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擇食抗性澱粉 變身瘦子

 

文/龔善美

 

 

近年研究發現,吃對好的澱粉如抗性澱粉,不僅可以幫助減肥,而且有助於調控血糖、血脂,還可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因此,吃對澱粉的好處還真不少。

 

根據一項被發表在《營養與代謝》(Nutrition and Metabolism)期刊上的研究顯示,抗性澱粉有助於降低熱量的攝取,能促進腸道健康,並且能調控血糖與血脂。

 

另一份發表於國際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有關抗性澱粉的研究也指出,抗性澱粉具有類似可溶性膳食纖維的特性,對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控制糖尿病等具有正面效益,抗性澱粉也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來源,有助於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什麼是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在生理上屬於難消化、澱粉?較難處理的一種澱粉,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說,抗性澱粉在人體小腸中比較沒有辦法被水解,會在結腸中發酵,具有偏膳食纖維的特性。根據研究,抗性澱粉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能夠預防大腸癌,讓血糖降低,幫助降低膽固醇,並能抑制脂肪的吸收囤積。

 

臺安醫院家醫科主任羅佳琳指出,抗性澱粉具有難消化吸收的屬性,類同於低升糖食物(低GI),在腸道中有類似膳食纖維的效果,是益生菌食物的來源,也對腸道蠕動有幫助,能預防大腸癌。

 

澱粉依消化的時間做區隔,可區分為快速消化澱粉、慢速消化澱粉與難消化的抗性澱粉。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說明,快速消化澱粉像是糊化的粥、濃湯等,很快能被消化吸收;慢速消化澱粉需要約100分鐘,即將近2小時的消化時間;而抗性澱粉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最長,可能長達2~7小時不等。

 

每天吃20公克抗性澱粉,能有效減肥

 

抗性澱粉所具有難消化吸收的特性,是可以幫助減肥的最大原因。羅佳琳指出,難消化的抗性澱粉,運用在減肥上也有低GI飲食的概念。不過,抗性澱粉的升糖指數(GI值)可能因為烹調,經加熱、變熟、煮爛等而有所改變,像是糙米比起白米較難吸收,GI值較低,但是糙米煮成稀飯,太容易被消化吸收,GI值就變高了。

 

黃淑惠分析,抗性澱粉停留在腸道中的時間長,讓人會有飽足感,不容易餓,就不致於吃過量。而且抗性澱粉被消化的速度很慢,血糖就不會像坐雲霄飛車般快速升降而受影響,得以避免血糖轉換為脂肪堆積,因而不會發胖。如果為了達到減重的效果,建議每天飲食中宜吃到約20公克的抗性澱粉量。

 

常見4大類抗性澱粉食物

 

抗性澱粉可以區分成四大類,其中前三大類抗性澱粉的食物來源,比較常見於日常飲食中,而第四大類則是經化學方法純化出來的。

 

◆第一類:存在於全穀類、種子類、豆類中,如糙米、蕎麥等。

◆第二類:生的、未經熟化的澱粉,常見於生馬鈴薯、生綠色香蕉等。

◆第三類:經反覆烹煮冷卻、澱粉顆粒結構回復,例如隔夜飯、冰地瓜等。

◆第四類:經化學方法純化出來,會被運用於一些食品、飲料中的修飾澱粉。

 

雖然想要變身為瘦子,選擇前三大類的抗性澱粉會是飲食上的好幫手,但抗性澱粉並不是零熱量,劉怡里、黃淑惠指出,一般澱粉1公克的熱量是4大卡,抗性澱粉1公克仍有2.8大卡的熱量,只不過是打了7折,並不代表抗性澱粉可以無限量的食用。

 

想成功變瘦,搭配總熱量控管、用對烹調法 

 

抗性澱粉食物若要運用於減重,劉怡里強調,一樣要謹慎控管與計算總熱量的攝取。以含有抗性澱粉的燕麥、全麥麵包來說,都要小心避免吃過量,以免熱量攝取過高。需要留意的是,吃進40公克燕麥,就相當於吃了半碗飯,熱量達到140大卡;1片全麥麵包比起1片白土司的重量會更重一些,因為使用的麵粉量相對較多,熱量也不低,有些1份全麥麵包的熱量相當於2份主食,熱量也達140大卡。

 

