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黃瑽寧醫師專欄】
維生素D拯救反覆的中耳炎和鼻竇炎?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經過兒科醫師的努力宣導,很多家長現在已經知道抗生素不能濫用,平常能忍則忍,能等則等;但是一旦醫生決定非使用抗生素不可,就必須乖乖的聽話吃好吃滿,不可以中途停藥。

  兒童使用抗生素的時機,不外乎中耳炎、鼻竇炎等粘膜性細菌感染,然而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孩子的抵抗力真的不佳,反反覆覆的細菌感染,吃了抗生素就改善,停藥不久疾病又復發,讓家長和醫生都不好過。面對這些需要反覆使用抗生素的孩子,用了心裡難過,不用身體難受,究竟該怎麼辦才好呢?

 

提昇自我抵抗力,老生常談
  當然如果能提昇自我抵抗力,細菌就不容易入侵,這基本上是老生常談了。坊間宣傳廣告很多,但各位千萬不要相信只需「服用一帖藥」、「吃一種食物」就可以改變體質,或增強抵抗力。免疫力的調整一定是全面性的,歸納起來就這四項:睡眠充足、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愉快心情除此之外,把呼吸道過敏體質控制好,也是減少感冒的重要因素,在我《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親子天下)一書中已經詳細說明,這裡就不贅述了。

  規律的運動,絕對能夠提昇人的免疫力;然而在人類原始的健康生活型態中,運動大多是在陽光之下的。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假設:運動之所以讓人健康,除了促進血液循環之外,應該還加上「曬太陽」這個因素。皮膚經由紫外線照射之後,會轉化為對人體有眾多功能的維生素D,維生素D不只幫助鈣質吸收,還可以對抗身體的發炎反應,提高免疫力。

  話雖如此,現代雙薪家庭的都市小孩,陽光曝曬不足的比例普遍提高,能帶孩子出門運動的時間,常常已經是天色昏暗的傍晚。在沒有能力改變生活型態的前提下,孩子抵抗力下降,時常感冒不癒,這時候給予額外補充維生素D,是否可以減少反覆中耳炎與鼻竇炎的困擾呢?

 

維生素D可減少呼吸道感染
  在肺結核無藥可醫的十九世紀,如果病人罹患肺結核,比如說著名的音樂家蕭邦,醫生就曾經建議他去個陽光普照的地方日光浴,心情放輕鬆,也許就能痊癒。當時並不是說醫生治不好疾病,死馬當活馬醫隨便瞎掰,而是那些有曬太陽日光浴的病人,最終肺結核痊癒的機率,的確是相對較高。

  一百年後,科學家發現體內的維生素D,果然是人類重要的免疫激素之一。當細菌感染呼吸道粘膜時,維生素D會促進兩種可以殺細菌的蛋白質,分別為防禦素(defensin)與抗菌肽(cathelicidin),這兩種所謂的「制菌胜」,可以在細菌的細胞膜上戳一個大洞,讓牠們開腸剖肚而死,想到那個血淋淋的畫面,真是不亦快哉。

  接著科學家也發現,成年人血清中維生素D若不足,每下降四個單位(ng/mL),就增加百分之七的呼吸道感染機率。至於而兒童方面,如果血清中維生素D低於20個單位,中耳炎的機率就高出其他人兩倍以上。其他與血清維生素D不足相關的感染症還包括了陰道炎,C型肝炎等等。

 

口服維生素D來減少反覆中耳炎?
  除了努力曬太陽這個方法之外,多吃魚、蛋黃、豬肝、香菇等等,都是最天然提昇血清維生素D的方法。然而隨著都市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加上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想靠天然的方法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對某些家庭而言似乎是難解的題。於是專家就想著,如果用額外口服維生素D的方式,是否能改善這些反覆中耳炎、鼻竇炎孩子的生活品質,進一步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呢?答案似乎是可行的。

      英國的學者經過綜合型研究統計後發現,口服維生素D的成年人,可以減少百分之三十六的感冒機率。2013年義大利的小型雙盲試驗也發現,每天補充維生素D一千單位(IU)的孩子,經過大約四個月之後,可以顯著地減少中耳炎的復發。還有很多小型試驗也有類似的結果,不過每個研究使用的維生素D劑量不同,時間點也不同,所以目前醫生還很難做出結論,告訴那些反覆中耳炎、鼻竇炎的孩子,到底要用多少劑量的維生素D來預防。

