怎麼的歐弟失眠了,怎樣都睡不著,只好坐在客廳玩線上遊戲,也沒料到當他失眠到快天亮時,馬上就要陪妻子去醫院待產了。

 

妻子布丁回憶說,當時清晨時分她醒了,於是起床去客廳喝水,見歐弟還在玩遊戲,打聲招呼以後就回房準備躺下時,突然一陣宮縮,接著聽見保鮮膜被戳破的聲音「咚」,一下子就濕漉漉破水了,她便立刻高聲狂喊『老公快來呀!』,但歐弟當時以為妻子只是在房間內看見蟑螂什麼的才會大叫,沒想到一衝進臥房,愛妻布丁也很緊張,但仍淡定地告訴歐弟:「老公,我破水了!」

 

頓時沒來得及做出正確反應,一股腦全忘了有關產兆的演練及醫師的話,歐弟暈了好一陣,仍想不起來「破水」時醫師曾交代要做什麼,還一直問布丁說:「什麼?破水?破水是什麼,那破水了要不要先洗澡?我要穿什麼衣服?妳要穿什麼?...」一時宛如失憶的歐弟,竟搞笑問了這些話,還好無比鎮定的布丁提醒:「我們要趕緊去醫院了,別管穿什麼了。」讓歐弟總算回過神,火速開著老爺車,一邊腿軟的攙扶愛妻趕往醫院報到。

 

好笑的是,布丁也誤會以為破水,水很快就會流乾,而水流乾的話寶寶恐怕有危險!還好立馬飛奔到院後,聽護理師解釋說:「沒有啦,破水哪有你們想像得一下子流那麼多,都是慢慢流的啦!」小夫妻這才總算鬆一口氣,安下心來,『歐弟』還記得辦住院手續寫字時,手都抖到幾乎無法拿筆,可見新手爸爸頭一次陪產,心情真的很慌張呀!

 

堅持陪進產房,記錄珍貴鏡頭

當時布丁告訴歐弟:「老公,你不要陪我進來產房沒關係,不然就站在我肩膀後就好了。」當時醫師也告訴歐弟,可以扶著肩膀鼓勵太太一起用力。結果在妻子布丁生產時『歐爸』超認真,還不時被醫師提醒放輕鬆,還好最後女兒JoJo順利降生,母女均安,而『歐弟』也將整個陪產的溫馨過程,保留下最完整的珍貴記錄。

 

女兒甫出生,大眼凝望『歐爸』

初次見到女兒的那一霎那,歐弟興奮得叫女兒的小名JoJo,沒想到才出生的JoJo,竟以一雙大眼凝望打量著歐弟,讓歐漢聲感覺非常神奇的直說:「我女兒太酷了,不敢置信一個剛出生的小孩,竟會這樣睜大眼盯著人看,而且眼神很會交流。」而歐弟剛抱起女兒的感覺,就像一種回歸大草原的感受,且不管人類自覺有多偉大,在小貝比出生的這一刻,他覺醒人類也只不過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然而布丁媽咪第一次抱女兒的感覺是:「無比安心。」她有一種總算將女兒平安帶到這個世界上了的感覺,就像完成了一項巨大任務般的安心。布丁媽咪回憶自己快生產前,其實一點害怕也沒有,只是不斷告訴自己要將女兒平安帶到世上,而且一見女兒身心都健康,就直覺這一切都值得了。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08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5044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孕期吃出好心情 7大類抗壓食物出列!

 

採訪撰文/周品攸

諮詢/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林栩禎

模特兒/漂亮媽咪雅婷

梳化/萬紫雲

攝影/2026兒童拍拍

 

 

懷孕後的一連串生理變化,像是害喜、頻尿、失眠等狀況接踵而來,若孕媽咪難以適應,可能會造成情緒不穩與內心的壓力,嚴重者甚至生病。該如何適時釋放壓力呢?事實上,透過正確的飲食法也能讓孕媽咪擁有好心情。

 

