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醫師專欄】
多人同時嘔吐或腹瀉,當心食物中毒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這次校外教學,阿德的媽媽熱心提供自製的壽司,給他的朋友當午餐吃,大家都高興的不得了,因為他們知道阿德的媽媽廚藝是一級棒,保證好吃。當天下午,就在同學們享用美好的午餐時光之後一小時,許多人都開始感到反胃不適,並且進展為嘔吐與腹瀉。經過醫生的詳細問診,發現所有罹患類似症狀的孩子,都是阿德的好朋友,而且吃的是同一份壽司,臨床上算是符合食物中毒的診斷。 


食物中毒不是單一的疾病

    雖然「食物中毒」四個字,不只醫護人員,連一般民眾都琅琅上口,然而大家卻不見得解釋的清楚箇中含意。可以這麼說:食物中毒其實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特定的「事件」,只要有兩人以上,吃了相同的食物之後,產生類似的不舒服症狀,基本上就叫做食物中毒。

    可想而知,這些食物一定是受到某種不健康的物質所污染,比如說細菌、病毒、寄生蟲、各種毒素、以及重金屬等等,因此上述這些因素,都是造成食物中毒的可能原因。醫生如果懷疑有食物中毒的事件,通常會請衛生單位協助,調查污染的來源,期望能找到元兇並加以控管,避免同樣事件反覆的發生。雖然食物中毒防不勝防,但有些比較常見的來源,其實還是可以避免的,以下就讓我列舉幾項。

廚師手上有傷口未處理,小心金黃色葡萄球菌

    聽說古時候的日本大廚,進廚房之前必須沐浴更衣,淨身之後才能開始工作,頗有預防食物中毒的概念。尤其當手上有傷口時,如果沒有消毒包紮,上面所附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會落入食物當中,並且釋放恐怖的「腸毒素」,迅速造成食用者嘔吐與腹瀉。

    必須特別留意的是,一旦金黃色葡萄球菌釋放出大量毒素,即便高溫烹煮,也一樣會造成症狀。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自己下廚時做好個人衛生,並且戴上乾淨的手套;若外食時發現處理食物的師傅手上有傷口未妥善處理,恐怕還是趕緊換一家店比較妥當。

隔夜放桌上的炒飯,即便再加熱也一樣有毒

    老人家有時候怕浪費食物,想說隔夜的食物忘了放冰箱,冷飯熱炒一下,或者微波高溫加熱,聞起來沒有酸敗,就還是可以吃。然而有名的「仙人掌桿菌」,偏偏也會釋放一種耐高溫的毒素,不但煮不死,口感吃起來也無太大改變,直到食用者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症狀,才發現不對勁。因此,吃不完的食物還是快點放冰箱,如果一時糊塗,放在常溫餐桌上忘記收拾,隔夜之後也就別太節儉,趕緊把它扔了吧!

居家自行醃製的食物要注意衛生

    家庭於醃製或保存食品時,最怕的就是污染了肉毒桿菌,若不幸全家吃下肚,可不只是嘔吐或腹瀉,嚴重這可是會神經麻痺,呼吸終止,甚至死亡。因此,居家不論要醃製什麼食物,都應將之煮沸三分鐘以上,並且不斷攪拌,或將pH值控制在酸性4.5以下。若發現脹起蓋子的罐製品一定不可食用,開罐後發覺有異味時不要勉強試吃,一有疑問,即勿食用。

各種感染性腸胃炎,只要是集體發生,都要謹慎調查

除了上述幾種嚴重的食物中毒案例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細菌感染所引發的食物中毒,比如說沙門氏桿菌,曲狀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等。在一般家庭的廚房裡,預防感染的措施不外乎洗手,洗手,再洗手。另外,抹布、砧板、菜刀、流理台等等的清洗,也要以滾燙的水,或是消毒製劑徹底殺菌,並且定期更換。同學吃營養午餐或跟家人出去外食,若有上吐下瀉症狀,一定要詢問身邊的人有無類似症狀,儘早抓出根源,以除後患。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專科醫師資格:小兒科專科醫師 、感染症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