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自我觀察3重點

檢視孕後復原狀況──產後回診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奇美醫院婦產部產科主治醫師郭恬妮
模特兒/漂亮媽咪小惠
梳化/蔡琇惠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媽咪生產後除了照顧寶寶之外,也應該多注意個人身體狀況,包括乳房問題、惡露排量及情緒方面等,千萬勿將重心全放在寶寶而忽略了自己,若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回診時諮詢醫師,必要時甚至提早回診做適當的處置。

 

媽咪生產後包括子宮、傷口及惡露的排除等,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因此,婦產科醫師會安排產後一個月必須回診。到底產後回診需要做哪些檢查?這些檢查又有何作用?產後回診可能會發現什麼問題?

自然產、剖腹產,回診檢查大不同
奇美醫院婦產部產科主治醫師郭恬妮表示,生產後大概4週左右,子宮會下降到骨盆腔位置,同時子宮大小也會恢復到正常,自然產後回診的時間約在46週。回診時的檢查項目包括用超音波看產後媽咪子宮是否下降至骨盆腔位置,是否恢復正常大小;檢查子宮腔內是否乾淨,有沒有不正常的殘留物;醫師會做內診,觀察會陰部生產後縫合的傷口恢復情形,並且看分泌物是否有異常或惡臭、顏色不正常等;詢問媽咪哺餵母乳之情況及乳房檢查。除此,自然產的媽咪此時惡露應該差不多都排出,假如已經排乾淨,建議順便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至於剖腹產媽咪的回診時間,則視醫師的習慣,剖腹產後子宮恢復時間和自然產差不多,多在46週。如果剖腹產傷口採用可吸收縫線,無須拆線,也是在產後46週回診,檢查子宮恢復狀況和大小;若使用釘子或不吸收線縫合傷口,產後需要再進行拆線,故必須提早在產後2週回診,並檢查傷口恢復狀況。通常只要回診一次即可,如果回診檢查有異常,會再安排第二次回診。產後回診都會進行內診,檢查子宮頸、會陰傷口及子宮大小,並且做抹片檢查。

然而,當身體出現一些不適或異常,可能就要提早回診,最常見的是乳房問題,例如:乳房硬塊、乳腺阻塞或已經出現發燒,又或者惡露突然增加,加上發燒情形(即產褥熱),也必須提前回診。通常醫師多會提醒媽咪,雖然一個月後再回診,但如果期間有任何不適症狀,應該提早回醫院,以奇美醫院為例,設置產後服務專線,產婦可以隨時打電話諮詢。

此外,情緒是產後媽咪很容易忽略的問題,生產後家人容易將重心從媽媽轉移到寶寶身上,媽媽會有失落感,加上荷爾蒙的改變及照顧寶寶可能出現的焦慮,產生不確定性,進而否定自己。當媽咪覺得許多問題自己無法面對時,也可以提早回診諮詢婦產科醫師,由於醫師較清楚媽咪的需求,而且孕期產檢已和媽咪接觸一段時間,獲得其信任,願意對醫師說出焦慮的原因。如果一開始找精神科醫師,媽咪可能會排斥,甚至不再尋求幫助,因此,建議先找婦產科醫師,經過評估表進行評估,若情況嚴重,再轉介到精神科。

產後憂鬱
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中,最重要的是觀察媽咪是否有傷害自己或寶寶的傾向,若出現此狀況,代表已到了嚴重程度,先生和家人要多觀察。如果產婦對照顧寶寶或自己持續自我否定,例如:抱怨自己奶水不足、不會照顧好孩子等負面情緒,家人應多給予關心,或找醫師協助,產後回診時,先生最好能夠陪同。

 

產後自我觀察3指標
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媽咪都要在產後進行自我觀察,重點包括惡露、傷口、乳房等狀況。

1惡露
自然產後約12天的惡露量最多,之後慢慢排乾淨,約2週後就很少,顏色會從鮮紅變成褐色或淡黃色,媽咪可按摩子宮幫助恢復。剖腹產後的惡露量不會像自然產那麼多,因為手術時醫師會將胎膜、胎盤都清除乾淨,因此,惡露量較少。不過,剖腹產有傷口,無法按摩子宮,惡露可能呈現滴滴答答,時間拖比較久,通常1個月即可排除乾淨,最多不超過2個月。

2傷口
自然產的會陰傷口在清洗時要特別注意,因為傷口有縫線,加上惡露一直排出,比較擔心的是感染風險,建議如廁後用溫水由前往後沖洗,保持會陰傷口的乾淨。由於會陰部位血液循環好,恢復比較快,通常1週後已恢復大半,只出現隱隱的痛,產後1個月縫線會脫落,但會陰傷口有腫脹感或抽痛就要小心,可能是發炎,必須回診再做檢查。

剖腹產主要是傷口的護理,出院前護士會教導媽咪如何觀察,出院後如果傷口出現紅腫、熱痛或不正常分泌物從傷口滲出,必須提早回診。在使用膠帶部分,市面上販售的傷口敷料種類很多,除了選擇保持濕潤度,使傷口恢復較好之外,若有防水功能,媽咪淋浴時也較無顧慮。此外,膠帶要具備吸附滲出液的功能,並且以透明為佳,便於觀察到傷口附近是否有紅腫現象。

3乳房
產後媽咪乳腺充盈時,容易感覺脹痛,這是正常現象,要小心的是過程中是否出現硬塊、腫痛、發炎等情狀,通常脹奶時容易有硬塊,但餵奶後會消失,如果餵食後的硬塊仍存在,甚至出現發熱、紅腫,應盡速就醫,必要時需使用抗生素。


