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預防嬰兒冬季傳染病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杜戎玨

攝影/BabyPure寶寶專業攝影

Model/魏偲渝(※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冬季的天氣冷颼颼。在公共場所時,「哈啾!」「咳咳!」的聲音不絕於耳,連許多大人都生病了,那麼不到1歲的小寶貝,該如何防禦來勢洶洶的病菌大軍侵襲呢?

 

寶寶的免疫力發展

杜戎玨醫師表示,1歲以下的寶寶們的免疫力在06個月時最好,因為這段期間有來自母親的抗體保護;6個月以上,母親所給予的被動免疫力逐漸消失,而且6個月以上的寶寶也較常被父母帶出去活動,接觸病菌的機率也提升,所以生病的機率會比較高一點。

雖然可能比較常生病,不過生病的過程其實也能訓練免疫力的建立。大約要等到67歲時,孩子自身的免疫力才會發展得比較完善。

 

冬季常見的小兒傳染病有哪些?

流行性感冒

杜戎玨醫師說明,流感的病因為流行性感冒病毒,天氣變冷時較易傳染。常見的患病症狀為發高燒、喉嚨痛、流鼻涕、咳嗽、全身肌肉痠痛等。不過因為小寶寶還不會說話,大人不知道他是否全身肌肉痠痛或喉嚨痛,比較容易供大人辨別的症狀為寶寶容易食慾不振、嗜睡、哭鬧、反覆發燒、活動力下降等。

 

流感屬於飛沫或接觸傳染,尤其在密閉空間中更容易,比方患病者打噴嚏,其他人剛好吸入;或是患有流感的人打了噴嚏用手摀住,手上的飛沫又擦到其他地方,被別人的手摸到,再觸摸眼口鼻。流感的潛伏期大約為14天(平均大約2天),即使沒有症狀時也具傳染性。

 

流感的病程大約1週,絕大部分自己會康復;病情比較嚴重者,可能會合併支氣管炎或肺炎。在治療方面一般病情較輕微者以症狀治療為主、較嚴重者則以抗病毒藥物治療(例如:克流感),當寶寶反覆發高燒超過2448小時以上可以考慮接受快篩檢驗(如果剛發燒時就快篩,比較容易驗不到流感)。至於何時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通常是當寶寶的活動力下降、嗜睡、意識不清或呼吸困難時,就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不過是否需要使用克流感等藥物,仍要與小兒科醫師討論。

 

至於就醫時機,如果活動力佳、食慾好,通常爸媽可以先觀察一下;如果活動力下降、食慾變差,應該就需要就醫。嗜睡、意識不清與呼吸困難則是重症前兆,必須盡快就醫。很多爸媽會對寶寶發燒過度緊張,不過其實發燒只是身體對抗病毒時免疫力啟動的過程中會出現的現象,活動力、食慾、意識狀態是比發燒更重要的觀察指標。

 

如何預防與改善

流行季節盡量少帶寶寶出入公共場所,並要注意適度的手部清潔。使用乾洗手對流感的殺菌效果不佳,最好用水洗手。大人如果出現感冒症狀,必須戴口罩。6個月以上的寶寶即可接種流感疫苗。此外,盡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讓寶寶有均衡飲食、充足睡眠。一旦生病時,補充水分很重要,也要密切觀察尿量是否有減少的跡象。水分的多寡可以讓寶寶自行決定,肯喝時就稍微多喝一些。此外,如果食慾不佳,不妨餵一些寶寶比較愛吃的食物。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71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心情很Blue?擺脫孕期+產後憂鬱

 

採訪撰文/陳惠玲

責任編輯/湯佳珮

諮詢/嘉義長庚醫院精神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蔡景淑

攝影/檸檬巷館

梳化/徐筑芳

Model/王可潔(※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日前新聞報導產婦帶著嬰兒跳樓輕生的憾事,無論孕期及產後,媽媽的心理健康都不容忽視,本篇深入討論孕期及產後憂鬱的樣貌,並提供自我檢測的方式及自我照顧策略,讓每一位迎接新生命的媽媽都能盡情享受生命帶來的喜悅。

 

懷孕特別容易罹患憂鬱症?

