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黃瑽寧醫師專欄】

以兒科觀點,看養狗這件事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為人父母有時候還蠻幼稚的,比如說暗地裡較勁,看寶寶先叫爸爸還是媽媽,贏的一方就很得意。某天一對夫妻跟我聊起這件事,他們倆故作沮喪的說:「寶寶最後竟然是先學會叫Bubi---他們家那隻寵物狗的名字!」

  我發現台灣準備生小孩的父母,對於養寵物這個議題,時常只著重於是否會增加過敏性疾病。當然這個議題的確很重要,因此我也已經把答案收錄在《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一書中,有興趣的家長可以拿出來翻閱一下。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養寵物對孩子心理與健康上的幫助,尤其是寵物狗的部份。

 

陪孩子玩耍,減少肥胖

  幼兒的學習幾乎都是從遊戲中得到,而家裡的寵物狗,肯定是孩子最佳的玩伴。在孩子的眼中,狗狗其實是家中與他「輩份」最相近的成員,這也難怪有些寶寶學說話時,會先叫寵物的名字,而不是爸爸媽媽了。在與狗狗的遊戲中,孩子可以學到環境探索,領導經驗等等,當然還有最直接的優點---體力消耗!

  美國疾病管制局曾經建議肥胖的成年人養一隻喜歡的狗,每天帶牠出去散步,可以幫助體重控制!同樣的邏輯應用在孩子身上,澳洲研究也發現,養狗的孩子比較不容易肥胖,很可能也是遛狗這項活動所帶來的健康紅利。

 

養成負責任的個性

  當然養狗不只是玩而已,剛才提到的遛狗責任,以及其他與寵物相關的照顧,如餵食、洗澡、看獸醫等等細節,都是讓孩子學會照顧一條生命所需要的責任感。年紀較大的孩子,還可以上網尋找與寵物相關的知識,這種因照顧所需而誘發的學習動機,比任何逼出來的學習都更顯得更主動積極!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孩子也學能會將心比心,感受狗狗的快樂與痛苦,進而培養出同理感。

 

增進人際關係

  我家旁邊的大公園,每到週末都會有一群家庭,不約而同的帶著家中寵物,到某個定點草坪聚會。雖然寵物之間常常會打架,但是孩子們卻因為都有養狗,而交到好朋友,開心的玩在一起。這也算是養寵物的另一個附加價值:促進孩子的人際關係。

另外,雖然狗不會說話,但是牠們會傳達出一些「非語言」的溝通,讓主人了解牠所想要的東西。有專家認為,孩子藉由這種察言觀色的訓練,也有助於未來感受人際關係之間,那些非語言的傳達內容,比如說不耐煩,退縮,或生氣等等表情。

   

陪伴帶來情緒穩定

  最後帶來老生常談的一句話: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雖然這句話或許有誇大其詞之嫌,但無庸置疑的,人類與狗一同生活已經超過一萬年歷史,牠們在馴化的過程中,肯定是最能理解人類情緒的動物。研究顯示,養狗的成年人比較不會有憂鬱傾向,甚至已經有醫生開始將寵物療法,納入焦慮症、恐慌症、創傷症候群、憂鬱症、以及強迫症等等疾病的治療中。

  雖然養狗與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比較短缺,但是也有專家認為養狗的孩子,比較有自信,也比較不容易焦慮。在美國一項4-10歲孩童的綜合研究中發現,有養狗的孩子焦慮指數偏高者,僅佔12%;然而沒有養狗的孩子在同樣的評估中,卻有高達21%的焦慮指數偏高。證明養狗可能真的可以藉由種種原因,幫助孩子的情緒更加穩定。

 

寵物的生死學

  另外一個與心理層面相關的角度,是有關生死之學。寵物狗的生命週期比人短,孩子在兒童時期勢必會面臨牠的死亡。因此,作父母的千萬別以為可以躲避這個話題,反而有機會就要跟孩子分享自己所認同的生死觀,讓他們提早有心理準備。曾經經歷寵物過世的悲傷,能夠反思生死意義的孩子,將來所建造的人生觀或許會更成熟。

 