產後回診QA
不少媽咪對於產後回診有不少疑惑,以下特別整理出幾種常見的問題,供您做參考。

Q1:產後在其他醫院回診妥當嗎?
幫媽咪產檢及接生的醫師最清楚媽咪的狀況,故生產後回診盡可能選擇原來的醫院,給自己的醫師做檢查。不過,有些媽咪在北部生產後便回南部坐月子,這種狀況就不一定要回到原來生產的醫院,如果無法回到原來醫院做檢查,建議產後出院前最好詳細詢問醫師,包括傷口是否需要特別注意、其他注意事項等,並於其他醫院回診時一併告知醫師,像是自己在生產時傷口曾出現哪些狀況,讓醫師能多加注意。

Q2:忘記回診拖太久,會不會有問題?
郭恬妮醫師指出,大部分的媽咪生產順利,子宮也恢復良好,假如產後忘記依照醫師安排的時間回診,通常不會有太大問題,比較擔心的是萬一子宮內還有殘留物沒有排乾淨,可能會延誤診治。如果子宮腔出現發炎現象,延誤處置很可能引起敗血症或因為子宮腔沾粘而無法受孕,才會建議產後46週回診。

Q3:產後回診檢查有狀況,必須做哪些處置?
回診時檢查子宮腔,如果還有殘留物而沒有排乾淨,狀況輕微只要多餵奶,幫助子宮收縮,即能讓子宮順利排乾淨,或是服用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假如子宮內容物太多或已經有發炎現象,建議進行手術,將子宮內的東西全清乾淨,並配合使用抗生素。

此外,會陰傷口如果發生肛門廔管,出現血腫情形,必須趕緊處理。至於乳房部分,媽咪發現硬塊卻未加以重視,回診時醫師會請媽咪擠奶,看是否因為哺乳方式錯誤、時間拖太長所造成,必要時請媽咪到產房,由護理人員幫媽咪做衛教,教導如何正確擠奶,避免產生硬塊;若已經發炎,必須服用抗生素,有些狀況很嚴重,出現了膿瘍,可能要外科醫師介入治療。

Q4:高風險孕婦生產後回診需要做哪些檢查?
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的媽咪產後都要特別注意,高血壓媽咪產後出院回家一定要繼續量血壓,每天做紀錄,回診時由醫師評估是否調整血壓藥,讓血壓慢慢恢復正常;妊娠糖尿病媽咪產後同樣要繼續測血糖,再請醫師調整藥物。這些高風險產婦回診時間必須提早,大約產後2週回診。

高危險妊娠媽咪產後必須追蹤一段時間,例如:糖尿病一直未控制好,大概12個月後會轉介到更專業的內科持續做控制。有些媽咪產後高血壓持續23週都還很高,回診時醫師會建議到內科做後續的治療。

 

產後做好避孕措施
很多媽咪認為生產後餵母奶,月經還沒來,應該不用避孕。即使產後餵母奶泌乳激素偏高,比較不易受孕,但還是要提醒媽咪仍有懷孕的可能,尤其當餵母奶的次數不再頻率,泌乳激素下降時,很可能受孕,建議使用保險套避孕。有些媽咪想用避孕器,建議等到子宮大小恢復正常,大約產後46週再裝設,位置會比較正確。

產後媽咪也會在回診時詢問有關水腫問題,其實生產後進入脫水期,多數媽咪水腫會慢慢消失。如果是子癲前症的產婦,即便生產後,水腫還是可能持續,建議避免過度補充水分,尤其是坐月子期間,攝取時應該多注意,並減少重口味的食物,避免攝取過多鹽分,使水腫更厲害。

至於產後掉髮,通常不會在產後第一次回診時發生,多在生產後46個月開始。有些醫師會先提醒媽咪注意掉髮問題,產後落髮是雌激素突然下降所造成的自然生理現象,持續23個月時間,之後會慢慢長回來,建議在坐月子期間可多補充蛋白質。

 

 

郭恬妮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產科研究員
現職: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產科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03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寶寶換奶粉不用一匙一匙換!


 

可愛寶寶/楊欣翰(Q比)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要換奶就直接換!
因為本身是小兒腸胃科醫師,所以偶爾會用換奶粉的方式來改善小寶寶腸胃或其他方面的問題,也常常被問:「那要一匙一匙換嗎?」

坊間會流傳一些說法,例如某某牌子比較會便秘,或是某某牌子比較會變胖之類的。但其實奶粉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且通常不是最大的因素。儘管各家奶粉有各家的噱頭,但對醫生來說,甲牌或乙牌的一般嬰兒配方奶粉其實都是一樣的東西,所以不會建議在同類的配方奶之間作不同廠牌的更換。

醫師會建議家長換奶粉,通常都是有特
殊的目的。例如拉肚子嚴重時,可能會從一般嬰兒配方,改成低乳糖或無乳糖的嬰兒配方;或是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時,可能會從一般嬰兒配方換成水解蛋白的嬰兒配方(但要提醒,不是每次拉肚子都要換奶粉,也不是只要換奶粉就會讓異位性皮膚炎變好喔!還是要看醫師怎麼建議)。

在這種情況下,一匙一匙換的效果比較慢,所以我都會請家屬要換就直接換,不用慢吞吞的。台語有一句話說:「驚驚袂著等。」大意是說如果比賽畏畏縮縮的,就得不到名次;反過來說就是「藝高人膽大」,要有效果就是直接換!