 

先戒煙再說
  維生素D在安全的劑量之內(2000IU),理論上是有益無害,所以針對那些飽受反覆感冒、中耳炎、鼻竇炎的孩子,似乎是值得一試的方法。但千萬不要矯枉過正,迷信口服維生素D可以治百病,世界上沒那麼好康的事。

  其實,如果您的孩子時常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第一步,還是趕快請家中的老菸槍把菸給戒了,以及把燒香的空氣污染給徹底隔絕。家庭中沒做到菸害控制,吃再多維生素D,我看效果也只是杯水車薪。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如何計算早產兒的矯正年齡?

 

早產兒是指未達37週出生的嬰兒,由於早產兒在媽媽體內生長的時間不足,胎兒的生理機能、腦神經發展都尚未完成,因此,寶寶照護需要家長多一份的用心。禾欣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一般而言,早產兒2歲前會使用矯正年齡來觀察其生長狀況,2歲後即可恢復使用實際年齡;但是,預防注射則須以寶寶實際年齡來接種疫苗喔!

 

 

 

孕期中,胎兒的體重與出生時間與健康狀況息息相關,然而,無論初生寶寶的體重多少,只要早於37週出生就算是「早產兒」。

 

早產兒因在媽媽體內的時間不足,身體機能可能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早產兒2歲前的身高、體重、頭圍等生長指標、認知發展或添加副食品等,建議都要採用「矯正年齡」的方式來進行評量,2歲後即可恢復使用實際年齡。

 

矯正年齡的計算方式:早產兒矯正年齡 = 「現在日期」-「預產日期」

 

然而,吳書毅醫師提醒,雖然早產兒是使用矯正年齡來觀察生長發展指標,但是預防注射則須依照寶寶的實際年齡來計算,家長宜留心兩者差異。

 

 

專家諮詢:禾欣診所 吳書毅醫師


在家玩遊戲 ㄅㄆㄇ輕鬆學

 

作者:吳碧芳
圖片來源:徐榕志攝影

 

小一新鮮人入學後的前十週,「注音符號」是孩子將面對的第一個闖關挑戰。擔心孩子之前沒學過或不熟悉注音的家長,該如何利用暑假期間,玩出注音符號的學習好胃口?

 

在家長的期待之下,的確有許多幼稚園提早教注音符號。不過,若孩子沒學過,或即使學過但對注音符號仍不熟悉,家長也別太擔心。台北市健康國小老師謝秀芬表示,小一開學後前十週課程,「國語手冊」全都在教注音符號,這是教育部在課程綱要中所明定的課程,所以小一老師會上,不會跳過不教。
 

讓注音與生活有連結

其實,在教學領域推廣注音符號教學多年,謝秀芬並不建議太早讓孩子學注音符號,她說:「孩子上了小一卻還不會注音符號,並不表示孩子的語言能力比較弱,這是必須打破的迷思。」她進一步說明,注音符號只是一項輔助工具,目的是為了幫助孩子學習國語文和自我表達,讓孩子在不會寫很多國字之前,可以藉由簡單的符號做到我手寫我口。所以,小一課程需要安排十週的時間,讓孩子能夠學會應用和書寫。

但是,家長難免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點,如果可以趁著暑假期間做一些準備,或許對孩子適應小一新生活會有所幫助。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謝秀芬並不反對家長有彈性的讓孩子提早接觸注音符號,但要特別留意的是,雖然注音符號只有三十七個,卻比國字還不容易記牢。因為符號對孩子而言是很抽象的概念,若孩子沒有接觸就直接進入認知階段(要求孩子死背、抄寫),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學習壓力,讓孩子從學習中逃走。

 

接觸注音符號的第一步,必須讓孩子能將注音符號和生活產生連結。謝秀芬表示,注音符號是一種標音工具,家長就是孩子最棒的老師。所以,在日常生活對話中,家長就得要求自己先說得字正腔圓,發音正確,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會跟著這樣說。

如何解音、拼音,是學習注音符號最困難的地方,這是因為孩子還未能掌握聲音的基本構成元素。《注音符號 E-Z Teach》(蒙特梭利出版)作者、台北市嘟嘟托兒所所長王川華以多年從事幼兒教育的觀察發現,這是因為大人說話的速度都很快,所以從日常的對話中,孩子根本無從察覺出不同的音節怎樣能組成一個字,自然無法憑空想像注音符號和口語表達有什麼關聯。

