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施打流感疫苗的好處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 胡念之醫師 

 

每年10月是流感疫苗施打的時節,許多人每到這個時候就會詢問「一定要施打流感疫苗嗎?」新光醫院家醫科胡念之醫師表示,由於流感的變異性大,每年流行的病毒都不太相同,施打流感疫苗可以提高身體對流感病毒抵抗力,即便受到感染,症狀也會相對輕微許多,因此建議公費施打對象應積極接種疫苗,以提升個人保護力。

根據統計,每年約有200萬人受到流感病毒的感染,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婦等都是高危險族群。雖然大部分的流感都屬於輕症,只要接受即時、適當的治療約一週可痊癒,但仍有少部份人感染流感後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甚至造成死亡。據統計,孕婦若不慎感染流感,死亡率更可能是一般人的7倍之高,不可不慎。

 

然而,胡念之醫師提醒,接種流感疫苗後不代表完全免疫!接種流感疫苗會大幅提升對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即使仍有得到流感的可能,但症狀會比較輕微,且出現重症的比例也會降低,因此仍是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流感疫苗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家醫科、小兒科」

 

 

 

延伸閱讀:

【流感常見五大症狀!】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2046

【感冒和流感的區別】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3942 

 


 

林嘉綺 母愛成就的幸福

 

採訪撰文/戴筠

攝影/陳明聖

梳化/Jagger

造型/Jason

裝/Karen Miller、mothercare

女鞋/Steve madden

 

 

 

高冷、美豔、時尚、伸展台女王…這些是名模林嘉綺給人的第一印象。擁有11頭身完美比例與精緻小臉的她,憑藉先天優勢先後征戰巴黎、米蘭等國際秀場,每一次在舞台上的華麗轉身都讓人驚艷。她在2011年走入婚姻,短短幾年間便接連生下兩個可愛的寶貝女兒。這次她帶著5個月大的小女兒SaSa接受專訪,除了分享第2胎從懷孕到生產的過程、孕期健身的祕訣,也透露不少家庭趣事。想知道第一名模如何與3歲女兒大鬥法?脫下高跟鞋的她又是如何在母親角色與模特兒身分間取得平衡?快來瞧瞧這期的封面故事吧!

 

小產後又懷孕…第2胎得來不易

談到第2胎的懷胎過程,林嘉綺說,其實中間歷經不少波折。她在懷SaSa之前曾有過一次小產,當時不但嚴重害喜還常常頭暈,強忍不適的她一直等到第9週都沒有聽到寶寶的心跳,最後只好忍痛放手。當時她受到很大的衝擊,所幸她在小產月子期間積極調養身體,隔了3個多月便又懷上SaSa。「那時知道自己再度懷孕,心情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在開心之餘也怕自己的身體無法負荷,所以在懷孕初期1週跑1次醫院做檢查,就怕有什麼閃失。」幸好SaSa很爭氣,不到6週心跳就已經很穩定,這也讓林嘉綺夫妻放下了心口的大石。不過可能因為之前小產身體未完全恢復,林嘉綺在懷SaSa時仍舊吐個不停,必須一直躺著休息才能稍微緩解,看在老公黃麟書眼裏十分心疼。為了讓老婆能專心待產,他毅然化身成「超級奶爸」,一肩扛起照顧大女兒的工作,無論是泡奶、洗澡或帶孩子出去玩無不親力親為。林嘉綺感動地說「他不是只有週末假日才幫忙帶小孩,KuKu幾乎無時無刻都黏在他身上,以一個男人來講真的很不簡單。」

 

孕期運動 老公成專屬私人教練

近年國人瘋健身,這股運動風潮也蔓延到孕婦圈,先前就有一名懷孕8個月的孕媽咪在臉書po上自己的「腹肌照」引發網友熱議。每週都會固定健身3次的林嘉綺說,她懷SaSa時也有持續健身,前3個月因為害喜比較嚴重,主要以散步為主,大概到了4個月左右就開始做TRS、深蹲等運動。身為健身中心老闆的黃麟書特別為她設計從孕期到產後一系列課程,讓她不必花時間到外面去上課,連孕婦間風行的瑜珈也一手包辦,她甜蜜地說「這是老公給我的額外紅利。」也因為另一半有健身方面的專長,林嘉綺常被周遭友人詢問該如何在孕期運動,她索性在第2胎懷孕期間親自下海示範教學,和老公合體拍攝孕期健身影片,也在今年9月出了一本教學書「孕動瘦」分享自己的經驗。


維持體態看肌肉量 體重不是重點!