黃淑惠提醒,想要吃到能有效幫助減肥的抗性澱粉,食物烹調方式、加熱時間與吃的時機也都要注意。一片土司烤熱了吃,吃到的是快速消化澱粉,若是放涼到室溫再吃,吃到的是慢速消化澱粉,若冰過之後才吃,吃到抗性澱粉的量更多;義大利麵也歸類於含抗性澱粉的食物來源,若是烹調時間過久,熱熱的吃,或是添加起司使用焗烤方式料理,就不見得適合用來幫助減重。

 

抗性澱粉助調控血脂與膽固醇

 

抗性澱粉除有益腸道健康,能穩定血糖,不會讓人堆積脂肪,可避免發胖之外,也能協助調控血脂肪與膽固醇,有利於維護人體健康。

 

抗性澱粉之所以能明顯調控血脂,羅佳琳指出,主要是因為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會變高,不一定是因為吃了過多油脂,往往可能是喝太多含糖飲料、酒(精煉的醣類),或是吃太多甜食、一般澱粉類食物的緣故,血液中的糖分瞬間升高,一時代謝不掉而轉換成三酸甘油酯,因此,若是改吃粗纖維、經冷卻、難消化、大分子的抗性澱粉,就不會造成血糖瞬間升高轉換為三酸甘油酯的情況,進而幫助調控血脂。

 

抗性澱粉對於膽固醇的調控也有作用。雖然膽固醇主要不是靠食物吃入體內的,而是約有7到9成是經自體產生,不過,較不易被消化吸收、含粗纖維的抗性澱粉食物,在腸道中能發揮將膽固醇圍起包覆的作用,阻止腸道將膽固醇再吸收進入身體內重新回收利用,進而有助於減少人體內的膽固醇。

 

 

抗性澱粉

1. 具有類似可溶性膳食纖維的特性。

2. 能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控制糖尿病。

3. 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來源,有助於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4. 抑制脂肪的吸收囤積。

 

 

【內容出處:常春月刊 400期】

當同學會變親子會!大齡女如何提昇「孕」氣

 

 

繼賈靜雯在去年以40歲大齡產下女兒「咘咘」後,伊能靜也在今年一月以47歲的年紀成功懷孕。這幾年來,高齡產子屢見不鮮,更成為一種趨勢。錯過黃金生育期的女性,到底要如何擁有「好孕氣」

呢?愛群診所副院長吳劭穎醫師表示,35歲之前是女性的黃金生育期,過了35歲之後,胚胎發生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就會逐年增加,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可以採取凍卵或透過人工生殖技術搭配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等方法。

 

吳劭穎醫師指出,卵巢就像是一間倉庫,卵子存放的時間越久,品質隨之不斷下降。一般來說,女性在35歲之後,卵子品質會快速下降,胚胎產生染色體異常的情形就會增加,以唐氏症發生機率為例,懷孕年齡35歲是25歲的4倍,45歲孕婦將升高至40倍。吳劭穎醫師建議如果35歲以前還未婚,但仍打算結婚、生小孩的女性,可採用凍卵的方法保存卵子;婚後過了35歲仍打算生小孩、有時間上的壓力,最好透過試管嬰兒的方式,透過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挑選植入染色體數目正常的胚胎,不但可以增加胚胎著床率也可同時降低懷孕流產率。

 

吳劭穎醫師結合臨床經驗與論文數據,建議以下族群可以採用PGS,以縮短試管嬰兒療程開始至成功活產的時間,如高齡產婦、反覆性流產患者、具有染色體異常高風險者等。愛群診所病例中有位45歲的孕婦,就是透過試管嬰兒的方法,培養到第五天的時候只剩下1顆胚胎,經過PGS篩檢確認染色體無異常後才植入子宮,9個月之後也順利產下新生兒。

 

吳劭穎醫師特別強調,不是每一種遺傳疾病都可以透過PGS檢測出來,還是有一些屬於基因層面的疾病,像是血友病、海洋性貧血、肌肉萎縮症等疾病是無法透過PGS篩檢出來。如果有相關的家族遺傳病史,吳劭穎醫師建議要搭配另外相關的檢測,才能有效幫助懷孕並產下健康胎兒。

 

吳劭穎醫師提醒渴望擁有小孩的爸媽,想要擁有「好孕氣」,除了依靠先進的醫療技術外,保護好卵子品質、避免卵巢受傷也很重要;盡量避免手術、感染發炎等狀況;在生活上就是少吃再製的食品,還要避免油炸物、塑化劑、香煙等有害物,這樣才能擁有好的精子與卵子品質,增加懷孕的機會。

 

 