王川華認為,注音符號之於幼兒的意義就如同形狀、顏色,是幼兒認識生活、成長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嬰幼兒與生俱來的敏銳聽覺,能幫助他從六、七個月大開始就能分辨家人常說的語言和其他語言的差異。藉由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中強調的學習敏感期,把握幼兒語言爆發的關鍵期,其實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家長就能在自然、輕鬆的狀態下,幫助幼兒掌握國語發音的基本元素。
 

三個小遊戲,注音拼讀輕鬆學

王川華提供三種遊戲活動,在嬰兒期就可以開始進行,把握嬰幼兒用感官學習的模式,輕鬆幫助他們建構解音、拼音的基礎能力。

 

遊戲一:看嘴型‧慢慢說

跟嬰兒說話時,家長必須放慢說話的速度,讓嬰兒看著家長的嘴型,慢慢的把字的基本音素,放慢語速說出來。舉例:ㄇㄚ~˙ㄇㄚ(媽媽)、ㄅㄟ~ ˙ㄗ(杯子)。
 

遊戲二:貼壁紙,玩配對

當孩子已經掌握許多實物的名字,就可以玩指物命名配對遊戲。將注音符號寫在紙卡上(或使用市售的注音聲符卡),將聲符卡與相對應的實物圖卡配對,可當壁紙貼在牆上、冰箱門上或任何孩子日常活動的地方。經常有意無意的用遊戲的方式說給孩子聽,一段時間之後,親子一起玩扮家家酒遊戲,告訴孩子:媽媽要買ㄅㄟ~˙ㄗ(放慢發音的語速),請給我ㄅㄟ~˙ㄗ;以此類推。
 

遊戲三:聽到相同音調,拍拍手

如何讓孩子掌握字音聲調的抑揚頓挫?

家長可以跟孩子玩「聽到相同音調就拍手,不同就打叉」遊戲,這是一種能訓練孩子辨識國音中四聲的遊戲。

將相同音調的字組成一串反覆唸給孩子聽,偶爾穿插不同的音調。好比家長這樣說:鼓母鼓祖乳(都是三聲),唸完問孩子,音調一樣嗎?再示範一次:鼓冬鼓冬棒(有三聲、一聲、四聲),唸完問孩子,音調都一樣嗎?重複遊戲數次,讓孩子慢慢察覺其中差異。

幼兒發音不正確,該如何糾正?謝秀芬表示,幼兒的構音器官尚未發展成熟,無法正確的發出某些音是正常的。

 

從第一次開口看構音能力

不過,要如何確認孩子有沒有構音的問題,可以從小嬰兒開口說的第一個字來判斷。

大部分嬰兒會先說ㄅㄚ或ㄇㄚ,但有些嬰兒卻是說ㄇㄟ。其實ㄅ、ㄆ、ㄇ都是雙唇音,是語言中最早自然發展出來的音,不需要特別教,嬰兒也能自然開口說出來。所以,如果嬰兒第一次開口說的是ㄇㄟ,家長可以放心,這表示孩子的構音能力沒有問題。

由於孩子的構音器官發育大約在五、六歲才逐漸發展完成,因此對四歲以下的幼兒來說,要正確的發出ㄓ、ㄔ、ㄕ、ㄩ、ㄣ、ㄥ這些音是困難的,這也是謝秀芬不建議太早要求孩子精熟注音符號的原因。

 

但是,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從沒聽過父母示範如何用正確的拼音說話,即使是五、六歲的學齡兒,也沒辦法正確的發出這些音。所以,孩子會把圈(ㄑㄩㄢ)念成千(ㄑㄧㄢ),把蜘(ㄓ)蛛(ㄓㄨ)念成ㄗ ㄗㄨ都是很常見的。建議家長必須在孩子面前做正確的示範,讓孩子看著家長的嘴型,將字音用拆解的方式,慢慢的說出來給孩子聽,讓孩子能用耳朵聽、用眼睛看著家長的嘴型,並鼓勵孩子開口說,經過反覆練習,且當孩子的構音器官發育成熟,學習自然水到渠成。






【更多豐富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http://bit.ly/29HQfp7  

 


延伸閱讀: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小雨麻分享私房祕訣! http://bit.ly/29IbjYC 
全台特搜!玩具免費隨你玩 http://bit.ly/29IFCwW 
超有同感!六七年級爸媽必看的玩具演進史 http://bit.ly/29JewZ9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嬰兒口水疹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趙昭明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媽咪惠娟.大寶寶丞丞&
小寶寶叡叡

 

口水疹是一種皮膚發炎的現象,輕微的口水疹並不會造成寶寶的不適,但若是寶寶因發癢而搔抓出傷口,就容易造成細菌感染。預防口水疹,除了加強皮膚清潔之外,也可透過醫囑使用藥物,給予寶寶最適當的治療。

 

寶寶唾液特別多?

