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黃瑽寧醫師專欄】
兒童也會長疥瘡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一位媽媽帶著兩歲幼兒來找我,想知道過去這一個多月,小孩腳掌上長出一點一點的疹子是什麼。有些疹子看起來像小水泡,有些則是呈現深紅色的小痂,我把嬰兒的衣服全部解開,發現除了腳掌之外,身體也開始有一些紅疹。除此之外,這孩子吃的好,睡的飽,只是偶而會搓搓腳,大概是因為搔癢的緣故。

我問了家中有哪些成員,主要照顧者是婆婆、爸爸和媽媽,公公則因為失智住在安養中心。我再問家中有誰的皮膚常常乾燥脫屑,聽起來大家好像都有那麼一些些。於是我請皮膚科醫師幫忙,他輕輕刮下皮膚上的皮屑,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立刻找到了疾病的兇手---疥蟲。

孩子最後的診斷,是全身性疥瘡。

 

疥瘡五德

疥瘡的病因,是一種螨蟲,沒錯,就是跟引發過敏氣喘的塵螨類似,屬於表兄弟關係,牠的名字叫做疥蟲(或稱疥螨)。

和塵螨一樣,疥蟲有八隻腳,成蟲的大小約三百微米,肉眼無法看見,必須用顯微鏡才能找到。疥蟲最厲害的功夫,就是一旦黏上人類皮膚的角質層,就會張牙舞爪的開挖出一條藏身用的隧道,挖好之後就躲在裡面產卵,一天產個兩三顆,繁殖的速度很快。

宋代時期有人以「疥瘡五德」來幽默地形容這個疾病的特徵,說這個疥蟲啊,其實具有「仁、義、理、智、信」這五種美德。怎麼說呢?

 

一、不上人面,仁也:疥瘡全身都可能有,卻很少長在臉上,給足面子,非常仁慈。

二、喜傳於人,義也:只要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人感染,全家中標,非常有義氣。也可以解釋為疥蟲並不挑剔,不分貧富貴賤,家中是整潔或髒亂,只要疥蟲沾上人,都可以繁殖。

三、令人叉手揩擦,禮也:疥瘡大多發生在皮膚皺摺或較柔硬的地方,如果發生在指縫,病人會雙手交叉抓癢,看起來像是在拱手問安,真是有禮貌。

四、生罅指節骨間,智也:疥蟲非常有智慧,躲在關節處不易被發現,而且還會挖一個隧道把自己藏起來。

五、癢必以時,信也:疥蟲非常守信用,每到夜間就會出來活動,讓人奇癢無比。

 

兒童疥瘡不容易診斷

剛才提到疥瘡容易好發在皮膚皺摺或柔軟的地方,對成年人來說也許常見於指縫、腋下、肚臍周圍等處,但是兒童全身肌膚都十分柔軟,意味著兒童的疥瘡是可以長在任何部位,包括腳底、手掌、吐皮、甚至在成年人少見的臉頰和頭皮。

兒童疥瘡一開始很像蚊子叮咬,連醫生也很難第一時間做診斷;等到乾癢症狀出現,加上紅色丘疹,又很容易與異位性皮膚炎搞混,因此孩子常常要被症狀折騰好幾週,才終於被有經驗的醫師一眼診斷出來。

既然外觀不容易分辨,詳細的問診更顯得非常重要。只要家中有同住的家人也有乾、粗、癢的症狀,或加上有親戚住在長照中心等容易交叉感染的機構,就可以早期推斷小孩被疥蟲感染的可能性,進而提早治療。

 

疥瘡的治療 

只要依醫師指示乖乖塗藥,疥瘡是可以完全根治的。兒童抗疥瘡的藥物可能和成年人使用的不同,所以一定要讓兒科醫師檢查後開藥,千萬別隨便拿成年人的藥物來塗抹。既然秉持著除惡務盡的原則,塗藥殺蟲這檔事兒一定是全家總動員的,不要有誰自以為可以置身事外,否則最後的防疫漏洞肯定就是那個人。

 

