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原文刊載於 優活健康網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1047

 

頭痛是個惱人的問題,俗話說「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可想而知頭痛對我們生活及工作的影響有多大。中醫師指出,從中醫理論來看,痛症是局部經絡氣血不暢的外在表現,而氣血不順可以是因為壓力過大、作息不正常,或是飲食習慣所導致。

 

偏頭痛女性發作機率高

胡心瀕中醫師說,現代人生活緊張,工作繁忙,而龐大的工作壓力容易導致肩頸及頭部顳肌的過度收縮,長時間下來就會造成緊張型頭痛;這種類型的頭痛常見額頭、兩側太陽穴作痛,並有頸部僵硬不適的症狀。

但如果是發作前會聞到特殊氣味或一陣眩暈,發作時常為像心跳搏動般抽痛、脹痛,並伴隨嘔吐、怕光怕噪音等特定症狀,且有家族病史,則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偏頭痛在作祟;這類頭痛一般女性發作機率較高,且可能越來越嚴重,常要服用止痛藥才能緩解。因此,對於這些有慣性頭痛的人,胡心瀕中醫師提供以下5個小妙方來預防:

1)按摩穴位氣血通/平時可適時按摩頭部及肩頸部肌肉,每日約按摩2至3次,每次約按摩20至30下,按壓眼周的攢竹、睛明、太陽穴,頸部的風池、肩井穴,還有手背的中渚、列缺穴,這些穴位可以放鬆頭頸部的肌肉,活絡眼睛周圍的血液循環,調暢經絡氣血,氣血通則頭不痛。

2)中藥茶飲緩疼痛/有習慣性頭痛的人,可以用一些有行氣活血、清利頭目功效的中藥,如天麻、川芎、菊花、薄荷泡茶葉平時飲用,改善頭痛。

3)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尤其是有氧運動(游泳、慢跑、自行車等),既可釋放壓力,促進腦部分泌愉悅的血清素,又能舒緩伸展全身肌肉,降低頭痛發作頻率。

4)生活調適很重要/生活起居規律定時、充足睡眠不過量、避免勞累過度、心情壓力的調適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雖是老生常談,卻能改善頭痛體質,是自我調養的不二法門。

5)天冷注意保暖/秋冬易引發頭痛,因此天冷外出前可先戴帽圍圍巾保暖,接觸冷空氣也可能導致頭痛,建議洗完頭要快快吹乾頭髮。天冷型頭痛的人,可以利用中藥,如桂枝、芍藥、甘草、生薑、紅棗等中藥沖泡茶葉飲用。



幫各位彙整了媽媽們最常詢問的五個問題,讓大家做為參考^^"

 

Q1:預備懷孕應該要注意哪些東西?一定要吃中藥嗎?
建議想要懷孕的夫婦可以先至婦產科作孕前身體檢查,了解自我的生殖機能及有無特殊遺傳疾病。
若無生殖系統問題(如女性子宮肌瘤、內膜異位症、輸卵管不通暢,男性精索靜脈曲張、精子量或活動力不足),女性月經週期及月經狀況規律穩定,一般不需要特別服用中藥。

Q2:月經週期不規律時怎麼增加懷孕機率?
首先要記錄自己的生理日記,若是週期(兩次月經的第一天間隔天數)超過35天或是短於25天,月經量過多(白天也使用量多/夜用型衛生棉,或是不到兩小時就要更換)或過少(經期小於3天,量少滴滴答答),甚至血塊量多、經來身體明顯不適皆屬月經不正常,應該要積極接受治療。
子宮卵巢的功能正常,狀況穩定,配合基礎體溫的測量,排卵日的計算,就能提高受孕的機會。

Q3:月經出血量時多時少怎麼辦?
正常月經量為月經期間量多的一到二天,每二~三小時更換一次衛生棉。月經來潮前有少量咖啡色分泌物,月經期間量時有時無,或是每次月經血量差異很大,都必須要注意。建議先到婦產科檢查有無器質性病變,確定原因再尋求專業中/西醫師的協助。
這類的女性平時應注意不要過食性味寒涼的食物或冰冷飲品,尤其是月經前一周必定禁吃;平時要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如走路、有氧舞蹈等,調整全身氣血循環,氣血通順則經血排出才會穩定