唾液的分泌,主要是透過大腦皮層的控制,像是年齡、飲食習慣、生活環境等都會影響其分泌。正值快速成長的嬰兒時期,開始學習吸吮、吞嚥、咀嚼等動作時,口腔肌肉都不斷地在發育;另一方面吞嚥食物時,也需要分泌唾液來達到潤滑的效果,自然而然唾液的分泌就會開始增加。在牙齒生長的過程中,唾液腺同樣會受到刺激,大量分泌,吸吮奶嘴亦是

 

唾液是造成口水疹的源頭

口水疹是一種皮膚發炎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唾液停留在皮膚上的時間較長,而導致唾液中的消化酵素,有機會溶解掉表皮最外層的「角質

所造成的傷害。角質層內的細胞含有角蛋白,有助於減少水分的流失,保持皮膚濕潤。一旦角蛋白受破壞,水分便容易流失,形成皮膚乾燥、發癢、脫屑的現象。無論是成人或是嬰幼兒都會有同樣的影響,但由於寶寶的皮膚較薄,比其他年齡層的人更容易發炎。

 

細菌感染才是問題的開端

輕微的口水疹並不會造成寶寶不適,但當角質層不斷受到唾液中的消化酵素溶解,從發紅、脫屑,使寶寶發癢的現象就會陸續發生。當皮膚出現傷口,細菌感染的問題便接踵而來。最常見的細菌感染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與白色念珠菌,此兩種細菌都是皮膚常見的菌種,當數量皆維持在一定的平衡之下時,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危害,但當皮膚出現傷口,容易形成細菌大量孳生,破壞原有的平衡。當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口會形成類似金黃色的膿包結痂;感染白色念珠菌,皮膚會出現凸起的小紅疹或白色顆粒。趙昭明皮膚科診所趙昭明醫師提醒,輕微的口水疹並不需要用藥,但當發展成細菌感染,就不得不用藥治療。

 

寶寶口水疹用藥須知

只要父母注意寶寶的皮膚清潔與保養,口水疹是可以根除的。當發現寶寶下巴有輕微的發紅,可定時使用綿布沾清水輕輕擦拭掉嘴邊的唾液,再塗抹顆粒較細的凡士林或乳液,隔絕口水與皮膚的直接接觸,就能輕鬆與口水疹說再見。趙昭明醫師指出,一般外用的類固醇,分為七個等級,用於治療較嚴重的口水疹大多使用藥效最溫和的第七級或第六級,除類固醇之外,也會適時使用抗生素。塗抹時,必須遵照醫師指示,趙昭明醫師提醒,只需在患部塗上薄薄的一層即可,多塗反而會造成皮膚的負擔。

 

容易與口水疹混淆的皮膚炎

一般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與脂漏性皮膚炎,與口水疹同樣都會有皮膚乾癢脫屑的問題,也因此容易被混淆。異位性皮膚炎,百分之八十來自於遺傳,是一種慢性皮膚過敏的發炎症狀,容易反覆發作,好發於寶寶的雙頰,並同時於手彎與腿彎處出現病徵。出生至3個月大的寶寶,皮脂分泌旺盛,容易出現脂漏性皮膚炎的問題,好發於胸部以上的脖子、臉部、耳朵、頭皮等油脂分泌旺盛之處。透過皮膚科醫師的診斷,才可確認病因,給予寶寶最即時且適當的治療。

 

預防口水疹從你我做起

引發口水疹的元兇就是唾液,平日應加強寶寶皮膚的清潔,也要儘量避免過於頻繁的親吻動作,另外也要呼籲家長,清潔動作務必放輕、放柔,以免擦出二次傷害的細菌溫床。如寶寶有吸吮奶嘴的習慣,要注意容易往嘴邊擴散的唾液,減少寶寶吸吮奶嘴的時間,也是預防口水疹的小撇步。而當寶寶到了開始接觸副食品時,流口水的狀況會漸漸得到改善,皮膚的抵抗力也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強化,口水疹形成的機率便逐漸下降。