三思而後行

  雖然養狗對孩子好處多多,但基於台灣都會區的公寓型態,以及極短缺的綠地空間,都市小孩在做決定之前還是必須三思而後行。家中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也不要輕率的決定養狗。養了狗之後,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人與狗皆然),定期到獸醫院檢查,以及避免孩子被狗咬傷。或許大人要事先教導孩子,如何認識狗狗生氣的表情,然後看到這種表情時-----離牠遠一點。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認識嬰兒血管瘤

嬰兒血管瘤時寶寶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禾馨婦幼診所皮膚科蔡昌霖醫師表示,嬰兒血管瘤會隨年紀增長逐漸萎縮;然而,若血管瘤長在臉上、重要器官附近,或生長速度太快、表面出現傷口、潰瘍等情況,建議應主動就診,與醫師討論積極治療的方法。

 

「嬰兒血管瘤」又稱為「草莓血管瘤」是嬰兒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主要是因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而成。

 

「嬰兒血管瘤」可能出現在全身各處,常見的病程是出生時只是一個小紅點,在六個月大前逐漸長大、凸起如一顆草莓大小;然後一、兩歲後會漸漸萎縮,約至五、六歲時逐漸淡化消失。因此許多嬰兒即便有「嬰兒血管瘤」也可以選擇慢慢觀察。

 

然而,「嬰兒血管瘤」若屬於下列情況,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要積極治療:

(1) 位在重要器官附近(如:眼睛、氣管、脊椎旁,擔心變大會壓迫到重要器官)

(2) 長大的速度太快

(3) 長在臉上,明顯影響外觀

(4) 表面出現潰瘍、傷口,或流血不止

 

目前可能的治療方法,包括外用藥、口服藥與雷射。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嬰兒血管瘤」是自然萎縮或治療後萎縮,萎縮後的皮膚質地與顏色都會與正常皮膚有些微差異。因被大量血管組織占據的皮膚在血管萎縮消退後,跟正常未受影響的皮膚組成還是有所不同。

 

嬰兒血管瘤相關問題,建議諮詢「皮膚科」。

 

 

專家諮詢:禾馨婦幼診所皮膚科 蔡昌霖醫師

 

延伸閱讀:

【認識川崎氏症】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72

【川崎氏症的常見症狀】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74

 

 



兒科醫師完全解析
揪出新手爸媽18個NG育兒法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亞東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李佳容
模特兒/美麗媽咪乃艷、可愛妹妹芝騏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滿心歡喜迎接家中新成員後,父母亦得開始擔負起照顧寶寶的責任,尤其對新手爸媽而言,許多狀況皆為第一次遇到,不免會手忙腳亂好一陣子,甚至無意中使用錯誤的照顧方法……有鑑於此,本文邀請專家解析常見的NG育兒狀況,讓父母擁有正確的育兒觀念及做法。

 

對於經常遇到錯誤的育兒方式,亞東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李佳容根據臨床經驗指出:「時常看見家長擔心寶寶著涼,替孩子穿了很多件衣服,造成孩子熱到出汗。」除此,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頭型美觀,特地讓寶寶趴睡,卻忽略可能導致孩子口鼻被悶住而窒息的危險。另外,孩子喝完奶後一定要喝水漱口也很常見,又或者孩子經常哭鬧,有些照顧者將平安符直接掛在他的脖子,但小孩玩耍時可能會不小心拉扯,甚至勒到頸子。

 

正確育兒法,爸媽知多少?
無論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育兒方法,或周遭親友異口同聲稱讚的照顧方式,不見得全都正確。到底哪些是常見的錯誤育兒法?不妨先聽聽小兒科醫師的解析,避免因為錯誤的照顧方式而影響寶寶健康。

1母奶寶寶黃疸時,最好停喝?
吃得夠、小便量夠,黃疸會下降
母奶寶寶之所以會出現黃疸,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寶寶剛出生時,媽媽的奶量較少,加上寶寶的吸吮能力不佳,因此,喝到的奶量較少而引起黃疸。李佳容醫師表示,鼓勵媽媽多親餵,當孩子吃得夠、小便量足夠,黃疸會逐漸下降。其次,如果母奶寶寶持續出現黃疸情況,是因為母奶所含的成分會干擾黃疸下降,除非新生兒的黃疸數值極高,甚至接近必須進行換血治療,才會建議停餵母奶數天,否則不需要因為寶寶黃疸而停餵母奶。