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負擔家庭經濟,造成龐大的心理壓力,懷孕婦女更加諸了生理上的不適,以及面對自己於家庭角色中的轉換,在身心靈都難以適應的情況下,承受的壓力就加倍沉重。若孕媽咪長期處於低潮,對胎兒的發育會產生負面影響;反之,當孕媽咪情緒一直處於較平和的狀態,胎兒會比較有安全感,身心發展也較為穩定,因此,了解孕媽咪的壓力來源,才能找到紓壓的方法。

 

孕媽咪最主要的變化是身體的生理機能與外表的改變,孕期內分泌與黃體素上升,腸胃蠕動受到抑制,影響到消化道的運作,在初期會產生孕吐的症狀,嚴重可能造成食不下嚥之外,又要擔心身體不適會使胎兒的養分不足,進而影響心情,產生壓力。除此,由於胎兒的生長完全仰賴於母體的營養,在胎兒不斷的吸收下,到懷孕後期,母體本身的營養素可能所剩無幾,在欠缺維生素B群、鋅、鎂等營養素的情況,連帶使控制情緒的腦內神經傳導激素嚴重缺乏,導致心情焦躁,也容易引發產前憂鬱症。

 

有些人會從食物中得到慰藉,但並非所有食物都能讓孕媽咪紓壓,相反的,可能會影響自身健康,甚至危及胎兒。究竟該如何在對的時機,吃進正確的食物,才能達到身體健康且神清氣爽呢?

 

補足營養素,適時紓緩壓力

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林栩禎認為,若孕媽咪本身缺乏營養素,會影響到腦內神經傳導物質,使情緒變好的物質會跟著減少,以致於容易感受到壓力,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來看,補充不足的營養素確實能夠紓解壓力,因此,可以善用富含此類營養素的食物,從中達到紓壓的效果。在眾多營養素中,哪些營養素可以緩解孕媽咪的壓力呢?下列根據孕期最需要的營養素前三名做說明。

 

維生素B群

孕期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第一名是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有提升活力的作用,也能協助能量代謝,穩定神經、幫助情緒維持平衡。其中,B群裡的葉酸尤其重要,根據研究資料顯示,葉酸可幫助胎兒腦部與神經發育,若攝取不足會造成胎兒的神經管缺陷,通常建議懷孕前就開始補充。不過,葉酸也控制母體的情緒調節,在胎兒大量的吸收後,母體本身的濃度降低,導致開心的情緒難以表現,建議多攝取含量高的菠菜,但礙於菠菜並非夏天的當季蔬菜,取得不易,此時不妨以嫩豆腐、木瓜代替。

 

除此,針對孕期的腸胃不適,容易有噁心、嘔吐的情形,這也是壓力的來源之一,可以補充維生素B群中的B1、B2、B6,以全穀類為主,例如:小麥、胚芽米等,皆有很豐富的含量。

 

此外,植物性好油也是不錯的選擇。所謂「好油」,指的是魚油、亞麻仁油、月見草油、初榨麻油、初榨橄欖油等,都是未經過精製、氫化、不可加防腐劑或超過冒煙點烹調才能稱之為「好油」。從食物上來說,以堅果類為首選,富含維生素B群與纖維質,可以均衡將許多營養一次補齊。不過,食用上必須注意的是堅果類有些屬於燥熱性,例如:核桃,故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每天至少喝比原本多800c.c.以上才行。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08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5059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黃瑽寧醫師專欄】

家人得到肺結核,孩子該如何?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我今年剛好三十九歲,而歷史上有一位鋼琴詩人,剛好就在我這個年齡去世,他的名字是蕭邦。蕭邦之所以英年早逝,是因為在二十一歲那一年,他第一次被診斷出肺結核,從此體力和精神一日不如一日,努力撐過十幾年才走,在古時候沒有抗生素治療的年代來說,其實已經算很不容易了。

然而是誰把肺結核傳染給蕭邦的呢?根據蕭邦自己的手札敘述,應該是他的妹妹愛蜜莉亞傳染給他的。愛蜜莉亞是在兒童時期就發病,當年蕭邦也才不過十七歲,看著愛蜜莉亞受病魔折騰,咳血至死,他的心裡非常難受。四年之後,蕭邦也開始有慢性咳嗽的症狀,同樣的病徵一一出現在自己身上,種下了英年早逝的宿命。