懷孕是喜悅的事,但對一個即將成為母親的女人而言,卻也伴隨著許多有形及無形的壓力,如孕期與產後的生理不適、生活習慣的改變、夫妻關係的調適、寶寶的健康、及哺育孩子的重擔等,都牽動著準媽媽的心情。除了期待,其實準媽媽們,更常需要面對緊張、焦慮、憂鬱等情緒。

因此,是否懷孕特別容易造成憂鬱症呢?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蔡景淑表示,其實憂鬱症是一個極為常見的精神疾患,懷孕期間出現憂鬱症的比例並不會高過原本憂鬱症的發生的比例。只要適當的處理各種負面情緒,準媽媽便能順利度過孕期,迎接新的人生階段。

 

孕期憂鬱影響胎兒健康

蔡景淑醫師提到,準媽媽們會在懷孕期間出現憂鬱症狀的危險因素有下列幾項:1.青春期懷孕、2.未婚、3.經濟條件差、4.缺少社會支持、5.曾有憂鬱性疾患、6.近期出現負面的生活事件。而孕期憂鬱若未妥善治療,對孕婦及胎兒都將帶來許多影響,除了會導致孕婦本身營養不良、產前照顧差之外,還會出現子癇前症、抽菸、飲酒與其他物質濫用和自殺的風險,另外也會提高流產、早產、胎兒出生體重過輕、胎兒日後出現睡眠問題,及語言和行為發展異常等機率。因此蔡景淑醫師提醒準媽媽的家人及朋友,給有憂鬱症狀的準媽媽多一些關心與支持,協助及早就醫。

 

深入認識產後憂鬱

蔡景淑醫師提到,近期大部分的文獻將生產後的情緒障礙分為三大類,以下便依這三類的情緒障礙分別說明症狀、發生原因、治療方式及注意事項,讓產婦及身邊的家人能夠對產後可能面對的情緒障礙有所認識及預備:

 

產後情緒低落:

產後情緒低落,屬於最輕微的產後情緒障礙,約15%85%的產婦在產後十天內會出現低落的情緒,大部分在產後第五天出現,憂鬱的狀態維持時間大多不超過兩週,主要的情緒表現為心情時而低落時而愉悅、躁動、哭泣、疲憊與困惑等,較容易發生在之前即有與懷孕無關的憂鬱病史與經前不悅症的婦女身上。治療上僅需心理支持與疾病衛教即可,所以讓產婦能有情緒上的宣洩與支持在此刻非常重要。

 

產後重鬱症:

產後重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其整體的盛行率為10%15%,一般在產後四週內開始出現與重度憂鬱症相似的症狀,包括情緒低落、無法感受到快樂、認知能力下降、睡眠品質差、胃口改變(吃不下或吃太多)、罪惡感與無法給予新生兒適宜的照顧等。相關研究指出,產後重鬱症的好發時期為產後二到六個月之間,最高的機率出現在產後九十天內。依嚴重度的不同,大部分持續時間為三到六個月,少部分的患者會持續一年。容易出現產後重鬱症的因素有年輕產婦、不預期懷孕、收入不穩定、婚姻衝突、缺乏支持系統、憂鬱症病史、患有經前不悅症或孕期憂鬱/焦慮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產後重鬱症患者可能會對自己無法克盡母職而自責,而出現自殺或帶嬰兒一起尋死的行為。治療上與一般重鬱症無異,但對於仍哺育母乳的產婦,抗憂鬱劑種類的選擇則須特別謹慎。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71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孕期擊退惡「視」力

 

採訪撰文/林靜莉

諮詢/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眼科部主任趙世鈞

模特兒/溫柔媽咪明俐(※人物與文章內容無關)

攝影/UNICO

 

許多孕媽咪覺得眼睛很容易乾澀,這是因為身體大量分泌雌激素及黃體素,導致淚液分泌量下降、角膜水腫,若油脂分泌過度旺盛,還會造成眼瞼發炎形成麥粒腫問題,建議孕期除了多補充可以改善視力的食物之外,平日也應做好視力保健

 

孕媽咪不僅要多補充營養、做好體重管理,也應該做好視力保健,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眼科部主任趙世鈞指出,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變化,導致孕媽咪的視力會略為下降。然而,長時間使用3C產品、配戴隱形眼鏡等不良習慣,也會讓視力更加模糊,造成眼睛過度乾澀或發炎。

 