2睡覺開燈能睡得更安穩?
不一定!
剛出生的新生兒尚無晝夜之分,在睡覺時開著燈,不見得會令他有安全感、睡得更安穩。然而,建議爸媽可以在白天開燈、晚上關燈或開小燈,訓練寶寶分辨白天與夜晚的不同,養成規律的日夜作息。

3全身包緊緊才不會被驚嚇?
包巾包著較有安全感
出生12個月的嬰兒會有驚嚇反射,用包巾包著他的手與身體會使他較有安全感,睡得安穩。不過,有些孩子出生1個月後即不願意被包巾包著,父母必須視孩子的狀況而定。但原則上,寶寶出生2個多月後驚嚇反射會逐漸消失,此時不一定要包包巾。另外,有些父母擔心孩子會用手抓傷臉,幫孩子包手套,其實待孩子滿月後就不用再包手套,讓他學習用手探索這個陌生的環境。

4早點讓孩子學站和走,有助發展?
容易站不穩或站不起來
孩子仍在學爬階段,有些家長卻急著讓孩子學站、學走,又或者孩子發展到學習站和走時,父母卻認為要多爬才能刺激感覺統合,強硬要求孩子爬。對此,李佳容醫師強調,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應視孩子各階段發展而給予適合的訓練與學習。如果發展還沒到走的階段,即使家長要求孩子站,由於腿部較無力,也容易站不穩,甚至站不起來。

5寶寶喝完奶後要喝水?
4個月前不需要額外喝水
寶寶喝完奶後,有些照顧者會讓他喝一些水,以達到漱口的目的。不過,原則上4個月前的嬰兒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李佳容醫師說明:「無論母奶或配方奶,已含九成的水分,家長在幫寶寶換尿布時也不難發現尿布很快就濕了。」因此,建議寶寶4個月後開始練習吃副食品,且副食品的量逐漸增加、奶量逐漸減少時,再讓孩子練習喝水較妥當。

6讓孩子吃飯配電視?
聲光效果易讓孩子分心
有些家長會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認為這會使孩子願意乖乖坐好、比較好照顧,甚至邊吃邊玩或看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事實上,這些聲光效果容易造成孩子分心,食物含在嘴裡忘記咀嚼,不僅一頓飯吃得很久,甚至增加蛀牙風險。再者,不應讓3C產品取代父母或照顧者的角色,故不建議這麼做。

7寶寶午覺睡到飽?
可睡半小時至1個鐘頭
當孩子已經建構日夜週期時,有些家長會讓孩子的午覺從中午2點睡到5點,使得孩子直到晚上11點,甚至12點才有睡意,對此,李佳容醫師表示,午覺時間可依孩子的狀況而定,如果孩子身體不適,讓他睡久一點無妨。一般來說,孩子大約睡半小時至1個鐘頭即可,以免影響夜間睡眠。此外,盡量讓孩子於晚上9點前就寢,早上約78點起床。

通常孩子在白天有較多活動,可避免日夜作息顛倒,大人在照顧上亦較輕鬆。另外,孩子的睡眠習慣也會受到爸媽的影響,如果父母習慣晚上12點,甚至1點才睡,且家裡一直維持明亮或嘈雜的氣氛,也會較難養成孩子早睡的習慣。

8每天都要幫孩子洗澡?
夏季天天洗,冬季至少2天洗1
即使孩子待在家裡沒有外出,還是會流汗、身上出現皮脂屑等,仍需要清潔、保持衛生。因此,容易出汗的夏天,建議每天洗1次;冬天則由於氣候寒冷,雖不必天天洗澡,但最少2天洗1次。

9衣服穿越多越不容易著涼?
大人穿幾件,小孩穿幾件+薄外套
孩子的手與四肢容易受到外界溫度影響,因此,當他的手摸起來冰冰涼涼時,不代表他會冷,應摸他的背部較準確。如果背部摸起來很溫暖,代表孩子不會冷,但可以幫他做局部保暖,像是穿長褲、加手套與穿襪子,或是幫他的肚子再多圍一條肚圍等,通常大人穿幾件衣服,孩子也大約穿幾件,然後再加一件包巾或多穿一件薄外套。別幫孩子穿太多或太厚,以免流汗造成背部或脖子長濕疹。