 

那麼為什麼會有一匙一匙換的迷思呢?
有人會說,因為寶寶的腸胃比較脆弱,所以不能直接換奶粉。不過既然都是符合規範的嬰兒配方奶粉,就不會有「傷害」寶寶腸胃的問題。反而是混合奶,沒有經過大規模的試驗,嚴格來說更沒有保障。

那會不會不容易適應呢?其實就算是母乳,從初乳到成熟乳,成分也是一直在變化的。同一次的親餵,前乳和後乳的成分也不太一樣。混餵的寶寶,也是常常在母乳和配方奶之間切換來切換去,所以不要小看寶寶的適應能力。最重要的是,從很多家長的經驗來看,直接換,反而比一匙一匙換更容易適應。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西瓜和香蕉分開吃,各有各的味道,各有擁護者,也許很多人兩種水果都喜歡吃。但如果把西瓜和香蕉一起打成泥呢?我自己是沒有這樣嘗試過,應該也很少人喜歡這樣吃吧?即使有人喜歡,也終究是少數。

不同廠牌的不同配方,各自有讓寶寶喝得順口的設計,拿其中的兩種調配在一起,沒人敢保證調出來的味道會不會很難喝?也許這種怪異的味道才是寶寶排斥的主因。而且就算混起來的味道不難喝,也不用為了怕寶寶不能適應口味而漸進式的換。因為換個角度想,如果寶寶連奶粉的口味變換都不能學習著適應,那以後又怎麼適應副食品、適應環境呢?真的不用過度保護。

 

選對奶粉,直接換沒問題!
換奶換失敗時,不要只注意換奶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寶寶潛在的生理問題有沒有解決?有沒有真正選對奶粉?如果選錯奶粉,不管是直接換或慢慢換,都是錯的,慢慢換只是慢慢錯。如果選對奶粉,直接換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慢慢換還比較有可能會失敗。一匙一匙換,不僅效果慢,而且泡的人費心,喝的人也不一定喜歡(如果有醫生這樣建議,那一定是非常特殊的情況)。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母乳是寶寶的第一選擇,在極少數的情況之下才會用配方奶來取代母乳。在同種類的配方奶粉之間,作不同廠牌的更換,多半是沒有意義的。如果要換不同種類的配方奶,最好還是先經由醫師的判斷,才不會徒勞無功,甚至走錯方向。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03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怕痛怎麼辦?

減痛分娩!讓生產好輕鬆

 

採訪攝影╱郁筱惠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黃文助
攝影╱本刊資料室‧檸檬巷館
麻豆╱漂亮孕媽咪 王怡馨

 

 

初次選擇自然分娩的媽咪,總是對第一次生孩子這一件事,感到緊張萬分!但到底產痛有多痛?經歷產痛的過程,一點好處都沒有嗎?透過現代的醫療科技,減痛分娩能給予媽咪哪些生產的援助呢?且看本篇專業產科醫師的詳解。

 

分娩的疼痛指數
第一次懷孕的準媽咪,對生產經驗即便一無所知,但對於分娩時要面臨的產痛,害怕及焦慮的情緒卻是無甚大差異的。但到底產痛的程度是多痛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黃文助表示,孕婦生產時的疼痛,對每個產婦而言,仍有耐受程度上的差異,且經產婦及初產婦的感受也不大相同;但若以視覺化的疼痛指數評估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來區分,分娩時的疼痛指數,較類似於重度(57分)的疼痛度。

 

痛感指數

分數

說明

相較產痛

輕度

VAS 13

*墜痛、脹痛、隱隱作痛的程度。

*有點感覺,但不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

前期陣痛

中度

VAS 35

*受周遭安慰,尚可忍受的程度。

*體內會分泌較多止痛物質。

規則陣痛

重度

VAS 57

*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睡覺也能感受疼痛,必須靠藥物控制。

相當分娩

極重度

VAS 810

*恐呈現昏迷、休克等危急生命跡象。

*必須立即處理。

生命危急

 

為什麼產痛如此強烈呢?黃文助醫師說明,那是因為支配子宮的神經,屬腰部的薦椎神經組織,在子宮收縮進行分娩的過程時,連帶使產婦易有撕心裂肺般的子宮脹痛及下墜等的主要痛覺。然而感受的強度,也因於產婦是否有生產經驗,及個人對疼痛耐受度等因素而有些許差異。

一般來說,初產婦因子宮頸口未曾歷經胎兒分娩擴張,故頭一次生小孩的準媽媽,通常對產痛的感受較為強烈。再者,初產婦的產程,往往比經產婦來得久些。也因此,初產婦也因待產時的陣痛,更易造成分娩上的不適感(約有10%20%的初產婦,達於重度的痛感)。而經產婦的子宮頸口,因為曾經歷過胎兒分娩擴張,故產程通常較快,疼痛的反射程度則亦可能落在中度以下。

 

減痛分娩的起源
減痛分娩的歷史,最早可追溯19世紀英國女王,利用麻醉方式減少產痛的過程;直至20世紀初,歐美及日本亦陸續發展出「脊膜外腔止痛法」的減痛分娩概念。因此1970年至1990年代,此種方式也大半受醫學界的專業肯定,直至2000年後,美國更有約七成民眾廣為接受此類生產減痛的技術。

而國內的減痛分娩技術,最早則源自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蔡明賢醫師,他於1970年代美國留學時,曾受過一年的麻醉醫療及減痛分娩之專業訓練,後更於1975年回到馬偕紀念醫院極力推廣;此外,1982年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詹廖明義醫師,也從日本受訓麻醉次專科並學成歸國,陸續均促進台灣婦產科的醫學界逐漸進入「減痛分娩」的世代。