專家諮詢:愛群診所副院長 吳劭穎醫師


八仙塵爆裡的陽光母子檔

 

作者:秦嘉彌
圖片來源:鄒保祥攝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八仙樂園發生重大爆炸,重度燒傷的張承騏接受《親子天下》訪問,揭開肉色壓力衣下他與媽媽面對巨變的心情。

  

八仙塵爆事發一年,那一天,二十歲的張承騏和一票好友就在現場,而他下一週就要入伍當兵。

事發前一週,從餐飲學校畢業的他白天忙著自製奶酪,心裡想著派對結束後,要送貨給跟他訂奶酪的人。八點四十五分,他看見現場突然大噴橘色的粉,沒有人意識到橘粉其實就是火,他身後的人還繼續在high、在跳。

緊接著尖叫聲開始從四處傳出,瞬間燈光全暗,張承騏形容當時手腳被燒到的感覺真的就只是一瞬間,一下子就感到痛。跑到外面後他找得到能淋在手腳傷口上的第一杯水竟是可樂。後來發現傷口愈來愈痛,聽見現場有人大喊飄飄河在那邊,他也跟著衝進水裡泡著,此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手腳的燒傷其實是重度。

張承騏有個樂觀的媽媽王鈺琇,當張承騏被送進醫院的加護病房,見到媽媽王鈺琇的當下,他原本以為會是母子抱頭痛哭的場面,卻沒料到媽媽進來的第一句話卻是:「啊!臉沒燒到,那應該沒什麼事啦,醫生說你要多吃肉,那你要吃什麼?」媽媽的輕描淡寫,讓張承騏想著,自己應該沒什麼事吧。當下他並不知道媽媽其實是用輕鬆的對話,帶著他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巨變。

成長於單親家庭的張承騏坦言,其實一直很想獨立照顧自己,讓媽媽專心照顧弟弟,很ㄍㄧㄥ的他在發生意外後幾乎沒有在媽媽面前掉下淚。第一次雙腳下床時,張承騏曾經因為無法站立十秒,晚上在病房裡痛哭,但這件事還是護士告訴王鈺琇,媽媽才知道兒子那ㄍㄧㄥ不住的一面。

 

唯一一次母子淚眼相對是在清創手術時,因為燒傷傷口會流組織液,張承騏的雙腳一直在流水,一天會想喝好幾千CC的水。但手術前從半夜就得禁水禁食,張承騏說,當時他只能躺在床上兩眼乾瞪著天花板,又渴又餓加上皮膚沒皮造成的冷,在推去手術房前一刻看到媽媽他終於忍不住大哭,媽媽當場也跟著眼淚不停的流,張承騏說,「因為真的真的太痛苦了!」

躺在加護病房時,一天有兩次的探訪,一次半小時,在這僅僅兩次的機會裡,張承騏發現自己最想看到的人竟是媽媽,而出事前他甚至不常跟媽媽出門,他驚覺朋友雖然很重要,但能陪伴自己一生的其實是親人。

而他也被媽媽的樂觀所感染,在加護病房中他用手機加了左鄰右舍燒傷病友的line,哪床心情不好就跟他聊天,晚上還會放「咚吱咚吱」的音樂給大家聽,復健時更和病友們互相敲門說,「來來來!出來一起練走路唷!」而媽媽王鈺琇不但沒在兒子面前爆哭過,她也組織家長的line群組,哪裡有便宜的乳液、復健用的東西等等一起做資訊交流。母子倆成為傷痛中推動大家正向前進的陽光拍檔。
 

其實,心中一直對媽媽很抱歉

然而這條路畢竟不是這麼好走,出院回家後張承騏還得面對漫長的換藥與復健,王鈺琇當時每天下班回家幫張承騏換藥可以從六點換到晚上十二點,而因為當時剛復原的皮很脆弱,許多結痂會一直破掉,不斷冒出的新水泡讓張承騏變得暴躁易怒,「我常在家大聲尖叫,而媽媽就是等我發洩完,然後還是抓著我的腳繼續換,換完她再去洗澡休息,有時都半夜兩點了。有一次真的太累,我好痛不想換,最後就攤著傷口睡在客廳,媽媽回房睡,等天亮我們再繼續換。」

 

如今意外一年了,張承騏發現自己真的變了,以前他覺得若有車騎、有車開多酷呀!但現在他若雙腳可以好好的走完一條街,逛逛店家就好幸福,因為疤痕還很硬,走路會痛,這個願望他還做不到。