10讓寶寶趴睡,頭型才好看?
恐提升嬰兒猝死症風險
很多父母希望寶寶的頭型美觀,會讓孩子趴睡,甚至大費周章準備趴睡枕。對此,無論美國兒科醫學會或臺灣兒科醫學會皆不建議讓寶寶趴睡,雖然趴睡會讓寶寶較有安全感,睡得也較安穩,但卻可能造成嬰兒猝死症風險。特別到了冬天,由於棉被較厚重,寶寶趴睡時恐增加窒息的風險;若寶寶溢奶,趴睡也容易吸入呼吸道而嗆到,引發危險。另外,即使坊間有所謂的趴睡枕,仍有導致寶寶窒息的疑慮,不建議使用。

11寶寶打噴嚏表示會冷?
鼻腔管徑較狹窄,少許分泌物容易打噴嚏
寶寶的鼻腔尚未發育成熟,因而管徑較為狹窄,可能因鼻腔有少許分泌物而容易打噴嚏,但不代表是感冒或覺得冷。另外,有些寶寶喝完奶、拍完嗝後讓他躺著,由於一些液體殘留在鼻腔內,可能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也不見得是感冒或鼻塞。原則上,只要沒發生溢奶或吐奶等狀況,父母稍微觀察一下即可。

12滿月剃胎髮,以後頭髮長得快?
沒有影響
在傳統習俗中,嬰兒出生24日或滿月這天要剃胎髮,除了為寶寶取個好兆頭,也會讓他將來的頭髮長得又黑又密。基本上,剃頭對於將來頭髮的生長快或慢完全無任何影響。再者,無論是否剃頭,出生的頭髮會逐漸被替換掉。至於孩子將來頭髮的濃密程度,則與父母的髮量遺傳有關。

13寶寶肚子鼓鼓的,是脹氣嗎?
孩子平躺,檢查肚子是外擴或凸起
由於孩子的腹部肌肉還未發育成熟,因而腹部外觀看起來大大的。但肚子大與脹氣有時難以區分,李佳容醫師解釋:「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即是讓孩子平躺,當他的腹部沒有用力時肚子呈現外擴,而不是往上凸的狀況,且摸起來軟軟的,代表正常。」若孩子平躺時,肚子往上凸,且皮膚看起來緊緊的、白白亮亮的,加上他感到不舒服、食慾較差,則可能是脹氣。

由於孩子的腸胃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出現脹氣情況,改善脹氣的方法除了在孩子喝完奶後充分拍嗝助於排氣,當寶寶因為脹氣不適時,大人可將掌心置於其腹部,採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

14為何寶寶一到傍晚就哭鬧?
多因腸絞痛引起
多數出生6週至2個月大的寶寶容易發生腸絞痛情況,發作時間主要在傍晚或半夜,引發原因目前仍不明。原則上,當寶寶在半夜哭鬧嚴重,哭了23個小時後彷若沒事的繼續喝奶或睡覺,白天活動狀況也良好,隔天半夜又發生同樣的情況,多為腸絞痛引起。如果寶寶哭得厲害,不妨改餵母奶試試能否改善。李佳容醫師說:「這是一個階段,父母必須耐心照護。不過,當孩子因為身體不適而哭鬧,甚至睡得不安穩,仍要觀察是腸絞痛,還是感冒等其他原因引起。

另外,通常寶寶到了67個月較不會出現腸絞痛,如果孩子因為腹痛而哭鬧,甚至合併嘔吐、面色蒼白、雙腿屈曲,甚至出現血便等症狀,須提高警覺恐是腸套疊,建議立刻就醫。

15趁孩子睡覺餵他吃東西?
視孩子年紀而定
剛出生的嬰兒可能會吃一下奶就睡,甚至含著奶睡,醒了再吃;到了34個月時,由於活動力變好,會想玩而不要睡,李佳容醫師指出:「此時可以趁孩子半夢半醒時餵他喝奶,會喝得比較多。」當孩子再大一點進入副食品階段,吃飯時應讓他坐著吃,因為食物需要咀嚼,在他精神好的時候,吃飯會吃得比較好,避免邊打瞌睡邊吃,以免嗆到。