 

減痛分娩的原理
減痛分娩是怎樣施行的呢?黃文助醫師指出,所謂的減痛分娩,亦即是在「硬脊膜外空腔」內放置軟管,再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其中,即可達到生產減痛的效果。通常藥效在注射後1015分鐘後即可發揮作用,並依據麻醉醫師的評估,持續給予一定的劑量,以達為產婦減輕疼痛的效果,持續止痛約可維持半小時至兩小時左右的時間,但無健保給付,故準媽媽約需準備600010000元新台幣的自費額度。

由於每一位產婦的產程不同,故減痛分娩所注射的藥劑劑量,也會依據產婦的用量來計費。因此,若初產婦子宮頸開口約兩指(四公分)時,即可予以減痛分娩並逐步給藥。但如果是經產婦,通常會與婦產科醫師討論,視前胎產程及分娩等實際情形,共同評估再決定是否必要給予施行減痛分娩。

減痛分娩的原理為何?黃文助醫師說,生產的疼痛,主要來自胸部及腰椎的脊髓神經元所傳導,致使準媽咪感受到子宮強烈收縮的痛楚。但藉由減痛分娩的麻醉注射於硬脊膜外側,即可阻斷痛覺的神經傳導,暫時阻斷感覺神經的傳導,但又不致影響運動神經元,如此媽咪仍然能夠在子宮頸全開後,「用力」將寶寶往下推,順利分娩。

減痛分娩與剖腹產半身麻醉,麻醉藥本身無太大差別,但注射位置及藥量不同。剖腹產麻醉注射在脊髓腔內,且藥量較低。而減痛分娩則注射在硬脊膜外,可局部性的阻斷痛覺感知,可降低至少達七至八成的產痛。

 

產痛:對胎兒也有助益!
黃醫師以過去的臨床經驗指出,產程的快慢因人而異,也與胎次有關。以初產婦規則子宮收縮後待產的平均時間來說,一般介於816小時之間為多。

雖然產痛,對每一名產婦來說,是一項極大的考驗。但另一方面,準媽媽也不是「白疼的」!因為產痛對胎兒仍有相當大的助益。黃文助醫師表示,產痛引起的密集子宮收縮,可促進胎兒肺泡易於擴張,並降低寶寶呼吸系統方面的異常。另外,透過產道擠壓出生的胎兒,能加強刺激本體覺,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極有幫助,同時,產道擠壓時,可將胎兒呼吸道殘留的羊水及黏液排出,降低寶寶肺炎與窒息機率。而對媽咪來說,子宮收縮復舊,更能對排除惡露的確有益。

 

減痛分娩的應用對象
黃文助醫師指出,減痛分娩一般較建議初產婦,或是特別怕痛,對疼痛敏感度較高的產婦使用,一來可大幅減輕產痛,降低生產的不適及焦慮,二來也能增加產婦生產時的信心。另外,對於具有高危險妊娠,如:子癇前症、妊娠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等,合併內科疾病且無凝血功能異常的產婦,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亦可應用,以減輕產痛所造成的身心壓力,然而原則上也建議在產檢時主動與自己的婦產科醫師討論再決定較妥。

另外,減痛分娩好處多,但也有不適用的對象。諸如:凝血功能異常、背部及腰椎曾經受傷、腰椎畸形、脊椎曾動過手術、敗血症、產前休克,乃至早期破水過久,具潛在感染疑慮的產婦等,通常則不建議運用減痛分娩。

 

比較各類型減痛方法
黃醫師表示,減痛分娩最大的優勢,具有能給予產婦快速、有效、安全且確實,達到減輕分娩疼痛指數的優點,而非只在於移轉產婦的注意力,或僅提供心理方面的慰藉而已。其次,減痛分娩可給予產婦,能給準媽媽一個較舒適的生產經驗,因此也大大減輕產後憂鬱症可能發生的機會。

至於其他的生產減痛療法,則比較傾向於舒緩疼痛、移轉注意力等,達到減輕並緩解產婦分娩前的焦慮及不適。像拉梅姿呼吸法,透過對神經肌肉組織的控制練習,且配合產前體操及呼吸訓練,可有助產婦生產時正確使力。而溫水生產,則為透過溫水刺激下的物理性方式,提高抑制分娩的疼痛感。至於音樂生產,則為移轉產婦緊張情緒,以分散準媽媽對痛覺的強烈關注。

另外,使用肌肉注射止痛藥物來抑制產痛也可達到短暫效果,但不宜頻繁注射多次,因擔心藥劑經胎盤而被胎兒吸收,以致影響寶寶出生時呼吸功能。由此可見,局部性麻醉的減痛分娩(硬脊膜外止痛之減痛分娩法),可說是目前公認最為有效,也最安全的分娩減痛方法。

 

給準媽媽的貼心鼓勵
減痛分娩,並非可達完全無痛,但至少能降低高達八成的產痛程度。由於每一位產婦的情況殊異,對於痛覺的感知也有強度上的差異,但如果對於產痛比較敏感,特別害怕或恐懼的媽咪們,這確實不失為一個有效減輕疼痛,提升待產舒適性及加強生產信心的選項。黃醫師鼓勵說,生產的過程,本具有風險,但如果準媽咪家人,能適時在產前給予產婦更多的關愛、鼓勵及陪伴,勢必也能大大降低準媽咪對產痛的抗拒,並以母愛化為迎接寶寶新生的喜悅力量!