時光回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果身邊有家人朋友,被診斷出肺結核,難道也必須像蕭邦一樣默默的等待發病,任憑病菌在我們身上滋生壯大嗎?幸好,我們大可不必如此悲情。

 

當身邊的人得到肺結核

蕭邦的父親、母親、大姊都活到七十歲以上,這幾位家人顯然沒有被肺結核打倒。另一位同住的大妹,也長期有咳嗽的老毛病,可能也和蕭邦一樣感染了肺結核。總而言之,肺結核一旦發病,平均可傳染給身邊三分之一的人,而另外三分之二的人則不會被傳染。被倒楣傳染到的那三分之一親朋好友,有些人很快就會發病(如蕭邦),也有些人很久以後才發病,不論是早是晚,醫學上都稱這群人為「潛伏性結核感染者」一群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病的不定時炸彈,。

幸好,潛伏性結核感染者並不具傳染力,所以在發病之前,是不會危害到其他人的。為什麼潛伏性結核感染者不具傳染力?因為他們身上的結核菌數量還太少(不及發病者的萬分之一),細菌陣容還不夠壯大到能咳出痰來,然後讓身邊的人生病。

 

制敵機先----在潛伏性結核感染者體內開啟戰場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果家中阿公得了肺結核,其他同住的大人小孩成為潛伏性患者,卻仍然只能選擇「挫著等」,等自己發病的那一天再治療,那麼人生似乎也太過悲慘。更何況,發病的日子遙遙無期,也許不是這兩、三年之內,而是十多年之後,屆時誰還記得自己童年時期身邊有人肺結核呢?

發病之後再治療,只能幫助發病的那個病人而已。但如果提前給予潛伏性結核感染者治療,不只幫助他一個人,也幫助所有他人生中會遇到的每一位親密接觸者,免於因此不明不白的被染上疾病。

台灣從2008年開始,就已經針對潛伏性結核感染兒童,開始做預防性的投藥。只要發病的指標個案(被診斷出疾病的病人),跟你的親密度是符合其中一項:一、住在同一屋簷下;二、平常相處時間每日八小時以上;三、可傳染期零星見面的時間,累積暴露大於四十小時以上;這些人都算是親密接觸者,需要被抽血加上胸部X光檢查,來判斷是否為那「倒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潛伏性結核感染者。

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家中老人家,因為長期咳嗽,最後被醫生診斷為肺結核,那麼同住的家人,包括嬰幼兒,都會被疾病管制署列為親密接觸者,要去接受胸部X光,並且三個月後抽血檢驗,如果結果為陽性,就要投予潛伏性結核藥物治療。

 

新的藥物僅需一週吃一次,三個月就完成

今年2016年,疾病管制署擴大將計畫普及到所有年齡層,不論是老人小孩,都可以接受潛伏性結核的治療。因為潛伏性結核感染者體內的菌量極低,所以不需要像發病者一樣,每天吃大把大把的抗生素,遙遙無期的治療半年以上。潛伏性結核感染者,除了兩歲以下的嬰幼兒之外,目前都採取一週吃一次藥,三個月就搞定的3HP新療法,其實沒有想像中複雜。這種3HP治療副作用不多,而且只要想像未來萬一發病時,必須服用的那一大把藥丸相比,你就會甘之如飴的吞下去了。至於兩歲以下的嬰幼兒,還是採取傳統九個月的單方療程,時間會拖比較久,但效果一樣好。

台灣目前還屬於結核病的盛行區,也就是每十萬人口發生率超過十人,目前我們距離這個低標,還有…嗯…很遙遠的路要走。如果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手臂上不用再印記著接種卡介苗的疤痕,那麼更加努力一點,每十萬人口五人以下的發生率(單純指痰陽肺結核),就可以跟卡介苗說掰掰了。這夢想是否能實現?當然可以!如果政府能落實潛伏性結核感染者的治療計畫,二十年後,或許結核病就像麻疹等疾病一樣,只「聽說」 有人得到,卻從來沒人見過。

 

屆時蕭邦若地下有知,也只能長嘆生不逢時了!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