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後常見5大不適症與舒緩方式
- 2016 / 07 / 06 06:01 PM
產後常見5大不適症與舒緩方式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木生婦產科副院長李佳珩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漂亮媽咪Linda
產後不適症的經歷都是為了哺育寶寶、恢復身體機能的必經之路。產後受傷的程度、疼痛感因人而異,醫療院所從傷口治療、舒緩不適,讓產後的媽咪們能夠順利恢復因懷孕及生產所造成的傷害,另一方面也提供新生兒照護的衛教諮詢,讓新手媽咪們能夠在身心靈都得到足夠的修復。
木生婦產科副院長李佳珩表示,一般月子中心在剖腹產約產後兩周,會視傷口恢復的程度和媽咪的體力,評估是否開始進行伸展運動,鼓勵媽咪們不要只悶在房間裡,面對哺育寶寶的壓力,可多接觸其他媽咪,分享育兒經。而剖腹產在住院期間,建議使用適量的術後止痛,術後止痛做得好,可將疼痛感降低到可以忍受的範圍,視媽咪的體力恢復,儘快於術後12~24小時,邁出下床走動的第一步。
1.自然產的傷害
自然生產的傷口於會陰部,疼痛程度可視傷口大小、血腫現象而有所不同,以一般情況來說,疼痛感於產後數小時至2天內最為明顯,出院回家休養或在月子中心時只會有些微的不適。
舒緩方式
產後急性期,產後24小時內,主要以「冰敷」舒緩疼痛。24小時至產後一至二周內以早晚各一次,每次持續10至15分鐘的溫水坐浴泡盆促進血液循環,在溫水內也會加入些許優碘,達到傷口的清潔消毒及惡露異味的排除。如有產婦因裂傷較嚴重、合併血腫需要較長的癒合時間,可延長冰敷時間或延後下床活動的進度。
2.剖腹產的疼痛
剖腹生產傷口較大且位於疼痛感較明顯的下腹部,一般也是在產後的2天內最為疼痛,疼痛的感覺會依時間與傷口的癒合狀況愈來愈輕微,持續到產後約2個月左右,臨床上,也有部分媽咪疼痛感持續到產後半年,若因動作較大,拉扯到某個角度就會出現些微的痛感,屬正常現象。
舒緩方式
傷口復原期,於左右兩側容易因過度活動、拉扯感到撕裂性的疼痛,建議使用束腹帶將傷口固定,並避免大動作,適量的術後止痛也有助於產後能儘早下床活動,利於全身機能的回復。
3.上腹疼痛
較常發生在剖腹產的媽咪,當腹部開刀、空腹時間較長、腸胃蠕動不好,而容易引起「腸絞痛」,合併便袐、排氣不順、嘔吐等其它腸胃的症狀。
舒緩方式
注意飲食,以油脂少與軟性的食物為主,減輕腸胃負擔,並搭配調整腸胃機能用藥治療,腸絞痛的情形會在2至3天內恢復正常。
4.下腹疼痛
產後下腹疼痛,多為子宮收縮所造成,產後數個小時到2天之間最明顯,產後2周就比較能夠適應這樣的感覺。一般,產後3天痛覺會愈來愈不明顯,若輕摸肚子就會有明顯的庝痛感,或惡露有異狀、發燒,可能為合併感染。
舒緩方式
觀察宮縮程度以及惡露排出狀況,若已恢復良好,可減少為促進宮縮的子宮按摩,或者幫助宮縮的藥物;口服止痛藥,不會影響收縮的狀況,也不會影響母乳的哺育。
5.乳房脹痛
當產後傷口較緩和(產後2至3天),乳房脹痛感就會開始出現。初期乳汁較黏稠且新手媽媽較難以駕馭親餵的技巧,當母乳排出不順,就會有脹痛感出現。如乳房有硬塊、局部紅腫脹痛或伴隨發燒症狀,必須返診治療。
舒緩方式
勿以蠻力過度擠壓,利用地心引力的概念將上身微向前傾,以輕揉擠壓的手法,搭配天然精油或是潤滑乳液可避免皮膚破皮。按摩完、哺育後或局部疼痛,可以「冷敷」讓乳房達到放鬆。
輔助醫材
產後的不適症是恢復的歷程,而輔助醫材愈來愈多元,衛生棉和冰寶2合1能滿足會陰傷口需要冰敷但又須衛生棉吸收惡露;防沾黏貼片,若媽咪本身為易沾黏的體質,可先和醫生討論,術後於子宮表面放一層防沾黏貼片再縫合,有7至8成預防沾黏的效果。
※原文刊載於2016年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晚婚怎麼辦? 凍卵幫助保留生育力