另外,家中所有的床單、被單,以及患者的衣物、絨毛玩具、抱枕等等,都要做好除疥蟲的動作。上述這些東西都必須用60以上的熱水浸泡清洗,或者高熱烘乾,把疥蟲徹徹底底的毀滅。至於無法熱水處理的絨毛玩具、枕頭、被胎等等,可以密封於黑色塑膠袋,放到太陽下曝曬兩週,該死的疥蟲應該就死光光囉!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黃瑽寧醫師專欄】
大家都在聊茲卡病毒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自從茲卡病毒疫情在巴西大爆發,而且還被發現與嬰兒小頭症有相關連之後,世界各地的茲卡病毒研究如雨後春筍般暴增。雖然無法盡覽所有研究,我還是努力的把茲卡病毒研究目前的進展,跟有興趣的讀者報告一下。

 

茲卡病毒可能引起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

  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急性的神經發炎,症狀先是手腳麻木,手足有刺痛感,接著走路越來越沒力氣,麻痺感一路往上,甚至侵犯到胸腔無法呼吸,口咽無法吞嚥,顏面無法闔眼等等。

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疾病,通常發生在感染之後,比如說輕微感冒,嘔吐腹瀉之後,才突然發病。

  我們都知道,當身體受到感染時,會產生抗體來對付壞病菌;但是有時候免疫系統做出來的抗體不太優良,雖然殺敵能力還不錯,但同時也搞不清狀況,會反過來殺自己的身體細胞。以格林-巴利症候群這種疾病為例,人的抗體就是因為品質不佳,時常錯殺自己身體的神經纖維,導致了上述的恐怖症狀。

  首先發現茲卡病毒會引發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現象,是在南太平洋的法屬玻里尼西亞島。在2013-2014年之中,島上曾經有一波茲卡病毒的大流行,而也就在那一年間,格林-巴利症候群疾病暴增為四十二名個案,在那之前每一年的格林-巴利症候群病例皆不超過十例。四十二例病人中,有四十一例(98%)經抽血證明曾經感染過茲卡病毒,對照組則只有56%感染過。

  特別的是,茲卡病毒所引起的格林-巴利症候群大部分都只能依症狀來診斷,常用的anti-GA抗體只有三成的病人呈現陽性,表示茲卡病毒似乎是藉由其他的抗體來造成格林-巴利症候群症狀。幸好,這四十二名病例,無人死亡。

 

茲卡病毒可以藉由性行為傳染

  根據研究,茲卡病毒從感染後第二天,就會出現在血液中,但是一周內就會消失了。然而大概從第四天開始,病毒就會出現在尿液中,持續超過十五天都還偵測得到,少數人在三十天後還找的到病毒。

  茲卡病毒除了在尿液中存在很久之外,比較可怕的是,它在精液中出現更久,甚至高達六十天,而且可以藉由性行為傳染,這是過去蚊子傳播的疾病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情形。

到目前為止,美國疾管局就發現了接獲了十四例,疑似藉由性行為傳染茲卡病毒的個案,其中兩例已經確定診斷。這兩名患者都是女性,都住在非疫區的美國境內,不同地區,唯一的共通點是:她們的男朋友都在中南美洲得到茲卡病毒,回國之後大概十天左右,兩名女性就發病了。(謎之音:被更大的蚊子叮了!)

  一般人得到茲卡病毒還算OK,但如果是孕婦得到茲卡病毒,就可能害胎兒得到先天性異常的小腦症,因此美國疾管局呼籲:懷孕的婦女盡量避免跟從疫區返國的性伴侶從事性行為,性行為時,也請務必戴上保險套。

 

茲卡病毒就是造成胎兒先天性異常的主因

  之前因為證據還不夠充足,所以很多專家不敢肯定茲卡病毒就是造成嬰兒小頭症的兇手,只能說「可能是、應該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茲卡病毒的確可以滲透胎盤,進入羊水,進而影響胎兒健康。