16發燒時,先餵孩子吃退燒藥?
高於38,評估狀況給退燒藥
發燒定義是體溫高於38,除非孩子有心臟病、貧血、慢性肺疾病或新陳代謝疾病等問題,否則孩子發燒38時,不一定要馬上讓他吃退燒藥。如果高於38,可評估狀況給予退燒藥。退燒藥的作用是緩解身體不適,讓孩子覺得比較舒服,通常出生3個月內的寶寶有母親抗體保護,不太會發燒,一旦有發燒情況則需立刻帶孩子就醫,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另外,4個月內的寶寶量耳溫比較需要技巧,因此,建議量肛溫較準確。

17寶寶好可愛,親親小臉沒關係?
易將口腔的細菌與病毒傳染給寶寶
小寶寶超可愛,加上皮膚Q彈水嫩,大人常忍不住親一下。然而,成人的口腔充滿細菌與病毒,無論與寶寶嘴碰嘴親親或親寶寶的臉頰,都可能傳染疾病給寶寶,包括流行性感冒、腺病毒、諾輪病毒、輪狀病毒等。另外,有些家長會教小孩Kiss Bye,由於擔心孩子吃到手上的細菌,亦不建議這麼做。

18將米精、麥精放到奶瓶裡餵小孩吃
應訓練孩子不同的進食方式
進入副食品階段,有些照顧者會將調好的米精或麥精放到奶瓶裡餵小孩吃,李佳容醫師提醒:「吃副食品的目的是要訓練孩子不同進食方式,應用湯匙餵食,而不是放到奶瓶裡餵孩子吃。」另外,孩子1歲之後應逐漸減少奶量,漸漸增加副食品的量,甚至成為主食。

至於有些媽媽擔心太早添加副食品會造成小孩過敏,直到67個月還沒讓孩子開始吃,這是錯誤的觀念。原則上,4個月寶寶若準備好了,即可讓他嘗試副食品,最晚6個月一定要添加,否則太晚進入副食品階段,造成寶寶對副食品的接受度不高,之後也會容易挑食。

 

細心掌握重點,溫柔呵護寶貝
在澄清常見的錯誤育兒方式後,在照顧寶寶上,李佳容醫師亦列出幾個重點提醒家長:

清潔口腔
即使寶寶還未長牙,當他喝完奶後,仍應以清潔的紗布巾來清潔口腔的奶垢;孩子長牙後,進食完後先以紗布巾清潔口腔再幫他刷牙,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大人回到家中,洗手再換衣服
當大人從外面回到家中,須先洗手、換衣服再抱寶寶,以免將身上的病菌傳染給孩子。另外,有感冒的家人應戴口罩,並盡量少接觸孩子。

大人避免抽菸或讓孩子吸二手菸
家中的大人不要抽菸或讓孩子吸二手菸,以免影響孩子的支氣管。

大人的視線不能離開孩子
別讓小孩離開大人的視線,孩子不知道哪裡有危險,照顧者應隨時盯著小孩。即使3個月大的嬰兒還不會翻身,別因此認為將他放在沙發上沒關係,因為孩子可能在大人不注意時突然翻身並掉落地板,必須非常謹慎。

照顧孩子的責任既辛苦又重大,平常最好有家人協助替換,照顧者才不會過於疲累、甚至引發負面情緒。另外,家中大人的育兒方式與標準應一致,避免父母一套方式、公婆又是另一套方法,因照顧孩子的意見不同而經常爭執,影響家庭的和諧氣氛。

 

 

 

李佳容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臺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研修醫師
現職:亞東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01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牛乳名稱大解析

牛乳、鮮乳、保久乳,市售商品百百種,品質有何不同,消費者又該如何選擇?獸醫師龔建嘉醫師表示,台灣的鮮乳品質很好,但市售國產、進口的牛奶產品種類多元,一般民眾反而不瞭解自己喝的是鮮乳、保久乳還是奶粉沖泡產品。建議民眾選購商品時,可留意產品背面的成份說明,以免被品名混淆。

依照CNS國家標準,乳品名稱各有不同的定義標準:

 

1. 生乳 (CNS 3055)

本標準適用於從健康乳牛、乳羊擠出,經冷卻且未經其他處理之生乳汁。

 

2. 鮮乳 (CNS 3056)

本標準適用於以生乳 (CNS 3055) 為原料,經加溫殺菌包裝後冷藏供飲用之乳汁。

 

3. 調味乳 (CNS 3057)

本標準適用於以50%以上之CNS3055(生乳)、CNS3056(鮮乳)或CNS 13292(保久乳)為主要原料,添加調味料等加工製成之調味乳。

 

