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產後常見5大不適症與舒緩方式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木生婦產科副院長李佳珩
攝影
.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漂亮媽咪Linda


 

產後不適症的經歷都是為了哺育寶寶、恢復身體機能的必經之路。產後受傷的程度、疼痛感因人而異,醫療院所從傷口治療、舒緩不適,讓產後的媽咪們能夠順利恢復因懷孕及生產所造成的傷害,另一方面也提供新生兒照護的衛教諮詢,讓新手媽咪們能夠在身心靈都得到足夠的修復。

 

木生婦產科副院長李佳珩表示,一般月子中心在剖腹產約產後兩周,會視傷口恢復的程度和媽咪的體力,評估是否開始進行伸展運動,鼓勵媽咪們不要只悶在房間裡,面對哺育寶寶的壓力,可多接觸其他媽咪,分享育兒經。而剖腹產在住院期間,建議使用適量的術後止痛,術後止痛做得好,可將疼痛感降低到可以忍受的範圍,視媽咪的體力恢復,儘快於術後1224小時,邁出下床走動的第一步。

 

1.自然產的傷害

自然生產的傷口於會陰部,疼痛程度可視傷口大小、血腫現象而有所不同,以一般情況來說,疼痛感於產後數小時至2天內最為明顯,出院回家休養或在月子中心時只會有些微的不適。

 

舒緩方式

產後急性期,產後24小時內,主要以「冰敷」舒緩疼痛。24小時至產後一至二周內以早晚各一次,每次持續1015分鐘的溫水坐浴泡盆促進血液循環,在溫水內也會加入些許優碘,達到傷口的清潔消毒及惡露異味的排除。如有產婦因裂傷較嚴重、合併血腫需要較長的癒合時間,可延長冰敷時間或延後下床活動的進度。

 

2.剖腹產的疼痛

剖腹生產傷口較大且位於疼痛感較明顯的下腹部,一般也是在產後的2天內最為疼痛,疼痛的感覺會依時間與傷口的癒合狀況愈來愈輕微,持續到產後約2個月左右,臨床上,也有部分媽咪疼痛感持續到產後半年,若因動作較大,拉扯到某個角度就會出現些微的痛感,屬正常現象。

舒緩方式

傷口復原期,於左右兩側容易因過度活動、拉扯感到撕裂性的疼痛,建議使用束腹帶將傷口固定,並避免大動作,適量的術後止痛也有助於產後能儘早下床活動,利於全身機能的回復。

 

3.上腹疼痛

較常發生在剖腹產的媽咪,當腹部開刀、空腹時間較長、腸胃蠕動不好,而容易引起「腸絞痛」,合併便袐、排氣不順、嘔吐等其它腸胃的症狀。

舒緩方式                            

注意飲食,以油脂少與軟性的食物為主,減輕腸胃負擔,並搭配調整腸胃機能用藥治療,腸絞痛的情形會在23天內恢復正常。

 

4.下腹疼痛

產後下腹疼痛,多為子宮收縮所造成,產後數個小時到2天之間最明顯,產後2周就比較能夠適應這樣的感覺。一般,產後3天痛覺會愈來愈不明顯,若輕摸肚子就會有明顯的庝痛感,或惡露有異狀、發燒,可能為合併感染。

舒緩方式                    

觀察宮縮程度以及惡露排出狀況,若已恢復良好,可減少為促進宮縮的子宮按摩,或者幫助宮縮的藥物;口服止痛藥,不會影響收縮的狀況,也不會影響母乳的哺育。

 

5.乳房脹痛

當產後傷口較緩和(產後23天),乳房脹痛感就會開始出現。初期乳汁較黏稠且新手媽媽較難以駕馭親餵的技巧,當母乳排出不順,就會有脹痛感出現。如乳房有硬塊、局部紅腫脹痛或伴隨發燒症狀,必須返診治療。

舒緩方式       

勿以蠻力過度擠壓,利用地心引力的概念將上身微向前傾,以輕揉擠壓的手法,搭配天然精油或是潤滑乳液可避免皮膚破皮。按摩完、哺育後或局部疼痛,可以「冷敷」讓乳房達到放鬆。


 

輔助醫材

產後的不適症是恢復的歷程,而輔助醫材愈來愈多元,衛生棉和冰寶21能滿足會陰傷口需要冰敷但又須衛生棉吸收惡露;防沾黏貼片,若媽咪本身為易沾黏的體質,可先和醫生討論,術後於子宮表面放一層防沾黏貼片再縫合,有78成預防沾黏的效果。



 

※原文刊載於2016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婚姻長久的秘密:絕不貶低另一半




作者:曾多聞
圖片來源:Tom Wang/Shutterstock.com




美國《時代雜誌》近日調查顯示,多數人仍然憧憬婚姻。婚友網站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更蓬勃,特定族群爭取婚姻權的行動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更積極。從某方面來說,現代人要結婚,比過去更容易。但是要維持婚姻幸福,卻也更困難。婚姻持久的秘訣究竟是什麼?