- 2016 / 07 / 04 05:57 PM
晚婚怎麼辦? 凍卵幫助保留生育力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賴宗炫主任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隨著生育年齡不斷延後,冷凍卵子成了現代女性的新選擇,現在即使晚婚,預存的年輕卵子仍可幫助女性,實現優生寶寶的夢想。
技術突破‧凍卵率提高
隨著晚婚的女性日漸增加,希望能因此保存生育能力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為藝人的加持與近幾年冷凍技術的長足進步,卵子的冷凍保存就像為自己的生育能力買保險,讓未來即使女性晚婚,也能使用較年輕的卵子孕育下一代。早期必須冷凍卵子的族群多為未生育的罹癌婦女,為避免卵子品質受到影響,通常會在化療進行前,建議病患先進行凍卵,以保存健康的卵子,但隨著冷凍技術的突破,早年的慢速冷凍技術已被現行的玻璃化冷凍技術所取代,冷凍胚胎或卵子的存活率從以往的20%提升至今日的90%~100%,因而在臨床上,出現了更多的應用,其中為保留生育能力冷凍卵子或精子即為項目之一。
把握卵巢老化前
一般而言,女性在剛出生時,卵巢中至少含有100~200萬顆左右的初級卵泡,到青春期時,大約會有一半以上的卵泡被消耗掉,剩下30~50萬左右。從初經到停經,女性大致會經歷400次左右的生理週期,每一次的經期會消耗掉一些卵泡,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與作息也會讓卵泡的數量與卵巢功能大幅降低。建議冷凍卵子的年齡以30~40歲區間的女性為優先,因為身分證上的年齡不足以代表卵巢老化的程度,有些女性由於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不注重,可能年紀才剛滿30歲,就已有卵巢早衰的徵象,因此除了把握一般建議的生育年齡(35歲之前)提早懷孕之外,若有冷凍卵子的需求,可提前至醫療院所接受完整的生育能力檢測,確保在卵巢老化前決定是否先進行凍卵的計畫。
引卵程序
引卵程序的第一步必須施打排卵針劑引卵,排卵針的打法有許多種,常見的引卵療程有長療程、短療程,以及拮抗劑療程。在一般的長療程中,於女性下一次月經來之前的7~10天,醫師會給予1個禮拜的調理針,待月經來的2~3天再施打排卵針,排卵針成分為FSH濾泡刺激素或LH黃體荷爾蒙,該成分能促進卵巢中的卵泡成熟;並需連續於肚皮上施打8~11天(每日固定時間),以促進卵泡從小變大,而後再施打破卵針,讓卵泡能在36小時之後成熟,以利在排卵前進行陰道取卵。取卵後,當天將原本只能存活1天的卵子立即冷凍,就能延長其存活時間至10年甚至更久。取卵手術完成後,有些患者肚子會稍有悶痛感,陰道也會有些微出血,但只要定時服藥,約1~2天出血就會停止,悶痛感也會消失,而下一次的月經則會提早報到,大約7~10天就會進入下一個生理期。
取卵的風險
陰道取卵並進行冷凍雖屬門診手術,半小時即可結束,但仍具醫療風險,不但進行前需透過醫師的術前診斷,手術執行時也必須由專業醫師操刀,才能確保程序安全,並減少可能的醫療風險。凍卵可能出現的風險包含:
1.卵巢過度刺激
2.麻醉風險
3.取卵針感染
4.藥物過敏
延緩卵巢老化
想要保持卵巢健康不早衰,關鍵在於保持卵巢周遭的血液循環,建議女性不單要保持良好的飲食與作息習慣,規律運動、多曬太陽與維持適當體重(BMI值18~24之間),都有助卵巢功能的維持。冷凍卵子雖讓現代婦女得以保存生育能力,但進行前仍須謹慎選擇合格專業的醫療院所完整評估、把握取卵時機,才能讓凍卵計畫沒有遺憾。
※原文刊載於2016年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把握3原則 輕鬆面對孕期忌口食物
- 2016 / 06 / 30 10:19 AM
