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得來不易的幸福 甜美的媽咪主播陳海茵

 

 

採訪撰文/林靜莉

髮型/Sophia

化妝/郭彥伶

造型/Jason

服裝與飾品品牌/媽媽:MOMA、小孩:BONBON棒棒生活、Chicco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等了妳足足12年,我們終於見面了!」2015年9月28日,知名主播陳海茵剖腹產下愛女,她與先生結褵12年,原本以為懷孕並不困難,沒想到求子之路比預期辛苦很多,歷經流產、人工生殖的失敗後,夫妻兩人毫不氣餒,憑著老天爺一定會賜給自己一個可愛寶貝的信念,終於在去年以試管嬰兒的方式,生下可愛的女兒──喜羊羊。如今喜羊羊已經10個多月大,靈動的大眼加上活潑好動的個性,為陳海茵的生活注入一股甜蜜又幸福的能量。

 

一向以專業的新聞主播形象,出現在螢光幕前的陳海茵,在去年9月喜獲愛女後,整個生活重心逐漸放在喜羊羊身上。對陳海茵來說,看著小寶貝一天一天的成長茁壯,就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事,即使當媽媽相當不容易,但只要喜羊羊平安健康的長大,一切都值得。

 

期盼可愛寶貝,一等12年!

談起求子過程,陳海茵表示,12年前剛結婚時,因為還不到30歲,故從未想過自己會遇上難受孕的問題。然而,當夫妻倆決定為家庭添一個小寶貝,才發現懷孕遠比想像得難上許多。為了懷孕,他們可是做了相當多的努力,包括吃中藥調養身體、運動,甚至使用民間的求子偏方等,仍然等不到好消息,最後她便聽從醫師建議,決定嘗試人工生殖,但兩次的人工授精都以失敗收場。

 

陳海茵說:「當時失敗時內心其實相當煎熬,但我一直告訴自己一定會有一個很可愛的寶貝。」就是憑著這股信念,她與先生再接再厲,決定嘗試試管嬰兒,終於在第二次的胚胎植入療程後,傳來懷孕的好消息。好不容易懷孕,挑戰卻接踵而至,在懷孕初期,她孕吐相當嚴重,身體經常感到不舒服,礙於民間習俗,懷孕前3個月不能公開的關係,每天依舊穿高跟鞋播報新聞,即使想吐也只能忍耐。好不容易熬過初期最不穩定的階段,到了中期,肚子漸漸隆起,腰痠背痛、水腫、抽筋等問題接連找上門,幾乎所有懷孕會碰到的狀況都讓她遇上。其中,最令人震驚的是懷孕後期被驗出有前置胎盤和妊娠糖尿病,除了必須剖腹產,還得嚴格控制飲食,當時營養師要求自己不可以吃澱粉、含糖類食物,太鹹、太油的食物也要盡量少碰,能吃的只有蔬菜與肉類,而且每餐吃完後1小時內都必須用針扎手指,以監測血糖指數,若控制不宜,還要施打胰島素。陳海茵補充,當時自己的手指經常有針扎的小孔,這也讓她想起之前為了懷孕所施打排卵針的過程,但為了喜羊羊的健康,再辛苦都值得。

 

好不容易熬過9個多月,終於到了要剖腹產的日子。陳海茵提到,還記得生產的前一天住院時,碰巧遇上杜鵑颱風,當時風雨相當的大,晚上便宣布隔天停班停課,讓親友們都開玩笑的說,全國都在為迎接喜羊羊而慶祝呢!

 

談及剖腹產的過程,陳海茵表示,因為自己是做試管嬰兒的關係,先前已有手術的經驗,對這次的生產手術已經做足心理準備。不過,不同於取卵手術是全身麻醉,剖腹產則採取半身麻醉的方式,因此,整個生產過程中,意識都相當清楚,當時醫師提醒自己「不要緊張,深呼吸,要幫妳打麻醉囉!」,隨即就從脊椎尾部施打藥劑,之後下半身開始感到麻木,接著就失去知覺,但上半身仍然有感覺,所幸身旁的醫護人員都會跟自己聊天,幫助放鬆心情;手術過程亦相當迅速,大約30分鐘後就聽到女兒宏亮的哭聲。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08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5043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改善孕期水腫10大妙招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美人魚時尚婦產科診所院長暨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

參考資料/《孕律:晚婚也能好孕、熟齡也能順產、產後也能性福,郭安妮醫師的妊娠書》時報出版

妝髮‧攝影/Bingo Bunny賓果邦尼攝影

演出/帥氣爸比陳炫丞‧漂亮媽咪黃佳文

 

 

水腫是懷孕期間幾乎無法避免的症狀,尤其是孕媽咪在中後期時,水腫情況會日益嚴重,因此,美人魚時尚婦產科診所院長暨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將與大家分享,孕期水腫的改善方法。