4. 保久乳 (CNS13292)

本標準適用於以生乳 (CNS 3055) 或鮮乳 (CNS 3056) 經高壓或高溫滅菌,以無菌包裝後供飲用之乳汁。

 

乳飲品(未有國家標準認證)則是將乳粉或濃縮乳加水還原成比例與原鮮乳比例相同之還原乳,並佔總內容物含量百分之五十以上,或還原乳混合生乳、鮮乳或保久乳後,佔總內容物含量百分之五十以上,得混和其他非乳原料及食品添加物加工製成未發酵飲用製品。

 

那牛乳呢?CNS國家標準並未定義何謂「牛乳」,可算是乳品的統稱,即使是奶粉沖泡的「乳飲品」也可稱為牛乳。

 

除此之外,市面上還有一種「濃縮還原乳」,這部分也不受CNS國家標準的規範,業者從國外將保久液態乳製成牛奶冰磚後再進口,到台灣之後再加熱還原,主要是做業務牛奶使用,搭配現煮咖啡進行銷售。

 

建議民眾在選購商品時,要留意產品的成份說明,才能避免被產品名稱混淆唷。

 

 

專家諮詢:鮮乳坊 龔建嘉獸醫師

 

延伸閱讀:

【為什麼喝牛奶會不舒服?】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3357

 

【乳糖不耐症的原因】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3348

咳在兒身,痛在娘心〜

8QA,改善小兒酷酷嗽!

 

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準專任主治醫師陳映庄
企劃編輯╱張玉櫻
模特兒/張瑜芮RITA寶貝、張智偉爸比、陳久玲媽咪
攝影/銘心攝影

 

寶貝一直咳,受苦的是孩子,心疼不已的是爸媽!有時只咳個幾聲要緊嗎?如何分辨咳嗽是感冒還是過敏?久咳不癒是氣喘嗎?久咳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嗎?吃太多藥會傷身…?如此多讓人擔心的問題,下為您一一解說。

Q1:小兒咳嗽常見的原因與症狀有哪些?
以下分別就小兒常見的幾個咳嗽原因做探討:

第一名:病毒感染(感冒)
環境中到處都是各種微生物,尤其是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和其他的孩子近距離接觸,難免會互相傳染各種病毒。小孩抵抗力正在發展中,所以一旦受到感染,往往症狀都會很明顯,通常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痛會一起出現,症狀嚴重的孩子還會合併發燒、頭痛、噁心、食慾不振等現象。這些症狀大約在受到感染後57天,等抗體產生後會自然痊癒。

第二名:過敏相關
過敏又可分為兩個部分來討論:

鼻子過敏
最常引起咳嗽的原因之一就是俗稱的鼻涕倒流。鼻腔內長期慢性發炎,導致裡面充滿了許多黏液分泌物,黏液從鼻腔的後側流進咽喉,刺激咽喉、氣管導致咳嗽產生。特徵:常常覺得喉嚨後面有異物感,且躺下或後仰時咳嗽容易加劇。

氣管過敏
也就是俗稱的氣喘。小孩子氣喘一開始的症狀通常不會喘,而是用長期慢性咳嗽來表現。特徵:白天不太咳,但是常常在半夜或清晨的時候突然開始咳嗽,常常會咳到醒過來或是嘔吐。

第三名:誤吞異物
例如花生米、小鈕釦等卡在氣管裡造成刺激而劇烈咳嗽。特徵:本來一切好好的,「突然」開始劇烈咳嗽、面紅耳赤,甚至會喘或無法說話。

第四名:其他微生物感染
各類感染都可能造成肺部慢性發炎、長期咳嗽不癒,如結核菌或黴漿菌等,這種情況下通常除了咳嗽還會有其他症狀,如:低溫發燒、淋巴關節腫大等,這部分需請專科醫師評估才能診斷。

第五名:胃食道逆流
這個部分在青少年會比較常見,由於胃酸逆流至食道造成神經反射,引發咳嗽症狀。特徵:也是在躺下時症狀較明顯,此外通常會有飲食不正常或反覆胃痛的病史。

 

Q2:如何分辨小兒咳嗽是感冒還是過敏?
若是一般感冒,小病人咳嗽嚴重度通常整天差不多,常伴隨頭痛、發燒、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就算不吃藥,通常57天內也會消失,鮮少超過10天以上仍然繼續咳嗽。