對於媽媽,從燒傷的第一刻他就覺得好抱歉,但這對母子從不把痛苦一直掛在嘴邊。六月燒傷,九月王鈺琇就開玩笑要兒子跟她一起去騎車環島,順便復健,而張承騏也不甘示弱的跟媽媽說,他傷好後要在全身手腳傷疤上刺青,母子倆不斷的用樂觀態度看顧著彼此,兩人攜手,終讓這場巨變的重量,在生命裡輕輕放下。

 

 

【更多豐富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http://bit.ly/28Zapr7 

 


延伸閱讀:
屬於孩子的責任,請堅持到底http://bit.ly/28XvOj3
媽媽其實不想說「快一點」http://bit.ly/28TJfmy
6點大人壞習慣,小孩子請勿模仿http://bit.ly/28PrSQI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建立共識,相互包容
婆媳開戰,影響夫妻感情?!

 

採訪撰文/林靜莉
諮詢/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莊麗香
模特兒/溫柔媽咪宛琳、帥氣爸比家瑋
攝影/2026兒童拍拍

 

 

在婚姻生活中,婆媳關係的好壞絕對是影響夫妻之間感情的重要關鍵,若相處融洽,家庭必定和諧又美滿;若相處不好,甚至時常發生衝突,則會對夫妻造成無比壓力,因此,該如何在老公的協助下,與婆婆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將是為人妻必須面對和解決的課題。

 

與心愛的人結婚、成家立業,本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然而,當媳婦嫁給先生後,除了要經營夫妻生活,還要學習適應婆家環境,若雙方彼此原生家庭的生活習慣落差太大,加上對經營家庭的理念與教養孩子的方式不同,長期相處便容易產生衝突。究竟婆媳之間常見問題有哪些?又應該如何解決?本文邀請到專業諮商心理師為您一一解惑。

 

婆媳開戰4理由
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莊麗香表示,婆婆與媳婦雙方來自不同的家庭,但基於同愛一個男人,因而結合在一起。然而,因為雙方生活習慣不同,加上文化背景與年代差異,價值觀自然不相同,當雙方觀念落差太大時,就會產生摩擦。此外,部分婆婆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媳婦嫁進來就應該遵從三從四德,並且服侍夫家,將自己視為親生母親般對待;至於媳婦方面,也會以為婆婆會將自己當成親生女兒般對待,不過,這在執行上卻有困難,畢竟雙方沒有情感基礎,以心理層面來說,幾乎算是陌生人,無法出自本能的照顧對方,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了解彼此的個性,進而磨合,營造良好的互動關係。

婆媳之間最常出現的問題不外乎是生活習慣不同、教養孩子方式不一、金錢價值觀有落差等,外加媳婦受到現代社會越趨向自由開放的風氣影響,不再扮演傳統社會中乖巧、隱忍的角色,不僅自我意識較重,自己有一套生活方式,不希望他人過度干預,當婆婆想要介入時,便會產生摩擦,尤其當雙方都堅持己見,僵持不下時,即可能引發衝突。

生活習慣
媳婦與婆婆兩人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習慣自然不會完全相同,例如:婆婆習慣早睡早起、媳婦則晚睡晚起;看電視時,婆婆會將音量開得很大聲,媳婦則喜歡安靜的環境;吃飯時,婆婆喜歡清淡口味,媳婦則偏向重口味,當雙方習慣落差太大,就會引發衝突。

 

教養孩子
當家中出現新成員,不僅是媳婦,就連婆婆都會雀躍不已,部分婆婆甚至迫不及待希望能夠照顧孩子,因此,當雙方的教養方式不同,就會引起對方的不悅,例如:媳婦餵孩子吃東西時,孩子常掉滿地,媳婦習慣吃完後再一起收拾,但婆婆卻認為孩子吃得到處都是,相當髒亂,希望吃一口就清潔一次,維持環境的乾淨;或是全家帶孩子一起出去玩,媳婦覺得孩子在安全範圍內玩樂即可,無須一直緊迫盯人,但婆婆會認為應該無時無刻看著孩子,以防萬一。莊麗香心理師指出,站在雙方的立場思考,兩人都是因為出自於愛,她們的教養方式並沒有什麼不對,只因方法落差太大或完全相反,使雙方容易產生不悅情緒,有些婆婆甚至會指責媳婦沒有好好照顧孩子,媳婦則自認方式沒有問題,私下抱怨婆婆管太多。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06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4961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婚姻長久的秘密:絕不貶低另一半




作者:曾多聞
圖片來源:Tom Wang/Shutterstock.com




美國《時代雜誌》近日調查顯示,多數人仍然憧憬婚姻。婚友網站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更蓬勃,特定族群爭取婚姻權的行動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更積極。從某方面來說,現代人要結婚,比過去更容易。但是要維持婚姻幸福,卻也更困難。婚姻持久的秘訣究竟是什麼?