把握3原則 輕鬆面對孕期忌口食物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木生婦產科診所副院長毛士鵬醫師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為了寶寶好,什麼都要吃」與「為了寶寶好,什麼都要小心吃」的矛盾,讓準媽咪感到困擾,但只要明白孕期忌口的實際根據,其實不過量,媽咪也能放心愉快的用各種食材迎接寶寶出生。
懷孕初期無須刻意忌口
物種的演化存在著所謂的自然淘汰率,臨床上,發現懷孕後,不乏因胚胎不健康或著床、心跳不正常等因素所導致的自然流產,依據國外醫師曾對此觀察所做出的大膽假設,人類的自然淘汰率約有30%的可能機率,因此,若胚胎與母體先天就有造成不穩定的因素存在,那麼即便孕期小心翼翼的忌口,也可能抵不過自然流產率的發生。
一般之所以會認為孕期前3個月不穩定的原因,來自於自然淘汰率。孕期前3個月是胎兒發展各個器官的階段,此時,除了均衡飲食、多補充葉酸之外,唯一需要留意的是停用或避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的飲食與藥品,例如:菸酒、來路不明的藥品或已確定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的藥品,如:極大量的維生素A等,除此之外,就西醫的立場,任何健康的食物只要適量,並沒有需要因為懷孕初期的不確定性而有特別忌口的理由。
面對忌口食物的3項原則
1.淺嚐不過量
健康的飲食習慣包含多元攝取不同營養素來源的食物,因此,懷孕期間除了要均衡飲食之外,因為荷爾蒙變化的關係,孕媽咪腸胃蠕動變慢,採取少量多餐能減少孕期腸胃不適的困擾,而對任何新鮮與健康的食物,也建議要適量攝取,避免單一食物過量對身體可能造成的負擔。西醫認為,就算是傳統上認為需謹慎的孕期食物,如:薏仁或冰品,如果只是適量淺嚐幾口,對母胎並不會造成負面影響,但卻可滿足媽咪的口腹之欲,保持心情愉快。
2.不吃不熟悉的食物
對於懷孕前就習慣吃辣的四川媽咪或習慣每日喝咖啡的歐洲媽咪,因為身體對原本飲食習慣的適應,孕期絕大多數除了控制攝取量之外,不會刻意戒除原本的習慣,而對國內的媽咪而言,無論是吃辣調味的料理或喝咖啡,適量雖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但如果懷孕前沒有習慣攝取,懷孕後就不需要刻意碰觸該類飲食,或建議把握淺嚐的原則,以避免身體不適應所產生的不適,例如:因為突然吃太辣而拉肚子,造成子宮收縮等。
3.擔心就不吃
因為文化的關係,孕媽咪經常在飲食中接收到關於孕期忌口的建議,一旦聽多相關的建議,就難免擔心若不忌口是否會對胎兒造成傷害。醫學上認為健康的食物在適量的情況下都不會對母胎形成危害、無需特別忌口,但如果孕媽咪心裡有擔憂,那就不用勉強自己攝取,同樣的營養素建議可以從替代的食物來源攝取,不用擔心造成營養偏廢的問題。
孕期逐月增加適當體重
懷孕期間,建議媽咪的體重增加控制在8~12公斤之間,因為妊娠40周中,胎兒體重約3公斤,羊水1~1.5公斤,胎盤800~900公克,且為了孕育胎兒,母體的血量會逐漸增加起碼1公斤左右,加上為哺乳而準備的乳汁存量約1公斤,以及為保護胎兒,腹部與臀部增加脂肪至少約1公斤,因此,孕媽咪可以隨著胎兒的成長,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逐月增加孕期所需的公斤數。同時,妊娠期間的特別生理狀況在於,母體因為必須孕育新生命,所以會優先將養分供給胎兒,如果孕媽咪身材纖細,懷孕期間每日的營養攝取量又不足,身體就會將原本儲存於母體內的營養素釋出以供應胎兒;因此為確保母胎健康,孕期增加適量體重(至少8公斤)才不至於讓媽媽有營養流失的風險。
※原文刊載於2016年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妊娠期不適3狀況,孕媽咪怎麼吃最營養?