 

改善水腫10妙招

 

第1招‧腳部墊高&抬腿

@內:如果輕微的下肢水腫,建議晚上睡覺時,將腳部墊高,水腫自然就會消退一些,平時坐著的時候,不要翹二郎腿,以免阻礙靜脈的回流,可將雙腳放於小板凳上,躺臥時,則用枕頭墊高雙腳,而每天睡前可做抬腿動作,以利靜脈回流。 

 

第2招‧左側臥躺睡眠

@內:懷孕中後期,肚子將隨之變大,右側臥躺容易壓迫到下腔靜脈,朝向左側臥躺的姿勢睡眠,有助於下腔靜脈血液回流順暢,比較不會造成下肢水腫,也可減輕靜脈曲張的症狀,提升睡眠品質,但睡眠時仍然可以自由變換睡姿。



第3招‧按摩腿部

@內:按摩小腿及腳背,可以舒緩水腫,若肚子太大而無法按壓,可以請老公協助按摩,或是找專門孕婦按摩的店家,而按摩時可由下往上按,從末端往心臟的部分按摩,讓淤積的血液回流至心臟,增進血液循環,若是按摩方向錯誤,可能會使水腫更嚴重,務必多加注意。按摩力道只要孕媽咪覺得舒服即可,睡前按摩還可以同步改善孕媽咪失眠的症狀。

 

第4招‧泡腳

@內:泡腳可以使末梢血管擴張,增強擠壓血管力道,讓靜脈能夠回送血液,使得多餘水分不易堆積四肢末端,以攝氏40至42度的熱水泡20分鐘,泡腳是利用滲透壓原理,刺激末梢神經,改善下半身循環不良的問題,泡腳時,水深起碼要高過腳踝,最好到達小腿肚,因為腳踝是人體經脈運行到腳掌的樞紐。

 

第5招‧避免維持同姿勢 

@內:孕媽咪水腫的原因大多是血液循環不佳,所以不要久坐或久站,以免影響靜脈回流,平時要多站起來走動,稍微活動一下筋骨,如散步、伸懶腰或手腳甩動,可舒緩血流不順的狀況。即使只是在住家附近公園散步,也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第6招‧控制孕期體重

如果體重超重,會增加孕媽咪的身體負擔,更不利於靜脈回流,因此建議整個孕期的體重增加,應控制在12至15公斤以內。

 

第7招‧穿彈性襪預防

如果因為平常工作必須久坐或久站,擔心自己腿部伸展不足,可以從懷孕中期就開始穿孕婦專用的彈性襪,藉此來減輕腿部受到的壓力,改善下肢靜脈循環。

 

第8招‧充分放鬆休息

對於孕媽咪來說,充分休息是必須的,只有在全身放鬆的時候,體內器官才能好好休息。如果身心過於勞累,會增加肝臟、心臟、腎臟的負擔,甚至造成內分泌失調。所以,孕媽咪必須衡量自己的身體耐受度,保有適當的工作量及充分休息,才能幫助孕期更順利。

 

 

 

 

 

※原文刊載於2016年0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認識3大產兆.待產不慌張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
攝影.妝髮/Bingo Bunny賓果邦尼攝影
演出/漂亮媽咪秋子

 

懷孕滿38周後稱之為足月生產,產兆的發生皆為正常現象,但若是在35周前出現產兆則需進行安胎,而35~37周因胎兒各器官大致上皆發育成熟,若出現產兆大部分不會積極安胎,順其自然生產也可以接受。

 

產兆1落紅

落紅是呈淡紅色或暗紅色的濃稠黏液。出現落紅主要的原因為進入生產過程前,子宮收縮造成子宮頸軟化並產生擴張與變薄,而造成微血管破裂的生理現象,加上子宮頸在生產前,本為一密合的管狀構造並內含黏液,當血液混合黏液並從陰道流出,便形成所謂的落紅。

 

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表示,臨床上初產婦落紅約1周後才會真正進入產程,只要陰道出血現象符合落紅的特徵,便不需過於緊張;經產婦變數較多,若出現落紅則需儘速到醫療院所做檢查,透過內診可評估子宮頸擴張程度與胎頭下降的情況。落紅出現於37周後是正常的,可安心待產,但如果於35周前出現落紅現象,無論是初產婦或是經產婦,都需要至醫療院所進行檢查。

 

產兆2破水

寶寶生長在子宮腔並被包覆於羊膜之中,當羊膜受到子宮收縮的擠壓就會出現破水,而破水容易與陰道分泌物和尿失禁混淆。懷孕時陰道分泌增加為正常現象;受到子宮壓迫膀胱以及黃體素的分泌使得肌肉放鬆,尿失禁容易出現於大笑、咳嗽、打噴嚏、搬提重物等造成腹壓上升的行為時。

