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疼孩子不會寵過頭?

別慣出孩子的王子病、公主病!



採訪撰文╱張玉櫻

諮詢臺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臨床心理師暨戲劇治療師  朱靜怡


 

由於現今社會的晚婚趨勢,不少夫妻都是高齡生子,而且很多只生一個,或是有些夫妻不易懷孕,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就會太寵,容易寵過頭!但孩子是心頭肉,那麼可愛,當然要好好疼呀!可是要怎樣疼、怎樣教才能教出有教養的小孩,而不是寵過頭的小王子或小公主呢?


如何疼孩子不會寵過頭?

您家孩子有「王子病」、「公主病」嗎?

    臺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臨床心理師暨戲劇治療師朱靜怡表示,現今獨生子女多,尤其2歲以下的寶寶,這麼可愛,家人都很寵,但寵到34歲上幼兒園時,就有不少孩子會出現這些狀況:很難跟其他人建立人際關係、挫折容忍度低、容易生氣、不知道如何與人分享、互動能力差、禮貌性不夠、玩遊戲一定要贏、輸了就會大哭或打人、大人都要讓他!

 

    這些行為,相信不少爸媽不陌生吧?原因都是由於爸媽(或爺爺奶奶)太寵了,也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例如明明可以自己練習拿東西吃喝、穿鞋子,卻幫他做好、服侍好;要不到玩具就哭鬧,只好順著他、讓著他!於是這些孩子一個個出現了所謂的「王子病」、「公主病」!

 

給孩子適當的訓練是必要的

    朱靜怡說,孩子在02歲的變化其實是很快的,從出生、到坐、到爬、到學走路,這段過程父母從完全照顧,到必須慢慢放手讓他學習!如果太過保護,會剝奪寶寶訓練的機會,例如爬的不夠,大動作、小動作、大肌肉、小肌肉的訓練不夠多,肌肉的發展會不夠健全,就會導致孩子的挫折容忍度變低,因而出現以上一堆狀況!所以必須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給予挫折與訓練,對孩子來說是比較好的!

 

爸媽的頭痛問題!

◎孩子愛尖叫

    這些備受寵愛的寶貝,常會出現尖叫的行為,讓爸媽深感困擾!尖叫的原因可能是寶寶太過興奮,或語言能力還沒發展完整,不會表達,便以尖叫表示;或者是每次一尖叫、哭鬧,就能得到他想要的,於是就會繼續這樣的行為。

 

    這時爸媽應試著幫他說:「你是不是想要什麼?」協助他用語言或肢體來表達,而不是用尖叫或哭鬧來表達。所以若爸媽能體察孩子的需求,就會知道如何安撫他;反之,若孩子一直未能得到滿足,就會用比較激烈的行為(如尖叫)來表達。

 

◎不給孩子買玩具就大哭大鬧!

    可能是家裡已經有這類玩具了或太貴了,但小王子或小公主就是想要擁有,這時在公眾場合千萬不要對孩子大聲叫或兇他,這樣只會讓他越哭越大聲,爸媽則會越來越尷尬或火大!朱靜怡建議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例如抱他離開這場合,出去散步,帶他去看童書、看車、看貓狗,12歲年紀的孩子很容易被轉移注意力,這年紀孩子的注意力大約只有315分鐘!

 

◎爸媽不知道怎麼跟孩子相處、跟孩子玩?

    有不少孩子平時都不是爸媽帶,而是由爺爺奶奶、保母或外傭帶,被寵成小公主、小王子,爸媽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處,只好用物質去滿足他們,例如買玩具,卻又不知道怎麼跟小孩玩,小孩也不理爸媽,怎麼辦呢?

 

    朱靜怡鼓勵爸媽不要失去信心,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當爸媽的,這需要學習,可跟長輩、親友、保母多請教;也別忘了當爸媽是本能,休假時把握跟孩子相處的機會,靜下心跟小孩互動,一定可以摸索出跟孩子的相處之道的!

