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醫師專欄】
有意志力的孩子,反而不會廢寢忘食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TED網站上,在2013年有一場精采的演講: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敘述她如何根據自己教學的經驗,以及長期觀察與統計的研究資料,得出「成功的秘訣」其實在於意志力(grit)。
Angela Duckworth發現,不論在學校,或是在職場,能夠堅持到最後而成功者,不一定是最聰明,也不見得是最健康,或是外表最好看的,反而是擁有強大意志力的人,他們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度過難關,最後終於可收割到美好的果實。
她的演講僅僅到此就結束了,留下聽眾繼續思考著:「那麼究竟該如何讓我家的孩子擁有這種意志力呢?」而Angela Duckworth也坦承,這會是她未來的研究方向之一。不過想當然爾,意志力絕對不可能是「教」出來,或是「逼」出來的。
最近美國哈佛大學與英國的威靈頓學院合作,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倒是給了我新的啟發。他們追蹤四千名英國11歲到18歲的學生,想了解那些「有意志力」的孩子,跟「缺乏意志力」的孩子,在生活習慣中有什麼不同的作法。結果令人跌破眼鏡,大家注意聽好喔:有意志力的孩子,反而不會廢寢忘食讀書;他們不常熬夜,也不常餓肚子,更不可能開夜車到天明。這些學生的意志力是長遠而穩定的,因此即便面臨考試或比賽壓力,他們仍不會隨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波動,依然持續保持正常作息,運動,與睡眠。
這和我們過去對「展現意志力」的表象有極大的落差,至少和國文課本中那些成語:懸樑刺骨,鑿壁偷光,挑燈夜戰…等等,似乎背道而馳。感覺上古代中身為有氣迫的讀書人,皆應犧牲一些自己的睡眠或飲食,來換取長遠的成功。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以醫學或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這種損害健康的意志力表象,其實都是錯誤的示範。
了解意志力是成功的關鍵並無不妥,比較不妥的是對「意志力」這三個字的錯誤解讀,有可能反而讓孩子頭上多了一道陰影。現在大家都知道意志力對成功的重要性,所以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阻礙時,家長或老師或許會率先貼上「沒有足夠決心毅力」的標籤,期望他「展現意志力出來」給我們看看,卻沒想過事情絕非這麼簡單一句話就能道盡。如果接下來家長老師的解決方案,又選擇「不准午休罰寫作業」,或是「沒念完不准上床睡覺」等等罰則,那麼只會讓孩子頭腦更不清晰,對打造意志力而言更是背道而馳。
擁有意志力的特質可能是先天遺傳的,當然也可能是後天潛移默化所產生。如果是後天養成,目前初步是認為,孩子先經由類似「玩耍」的學習過程,漸漸累積興趣,並且從反覆的成功與失敗中,建立成就感與自信心。直到某一天,孩子突然覺得自己「想一輩子都追求這件事情」的時候,這份強大的意志力就不是別人可以輕易撼動的了。
所以,身為父母的我們,千萬不要軋苗助長,太早把孩子學習的樂趣給消滅掉,這樣一來,意志力的樹苗就長不出來了。雖然陪伴與等待是漫長的,但人生就像是跑馬拉松,太早衝刺只會讓人先氣力放盡,不如留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以及青少年時期,等他自己找到興趣所在,去建立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專科醫師資格:小兒科專科醫師 、感染症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