 

若是孕媽咪有破水的疑慮,無論周數、初產婦或是經產婦,都需立即前往醫療院所做檢查,透過酸鹼試紙測試,可區分出是呈微酸性的陰道分泌物,還是呈弱鹼性的羊水。吳文毅醫師表示,若是在35周前破水可考慮安胎,35周後則須住院待產,另外坊間對於足月破水需於24小時內生產是錯誤的迷思,只要沒有發燒或白血球升高等感染跡象就可以繼續待產。

 

產兆3陣痛

非進入產程,單純子宮收縮造成的陣痛感,稱之為假性陣痛,吳文毅醫師表示,假性陣痛大約在懷孕32周後就會出現,所以建議孕媽咪要多休息、不要太勞累或是搬抬重物等,容易造成子宮收縮的行為,只要孕媽咪坐下或躺下休息,陣痛感都能得到緩解,也不會合併出血現象,其不適感並不會延伸到背部或是尾椎。

 

真性陣痛的特徵則為:1.陣痛頻率會愈來愈密集。2.強度愈來愈強。3.疼痛感持續愈來愈長且無法透過休息得到緩解。因此,吳文毅醫師建議,當發生以上特徵,要懂得做時間的記錄,一般而言,初產婦規則性陣痛頻率約15~20分鐘一次,可準備前往醫療院所,而經產婦因生產過程變數較大,只要出現規則性陣痛就必須到院檢查。若懷孕35周前出現「子宮早期收縮」,因為隨時可能會進入產程,需進行安胎;若發生於35周後,則視為產兆,必須做待產的準備。

 

吳文毅醫師表示,疼痛感因人而異,透過胎兒監測器,才能了解子宮收縮的情況、頻率與強度,疼痛感不僅會出現在下腹部,還會延伸到尾椎和背部,也因為子宮收縮強度愈來愈強、頻率愈來愈密集,就會將子宮頸撐開,可能出現落紅現象。

 

產兆出現因人而異

三種產兆的發生並無先後順續,不同產兆對初產婦和經產婦來說也有不同的意義,許多孕媽咪已明顯感受到強烈陣痛,醫生卻還是要求媽咪多到附近走走或甚至是回家休息?吳文毅醫師表示,通常這樣的情況是因為還沒進入「規則產程

,一般只要在沒破水的情況下,會希望產婦不但要有子宮規則收縮,子宮頸須開到3~4指才會留院待產,多走動、爬樓梯則是為刺激子宮規則收縮,讓子宮頸能夠逐漸打開,讓產程更加順利。

 

 

 

 

※原文刊載於2016年0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西醫開處方
子宮養得好產後脫垂&痛經OUT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鄒頡龍

大里仁愛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董育瑞
攝影/老麥麥叔叔攝影
梳化/彭彥菱

model/漂亮媽咪楊怡甄、可愛寶寶謝有翔

 

 

「奇怪,聽長輩說生完小孩就不會再經痛,為什麼每次月經來還是痛得受不了?」許多人以為只要月子坐得好就可以和經痛說Bye-bye,但其實經痛分為不同類型,如果是繼發性痛經,就必須徹底根除子宮內病灶才能改善痛經症狀。此外,產後若沒有妥善護理,頻頻久站、彎腰、下蹲或搬提重物,就可能在老化前提早出現骨盆底器官脫垂。

 

產後脫垂

★☆什麼是產後脫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鄒頡龍表示,脫垂的正確名詞應該是「骨盆底器官脫垂」。所謂骨盆底器官脫垂,是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骨盆腔臟器脫垂並突出在陰道內/外側。許多人誤以為產後脫垂就是子宮脫垂,但其實從陰道脫垂的不一定是子宮,也不一定只有一個,有可能是膀胱加子宮或膀胱加直腸。也就是說,膀胱、子宮和直腸都有可能脫垂。
骨盆底器官脫垂以中老年婦女為主要族群,所以只要在生育年齡生產,產後立即發生脫垂的機率並不高;即使脫垂,症狀也不會太嚴重,大多落在第2等級。鄒頡龍醫師指出,年輕女性產後器官脫垂多和體質與結締組織的強韌度有關。有些30幾歲的女性身體狀態不錯,但結締組織鬆弛,不僅器官脫垂還會嚴重漏尿。而以中醫角度分析,產後氣血大虛、營養不良會讓子宮周圍的軟組織失去支撐子宮的力量,不僅會導致子宮脫垂,其他骨盆底的臟器也可能往下脫垂。
 