 

教養要注意「一致性」

    這是很重要的,尤其現在的孩子都很「精」,雖然可能聽不懂,但有情緒的察覺能力,若知道爺爺奶奶疼他,就會找他們;若爸媽說不行,但爺爺奶奶會給,於是孩子就知道要「選邊站」,而且跟總是管他的爸媽的情感會更衝突!或者是爸媽的教養方式不一致,孩子也會選擇疼他的那一位。所以大人自己要先溝通好,包括父母、爺爺奶奶、保母等,教養必須有一致性!

 

讓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互動,有助發展

    朱靜怡表示,爸媽會來該中心求助的原因,大多是擔心孩子是否有自閉或過動傾向?例如懷疑是自閉的孩子,不跟別人接觸與互動,追究原因大多是因為大人幫他做好所有的事,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去訓練自己、表現自己、自己動手。但來了中心之後,因為有很多玩具,也會帶他們玩球跟玩角色扮演、說故事,擴張了他的生活經驗,引導他跟其他小朋友互動、遊玩,各項發展很快就會被引導出來,也願意跟別人接觸,並願意嘗試新的事情。

 

接著會協助他把情緒說出來,而不是用哭叫來表達,於是情緒會開始比較穩定,便會讓他開始學習各種事物,例如要遵守治療室的規則,就是不能打人、不能哭鬧,孩子會學習到不是靠這些方法就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並且用溫和包容的態度讓他學習,讓他好好的玩,也學習到該有的社交技巧。這些方法,爸媽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

 

怎樣才不會寵過頭?

◎情感可以寵溺,物質不要寵溺

    朱靜怡表示,不能寵過頭,簡單的說就是不能什麼都給他、什麼都滿足他、偏食也隨他,而是東西要給的剛剛好!然而情感上可以寵溺,因為小孩很快就長大,讓他知道爸媽很愛他;但物質上就不需要寵溺,以免孩子太過驕縱。

 

◎建立規律性

    也不要太過保護,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多跑、多跳,不然孩子無法有良好的發展!但仍舊要記得建立規律性,否則爸媽會太累喔!

 

◎知道孩子的需求

    爸媽要知道孩子的需求,若是生理上的需求就應該先滿足,例如晚上哭鬧可能是白天玩太多,應該先安撫他,這樣並不會寵過頭;但若是孩子想要的都買給他,才會寵過頭。

 

◎說「不可以」時要堅定而溫和

    其實跟孩子說「不可以」,他是可以了解的,態度要堅定而溫和,不要兇他,因為孩子會察覺到大人的情緒!

 

虎媽式教養好嗎?

    然而相反的,虎媽式的嚴厲教養,朱靜怡也不是很推崇,因為對孩子的要求跟規矩很多,其實反而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讓他的潛能發揮受阻。建議應該讓孩子多玩、多嘗試,而不是限制住他的發展方向;更要讓寶寶的肢體多律動,才不會剝奪了孩子的學習能力!

 

當個good enough的媽咪!

    一直以來都有兩派教養,一派主張嚴格鍛鍊,另一派主張快樂學習;而在嬰兒時期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孩子哭了要不要馬上抱」?也是有兩派說法。朱靜怡認為,其實當個good enough的媽咪比較恰當,也就是夠好、剛剛好就可以了,不用到完美的地步!

 

    但怎樣才叫剛剛好?也就是嬰兒跟媽咪的需求都能被顧及到,例如當寶寶哭鬧時安慰他、抱他、安撫他,以滿足寶寶的需求,但同時也要建立寶寶的規律性,例如飲食及睡眠,因為若沒有規律性,寶寶容易浮躁,媽咪也會跟著煩躁,整晚不能好好睡或兩三個小時就得起來,這是一種很大的負擔,在這種壓力下,照顧孩子的品質也會不好。因此建立寶寶的規律性非常重要!

 

專家的建議

    最後朱靜怡提醒爸媽們,情感上可以寵溺孩子,但物質上不要太過寵溺!同時要建立生活及飲食的規律性,不要以物質來做為愛孩子的表現,教養必須有一致性!遵循這幾個方向,相信您家的孩子會是人見人愛的小可愛,而不是讓人頭痛的小霸王喔!

 

 

朱靜怡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學士

國立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

英國倫敦大學中央演講戲劇學校戲劇與動作治療碩士

現任

臺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臨床心理師暨戲劇治療師  



 

轉載自:【嬰兒與母親】20132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