談起健身經頭頭是道的林嘉綺,對於孕期如何維持體態也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她表示,許多孕媽咪都會斤斤計較體重,但其實胖幾公斤不是重點,重點在肌肉量的多寡。肌肉量多的人通常身形會比較緊實、輕盈,穿衣服的尺寸也會比較小。以兩個同樣體重的孕媽咪為例,肌肉量多的一方看起來一定比較瘦。「胖幾公斤不能完全代表當時的身體狀況,要看肌肉量和脂肪量的比例。」而增加肌肉量的方法就是持續運動,避免吃加工、精緻食品和含糖飲料,儘量選擇多樣化的原型食物。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年09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引發胎兒異常的5大常見原因

 

文/陳珮瑜

採訪諮詢/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

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每對父母都希望腹中寶貝平安健康,但不論是基因還是大環境,都存在著可能引起胎兒出現異常的因子,本篇邀請專業醫師為大家解答引發胎兒異常的常見原因。

 

常見的異常類型

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表示,所謂的胎兒異常分為很多類型,有些會影響生理機能,而有些則是生理機能正常,但有外觀上的疑慮,例如胎記、瘜肉等。而胎兒異常大致可分為結構性與功能性:

 

結構性異常

結構性異常意指重大肢體傷殘,或是器官等結構上的缺損,例如:先天性心臟疾病、侏儒症等。蔡可欣醫師表示,大部分的異常可在產前超音波診斷出來,但超音波診斷也有限,太細微的部分還是要等到出生後才能確認。然而,結構性異常也分為許多種,唐氏症候群即為結構性異常,由於第21對染色體多出一條,使個體發育都出現問題,也有些胎兒異常是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連帶影響到其他功能。

 

功能性異常

指結構正常,但已形成的器官功能不佳,例如聽力缺損、視力障礙等,可能某個神經環節有缺失、代謝不良、缺乏某種酵素等,蠶豆症也屬於功能性異常,患者的結構沒問題,但是代謝功能有異。



常見原因

1、遺傳因素

染色體異常最常見的例子即為唐氏症,而胎兒罹患唐氏症的機率與孕媽咪的年齡成正比,但與唐氏症類似的染色體異常疾病也可能發生在年輕婦女。顯性基因遺傳性疾病只要單一的顯性基因異常即可顯現,因此,只要父母其中一方帶有此類異常基因,下一代皆有一半的機會患病。

隱性基因遺傳性疾病則是一對基因同時異常所致,常見的隱性遺傳疾病有地中海型貧血、龐貝氏症等。性聯遺傳疾病是由X染色體的基因所引起,帶有此異常基因的母親表現正常,而她所生的男孩有一半的機會罹病,女孩則每人有一半的機會成為帶因者。

 

2、母體本身疾病

若孕婦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等,可能會提高胎兒異常的機率。若在孕期感染德國麻疹,則會導致胎兒發生聾、盲、心臟及其他異常。有些孕媽咪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例如精神科用藥,若這段時間並未經醫師評估仍持續用藥,就可能影響胎兒。

3、藥物

部分高血壓、精神科相關藥物或是化療藥物等,都會對胎兒發育有不等程度的影響。一般而言,若孕媽咪在不知已懷孕的情況下服用藥物,例如感冒、消炎藥、安眠藥、止痛藥、手術時的麻醉藥等,在短期使用的情況下,並不一定會造成胎兒異常。

4、菸、酒

@:抽煙的婦女較易流產,或使胎兒體重過輕,胎兒的死亡率及殘障率也會提高。有酒癮的孕婦所生下的新生兒,常具有心智及身體的先天性缺陷。

5、環境因素

若孕媽咪在懷孕早期暴露於大量X光照射中,特別是直接照射骨盆腔,可能會危害胎兒,造成先天缺陷。許多化學物也被認為會導致先天缺陷,例如土壤汙染、水汙染等。

 

產前檢查‧提早準備

蔡可欣醫師表示,現在會建議胎兒異常風險較高的孕媽咪自費進行某些篩檢,例如唐氏症。健保也有給付高齡產婦的羊膜穿刺,但小於34歲的孕媽咪需自費,雖然一般超音波檢查只有給付一次,但通常會建議於20週左右進行高層次超音波篩檢。台灣的健保產前共給付10次,初期1個月一次,20週之後2週一次,後期則是1週一次,整體共約10次產檢。目前推廣產前篩檢的目的,並非發現胎兒異常即終止妊娠,很多問題是可以透過醫療處置解決的。若寶寶出生後可能有呼吸道或先天性心臟病等,寶寶出生時,就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或治療,家長可以儘早預防和準備,在生產時就可以選擇具有相關設備的醫療院所,產後不會手忙腳亂,也知道該如何妥善照顧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6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有苦說不出?原來爸爸這樣想!新手爸爸的育兒之路

 

 

採訪撰文/陳惠玲

企劃編輯/湯佳珮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張祺康、爸爸同學會召集人 曾國榮、《倫敦大學教我的13個逆轉心理學》作者 程大洲

攝影/BabyPure寶寶專業攝影

Model/CC CHEN、Lin(※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孩子剛出生的前兩年,新手爸爸會面臨哪些狀況呢?較難開口求助的男性成為父親,又有哪些說不出的苦?本篇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新手爸爸的育兒心情和挑戰,並邀請專家提供新手爸爸建議及資源,度過這個人生角色大大轉變的階段。

 