 

黃文助
學歷:中國醫藥學大學畢業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治醫師、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專科醫師、教育部部定講師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專任講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03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陽岱鋼,寶貝女兒的無敵超人
棒球英雄,外剛內柔的一面

 

 

 

 

 

 

 

採訪撰文/湯佳珮
攝影/鯊魚影像工作室
梳化/萬紫雲
服裝造型/Lezis
服裝品牌/爸爸服裝:LOUISVUITTONBOTTEGAVENETAAX   女兒服裝:Steiff
童鞋:mothercare

 

無論是否為棒球球迷,全臺灣幾乎沒有人不認識陽岱鋼,這位在日本職棒火腿鬥士隊打拼的超人氣球星。近年來臺灣所主辦的幾場大型國際賽事,他都代表臺灣參賽,為國爭光。看到他上場,球迷的歡聲雷動,不僅是因為他精湛的球技、攻守俱佳,更是因為他積極、永不放棄的認真態度,深深感動了每一個人。他是許多人心目中的英雄,更是他的老婆、女兒心目中的無敵超人。女兒現在已經4歲多了,也與爸比一起來替雜誌拍攝封面。這期的《嬰兒&母親》,帶你來一睹棒球英雄在球場外的家庭記趣,堅強背後的歡笑與淚水,以及付出與努力。

 

現場花絮採訪小故事
拍攝封面的這一天,岱鋼的老婆宛容其實也有來攝影棚,不過她低調地希望只要老公與女兒拍照就好,甘願當男人背後默默付出、幫他打理家中大小事的女人,頗有賢內助的風範。從現場兩人的互動中,可看出夫妻間深厚的感情,以及岱鋼對老婆的依賴。宛容笑著說,別人都是要當「爸寶」、「媽寶」,老公在家裡都會撒嬌跟她說「當老婆寶真好!」

 

父女感情好,女兒最喜歡爸爸
岱鋼的外表相當帥氣、英挺,看起來酷酷的,不過講話時的音量卻不大,相當溫和、親切。宛容覺得他的外表和內在個性差異很大:「他非常溫柔,脾氣很好,動作也都溫溫、慢慢的,與外表看起來的第一印象落差很大。」至於女兒則有一雙水汪汪、充滿靈氣的大眼睛,漂亮的外表看起來有一點淘氣,卻意外地懂事與乖巧。宛容說:「我對她比較嚴格,教她做人要互相尊重、也一定要有禮貌。她都會聽我的話,不過她都吃定爸爸。因為球季的賽程滿檔,岱鋼一個月往往只能回家13次,每次3天。她不能每天都看到爸爸,會格外珍惜爸爸回家的時候;爸爸回家時也都很疼她。」岱鋼回家時,女兒都很黏他。睡覺時,父女還會擠在同一個枕頭上。有時候女兒還會調皮地把腳放在爸比的脖子上睡覺,岱鋼為了不吵醒女兒,也不把她的腳拿下來,就讓她這樣睡,從這種小地方就可以看出他有多疼愛寶貝女兒。此外,老婆與女兒都恰巧是同一天生日,生命中最愛的兩個女人都生於同一天,也讓岱鋼覺得真的好巧!

 

自創專屬的甜蜜暗號
父女倆感情很好,甚至自創了兩人才看得懂的暗號。這是因為女兒常看球賽,看到教練都會跟球員打暗號,她覺得很有趣,所以也要求爸爸與她自創暗號。每次跟爸爸比手畫腳,父女倆都玩得很開心。宛容笑說:「那些暗號我都看不懂,他們有很多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小祕密。」

女兒雖然小小年紀,卻已經是棒球通,不僅看得懂比賽規則,爸爸的主場賽事更是每場必看。當看到爸爸被觸身球打中時,女兒會最生氣,心疼爸爸會痛痛,還會叫「投手回家好好練習」,童言童語相當可愛。不過女兒自己不慎跌倒時,卻不像其他小孩往往會大哭、要爸媽「秀秀」,她還叫其他人別跟爸媽說她跌倒了,「不然爸媽會傷心」。當爸媽知道她跌倒後,她還反過來安慰大人:「我一下子就不痛了,別擔心!」可見她年紀雖小,卻已經非常懂事。

 

相當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雖然一家三口相處的時候很幸福、溫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球季中,岱鋼很多時候都沒辦法陪伴在妻女身旁。「下次再看到女兒,女兒又長大一點了。」談起心路歷程,岱鋼不免有一點感傷,他表示:「球季中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很短,小孩的成長很快,可惜有時候無法參與。許多事情都很麻煩老婆,謝謝老婆與女兒的體貼與體諒,讓我的棒球人生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心打球。」回想剛當新手爸爸時,第一次看到女兒,女兒已經2個月大。岱鋼替女兒洗澡時好緊張,「覺得女兒身體軟綿綿的,很怕不小心弄傷她」,替女兒洗澡都是僵硬地「直下直上,只敢過過水」。新手上路,從當時的不熟練、可愛的笨拙,到了現在女兒4歲多,在照顧小孩上,岱鋼已經是駕輕就熟,育兒大小事都難不倒他。把女兒照顧好之餘,也不忘了當個貼心的好老公,不僅會替老婆吹頭髮,還會幫老婆按摩。

對於岱鋼來說,「家就像是一座城堡,我會把城堡蓋得很堅固,好好守護住在裡面的家人,絕對不讓家人受到任何傷害。」言談中再再流露出對家人滿滿的愛,愛的力量無限大。

 