 

童話故事總以「公主和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為結尾是有理由的,因為沒人想知道那之後的事。現實總是殘酷。遇上對的人、經過朝夕相處、通過父母那一關、最終步入禮堂,是這個故事美好的一部份。多年以後,當年步入禮堂的那兩個人,還能保有初心嗎?

儘管如此,美國《時代雜誌》近日調查顯示,多數人仍然憧憬婚姻。婚友網站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更蓬勃,特定族群爭取婚姻權的行動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更積極。從某方面來說,現代人要結婚,比過去更容易。

但現代人要維繫婚姻,尤其是美滿的婚姻,卻比過去更困難。西北大學心理學教授伊萊•芬克爾(Eli Finkel)研究指出,現待人的婚姻生活呈現出兩個極端:「現代人對婚姻的期望比過去更高,因此更有動機去維繫美滿的婚姻。但這意味著他們需要投入更多努力去維繫期望中的婚姻。當做不到的時候,他們的失望會比一個世代以前婚姻不美滿的人更甚,更容易走上離婚一途。」
 

婚姻長久 讓人產生幸福感

美滿婚姻難維繫,但值得去維繫。康乃爾大學老年學家、《發現幸福》一書作者卡爾•皮勒摩博士(Karl Pillemer),針對700名年長者調查發現,100%受訪者都表示「長久的婚姻是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事」。

自然界中很少生物一生只有一個配偶。演化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演化出單一配偶制度,因為單一配偶制能減少同性之間不必要的競爭,有助文明社會安定,而人類是唯一發展出文明的生物。

 

研究顯示已婚者健康情況、經濟能力、性生活滿意度都較單身者佳。婚姻美滿者罹患中風、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糖尿病的比例都較低。這在美滿的婚姻中是理所當然的,但今年五月一最新研究顯示,就算是不美滿的婚姻,已婚者的健康情況仍較單身者為佳。專家認為,這是因為婚姻給人責任感,已婚者在生活方式上會做出較為明智的選擇,就算對婚姻有些不滿,他們知道配偶和孩子需要自己。

已婚者的經濟情況通常較單身者穩定。離婚會對個人的經濟情況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對女性。經濟學家芭芭拉•布翠卡(Babara Butrica)指出:「離婚女性的貧窮率在所有年齡、性別的人口中為最高。」
 

婚姻長久的秘訣:絕不要貶低對方

我們很難用科學去分析美滿婚姻的因素,但統計指出,在26歲以後結婚、擁有大學以上學歷、婚前沒有懷孕生子、雙方都有經濟能力的配偶,婚姻最為長久。相同的價值觀及相似的背景也有助婚姻幸福。

如果你已經結婚了呢?專家指出,維繫美滿婚姻的第一要素,是無論如何不要鄙視對方。不要做出貶低對方的評論,尤其不可貶低女人的魅力和男人的經濟能力。貶低的言辭會阻斷配偶之間正向的溝通,造成惡性循環。

第二是培養共同的興趣。共同的興趣可以在漫長的年月中,幫你們度過婚姻倦怠期產生的無聊感。皮勒摩博士說:「最好的婚姻從擁抱對方的興趣開始。」

 

不要有懷疑對方是否是你「靈魂伴侶」的想法。知名婚姻諮商師蓋瑞•查普曼(Gary Chapman)說:「靈魂伴侶不是找來的,是培養來的。」他指出這個世界上有成千上百的人有潛力成為你的靈魂伴侶,端看你們怎麼經營婚姻。

性生活也是維繫美滿婚姻的重要部分。2015年加拿大一項研究指出,每週一次的性生活,是維繫長久婚姻最合適的頻率。俗語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研究發現,和諧的性生活比富裕的物質生活對婚姻幸福感更有助益。


【更多豐富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http://bit.ly/28NMKc5 

 