事實上,孕媽咪的視力會逐漸產生變化,其中,角膜會慢慢變厚,到懷孕後期會增加至原先的3%,不僅眼睛弧度會變得較凸出,導致視力下降,角膜神經反射的能力也會變慢。一般來說,視力容易出現問題的高危險群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平時有配戴隱形眼鏡的孕媽咪,由於孕期的淚液分泌量下降,眼睛內的水分原本就較少,若此時再配戴隱形眼鏡,便會阻隔角膜接觸空氣,使其缺氧,造成眼睛乾澀及淚液變濃稠的問題;第二類是合併有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的孕媽咪,大多是孕前和孕期都沒有控制好血糖,造成視網膜血管阻塞和滲液現象,當血管阻塞就會造成缺血,缺血後的視網膜受血管增生因子影響,產生新生血管,但這些新生血管相當脆弱且不規則,無法維持正常氧氣養分供應,又容易出血,出血時就會流入玻璃體,造成視力下降,也就是俗稱的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至於第三類,則為患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媽咪,妊娠高血壓又稱為妊娠毒血症,由於有蛋白尿、水腫、血壓較高的問題,很容易引起血管收縮,加上懷孕時原本血液會變稠,凝血功能會下降,進而導致血栓機率上升,若視網膜靜脈阻塞,便造成黃斑部水腫及新生血管現象,造成更嚴重的視力減退現象。此外,若妊娠高血壓情形嚴重的孕媽咪,也可能造成高血壓視網膜病變。

 

常見視力問題

孕期常見的視力問題包括眼睛乾澀、角膜水腫、淚液濃稠等,大多與荷爾蒙分泌狀況及不當使用眼睛的習慣有關。

 

眼睛乾澀

眼睛的淚膜共分為三層,最外層是油脂層,中間是水樣層,最內層是黏液層。由於孕期受到荷爾蒙影響,水樣層分泌的水分較少,淚液分泌量下降,加上油脂分泌旺盛,使淚膜品質下降,導致眼睛乾澀,症狀包括眼皮異物感、刺痛、灼熱、畏光。此外,現代人使用3C產品的時間較長,若合併有長期配戴隱形眼鏡的習慣,也會加重乾澀情形。若孕媽咪有眼睛乾澀的問題,建議應先減少配戴隱形眼鏡的頻率,平時多眨眼,以增加淚液分泌。

 

角膜水腫

角膜中大約含70%的水分,但懷孕後期因為黃體素增加,使眼角膜與水晶體的水分也增加,便形成角膜水腫,造成視力模糊、近視及睫狀體調節力減弱。若水腫情形過於嚴重,眼睛會變得較凸出,且平時有配戴隱形眼鏡的孕媽咪可能會因為角膜弧度與隱形眼鏡的弧度不符合,以致無法配戴,但通常這種現象會隨著生產後12個月內逐漸消失,無須過於擔心。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12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空污對嬰兒與孕婦的影響

 

採訪撰文/林嬪嬙

企劃編輯/湯佳珮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王秉槐

攝影/老麥麥叔叔攝影

 

PM2.5動不動就紫爆!只要環保署發出空污警報,大家又要心驚驚,擔心空污會不會造成危害,到底空氣中哪些物質對身體有傷害?而大家最怕的PM2.5又會有什麼威脅?對嬰兒、孕婦有哪些影響?該如何做好防範呢?

 

空氣中,哪些物質有危害?

每到秋冬受東北季風影響,常見霧霾籠罩,尤其中南部天空經常霧茫茫,環保署密集監測空氣品質,一旦發佈空污警報,大家就得多加小心,盡量減少在外活動的時間。

 

空氣中到底哪些物質不利於健康?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王秉槐主任表示,環保署所監測的常見有害物質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以及工業產生的重金屬,這些都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此外,環境中的光化學反應,包括有機物、無機物和重金屬彼此之間還會有化學作用,一樣會對人體帶來傷害。

 

這些空氣中的污染物,環保署都會定期進行濃度監測,計算出空氣污染指標。其中一項最讓民眾感到害怕的指標就是PM2.5PM2.510,是指顆粒直徑大小,一般沙粒大概是PM100,可以被鼻腔鼻毛、氣管中的纖毛給檔掉,不會進到身體,但是PM2.5的大小只有我們頭髮直徑的125,是非常小的粒子,輕而易舉就能順著氣流直接進到身體到達肺泡,沉積後,裡頭的有機、無機物質以及重金屬等有害物,一旦被人體吸收,便產生一連串發炎反應,所以會讓民眾心生恐懼。以前PM2.5未被提出時,大家擔心的是PM10,其實PM10已經很小,它可以沉積在人體氣管、支氣管內而造成危害,但是PM2.5更是危險。

 