永不放棄,認真逐夢的人生哲學
在棒壇打拼,有歡笑、也有淚水。成功的選手雖然有了名氣與地位,但是不可諱言,陪伴家庭的時間會有部分被犧牲,而且外出時也不像一般人那麼自由。宛容說,為了保護女兒,她會要求女兒保持低調。有一次看到爸爸的廣告,女兒跟她說:「媽咪,我不能跟別人說我的爸爸是誰,對不對?」她聽了覺得有一點心疼,不過也會與女兒一起,永遠全力支持老公。雖然因為職棒球季而較少看到爸爸,不過爸爸永遠都是女兒心中的英雄。

身為運動員,走在棒球的這條道路上,當岱鋼被問到堅持不放棄的理由時,他表示:「每個工作都有它辛苦的地方。我所做的工作,並不是簡單就可以得到的工作。而我之所以可以得到這個工作,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盡情逐夢,並不是僅靠我一個人的努力、一個人的力量所得到的。這一路走來,曾獲得許多人的幫助。家人、朋友、前輩、球團、球迷,大家都給予我很多幫助與鼓勵。因為有了大家,才有了今天的我。大家都是我努力打球的原動力。因此,為了夢想、為了家人、為了球迷,我不能放棄,也不會放棄。」在岱鋼的人生字典裡,沒有放棄這兩個字。對他來說,打棒球也是一種人生態度的展現,「棒球不只是棒球,任何時候的態度都能影響你的觀念。一個積極的play,也會影響自己往後的人生觀。」就像在比賽還沒結束之前、或是裁判還沒判定出局以前,一切都有機會,總是要充滿拼勁,絕對不能輕言放棄。這是他對球賽的態度、也是他的人生哲學,這種精神的力量,更是能夠深深感動成千上萬球迷的原因。也有許多學生球員以他為榜樣,向他的態度與球技看齊。

 

生活節省,卻樂於回饋基層棒球
雖然家庭的經濟寬裕,不過其實岱鋼和宛容很節儉。宛容說她總是會跟女兒說:「妳吃的、用的,都是爸爸在外面努力打拼賺回來的。」教女兒要惜福,不希望她從小奢侈浪費。女兒也很懂事,還會說:「媽媽說的是,爸爸賺錢很辛苦。」岱鋼曾經連想喝一罐飲料,都捨不得在身旁的販賣機買,而跑去對面的便利商店買,只因為便利商店便宜了5元。對他們來說,能省則省,而且想當女兒的榜樣。不過這麼節儉的他,做公益卻是不落人後。岱鋼相當熱衷於幫助基層棒球的發展。因為他覺得在他打到職棒之前,一路上幫助他的人很多,他現在能做的,就是盡一己之力回饋家鄉小朋友的棒球發展,讓他們打球的環境變得更好。他所發起的「岱我飛翔,敢夢計畫」之後也會繼續下去,新球季如果有得到球團所設的激勵獎金,也會全數捐出做公益。除了關心基層棒球之外,夫妻倆也很關心受虐兒,他們也希望能喚起更多人一起來關心受虐兒,並且認為「生了小孩,為人父母就一定要有耐心與愛心。」

 

對未來的期許
等到不打球了、退休以後,岱鋼希望可以與老婆、女兒環遊世界,看她們想去哪裡都可以。他感性地說:「因為打棒球時,球季忙碌,大多都是家人在配合我;希望以後可以換我來配合家人。」他們也希望能再生一個小孩,不過目前一切還是順其自然。未來如果有機會,岱鋼仍然有參加國家隊的意願。但是畢竟他已經有傷在身,許多人都說「何必再冒險參加國家隊」,不過對他來說,穿上中華隊的球衣,就是一種責任感、使命感,也是為國爭光的榮譽感。2016年的日本職棒新球季即將開打,希望球迷們能夠繼續支持他,也希望這位來自臺灣的棒球英雄能夠繼續加油!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03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別大驚小怪,也不可放任…
如何智慧化解孩子的說謊行為?

 

編訪撰文/敖庭綸
參考資料/《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寶瓶)
諮詢/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暨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插畫/日光路

 


孩子的說謊行為代表了什麼?該如何看待與處理孩子的說謊行為?當孩子面對眼前的問題或壓力,得不到大人的信任時,乾脆說個謊?在誠實這門學問上,爸媽還是有許多方法可以使用,也讓親子關係能夠適時調整與修正。

  

「孩子說謊了」代表的是……
認知、語言、社會能力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爸媽第一時間的反應通常會感到震驚、生氣,想著:「天啊!我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孩子怎麼會這樣?我教他絕對不可以說謊的啊?」「我的孩子竟然會說謊?」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暨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說,當家長說出「竟然」這兩個字的時候,其實多少意味著父母並不認為說謊行為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不可能!我家小孩怎麼可能會說謊!」與其說不可能,不如說家長本身無法接受。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進一步指出,關於孩子的說謊請先別急於套上道德的枷鎖,小小孩的第一次說謊代表著各種能力的提升,包括認知、語言,以及社會能力等,家長不妨先冷靜下來,先換個角度來思考。其實,年紀越小的孩子是沒有能力去思考到事情的發生或進展是有因果關係的;因此,當孩子說謊了,也代表孩子認知能力的提升,他不僅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將會為自己帶來某些後果,更知道如何利用語言陳述,他就可以逃避掉自己不想面對的結果,或得到他內心所想要的結果。

 

拋開「不是好,就是壞」的二分法迷思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提醒,親子間的信任關係就像是一條線,維繫著親子關係的緊密度,有時候,父母給予孩子太多的期待,將太嚴苛的道德標準加諸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純淨無瑕」有著不合理的要求,往往不自覺地讓彼此間關係疏離,拉大信任的行距!因此,不論是看待孩子或是自己的教養,應試著拋開「不是好,就是壞」的二分法迷思,才更有機會讓孩子把心中的話告訴你,讓彼此都能夠獲得正向的成長。
 