  在巴西有兩名孕婦,剛好在懷孕的時候感染了茲卡病毒,於是醫生替她們做了羊膜穿刺,確認在羊水中可以找到病毒。

  在另外一篇研究中,專家檢視了一共四具,生在巴西的嬰兒屍體組織,其中兩名是死產的小頭症嬰兒,另外兩名是早期流產的嬰兒,他們的媽媽都在懷孕第一孕期時,有發燒、紅疹等茲卡症狀。結果發現,在這些嬰兒的腦部組織,以及胎盤中,都可以找到茲卡病毒的蹤跡。

  經由上述兩篇報導,應該可以很大程度的確定,孕婦感染茲卡病毒真的是與嬰兒小頭症,以及各種先天性異常相關了。目前認為孕婦感染到茲卡病毒最危險的時期,還是第一孕期,有將近八成生下小頭症嬰兒的媽媽,都是在第一孕期生病的,第二孕期約佔百分之十七,第三孕期則是百分之四左右。

 

其他與茲卡病毒相關的罕見病發症

  除了上述對茲卡病毒的研究新進展之外,有一位八十一歲的老人得了茲卡病毒之後併發腦炎,這是罕見的病例之一。另外一位十五歲的小女生感染之後,併發脊髓炎,進而半側癱瘓,幸好最後是逐漸康復了。

  畢竟是鄰國受難,歐巴馬政府決定支出一百八十萬美金(大約是六千萬台幣)來幫助美洲國家度過難關,當然這筆錢並不包括學界研發疫苗以及抗病毒藥物。以登革熱疫苗的經驗來看,人類要發展出安全有效的茲卡病毒疫苗,恐怕還要等好幾年才能見到。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蔡惠子律師專欄】
夫妻財產問題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Q:小美畢業後就在自家的公司工作,天資聰穎加上辛勤努力的結果,到了三十多歲就將公司規模擴大了好幾倍,名下有著不小的財富,唯一美中不足的只有還沒找到好姻緣。最近小美認識一位男生,彼此都有好感,也都有結婚的打算,不過萬一不能白頭偕老,小美不知道自己的財產會不會因為要分給對方而嚴重縮水?

 

A:夫妻在離婚時的財產分配問題隨著社會上許多名人離婚事件產生財產爭議而逐漸受到大眾的重視,如何保住自己辛苦賺來的財產不致因離婚而大幅縮減也應該是每個人都應知道的知識,尤其是婚前就擁有相當資產的男女。

 

依照我國夫妻財產制的規定,如果要完全保留自己的財產不會因為離婚而要與對方進行分配,最簡單的作法就是採取夫妻分別財產制,所謂分別財產制,顧名思義,就是夫妻各保有其名下財產的所有權,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及處分自己的財產。夫妻如果採取這種財產制,那麼財產關係就比較簡單清楚,誰的財產就歸誰所有,而且將來如果不幸離婚,夫妻仍各保有自己所有之財產,無須與他方進行分配。分別財產制的採用方式並不複雜,不論是在結婚前或結婚後,只要夫妻以契約約定選擇分別財產制為兩人適用的夫妻財產制即可,簡單的說,就是只要夫妻以書面載明兩人要適用分別財產制後簽名並記明年月日即屬有效,如果要更明確且可對抗第三人,還可以到法院登記處辦理夫妻財產制登記,這樣就更沒有問題了。

 

不過男女在熱戀中論及婚嫁,通常比較少可以那麼理智地約明將來採用分別財產制,大部分的人還會許下不論海枯石爛,永遠照顧對方的承諾,自然不可能就言明要採取分別財產制,如果沒有約定採取分別財產制,那幾乎都是適用到法定財產制(另一種約定財產制即所謂共同財產制實務上幾乎沒有人採用)。法定財產制與分別財產制最大的區別就是法定財產制在夫妻離婚或有一方死亡時,他方擁有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我們之前也曾略就夫妻剩餘財產分別請求權的計算方式做過簡單的說明,茲就不再贅述,而僅就可以不納入分配的財產作說明。

 

依照民法第1030條之1的規定,夫妻剩餘財產分配的範圍限於婚後財產,夫妻在結婚前就已經取得的財產將來不用納入在分配範圍內,舉例而言,如果夫或妻在結婚之前就買了一棟房子,這棟房子就是所謂婚前財產,將來是不用算在分配範圍內的,另外就是繼承得來的或是別人贈與等無償取得的財產,也不在將來分配範圍內。