新手爸爸訴苦時間

新生兒出生,除了喜悅,接下來就是實際遇上的挑戰,到底對爸爸來說,生理、心理有哪些說不出的苦呢?爸爸同學會共學團體召集人曾國榮提到到身邊的新手爸爸常見的狀況:

1.成為睡不飽的工具人:認真的爸爸變成苦命的司機、跑腿、搬運工。

2.跟太太疏離:包括太太看重孩子過於先生而產生的孤獨感,及跟不上太太與孩子間的情感連結。

3.想念自由的生活:無法放下興趣、嗜好的糾結感。

 

《倫敦大學教我的13個逆轉心理學》作者,同時也是兒童心理發展專家程大洲也分享自己過往的經驗:由於需要讓太太多休息,產生足夠的母乳,晚上由他安撫孩子睡眠。而孩子睡眠不定時就容易影響情緒,接著就會影響夫妻溝通的模式。他歸納出新手爸爸最主要面對的問題首推睡眠、時間管理以及夫妻關係等三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張祺康說明:重複、持續且注重細節的育兒工作,對大多數的男性,是比較考驗耐心的。在腦部功能上,不少男性對情緒的感受力及情感表達通常較不擅長,加上與孩子的關係不如懷胎十月的母親來得緊密,所以需要花一些時間揣摩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及表達;而產後母親的情緒通常變得較為敏感,甚至容易有產後憂鬱的情況發生,這些都會在新生兒剛出生的階段,讓新手爸爸容易有已經很努力、但還是不到位的挫折之苦。

 

 

此外,由於現代社會形態的改變,對男性有「新好男人」的期待,強調爸爸白天工作要做好,晚上要顧家,放假要帶孩子出去玩。要滿足這麼多種角色,這樣的框架無形中雖然是一種動力,但也會是壓力,新手爸爸可能在多重角色轉換當中,迷失了方向。根據統計顯示,懷孕有相當的比例都是計劃之外,所以除了孩子出生後人生重心隨之轉移、失去自由,還有許多措手不及的相關知識能力需要惡補,再加上家庭關係和工作挑戰,都是年紀較輕的爸爸要去克服的。而若是年紀稍長的新手爸爸,大多事業有成、經濟穩定,但面對照顧孩子要犧牲多少時間及體力是很現實的問題,也是許多爸爸的掙扎。

 

從新手爸爸到上手爸爸

爸爸要如何度過新手階段,使太太、孩子身心照顧都被滿足,讓一切儘快上手呢?程大洲分享一些祕訣:

1.產前階段:跟肚子裡的孩子多說話,會幫助男性產生更強烈的親子連結。若有機會上醫院的產前教育課,也能在生產前後有良好的預備。

2.產後復原階段:以前下班回家就是夫妻倆放鬆時間,有了新生兒後,先生下班就是太太的放鬆時間。所以,做先生的也要能在這個時候多體諒太太的辛勞與諸多身體上的不適。如果有機會,與太太單獨出去約會一下,對增進關係及紓壓都有幫助。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08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5046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嬰兒集尿,秘技大公開!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嬰兒不明原因的發燒,你抱著他去醫院,醫師檢查完畢後,說:「留個小便檢查,以排除泌尿道感染。」

  護士請你幫寶寶脫下尿布,對準他的小雞雞(或小妹妹),貼上收集小便的尿袋,溫柔的囑咐:「每隔十五分鐘打開看一下尿了沒,如果有尿再來告訴我喔!」然後就去忙了,留下你抱著孩子,癡癡等待他噴出黃金之泉。

  一小時過去,兩小時過去,三小時過去…醫師門診都看完離開了,你被趕到其他候診區繼續等待。爸爸翻開尿布的動作越來越粗魯,媽媽說話的聲音越來越不耐煩,大家心裡只有一句OS:「你這小子已經喝了這麼多奶,什麼時候才要給我尿!」

 

收集小便秘技大公開

 

  相信上述的劇情,許多家長都心有戚戚焉,尤其是寶寶晚上發燒跑急診的,時常凌晨三、四點才能回家,只因為寶寶不尿!所以,今天就讓我來分享一個西班牙醫生發明的方法,竟然可以讓大部分的寶寶在一分鐘左右就尿出來喔!

 1. 貼好尿袋之後,一個人雙手抱著嬰兒,讓嬰兒的腿自然垂下。

 2. 另一個家長用食指與中指,快速敲打寶寶的膀胱部位三十秒,約敲打五十下。

 3. 接著寶寶稍微側身,讓剛才敲打膀胱的家長,用雙手大拇指,按摩下腰部脊椎旁邊的肌肉,按摩三十秒。

 4. 重複上述步驟,直到寶寶尿出來。

 5. 如果五分鐘都沒有尿,可以先休息餵奶,二十分鐘後,再試一次。


Reference: Herreros Fernández ML, et al. Arch Dis Child 2013;98:27–29.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大家可以在家裡練習看看,感覺果然很神奇的爸爸媽媽,歡迎留言按讚,並分享給需要的父母!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