 

童話故事總以「公主和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為結尾是有理由的,因為沒人想知道那之後的事。現實總是殘酷。遇上對的人、經過朝夕相處、通過父母那一關、最終步入禮堂,是這個故事美好的一部份。多年以後,當年步入禮堂的那兩個人,還能保有初心嗎?

儘管如此,美國《時代雜誌》近日調查顯示,多數人仍然憧憬婚姻。婚友網站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更蓬勃,特定族群爭取婚姻權的行動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更積極。從某方面來說,現代人要結婚,比過去更容易。

但現代人要維繫婚姻,尤其是美滿的婚姻,卻比過去更困難。西北大學心理學教授伊萊•芬克爾(Eli Finkel)研究指出,現待人的婚姻生活呈現出兩個極端:「現代人對婚姻的期望比過去更高,因此更有動機去維繫美滿的婚姻。但這意味著他們需要投入更多努力去維繫期望中的婚姻。當做不到的時候,他們的失望會比一個世代以前婚姻不美滿的人更甚,更容易走上離婚一途。」
 

婚姻長久 讓人產生幸福感

美滿婚姻難維繫,但值得去維繫。康乃爾大學老年學家、《發現幸福》一書作者卡爾•皮勒摩博士(Karl Pillemer),針對700名年長者調查發現,100%受訪者都表示「長久的婚姻是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事」。

自然界中很少生物一生只有一個配偶。演化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演化出單一配偶制度,因為單一配偶制能減少同性之間不必要的競爭,有助文明社會安定,而人類是唯一發展出文明的生物。

 

研究顯示已婚者健康情況、經濟能力、性生活滿意度都較單身者佳。婚姻美滿者罹患中風、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糖尿病的比例都較低。這在美滿的婚姻中是理所當然的,但今年五月一最新研究顯示,就算是不美滿的婚姻,已婚者的健康情況仍較單身者為佳。專家認為,這是因為婚姻給人責任感,已婚者在生活方式上會做出較為明智的選擇,就算對婚姻有些不滿,他們知道配偶和孩子需要自己。

已婚者的經濟情況通常較單身者穩定。離婚會對個人的經濟情況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對女性。經濟學家芭芭拉•布翠卡(Babara Butrica)指出:「離婚女性的貧窮率在所有年齡、性別的人口中為最高。」
 

婚姻長久的秘訣:絕不要貶低對方

我們很難用科學去分析美滿婚姻的因素,但統計指出,在26歲以後結婚、擁有大學以上學歷、婚前沒有懷孕生子、雙方都有經濟能力的配偶,婚姻最為長久。相同的價值觀及相似的背景也有助婚姻幸福。

如果你已經結婚了呢?專家指出,維繫美滿婚姻的第一要素,是無論如何不要鄙視對方。不要做出貶低對方的評論,尤其不可貶低女人的魅力和男人的經濟能力。貶低的言辭會阻斷配偶之間正向的溝通,造成惡性循環。

第二是培養共同的興趣。共同的興趣可以在漫長的年月中,幫你們度過婚姻倦怠期產生的無聊感。皮勒摩博士說:「最好的婚姻從擁抱對方的興趣開始。」

 

不要有懷疑對方是否是你「靈魂伴侶」的想法。知名婚姻諮商師蓋瑞•查普曼(Gary Chapman)說:「靈魂伴侶不是找來的,是培養來的。」他指出這個世界上有成千上百的人有潛力成為你的靈魂伴侶,端看你們怎麼經營婚姻。

性生活也是維繫美滿婚姻的重要部分。2015年加拿大一項研究指出,每週一次的性生活,是維繫長久婚姻最合適的頻率。俗語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研究發現,和諧的性生活比富裕的物質生活對婚姻幸福感更有助益。


【更多豐富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http://bit.ly/28NMKc5 

 


延伸閱讀:
屬於孩子的責任,請堅持到底http://bit.ly/28XvOj3
媽媽其實不想說「快一點」http://bit.ly/28TJfmy
6點大人壞習慣,小孩子請勿模仿http://bit.ly/28PrSQI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