- 2016 / 06 / 24 04:08 PM
妊娠期不適3狀況,孕媽咪怎麼吃最營養?
採訪撰文:林靜莉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郁茹
模特兒:氣質媽咪孟潔
攝影:米果攝影
「我懷孕了!但吐不停怎麼辦?」相信這是許多孕媽咪的心聲,懷孕後雖然開心,但卻什麼也吃不下,甚至出現體重下降的情形。究竟妊娠期可能會流失哪些營養素?又該如何補充?本文特別針對常見孕吐、便祕、貧血三種不適症狀做介紹,讓孕媽咪能夠順利攝取足夠營養,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孕吐》攝取維生素B6
孕吐又稱為害喜,顧名思義就是懷孕期間造成的噁心、嘔吐等現象,好發於懷孕初期,發生比例約50~80%,但程度輕重不一,有些孕媽咪可能只是感到噁心、食慾不振,有些孕媽咪則會大量嘔吐,甚至導致電解質不平衡、體重下降等。不過,大多數孕吐情形通常進入懷孕中期後便逐漸緩解,只有少數的孕媽咪會持續至懷孕第7~8個月。
孕吐發生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因素,大多數的孕媽咪剛懷孕時,身體為了要穩定子宮內的環境、減少子宮平滑肌的收縮,會分泌大量的黃體素,使胚胎可以順利成長。但在分泌黃體素的同時,也會影響腸胃道平滑肌的蠕動,造成消化不良,進而出現反胃、嘔吐的現象;另一種心理因素則是因為部分孕媽咪心理壓力過大,包括擔心胎兒發育不全或尚未適應懷孕等,導致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情形。除了上述原因外,若孕媽咪本身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產多胞胎或葡萄胎、前一胎有孕吐病史或有胃腸肝膽、生殖泌尿或其他相關疾病等問題,也可能導致孕吐。
想改善孕吐,就必須先克服食慾不振和嘔吐的狀況,不少孕媽咪因為孕吐緣故,雖然常將大多數吃進去的食物全部吐出來,卻反而對某些特定食物免疫。林郁茹營養師表示,孕媽咪應以補充體力為優先,選擇自己吃得下的食物,待孕吐症狀改善,再開始逐步攝取其他食物,達到均衡飲食的目的。
‧少量多餐,避免空腹:
懷孕初期由於腸胃道的平滑肌蠕動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建議孕媽咪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讓身體慢慢消化食物,減輕腸胃負荷。即使胃口不佳,仍應進食,持續補充營養,避免胃酸分泌過多,導致腸胃不適。
‧清淡飲食:
孕媽咪應以簡單調味的清淡食物為主,包括低鹽、低油、低糖等,避免過於刺激、高油脂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導致胃脹、消化混亂、增加噁心感,加劇孕吐情形。
‧開胃食物:
多選擇清爽、略帶酸味的食物,包括酸黃瓜、酸梅汁等,幫助進食。
‧補充水分:
若孕吐情形過於嚴重,可能會出現脫水的狀況,甚至出現鈉離子、鉀離子吸收異常,建議孕媽咪每天應至少補充2000c.c.的水分,亦可適時在水裡加一點點的鹽或喝運動飲料,補充足夠的礦物質與電解質。
‧攝取維生素B6:
維生素B6具有預防嘔吐的效果,多存在於動物性肉類,包括牛肉、豬肉等,全穀類與蔬果類食物也含有維生素B6,例如:糙米、燕麥、菠菜、青花菜、花椰菜、香蕉、芒果、奇異果和小番茄等,若孕媽咪暫時吃不下任何食物,不妨先服用維生素B6的補充劑來緩解孕吐。
妊娠劇吐
一般的害喜症狀稱為妊娠孕吐,但若症狀過於嚴重,甚至會引起暈眩、體重明顯下降等,就稱為「妊娠劇吐」,症狀包括體重減輕5%以上、發生嚴重脫水現象、出現酮尿情形、抽血時發現血液為鹼性或酸性等。孕媽咪若發現有劇吐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必要時需住院觀察。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年05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4927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 低GI值飲食,遠離妊娠糖尿病
- 2016 / 05 / 31 03:04 PM
低GI值飲食,遠離妊娠糖尿病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營養課營養師 夏子雯
攝影/小江
為了避免得到妊娠糖尿病,醫師大多會請孕媽咪們「控制體重、少吃甜食」,不過除了少吃甜食之外,飲食方面還可以注意哪些細節?近年來很夯的低GI值飲食究竟是什麼?萬一得到妊娠糖尿病,如何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
妊娠糖尿病的定義?