延伸閱讀:
屬於孩子的責任,請堅持到底http://bit.ly/28XvOj3
媽媽其實不想說「快一點」http://bit.ly/28TJfmy
6點大人壞習慣,小孩子請勿模仿http://bit.ly/28PrSQI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晚婚怎麼辦? 凍卵幫助保留生育力

 

/洪郁鈞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賴宗炫主任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隨著生育年齡不斷延後,冷凍卵子成了現代女性的新選擇,現在即使晚婚,預存的年輕卵子仍可幫助女性,實現優生寶寶的夢想。

 

技術突破‧凍卵率提高

隨著晚婚的女性日漸增加,希望能因此保存生育能力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為藝人的加持與近幾年冷凍技術的長足進步,卵子的冷凍保存就像為自己的生育能力買保險,讓未來即使女性晚婚,也能使用較年輕的卵子孕育下一代。早期必須冷凍卵子的族群多為未生育的罹癌婦女,為避免卵子品質受到影響,通常會在化療進行前,建議病患先進行凍卵,以保存健康的卵子,但隨著冷凍技術的突破,早年的慢速冷凍技術已被現行的玻璃化冷凍技術所取代,冷凍胚胎或卵子的存活率從以往的20%提升至今日的90%~100%,因而在臨床上,出現了更多的應用,其中為保留生育能力冷凍卵子或精子即為項目之一。

 

把握卵巢老化前

一般而言,女性在剛出生時,卵巢中至少含有100200萬顆左右的初級卵泡,到青春期時,大約會有一半以上的卵泡被消耗掉,剩下3050萬左右。從初經到停經,女性大致會經歷400次左右的生理週期,每一次的經期會消耗掉一些卵泡,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與作息也會讓卵泡的數量與卵巢功能大幅降低。建議冷凍卵子的年齡以3040歲區間的女性為優先,因為身分證上的年齡不足以代表卵巢老化的程度,有些女性由於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不注重,可能年紀才剛滿30歲,就已有卵巢早衰的徵象,因此除了把握一般建議的生育年齡(35歲之前)提早懷孕之外,若有冷凍卵子的需求,可提前至醫療院所接受完整的生育能力檢測,確保在卵巢老化前決定是否先進行凍卵的計畫。

 

引卵程序

引卵程序的第一步必須施打排卵針劑引卵,排卵針的打法有許多種,常見的引卵療程有長療程、短療程,以及拮抗劑療程。在一般的長療程中,於女性下一次月經來之前的710天,醫師會給予1個禮拜的調理針,待月經來的23天再施打排卵針,排卵針成分為FSH濾泡刺激素或LH黃體荷爾蒙,該成分能促進卵巢中的卵泡成熟;並需連續於肚皮上施打811天(每日固定時間),以促進卵泡從小變大,而後再施打破卵針,讓卵泡能在36小時之後成熟,以利在排卵前進行陰道取卵。取卵後,當天將原本只能存活1天的卵子立即冷凍,就能延長其存活時間至10年甚至更久。取卵手術完成後,有些患者肚子會稍有悶痛感,陰道也會有些微出血,但只要定時服藥,約12天出血就會停止,悶痛感也會消失,而下一次的月經則會提早報到,大約710天就會進入下一個生理期。

 

取卵的風險

陰道取卵並進行冷凍雖屬門診手術,半小時即可結束,但仍具醫療風險,不但進行前需透過醫師的術前診斷,手術執行時也必須由專業醫師操刀,才能確保程序安全,並減少可能的醫療風險。凍卵可能出現的風險包含:

 1.卵巢過度刺激

2.麻醉風險

3.取卵針感染

4.藥物過敏

 

延緩卵巢老化

想要保持卵巢健康不早衰,關鍵在於保持卵巢周遭的血液循環,建議女性不單要保持良好的飲食與作息習慣,規律運動、多曬太陽與維持適當體重(BMI1824之間),都有助卵巢功能的維持。冷凍卵子雖讓現代婦女得以保存生育能力,但進行前仍須謹慎選擇合格專業的醫療院所完整評估、把握取卵時機,才能讓凍卵計畫沒有遺憾。

 

 

※原文刊載於2016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亮哲的親子冒險 孩子的大玩偶們 成長與陪伴


文.圖/亮哲


成長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大人來,工作、休假,這樣的循環會讓人麻木,唯獨在看著孩子時,會驚覺時間就這麼過了,看一下鏡中的自己,抬頭紋深了一點,法令紋也比去年再明顯了那麼0.1mm,有點感歎地梳洗然後睡去。

 