如果是過敏咳的話,這類咳嗽有特殊時間性,常在半夜清晨時突然加重,白天症狀通常會減輕,但進入冷氣房、運動後或是情緒激動等情況,症狀又會加重,常合併流鼻水,但不合併發燒、喉嚨痛等症狀,症狀常常持續23週以上。

 

Q3:久咳不癒可能是氣喘嗎?
非常有可能!氣喘其實代表的意義是過敏性氣管炎,大多數孩子剛開始前幾次發作,因為氣管還沒被慢性發炎破壞,所以還算通暢,因此孩子氣喘發作的前幾年就是一直咳咳咳,直到氣管破壞到一個程度後,氣管直徑縮小了,才會真的開始出現喘鳴聲。

此外還有上面提到的其他原因也會造成久咳不癒,必須先做排除才行,所以正確診斷氣喘需要非常詳細的詢問病史及身體檢查,同時配合家族過敏史及過敏原的檢測。

 

Q4:久咳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會的!氣管的慢性發炎會增加營養的消耗,且發炎時產生的各種激素也可能影響身高的發育。此外,咳嗽會影響食慾以及睡眠品質,食慾差營養自然不足,睡眠品質差則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

 

Q5:只偶爾咳一兩聲,要看醫生嗎?
如果只有小感冒時出現咳嗽症狀,57天後會自然痊癒,就不需特別就醫。

 

Q6:哪種情況一定要就醫?
如果有以下任一情況,建議就醫檢查治療:

    出現超過2週以上的慢性咳嗽。
    突然出現臉部脹紅的劇烈咳嗽。
    會影響生活作息的咳嗽,如夜咳無法入睡、食慾明顯下降。
    咳嗽伴隨喘鳴聲、呼吸困難、高燒、胸痛胸悶等

這些情形代表可能有必須治療的嚴重狀況,必須配合醫師做診治。

 

Q7:怕吃太多藥會傷身,比較不咳就可停藥?
常見爸媽擔心孩子吃太多藥會傷身,所以比較不咳後就會自行停藥或減少用藥次數。其實咳嗽最重要的是確定原因,若是一般感冒,症狀改善後即可停藥無妨;但若診斷為過敏或是慢性感染則不然,慢性發炎性疾病,會逐漸對肺部造成不可回復的破壞,若自行停藥或減藥可能會讓病程拖延,疾病對孩子身體所造成的傷害將會遠大於服藥!此外,現在的藥物越來越進步,副作用也越來越低,若真的擔心藥物副作用,可以跟您的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Q8: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項?
最近幾年導致小兒慢性咳嗽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氣管過敏,也就是俗稱的氣喘,而塵蟎是造成台灣兒童氣喘最大的兇手,建議有過敏史的家庭一定要勤於整理環境,包含減少地毯、布娃娃使用,床單、枕套每兩週用55以上熱水浸泡10分鐘再洗滌,床墊、枕心和被心等需換成抗蟎材質或用合格的防蟎床套包裹。

還要注意定時除溼和空氣清淨機使用,可以讓塵蟎控制得更好。尤其空氣濕度過高常引起「咳嗽」!因為潮濕是黴菌的溫床,黴菌則是過敏元兇───塵蹣,最佳的食物。當濕度超過60%,就是潮濕的警訊。此時便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氣喘、久咳不癒。建議將濕度調整在5060%,才不會過於潮濕或乾燥。

此外,家裡盡量不養寵物、禁菸,都對預防及改善氣喘非常有幫助。也應避免喝冰的飲料,維持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運動又以在室外泳池游泳是最好的。

 

注意!久咳不癒應慎重處理
咳嗽是身體的一種保護反射,目的是希望把氣管裡的刺激物或感染源排除。感冒咳嗽只要病毒清除,而嗆到只要異物排除後,咳嗽就會停止,所以若有慢性咳嗽、久咳不癒的狀況,代表的是氣喘持續的被某種東西刺激發炎,如果不盡快處理,將會導致氣管不可回復的傷害,也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建議家長們需多留意孩子的情況,盡快就醫,配合醫師給予適當的治療,讓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長大。

 

陳映庄
現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準專任主治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過敏氣喘免疫科研究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研究醫師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01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