子宮最容易脫垂?錯,是膀胱!
一般人聽到「脫垂」二個字會直覺想到子宮脫垂,但最容易脫垂的骨盆底器官其實是膀胱。子宮、直腸則分居23名。


★☆
脫垂的危險因子

1.      生產(中標)
根據一項研究統計,生過一胎的婦女需要做骨盆底器官脫垂手術的機率是沒有生產經驗婦女的4倍;生過兩胎的婦女需要接受手術的機率則高達8倍,顯示生產的確會增加器官脫垂的風險,生產次數愈多,脫垂機率也就愈高。其中,自然產須經由陰道分娩,日後發生器官脫垂的機率又比剖腹產來得高。
2.      高齡(中標)
根據統計,每增加10歲,骨盆底器官脫垂機率就增加40%。也就是說,年紀愈大,脫垂機率就愈高。
3.      肥胖(中標)
站立時腹部臟器和脂肪會往下壓,導致膀胱和子宮承受較大壓力(腹壓增加)。肥胖的人脂肪較多,骨盆底器官所承受的壓力自然也較大。有報告指出BMI值>25(過重)的人脫垂機率是正常人的兩倍。
4.      切除子宮(中標)
切除子宮時,子宮週遭的組織會連帶受到破壞,在陰道截斷的斷端形成weakpoint(弱點),容易導致膀胱脫垂。
5.      腹壓增加(中標)
過度勞動、搬提重物會讓腹壓增加,進而提高器官脫垂的機率。
6.      便祕(中標)
產後便秘會讓腹壓增加,提高骨盆底器官脫垂的機率。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07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4980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與寶貝之間愛的連繫 胎盤問題全解析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懿德
攝影/張明偉
梳化/蔡琇惠
model翁昭鈺(※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胎盤是胎兒與母親之間的重要連繫,孕婦常見的胎盤問題有哪些?胎盤早期剝離的症狀與預防方式?前置胎盤、植入性胎盤,分別要注意哪些事情?孕媽咪要具備哪些認知?

 

 

胎盤的基本功能
王懿德醫師表示,對於孕婦來說,胎盤是胎兒與母體之間的重要媒介。胎兒藉由胎盤附著在子宮上,胎盤可以提供氧氣與養分,也會將胎兒體內所產生的廢物交換並輸送回母體,再由母體代謝掉;胎盤亦為母胎之間血液循環的橋梁,幫助胎兒的血液循環。



胎盤問題有哪些?

*胎盤早期剝離
定義、症狀與影響

當胎兒娩出以後,在正常的情況下,胎盤會自動剝離、娩出;如果還沒生產以前,胎盤與子宮壁的交界面就已經分離,即屬於胎盤早期剝離。當胎盤的微血管破裂、出血,即有可能造成胎盤剝離。胎盤剝離對於胎兒的影響,則視剝離的面積大小而定。剝離的面積愈大,胎兒愈無法吸收到氧氣與養分,血液運輸與廢物代謝等亦會受到影響,胎兒的風險也愈高;有時候剝離的面積很小,就不一定會有太大的影響。

除了對胎兒的直接影響以外,胎盤剝離亦會導致母親瀰漫性出血,通常可分為兩種出血的型態,一種為一直流出近似於桃紅色的血液;另一種則為內出血,並不會流出體外,所以孕婦往往沒發現自己有出血問題。

有些孕婦會感到腹痛,而疼痛的位置往往固定在同一點,該處持續疼痛,通常疼痛的位置不會改變。即使稍事休息,胎盤早期剝離所引起的腹痛感也不會緩解,應盡快就醫檢查。


可能的危險因子
王懿德醫師指出,以下這些原因都只是可能的危險因子,但並非絕對的危險因子,即使符合以下幾種狀況,也不代表一定就會胎盤剝離。

*發生車禍、跌倒,皆有可能導致胎盤剝離。

*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等疾病,孕婦血壓過高,血管壁有可能破裂,繼而導致胎盤剝離的機率提高、子宮壁與胎盤的交界面出現缺口。一旦有缺口,後續剝離的面積可能會擴大。

*抽菸、吸毒,皆會使胎盤剝離的機率提升。根據統計顯示,即使已經戒菸,懷孕後胎盤剝離的機率也會比從未抽菸的孕婦更高。

*羊水較多的孕婦提早破水的機率比較高(例如: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倘若提早破水,容易導致胎盤早期剝離。(不過並非羊水較多就一定會提早破水)

*根據統計,多胎次的孕婦的風險機率較高。


胎盤早期剝離的案例
王懿德醫師指出,臨床上曾經收治過一位孕婦,因為持續腹痛而求診,孕婦剛開始以為是吃壞肚子或胃潰瘍,後來發現是胎盤早期剝離。當醫師測量胎心音,發現胎心音很慢,每分鐘才只有70~80下(正常範圍約為110~180下皆可接受),緊急剖腹產發現母體早已內出血,幸好手術後母胎均安;亦曾經遇過孕婦腹瀉、持續腹痛,後來也發現原來是胎盤早期剝離,因此孕媽咪不可不慎。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07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4977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