妻子與孩子‧最欣慰的畫面

某一天半夜2點,拍戲收工回到家,打開房門,孩子與妻子正安穩地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對我來這是目前人生中最欣慰的畫面,我坐在床邊仔細地看著孩子,突然意識到她的高度竟然已經超越了大人床的一半,熟睡的表情有了一點大女孩的輪廓。原來,對大人來,唯一能打破一成不變的,就是發現孩子又長大了。

發現孩子成長,是一串很微妙的心理狀態,它有一連串的S.O.P:發現事實、發呆恍神、回憶過去、反省當下、感歎時間,然後下定決心。當然,這是屬於我自己的S.O.P,每次總在夜深人靜時,就會有這樣的連鎖反應,最後的下定決心,就是要再多陪伴家人,做到自己的最大

 

在當下用心相處‧人生最好的註解

第一次都是美好的,也可能伴隨著一點點感傷,就像第一次當我粗黑的手指,輕觸女兒的小嘴唇,卻發現沒有尋乳反應時,那時失落的心情到現在仍然歷歷在目。當然,開心還是多過於感傷的時刻。第一次聽到她模糊卻聲嘶力竭的叫出爸爸,是我人生中聽過最感人的兩個字;第一次自己扶著牆壁緩慢行走,亦步亦趨,小心謹慎的模樣,雖然最後還是以跌倒收場,卻爬起來繼續努力;第一次用不熟練的小手,拿起小湯匙吃得到處都是。

 

第一次換上泳衣泡進冰冷的池水,害怕而緊緊抱住我的雙手,讓我感受到被需要的存在感;第一次因為不聽話而被爸爸打手,從呆到眼眶泛紅,然後衝過來抱著我大腿的委屈模樣,讓我第一次覺得懊悔。第一次穿上幼稚園的制服,準備朝新的世界邁進,沒有哭泣,而是滿滿的新鮮感,而我卻是滿滿的酸楚;第一次牽上老師的手,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再次感受到孩子成長的事實。所有的第一次帶來的酸甜苦辣,都是我與孩子的記憶畫筆,每一筆每個顏色,都完整了我們彼此陪伴的回憶地圖。

 

時間的流逝不經意地帶走孩子的童稚,也在我們臉上慢慢留下痕跡。生活中,除了照片可供我們回憶參考之外,每一次的互動都是第一次,每一次的喜怒哀樂,都是無法再重來的當下,我們時時刻刻用影片記錄下來,所以我們必須更用心在當下的相處,那是我們和孩子繪製的地圖上最好的註解。



 

孩子的大玩偶們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交到很多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大人再怎麼保護,也無法隨時隨地確保她不受外界的侵擾,唯一能保護她的方式就是讓她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生活教育就奠基在充滿歡笑和自信的空間。

何其有幸,我的奶奶,孩子的曾祖母仍然健在,讓我的孩子們可以比很多人感受到更深一層的憐愛。在我看來,曾祖母與孩子們雖然相差了80,卻是最能溝通。經歷了近百的,早已看淡人世的奶奶,也因為曾孫的到來而激起了一次次愉悅的漣漪,皺紋滿佈的臉上掩飾不住幸福的笑容,她們毫無距離的互動,是晚輩們最大的欣慰,她,是孩子的最大玩偶。

有別於曾祖母無限上綱的溺愛,爺爺奶奶當然就必須嚴格一點了。因為我們夫妻的工作時間不固定,於是我的母親心甘情願地接下了帶孩子的工作,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孩子帶大了,現在卻又必須重新來過。

母親擔綱了我的孩子成長過程非常重要的角色,常常有人覺得長輩總是會過於寵愛,而導致教育的扭曲,而她會不時地和我們溝通教育方針,才不會造成教育上的誤差。疼愛加上適當的嚴格管教,以及不厭其煩的解釋,讓孩子懂是非,是不能缺少的工作,教育孩子沒有捷徑,只有溝通與努力。

 

父母的好友們‧最好的社交教育

@:身邊有一群視孩子如至親的朋友,是最好的社交教育。有鑒於社會風氣以及對人性的惶惶不安,我們越來越少有機會讓孩子接觸人群,尤其是老師以外的大人,於是,父母的好友們就是最重要的借鏡。一群來自不同行業、年齡、人生經驗的大人,用他們的方法陪伴著我的孩子,有時候甚至可以在他們身上學到不同的方式。有的想方設法地與孩子玩在一起,有的會板起臉孔用適當的言語教導孩子,有的會與孩子們大叫大笑甚至比他們更誇張。這樣的方式讓孩子不害怕人群,也可以學習與不同的人互動。