Q4:中醫如何治療不孕?
不孕症是一門大學問,基本上超過35歲婚後未避孕半年未懷孕,35歲以下一年未懷孕,夫妻雙方都應至婦產科生殖中心進行身體檢查,確認是男方或女方器質方面的問題,還是單純功能的異常。 
根據檢查結果的不同,以及體質的辨證,中醫會給予屬於個人專屬的處方。
女方若是屬於多囊性卵巢、卵巢/黃體功能不足者,會使用補腎祛痰方,改善卵巢激素分泌,刺激排卵來增加懷孕機率。輸卵管不通、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肌腺瘤者,以通調衝任、活血化瘀藥為主,使子宮狀況穩定,受精卵更易於著床。另外還要建議想要懷妊的女性進行基礎體溫測量,才能更佳精準的掌握排卵時間,把握黃金受孕機會,並以中藥配合基礎體溫測量的結果改善子宮卵巢的狀態,提高受精及著床成功率。
男方則是視精子活動力、健康精子量的狀況進行中藥調理,基本上以補益腎陽腎氣為原則,並建議配合食用含鋅維他命錠,或是牡蠣蛤仔等含鋅量多的海鮮,改善精子健康狀況,來提高授精機率。

Q5:小產後該怎麼調理?
《濟陰綱目》:「小產不可輕視, 將養十倍於正產可也。」不足月的生產,不論是自然流產抑或人工流產,對於母體子宮功能及氣血狀態皆會造成損害,故小產後應審慎調理身體,避免臟腑失衡及併發症的發生。
由於懷孕週數的長短,小產後所需調理時間從一周到一個月不等。一般小於三個月的小產,建議應進行7~10天的中藥調理,如加味四物湯。週數越大而致的流產,越需完整的產後月子調理,大於六個月的引產,更應作滿28~40天的產後調理,如生化湯、加味四神湯、加味十全大補湯等。
不論是任何週數的小產,產後都應在兩個月內避免性行為,使卵巢、子宮能夠得到充分的修復,等待下一次的受孕。



寶貝女兒滿四個月嘍,我的體重也在今天完全恢復到懷孕前的水準,四個月時間,體重從66=>48.5公斤●( ¯▽¯;●,簡單分享我做完月子後的生活習慣及飲食重點,讓妳不用花大錢去上產後塑身班,也能輕鬆規律的瘦下來喔<( ̄︶ ̄)>

重點1、規律生活作息
因為新生兒作息的關係,產後媽媽半夜為了哺乳或擠乳幾乎都有睡眠不足的問題,長期下來眼袋越來越大、越來越黑不說,身材怎麼樣都瘦不下來才是最令人困擾的問題,其實睡眠不足就是造成發胖的主要原因,所以我的睡眠時間後來就配合我女兒的作息,她晚上的喝奶時間通常是20時、24時、以及凌晨04時,所以基本上我在晚上8點餵完之後就會先睡,這樣雖然把睡眠時間切割開了,但是基本上整個晚上還是能睡上6~8小時,體力的負荷也就減輕了一些,所以親愛的媽媽們,小朋友睡著時請不要再利用時間看八點檔啦!!,趕緊跟著小朋友補眠去,不然睡不飽可是會越來越胖喔。

重點2、避免激烈運動
產後千萬不要藉由高強度的激烈運動來達到恢復身材的目的,因為任何體質的女人在生產時皆會因為大量的體力消耗及分娩時的出血,使得生產過後,氣血大虧,故需要六個月的時間調養氣血,補益肝腎,產後黃金六個月,一方面修復母體,使子宮及骨盆腔復原,另一方面在這六個月中將媽媽的體質慢慢恢復到最佳狀態,增加及維持產乳量,身體才能更健康。所以建議媽媽們在產後可以維持簡單舒適的活動及運動習慣,如適量散步及仰臥起坐,並且要避免在前兩個月爬樓梯、盤腿、及長時間保持蹲姿,才能避免臀圍變大。

重點3、食補或藥補的輔助
大部分的媽媽在產後一定都會坐月子,而坐月子的期間通常又以30天為主,30天之後很多媽媽便迫不及待的大解禁!!!,麥當勞、必勝客、鹹酥雞、蛋糕、零食、飲料等等,能吃的愛吃的通通不忌口,這常常也是產後媽媽瘦不下來的主因之一,以我自己來說,我的月子做到40天,比一般產後月子期間多了10天,而且在月子之後的飲食,也仍維持三低的飲食習慣,低油低糖低鹽,把無糖豆漿及低脂鮮乳當水喝,以維持乳汁的分泌量,但是這樣的飲食並不足以維持媽媽的體力及恢復力,所以我用藥補及食補的輔助,來補充營養、恢復體力,從產後到現在,我每天晚餐都會喝加味十全大補湯燉雞(內含黃耆、當歸、杜仲、黃精等補肝腎、養氣血的藥材),很簡單的一帖藥材,但不僅能增加乳汁的營養,也能維持媽媽的體力,讓白天上班,晚上帶小孩的媽媽們每天都能有好氣色喔。








所謂的科學中藥,其實是近代才研發出來的中藥形式,主要是因為現代人普遍認為中藥的煎煮非常不便,所以便研發出方便攜帶的新中藥,也是一般中醫診所最普遍使用的中藥。其製作方式是先將藥材煮沸,然後再以霧化的方式將藥液噴出,使藥水附著在澱粉、乳糖等等賦形劑上,製成「藥粉」的形式。