讓父母有機會更了解與幫助孩子
親子互動間的每件事情都會有孩子所希望傳達的訊息,「說謊」這件事情也不例外,從孩子的說謊行為,讓父母有機會了解,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感受到壓力時,他是否已經具備了合理且成熟的解決問題能力。

 

希望孩子永遠「純淨無瑕」是錯誤的期待
《為什麼孩子要說謊?》一書中提到,父母總是期望孩子的品格與行為表現能完美無瑕,但是,孩子的成長是不斷嘗試錯誤的一種動態改變,有了錯,才明白什麼是對,說了謊,才會慢慢了解誠實為什麼能夠讓心情美好。
 

換個角度想:「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謊?」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指出,家長對於突然發現孩子說謊的訝異,甚至驚慌失措,以致出現情緒的波動,是很自然也很真實的,因為這些往往受制於自己先前對孩子誠信的期待,例如,「小孩不能說謊」、「小孩不該說謊」等想法,由於感覺被這些想法所牽制了,所以也生起了一波波負向的情緒,但其實當發現孩子說謊時,最重要的是要看出、聽出孩子需要幫忙的地方。

我們都期待孩子不要說謊,也認為不該說謊,但我們似乎很少翻轉來想:「孩子,為什麼不說謊?」如果說謊能讓對方安心,那麼這個謊說不說?如果說謊能讓爸媽更關心自己,那麼這個謊說不說?如果說謊是在暗示父母:「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那麼這個謊說不說?這麼多的如果,父母不妨先試試看問問自己。

 

教孩子誠實面對自己,比要求不說謊更重要
社會很假,但我們依然可以很真
當發現孩子說謊時,還有許多家長的反應會是「天啊!怎麼會這樣,我已經徹底做好身教了,現在這個社會太假了,我不能讓孩子也跟著向下沉淪,有一就有二,小小年紀就說謊,長大還得了?!」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認為,社會很假,但我們依然可以很真,其實,說謊行為也是一種逃避的選擇,而所謂的「真」並非一點謊言都不能說,而是能夠真實地去面對自己,因此,家長可以藉由孩子的說謊行為,教導孩子如何誠實面對自己與對自己負責。
 

別經常對孩子使用「是不是」開頭的質問句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強調,上面所述並非要求爸媽把孩子的說謊行為當成理所當然,而是希望爸媽能將更多的心力放在問題解決與引導孩子面對行為後果上,針對一些經常發生的情況,王意中臨床心理師也提供一些方法給爸媽們參考。舉例來說,在客廳發現一大灘水,一般爸媽很直覺地會問:「是不是你打翻水的?」而孩子也很容易馬上脫口而出:「不是啦!」甚至回答:「不是啦!是貓咪。」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其實,「是不是」開頭的問句本身就已經帶有質問的語氣了,建議爸媽發現任何覺得可能是孩子所做的淘氣行為時,避免使用「是不是」開頭的質問句,不妨換成疑問句的方式來問問看:「咦?這裡怎麼會有一大灘水呢?」讓孩子有機會能夠清楚說明原委,而不是急著否認事實,擔心被罵。
 

手足爭吵,互相說「是他啦!」
有時候兄弟姊妹吵架,也很常互相說「是他啦!」「是他啦!」爸媽夾在中間,變得也常常脫口而出:「是不是你?」「是不是妳?」急著當下解決誰對誰錯。這時候與其急著問「是不是你」找真相,不如先讓年紀大的安撫小的,先不跟孩子討論實際狀況,但在安撫的過程中,孩子間彼此又會產生對話,此時所產生的對話通常不再是爭著向爸媽告狀,爸媽可以觀察他們的互動與對話,從這些內容蒐集到更多到底剛剛爸媽不在現場時,發生了什麼事情,進而想辦法處理與引導孩子學習。

 

說謊,只是期望被看見?
情境:
「妳走開啦,不要弄倒我的彈珠軌道組啦!」小榮對8個月的妹妹大聲嚷著。媽媽接起電話,走到房門外去講電話,不時以眼神要小榮看好妹妹。

「妳真的很討厭耶,妳不要碰我的東西啦,走開!」小榮一心想要保護好自己的玩具。

妹妹被小榮的大叫聲嚇哭了,媽媽忙著講電話,只回頭以手勢要兄妹倆安靜。小榮氣急敗壞地持續對妹妹大喊大叫,妹妹開始嚎啕大哭。見情況越來越混亂,媽媽雖然很想講電話,但索性掛上。

「小榮,你到底在幹嘛?媽媽在講電話,要你幫忙看好妹妹一下,你為什麼總是把妹妹弄哭?真是討厭!」媽媽邊抱起妹妹安撫,邊沒好氣地對小榮碎念著。

小榮嘟起嘴,心理滴咕著:「討厭?是她總是要破壞我的玩具,又不會玩,只會搗蛋,她才討厭!」

想到這裡,小榮突然靈機一動,大喊:「媽媽!媽媽!我的彈珠少一個,該不會是被妹妹吞進去了吧?」

「你說什麼?吞進去?那還得了!」媽媽驚慌失措地對妹妹又拍背又壓胸,眼前的畫面讓小榮覺得好笑,心想:「活該!」

「怎麼辦?怎麼辦?彈珠吞進去了怎麼辦?是不是要送醫院?」媽媽越來越焦急,妹妹更是哭得更歇斯底里了。

小榮的表情也隨著她們的反應,慢慢變得僵硬

 