 



 

※原文刊載於20160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柯以柔為母則強 Beingastrongmom,Nevers

 

採訪撰文/戴筠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梳化/萬紫雲
服裝造型/三曜設計,Lezis
服飾品牌/Zalora、Infanlab、Bizouzou

 

 

她從《超級明星臉》出道以來,已經在演藝圈待了整整14個年頭,曾岀過專輯,也曾上山下海主持外景節目,還參與過多部戲劇演出。近幾年,她從笑容可人的水果妹搖身一變成為精明幹練的「柔媽咪」,在臉書粉絲團分享的育兒經每每超過數千條轉發。她,是柯以柔。這次她帶來萌值爆表的三寶妹小檸檬,和讀者分享甜中帶酸的育兒趣事,以及苦中回甘的家庭生活。

 

★☆第三胎吃足苦頭「卸貨」竟大失憶
演藝圈女藝人近幾年掀起懷第3胎的熱潮,笑容甜美的「柔媽咪」柯以柔也在去(2015)年7月生下萌值爆表的三寶妹「小檸檬」。談到懷第3胎的機緣,柯以柔說其實自己很意外,雖然沒有排斥生老三,但也沒想到送子鳥這麼快又飛來。當時二寶小水果只有1歲多,她家庭事業兩頭燒,幫忙帶孩子的柯媽又撂狠話不准她再生,種種壓力讓她在驗岀懷孕的那一刻嚇得哭了出來。在經過一番心理掙扎後,她在一次聚餐後把柯媽拉到角落,鼓起勇氣告訴她自己懷孕的消息。結果柯媽反應出奇鎮定,只說「要生第3個也可以啦,我可以幫忙帶。」總算讓她放下心中大石,開心準備迎接三寶到來。


相較前兩胎懷孕的輕鬆自在,柯以柔懷小檸檬初期可以用驚濤駭浪來形容。她在4個月以前嚴重害喜,幾乎每天都狂吐,連水都沒辦法喝,再加上生病,整個人呈現虛脫狀態,既不能工作也無力照顧小孩,可說吃足了苦頭。而在「卸貨」以後,可能因為先前孕期太過疲累,素來精明的柯以柔竟然大失憶,對整個生產過程完全沒有印象。從手術室被推出來以後,見到柯媽第一句話是「我生完了?」第二句話是「護士有抱小孩給我看嗎?」讓人啼笑皆非。她尷尬說,幸好老公有拍下生產過程,否則糊里糊塗就生了,也不知道孩子有沒有抱對。
雖然生了3個孩子,柯以柔的身材依舊纖細,甚至比之前更瘦,讓人羨慕不已。問她到底怎麼辦到的?柯以柔說,她一直以來都保持規律的作息和飲食,除了三餐以外,點心和宵夜一律不碰,晚餐也都在晚上7點前解決,7點以後就不再進食。工作壓力這麼大,下班不會想吃個大餐犒賞自己?柯以柔笑笑「養成習慣後,現在太晚吃東西反而會覺得食物卡卡的,不舒服。」



★☆小檸檬帶財天使寶寶揪感心
三寶妹暱稱「小檸檬」,好巧不巧,她岀生時黃疸一直降不下來,變成名符其實的黃色小檸檬。雖然如此,柯以柔一點也不怕麻煩,一直到小檸檬9個月都餵她喝新鮮的母奶,比老大老二喝的時間都長,顛覆一般人認知的「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第三胎隨便養。」她感性地說,正因為小檸檬是最後一胎,所以會更珍惜與小檸檬在嬰兒期相處的時光。「我還曾經和我媽說,要不是我前三胎都是剖腹,可能會生第四胎,結果被我媽罵神經病,哈哈。」看到媽媽這麼疼妹妹,另外兩個孩子會吃醋嗎?柯以柔表示,小檸檬和哥哥小味留長得很像,所以哥哥很疼她,還會在小檸檬床邊唱英文童謠哄她入睡。小水果則因為還小,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當姐姐,剛開始看小檸檬的眼神就像看外星人,甚至不敢靠近嬰兒床,不過姐妹倆睡在一起以後就好多了。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07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4976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