 

只是法條的規定固然簡單,但是適用到實際生活來就有一些模糊地帶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婚前的存款,因為目前在法院實務上,對於婚前存款的認定並非只有單純看婚前是否在銀行有一筆存款,而是還要證明後來的存款跟之前婚前存款是同一筆,如果存款都不曾動過就還好,如存款曾經移入移出,這麼在證明上就會有一些困難,尤其是定存,更要證明連續性,這點就必須要特別留意了。

 






專家開講:蔡惠子 律師 

學歷: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系畢業
經歷:晚晴協會理事兼義務律師、現代婦女基金會義務律師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義務律師、勵馨基金會義務律師
現職:勝達法律事務所所長

 


【黃瑽寧醫師專欄】

以兒科觀點,看養狗這件事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為人父母有時候還蠻幼稚的,比如說暗地裡較勁,看寶寶先叫爸爸還是媽媽,贏的一方就很得意。某天一對夫妻跟我聊起這件事,他們倆故作沮喪的說:「寶寶最後竟然是先學會叫Bubi---他們家那隻寵物狗的名字!」

  我發現台灣準備生小孩的父母,對於養寵物這個議題,時常只著重於是否會增加過敏性疾病。當然這個議題的確很重要,因此我也已經把答案收錄在《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一書中,有興趣的家長可以拿出來翻閱一下。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養寵物對孩子心理與健康上的幫助,尤其是寵物狗的部份。

 

陪孩子玩耍,減少肥胖

  幼兒的學習幾乎都是從遊戲中得到,而家裡的寵物狗,肯定是孩子最佳的玩伴。在孩子的眼中,狗狗其實是家中與他「輩份」最相近的成員,這也難怪有些寶寶學說話時,會先叫寵物的名字,而不是爸爸媽媽了。在與狗狗的遊戲中,孩子可以學到環境探索,領導經驗等等,當然還有最直接的優點---體力消耗!

  美國疾病管制局曾經建議肥胖的成年人養一隻喜歡的狗,每天帶牠出去散步,可以幫助體重控制!同樣的邏輯應用在孩子身上,澳洲研究也發現,養狗的孩子比較不容易肥胖,很可能也是遛狗這項活動所帶來的健康紅利。

 

養成負責任的個性

  當然養狗不只是玩而已,剛才提到的遛狗責任,以及其他與寵物相關的照顧,如餵食、洗澡、看獸醫等等細節,都是讓孩子學會照顧一條生命所需要的責任感。年紀較大的孩子,還可以上網尋找與寵物相關的知識,這種因照顧所需而誘發的學習動機,比任何逼出來的學習都更顯得更主動積極!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孩子也學能會將心比心,感受狗狗的快樂與痛苦,進而培養出同理感。

 

增進人際關係

  我家旁邊的大公園,每到週末都會有一群家庭,不約而同的帶著家中寵物,到某個定點草坪聚會。雖然寵物之間常常會打架,但是孩子們卻因為都有養狗,而交到好朋友,開心的玩在一起。這也算是養寵物的另一個附加價值:促進孩子的人際關係。

另外,雖然狗不會說話,但是牠們會傳達出一些「非語言」的溝通,讓主人了解牠所想要的東西。有專家認為,孩子藉由這種察言觀色的訓練,也有助於未來感受人際關係之間,那些非語言的傳達內容,比如說不耐煩,退縮,或生氣等等表情。

   

陪伴帶來情緒穩定

  最後帶來老生常談的一句話: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雖然這句話或許有誇大其詞之嫌,但無庸置疑的,人類與狗一同生活已經超過一萬年歷史,牠們在馴化的過程中,肯定是最能理解人類情緒的動物。研究顯示,養狗的成年人比較不會有憂鬱傾向,甚至已經有醫生開始將寵物療法,納入焦慮症、恐慌症、創傷症候群、憂鬱症、以及強迫症等等疾病的治療中。