 

亮哲爸比真心話

當我們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之下,也應該讓這些大玩偶們多多親近孩子,讓孩子有更廣的視野和生活態度,也可以看見他們臉上更多的笑容。



  


 

※原文刊載於2016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把握3原則 輕鬆面對孕期忌口食物

 

/洪郁鈞
採訪諮詢/木生婦產科診所副院長毛士鵬醫師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為了寶寶好,什麼都要吃」與「為了寶寶好,什麼都要小心吃」的矛盾,讓準媽咪感到困擾,但只要明白孕期忌口的實際根據,其實不過量,媽咪也能放心愉快的用各種食材迎接寶寶出生。

 

懷孕初期無須刻意忌口

物種的演化存在著所謂的自然淘汰率,臨床上,發現懷孕後,不乏因胚胎不健康或著床、心跳不正常等因素所導致的自然流產,依據國外醫師曾對此觀察所做出的大膽假設,人類的自然淘汰率約有30%的可能機率,因此,若胚胎與母體先天就有造成不穩定的因素存在,那麼即便孕期小心翼翼的忌口,也可能抵不過自然流產率的發生。

 

一般之所以會認為孕期前3個月不穩定的原因,來自於自然淘汰率。孕期前3個月是胎兒發展各個器官的階段,此時,除了均衡飲食、多補充葉酸之外,唯一需要留意的是停用或避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的飲食與藥品,例如:菸酒、來路不明的藥品或已確定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的藥品,如:極大量的維生素A等,除此之外,就西醫的立場,任何健康的食物只要適量,並沒有需要因為懷孕初期的不確定性而有特別忌口的理由。



 

面對忌口食物的3項原則

1.淺嚐不過量

健康的飲食習慣包含多元攝取不同營養素來源的食物,因此,懷孕期間除了要均衡飲食之外,因為荷爾蒙變化的關係,孕媽咪腸胃蠕動變慢,採取少量多餐能減少孕期腸胃不適的困擾,而對任何新鮮與健康的食物,也建議要適量攝取,避免單一食物過量對身體可能造成的負擔。西醫認為,就算是傳統上認為需謹慎的孕期食物,如:薏仁或冰品,如果只是適量淺嚐幾口,對母胎並不會造成負面影響,但卻可滿足媽咪的口腹之欲,保持心情愉快。

 

2.不吃不熟悉的食物

對於懷孕前就習慣吃辣的四川媽咪或習慣每日喝咖啡的歐洲媽咪,因為身體對原本飲食習慣的適應,孕期絕大多數除了控制攝取量之外,不會刻意戒除原本的習慣,而對國內的媽咪而言,無論是吃辣調味的料理或喝咖啡,適量雖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但如果懷孕前沒有習慣攝取,懷孕後就不需要刻意碰觸該類飲食,或建議把握淺嚐的原則,以避免身體不適應所產生的不適,例如:因為突然吃太辣而拉肚子,造成子宮收縮等。

 

3.擔心就不吃

因為文化的關係,孕媽咪經常在飲食中接收到關於孕期忌口的建議,一旦聽多相關的建議,就難免擔心若不忌口是否會對胎兒造成傷害。醫學上認為健康的食物在適量的情況下都不會對母胎形成危害、無需特別忌口,但如果孕媽咪心裡有擔憂,那就不用勉強自己攝取,同樣的營養素建議可以從替代的食物來源攝取,不用擔心造成營養偏廢的問題。

 

孕期逐月增加適當體重

懷孕期間,建議媽咪的體重增加控制在812公斤之間,因為妊娠40周中,胎兒體重約3公斤,羊水11.5公斤,胎盤800900公克,且為了孕育胎兒,母體的血量會逐漸增加起碼1公斤左右,加上為哺乳而準備的乳汁存量約1公斤,以及為保護胎兒,腹部與臀部增加脂肪至少約1公斤,因此,孕媽咪可以隨著胎兒的成長,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逐月增加孕期所需的公斤數。同時,妊娠期間的特別生理狀況在於,母體因為必須孕育新生命,所以會優先將養分供給胎兒,如果孕媽咪身材纖細,懷孕期間每日的營養攝取量又不足,身體就會將原本儲存於母體內的營養素釋出以供應胎兒;因此為確保母胎健康,孕期增加適量體重(至少8公斤)才不至於讓媽媽有營養流失的風險。




 

 

※原文刊載於2016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