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醫師專欄】

家人得到肺結核,孩子該如何?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我今年剛好三十九歲,而歷史上有一位鋼琴詩人,剛好就在我這個年齡去世,他的名字是蕭邦。蕭邦之所以英年早逝,是因為在二十一歲那一年,他第一次被診斷出肺結核,從此體力和精神一日不如一日,努力撐過十幾年才走,在古時候沒有抗生素治療的年代來說,其實已經算很不容易了。

然而是誰把肺結核傳染給蕭邦的呢?根據蕭邦自己的手札敘述,應該是他的妹妹愛蜜莉亞傳染給他的。愛蜜莉亞是在兒童時期就發病,當年蕭邦也才不過十七歲,看著愛蜜莉亞受病魔折騰,咳血至死,他的心裡非常難受。四年之後,蕭邦也開始有慢性咳嗽的症狀,同樣的病徵一一出現在自己身上,種下了英年早逝的宿命。

時光回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果身邊有家人朋友,被診斷出肺結核,難道也必須像蕭邦一樣默默的等待發病,任憑病菌在我們身上滋生壯大嗎?幸好,我們大可不必如此悲情。

 

當身邊的人得到肺結核

蕭邦的父親、母親、大姊都活到七十歲以上,這幾位家人顯然沒有被肺結核打倒。另一位同住的大妹,也長期有咳嗽的老毛病,可能也和蕭邦一樣感染了肺結核。總而言之,肺結核一旦發病,平均可傳染給身邊三分之一的人,而另外三分之二的人則不會被傳染。被倒楣傳染到的那三分之一親朋好友,有些人很快就會發病(如蕭邦),也有些人很久以後才發病,不論是早是晚,醫學上都稱這群人為「潛伏性結核感染者」一群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病的不定時炸彈,。

幸好,潛伏性結核感染者並不具傳染力,所以在發病之前,是不會危害到其他人的。為什麼潛伏性結核感染者不具傳染力?因為他們身上的結核菌數量還太少(不及發病者的萬分之一),細菌陣容還不夠壯大到能咳出痰來,然後讓身邊的人生病。

 

制敵機先----在潛伏性結核感染者體內開啟戰場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果家中阿公得了肺結核,其他同住的大人小孩成為潛伏性患者,卻仍然只能選擇「挫著等」,等自己發病的那一天再治療,那麼人生似乎也太過悲慘。更何況,發病的日子遙遙無期,也許不是這兩、三年之內,而是十多年之後,屆時誰還記得自己童年時期身邊有人肺結核呢?

發病之後再治療,只能幫助發病的那個病人而已。但如果提前給予潛伏性結核感染者治療,不只幫助他一個人,也幫助所有他人生中會遇到的每一位親密接觸者,免於因此不明不白的被染上疾病。

台灣從2008年開始,就已經針對潛伏性結核感染兒童,開始做預防性的投藥。只要發病的指標個案(被診斷出疾病的病人),跟你的親密度是符合其中一項:一、住在同一屋簷下;二、平常相處時間每日八小時以上;三、可傳染期零星見面的時間,累積暴露大於四十小時以上;這些人都算是親密接觸者,需要被抽血加上胸部X光檢查,來判斷是否為那「倒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潛伏性結核感染者。

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家中老人家,因為長期咳嗽,最後被醫生診斷為肺結核,那麼同住的家人,包括嬰幼兒,都會被疾病管制署列為親密接觸者,要去接受胸部X光,並且三個月後抽血檢驗,如果結果為陽性,就要投予潛伏性結核藥物治療。

 

新的藥物僅需一週吃一次,三個月就完成

今年2016年,疾病管制署擴大將計畫普及到所有年齡層,不論是老人小孩,都可以接受潛伏性結核的治療。因為潛伏性結核感染者體內的菌量極低,所以不需要像發病者一樣,每天吃大把大把的抗生素,遙遙無期的治療半年以上。潛伏性結核感染者,除了兩歲以下的嬰幼兒之外,目前都採取一週吃一次藥,三個月就搞定的3HP新療法,其實沒有想像中複雜。這種3HP治療副作用不多,而且只要想像未來萬一發病時,必須服用的那一大把藥丸相比,你就會甘之如飴的吞下去了。至於兩歲以下的嬰幼兒,還是採取傳統九個月的單方療程,時間會拖比較久,但效果一樣好。

台灣目前還屬於結核病的盛行區,也就是每十萬人口發生率超過十人,目前我們距離這個低標,還有…嗯…很遙遠的路要走。如果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手臂上不用再印記著接種卡介苗的疤痕,那麼更加努力一點,每十萬人口五人以下的發生率(單純指痰陽肺結核),就可以跟卡介苗說掰掰了。這夢想是否能實現?當然可以!如果政府能落實潛伏性結核感染者的治療計畫,二十年後,或許結核病就像麻疹等疾病一樣,只「聽說」 有人得到,卻從來沒人見過。

 

屆時蕭邦若地下有知,也只能長嘆生不逢時了!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