  雖然養狗與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比較短缺,但是也有專家認為養狗的孩子,比較有自信,也比較不容易焦慮。在美國一項4-10歲孩童的綜合研究中發現,有養狗的孩子焦慮指數偏高者,僅佔12%;然而沒有養狗的孩子在同樣的評估中,卻有高達21%的焦慮指數偏高。證明養狗可能真的可以藉由種種原因,幫助孩子的情緒更加穩定。

 

寵物的生死學

  另外一個與心理層面相關的角度,是有關生死之學。寵物狗的生命週期比人短,孩子在兒童時期勢必會面臨牠的死亡。因此,作父母的千萬別以為可以躲避這個話題,反而有機會就要跟孩子分享自己所認同的生死觀,讓他們提早有心理準備。曾經經歷寵物過世的悲傷,能夠反思生死意義的孩子,將來所建造的人生觀或許會更成熟。

 

三思而後行

  雖然養狗對孩子好處多多,但基於台灣都會區的公寓型態,以及極短缺的綠地空間,都市小孩在做決定之前還是必須三思而後行。家中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也不要輕率的決定養狗。養了狗之後,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人與狗皆然),定期到獸醫院檢查,以及避免孩子被狗咬傷。或許大人要事先教導孩子,如何認識狗狗生氣的表情,然後看到這種表情時-----離牠遠一點。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蔡惠子律師專欄】

淺談206地震事件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今年農曆春節前,台南市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維冠金龍大樓因為地震而倒塌的事件,除了造成114人不幸喪生及近百人受傷外,大樓住戶平時賴以安身居住的家,也在一夕中全毀,財產損失相當龐大。

事後經過政府機關及專家、學者的調查,發現這次維冠金龍大樓倒塌的原因,除了地震這一項人力不可控制的因素外,更有大樓建築設計不良及施工偷工減料等人為瑕疵,造成大樓整體結構支撐軟弱,增加地震倒塌的風險。而一般民眾也在這次事件後,對於建築物結構等防震安全問題有所認識,這可由不動產銷售人員反映民眾近日看屋多有提出結構安全問題獲得證實,如果大家可以藉由這次大樓倒塌的不幸事件得到教訓,對建築物結構安全更加重視,亡羊補牢,往生者的犧牲才會更有價值。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台灣地處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交接處,且島上有多條斷層,本來就容易有地震的產生。面對我們安身立命之處有著這樣的天然環境,我們只能加強防範對於地震可能帶來的災害,特別是對於建築物的防震安全的重視,並無法逃避。

事實上,在民國89年921大地震發生之前,我國相關建築法規對於建築物防震的要求雖有加強,但尚未有全面性的認識,921地震後,政府開始全面修改法令,要求新建的建築物要能抵擋相當程度的地震,因此921大地震後的建築物,除非是有相當嚴重的偷工減料或遇上震度超乎尋常的大地震,否則應不至在地震時倒塌,然而,921大地震以後新建的建物畢竟是少數,台灣絕大多數還是屋齡超過二、三十年的老屋,甚至四、五十年的也所在多有,這類老舊建築是否能在7級以上的地震中存續下來實在令人存疑,一般民眾在購買住家的時候,應該要多加考慮,畢竟住家是我們生活的重心,通常也是放置最多財產的地方,一旦住家的房子垮了,造成人命或財產的損失,都是我們難以承受的風險。

至於不肖的建商或建築師的法律責任,不論是民事上的損害賠償責任,抑或是刑事上的業務過失致人於死責任,他們都是難以逃避的,只是這些都是事後追究,並沒有辦法挽回已逝的生命,就算談得再多,對於死者也沒有任何意義,對我們一般大眾而言,在購買房子的時候,務必先瞭解建造的建商是誰?他的信譽如何?是否是一案建商?政府似乎也有必要公布這些資訊,唯有讓建商資訊公開透明,才有辦法杜絕不肖建商偷工減料的歪風。

 

 

 






專家開講:蔡惠子 律師 

學歷: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系畢業
經歷:晚晴協會理事兼義務律師、現代婦女基金會義務律師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義務律師、勵馨基金會義務律師
現職:勝達法律事務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