空污增加早產、流產風險,提高幼兒過敏機會

空污除了對一般民眾帶來威脅之外,對孕婦、嬰幼兒兩大弱勢族群的影響更大。王秉槐主任表示,孕婦如果長時間處在空污環境,早產、流產以及胎兒在子宮內生長遲滯的風險會增加。假如幼兒長期在空氣品質差的環境,會增加鼻子過敏、氣喘等呼吸道疾病,已開發國家幼兒氣喘的比率比較高,和空污有很大關係,所以臨床觀察發現,現在鼻過敏、氣喘的幼兒比率一年比一年多。 

 

秋冬季節因氣喘就醫的病人比較多,除了天氣變化之外,空污也是一大因素,門診觀察發現,每當PM2.5上升,因氣喘發作而到急診、門診就醫的比率會明顯增加兩成。

 

此外,長期處在空氣品質不良環境中,更會增加心肺疾病風險,包括提高肺癌死亡率,壽命也會減少。我們無時無刻都需要呼吸,而吸進身體的物質根本看不到摸不到,長期下來,無形中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傷害。

 

空污拉警報,外出、室內該怎麼預防?

有心肺疾病的老人、幼兒等,在空氣品質不好的環境中,比較容易出現不適,這時候就應該就醫;至於一般人,當環保署公佈空氣品質不良,最好減少外出以及戶外活動。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12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從心理&教養角度解讀"小孩大人" 

採訪撰文/李怡萱

採訪/黃偉俐身心診所臨床心理師 陳品皓

攝影/2026兒童拍拍

梳化/Amber

麻豆/爸爸:Jerry;媽媽:Jasmine;漂亮寶貝:Javier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當我們觀察到孩子的言行、思考或是所關注的事物,與一般同年齡的孩子相較之下,所產生的反應與聚焦重點不大相似,甚至整體比較偏向成人的對話與思考模式時,他們的思考型態、說話語調(語氣),甚至是表現出來的行為,可能都會不自覺地讓人在與他們相處時產生一種錯覺,彷彿像是與成人相處時的狀態,此時我們便會將這樣的孩子歸類為具有「小大人」特質。

 

 

從心理角度剖析常見的「小孩大人」類型

無法模仿的天真及單純,是孩子與生俱來的獨有特質。不過當他們提早褪去屬於自己的天真與單純,轉而戴上超齡思考的面具,無論說話談吐甚至是舉手投足間,儼然就像一個「小大人」時,您會不會好奇孩子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特質呢?黃偉俐身心診所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表示,沒有一個孩子天生下來就像個大人,而讓孩子提早褪去原有的純真色彩,改而披上「小大人」的外衣,背後的原因其實都不太一樣,對此他更依據自己常年在校園工作的經驗及觀察,指出造成孩子過於早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3種: 

 

1. 親職功能不健全的小孩大人

這類型的孩子因為家庭功能不佳,以至於必須由他們來處理家中事務、像是料理三餐、金錢上的支出及運用,甚至需要由成人出面協調的事,卻都苦無辦法尋求到支援及幫助,都必須要依靠孩子自己來解決,如此家庭功能不健全的狀態,孩子便有極大的可能被迫出現小大人的特質。陳品皓臨床心理師表示,這樣類型的孩子我們又可稱作「親職化的孩子」,意思就是當雙親沒有盡到應該要做的職責時,這些責任及義務就會因而落到孩子身上,取代原本爸媽應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及義務,而他們也就在無形當中被迫承擔及長大。陳品皓臨床心理師更進一步指出,由於孩子從小成長的環境及現實狀況,總是讓他們處於一種「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如此」的狀態,久而久之下孩子漸漸被迫褪去純真的色彩,提早體驗大人的世界。因此在如此狀態下成長的孩子,他們思考及關注事物的層面均偏向於務實,甚至會出現較現實的早熟性格。

 

2. 擁有完美性格傾向的小孩大人

 

根據陳品皓臨床心理師觀察大部分孩子對於勝敗及結果,並不會太過度在意及要求,但擁有完美性格傾向的孩子則不同,他們對於自己的表現、一言一行除了有較高的自我要求外,他們更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及眼光,因此有較大的可能出現小大人的特質。陳品皓臨床心理師更進一步補充,目前雖無任何具體原因能說明孩子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性格特質,但比較可以確定的是當孩子越早出現這樣的特質及表現時,絕大多數都是與他們天生所具備的氣質有關。而擁有完美性格氣質的孩子,大多時候所思考、關注的重點,總是聚焦在自己是否表現得完美、或是遊戲或比賽間的勝負,此時他們對於結果所展現出來的樣貌及言行舉止,便與一般孩子所表現出的大而化之性格略有不同,且很容易會為了想要得到更好的表現及結果,而出現如同大人般的思慮及反應。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12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