讓孩子知道後果的嚴重性
本來可能只是哥哥想要引起媽媽的注意,或是自己覺得好玩,以為自己在開玩笑,萬萬沒想到媽媽會緊張得要把妹妹送醫院了,事情的演變完全超出了孩子原本捉弄的本意,在這樣的情況中,如果當媽媽知道孩子是開玩笑的,一定要讓孩子了解事情的嚴重性,但嚴厲的斥責可能不見得有效果,尤其在情緒來的當下,然而家長通常很容易翻舊帳或牽扯一些與當下事件無關的東西,反而會讓哥哥更覺得媽媽偏心妹妹。

有時候讓孩子覺得好笑的是大人緊張的反應,因為這與平常看起來很正經八百的爸媽不太像,而當事人(妹妹)的強烈情緒反應,也會是孩子(哥哥)的重點之一。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這個時候請家長拿出最經典的撲克臉,冷冷地看著孩子,孩子需要感受到他的玩笑真的開過頭了。
 

家長主動所設的懲罰通常無效,應把球拋回給孩子
哥哥可能說:「我只是覺得好玩,亂說的啦!」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建議,媽媽要嚴肅地問:「好玩在哪裡?你騙了媽媽,你覺得你應該要對這件事情負什麼責任?」讓孩子自己來說他覺得該怎麼處理,如何承擔起後果?

然而一般家長會很生氣地直接就對孩子設下懲罰:「你竟然敢這樣,你之後就不准給我看電視!」「我要把你的彈珠軌道沒收,你不准再給我玩!」這樣其實都是錯誤的方法,家長自己所設下的懲罰通常是無效的,只會讓孩子在情緒上越來越糾結。建議這時應該要讓孩子自己來說,他們覺得可以怎麼處理,換句話說,也就是把球拋回給孩子。若是家長很想再嚴正告訴孩子他的玩笑會造成什麼樣的嚴重後果,也該挑選孩子在乎的時間進行,例如卡通時間、遊戲時間,這會讓孩子先承擔被剝奪感(美好的時光報廢了),而不是急著在事件發生情緒來的當下斥責孩子。

 

家有兩寶以上,爸媽應特別注意是否冷落孩子
每個孩子多少都希望自己被重要的人所看見,除了要讓孩子知道他所開的玩笑後果的嚴重性,與讓他承擔後果之外,也要了解孩子做事情背後的動機。可以試著告訴孩子,若他覺得是因為自己受到冷落才選擇用說謊的方式提醒爸媽的話,可以直接告訴爸媽,例如:「媽媽在想,你是不是覺得妹妹年紀還小,媽媽太關心妹妹?你今天會那麼做,是不是想告訴媽媽,我忽略了你的感受?如果是這樣,下一次你可以直接用說的告訴媽媽:『請多關心我。』」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對孩子的關注回饋,請定時設定,尤其是家有兩寶以上的爸媽,不妨讓每個孩子都有獨享爸媽的時刻,這樣孩子才會有感覺,一種「爸媽真的關心我」的真實感受。

 

發現孩子說謊時,勿在眾人前質問
情況:
孩子去大伯家玩,很喜歡堂哥的兩台小車子,結果把堂哥的兩台小車子偷偷地放進口袋帶回家玩,此時,嬸嬸來告訴媽媽,孩子沒有詢問就把兩台小車子擅自帶走了……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如果是別的父母來告訴你,你的孩子拿了別人的車子,爸媽優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在眾人面前質問自己的孩子,可以先禮貌性地回覆會馬上回家問問看孩子,進行處理;等到回到家,先觀察孩子是否真的有把別人的車子拿回來在玩,如果是,媽媽可以說:「媽咪有點好奇耶,昨天沒有看到這兩台小車車耶,這兩台是從哪邊開過來我們家的呢?」
 

家長很激動,小孩不一定會有感覺
讓孩子有機會自己說出事情原委
大部分的爸媽一旦發現孩子出現說謊,甚至偷竊的行為,都會非常急著想要馬上處理與處罰。事實上,孩子根本還沒有機會察覺到自己的行為與後果之間的關聯性,也有可能孩子還沒有認知到所謂的偷牽涉到所有權的概念;唯有讓孩子自己說出來,讓某件事情暴露在對話之中,孩子才會真正有感覺。換句話說,爸媽應該要讓孩子自己說出(意識到)自己並沒有經過他人同意,就把人家的東西拿走這整件事情,接著,再來處理孩子的偏差行為。
 

爸媽不應陷入孩子給的理由中
這時孩子可能會急著解釋:「誰叫你都不買給我,我說了很多次我很想要這兩台車子了。」但爸媽這時要做的是把孩子拉回來,而不是順著孩子做解釋或是生氣,可以問孩子:「所以,你做了什麼?」要把焦點放在讓孩子覺察到自己的行為,就像在看行車紀錄器一樣;也要讓孩子自己說出怎麼做,可以改善自己的偷竊行為。

如果孩子說:「好吧,那以後就不要讓我去大伯家。」可再問他,為什麼不讓他去大伯家,就會改變偷竊行為?孩子可能會說:「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去大伯家玩。」家長可以自行衡量,如果孩子的話能夠說服你的話,就那麼做。自律由他律而來,所以還是要讓孩子知道當他做了不當行為,他就要付出他所在意的代價。最後,家長也要自己思考一下,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孩子的需求,真的沒有適當滿足,才造成孩子的不當行為。

 

王意中
現職: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學歷: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兼任講師、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
著作:《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02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