水煎藥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水藥」或者「湯藥」。另外尚有其他「自費中藥」指的是健保所不給付的中藥,包含有部分的科學中藥粉(人參、珍珠粉、琥珀等等)、丸劑、錠劑等等,其中錠劑是屬於較新的劑型,是將科學中藥粉用特殊儀器打成錠劑,主要針對一些怕中藥味道不敢吃藥粉的人所設計;而丸劑就是俗稱的「黑藥丸」,也屬於健保不給付的項目。

『就診時應選擇科學中藥或是水煎藥呢?』
金元四大名醫之一,李東垣曾說:「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舒緩而治之也。」
由此可知,醫師在開立藥方時,除了考量病患的服藥習慣外,主要就是依據病況的輕重緩急而定,水煎藥是治療大病、急症、重症的首選,因為水藥的濃度高、吸收快效果強;散劑,就類同目前所使用的科學中藥粉,是治療急病用的,像是一般感冒、腸胃炎就可以用散劑治療;而「丸者,緩也」如果是需要長期服用調理體質的中藥,通常會選擇用丸劑代表效果溫和而持久,例如在曹雪芹筆下纖弱的林黛玉就長期服用「人參養榮丸」來調整體質,另外目前大多數人長期滋補腎陰而服用的六味地黃丸也是一例。

『水煎藥為什麼比科學中藥有效?』
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健保藥受限於給付問題,在藥價與成本的考量下,處方的克數是有上限的,比起水藥來說,可能會有濃度不足的問題。
第二,有許多少見或者特殊的中藥材其實是並沒有製做成科學中藥的,所以在醫師的調劑方面會有所限制。
第三,科學中藥是已經煎煮完成的單方或複方堆疊調劑,而水藥則是各種藥材一同煎煮,所以科學中藥的療效上是否相同於水煎藥仍是有所疑慮的。一般的感冒、腸胃炎等等病症來說,使用健保的科學中藥已經綽綽有餘,但對於轉骨、婦女病、體質調理、坐月子等涉及長期調理的病症來說,仍是以水煎藥為主要選擇。

所謂的科學中藥,其實是近代才研發出來的中藥形式,主要是因為現代人普遍認為中藥的煎煮非常不便,所以便研發出方便攜帶的新中藥,也是一般中醫診所最普遍使用的中藥。其製作方式是先將藥材煮沸,然後再以霧化的方式將藥液噴出,使藥水附著在澱粉、乳糖等等賦形劑上,製成「藥粉」的形式。

水煎藥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水藥」或者「湯藥」。另外尚有其他「自費中藥」指的是健保所不給付的中藥,包含有部分的科學中藥粉(人參、珍珠粉、琥珀等等)、丸劑、錠劑等等,其中錠劑是屬於較新的劑型,是將科學中藥粉用特殊儀器打成錠劑,主要針對一些怕中藥味道不敢吃藥粉的人所設計;而丸劑就是俗稱的「黑藥丸」,也屬於健保不給付的項目。

『就診時應選擇科學中藥或是水煎藥呢?』
金元四大名醫之一,李東垣曾說:「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舒緩而治之也。」
由此可知,醫師在開立藥方時,除了考量病患的服藥習慣外,主要就是依據病況的輕重緩急而定,水煎藥是治療大病、急症、重症的首選,因為水藥的濃度高、吸收快效果強;散劑,就類同目前所使用的科學中藥粉,是治療急病用的,像是一般感冒、腸胃炎就可以用散劑治療;而「丸者,緩也」如果是需要長期服用調理體質的中藥,通常會選擇用丸劑代表效果溫和而持久,例如在曹雪芹筆下纖弱的林黛玉就長期服用「人參養榮丸」來調整體質,另外目前大多數人長期滋補腎陰而服用的六味地黃丸也是一例。

『水煎藥為什麼比科學中藥有效?』
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健保藥受限於給付問題,在藥價與成本的考量下,處方的克數是有上限的,比起水藥來說,可能會有濃度不足的問題。
第二,有許多少見或者特殊的中藥材其實是並沒有製做成科學中藥的,所以在醫師的調劑方面會有所限制。
第三,科學中藥是已經煎煮完成的單方或複方堆疊調劑,而水藥則是各種藥材一同煎煮,所以科學中藥的療效上是否相同於水煎藥仍是有所疑慮的。一般的感冒、腸胃炎等等病症來說,使用健保的科學中藥已經綽綽有餘,但對於不孕症、轉骨、婦女病、體質調理、坐月子等涉及長期調理的病症來說,仍然建議是以水煎藥為主要選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