妊娠糖尿病指的是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而在懷孕期間發現患有糖尿病,產後血糖又恢復到正常的範圍。患有妊娠糖尿病的負面影響很多,例如:巨嬰症、寶寶出生後低血糖(由於在母體內已習慣高血糖的環境,寶寶會產生胰島素來吸收血糖,但出生後媽咪不再供應血糖,寶寶體內的胰島素會使本身血糖迅速下降,反而形成低血糖)、先天畸形、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黃疸、紅血球過多,甚至是新生兒死亡等情況產生。
而且根據研究顯示,懷孕時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產後5~10年內會有大約40~60%的機率發展成糖尿病,因此孕媽咪不可不慎。
肥胖的危險因子?
*懷孕前肥胖或過重的人
夏子雯營養師表示,懷孕前過重(BMI大於24)或肥胖(BMI大於27)的人、高齡產婦、家族有糖尿病病史等,比較容易得到妊娠糖尿病,因為過胖或肥胖的人胰島素抗性較高,血糖容易控制不好,再加上懷孕荷爾蒙變化,所以血糖容易偏高;其實即使體重正常,也可能會患有妊娠糖尿病,不過機率相較於體重過重或肥胖者較低一點。
*有家族史的人
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懷孕時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機率會比較高。不過如果是上一胎懷孕時患有妊娠糖尿病,下一胎則不一定會有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篩檢的小提醒
懷孕24~28週時應做妊娠糖尿病篩檢,孕婦必須喝糖水來篩檢。有些孕婦覺得糖水很甜,想加水稀釋、或是加檸檬汁來中和甜味,夏子雯營養師表示,其實這些做法皆不恰當,因為加水可能會稀釋濃度,而加檸檬汁更是不建議,因為檸檬是水果含有果糖,可能會影響糖份總量。
什麼是GI值?
所謂的GI值,是指升糖指數(GlycemicIndex),也就是血糖上升的幅度。食物的GI值皆為經由實驗室所檢測出的數值。食物的GI值愈低,表示食物消化後愈不容易造成血糖上升,反之則是愈容易造成血糖上升。低GI值飲食一般來說適合普羅大眾,即使生完小孩後也可以繼續這樣吃,想要減重的人也特別適合低GI值的飲食,因為低GI值飲食方式使血糖的波動幅度不會太大,比較不會增加一直想吃食物的欲望(如果血糖波動的幅度大,就會容易餓)。
GI值一定準確嗎?
一般來說,食物的膳食纖維愈高,GI值就愈低,這也符合醫學界總是提倡多吃蔬菜的原則。此外,食物的顆粒愈完整,GI值也會比較低,例如:大燕麥比穀粉的GI值低。吃比較完整的天然食物,會比吃已經磨成粉的食物來得更理想(這裡指的是對大人而言,嬰兒副食品當然是例外)。
但是GI值不能完全相信,因為油脂也會影響GI值,食物的油脂含量愈高,GI值愈低,例如:冰淇淋的油脂含量高,GI值就比較低,所以GI值高低並非100%準確。不過除了油脂影響外,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信度,還是可以用來參考。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年05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4916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