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科學中藥,其實是近代才研發出來的中藥形式,主要是因為現代人普遍認為中藥的煎煮非常不便,所以便研發出方便攜帶的新中藥,也是一般中醫診所最普遍使用的中藥。其製作方式是先將藥材煮沸,然後再以霧化的方式將藥液噴出,使藥水附著在澱粉、乳糖等等賦形劑上,製成「藥粉」的形式。

水煎藥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水藥」或者「湯藥」。另外尚有其他「自費中藥」指的是健保所不給付的中藥,包含有部分的科學中藥粉(人參、珍珠粉、琥珀等等)、丸劑、錠劑等等,其中錠劑是屬於較新的劑型,是將科學中藥粉用特殊儀器打成錠劑,主要針對一些怕中藥味道不敢吃藥粉的人所設計;而丸劑就是俗稱的「黑藥丸」,也屬於健保不給付的項目。

『就診時應選擇科學中藥或是水煎藥呢?』
金元四大名醫之一,李東垣曾說:「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舒緩而治之也。」
由此可知,醫師在開立藥方時,除了考量病患的服藥習慣外,主要就是依據病況的輕重緩急而定,水煎藥是治療大病、急症、重症的首選,因為水藥的濃度高、吸收快效果強;散劑,就類同目前所使用的科學中藥粉,是治療急病用的,像是一般感冒、腸胃炎就可以用散劑治療;而「丸者,緩也」如果是需要長期服用調理體質的中藥,通常會選擇用丸劑代表效果溫和而持久,例如在曹雪芹筆下纖弱的林黛玉就長期服用「人參養榮丸」來調整體質,另外目前大多數人長期滋補腎陰而服用的六味地黃丸也是一例。

『水煎藥為什麼比科學中藥有效?』
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健保藥受限於給付問題,在藥價與成本的考量下,處方的克數是有上限的,比起水藥來說,可能會有濃度不足的問題。
第二,有許多少見或者特殊的中藥材其實是並沒有製做成科學中藥的,所以在醫師的調劑方面會有所限制。
第三,科學中藥是已經煎煮完成的單方或複方堆疊調劑,而水藥則是各種藥材一同煎煮,所以科學中藥的療效上是否相同於水煎藥仍是有所疑慮的。一般的感冒、腸胃炎等等病症來說,使用健保的科學中藥已經綽綽有餘,但對於不孕症、轉骨、婦女病、體質調理、坐月子等涉及長期調理的病症來說,仍然建議是以水煎藥為主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