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營養素  為你的免疫力集氣!

寶寶這樣吃,疾病不上身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 穆淑琪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營養課營養師 陳雅吟

 

 

 

我們的體內都有免疫系統,當身體遭到外來病菌攻擊時,這支「免疫大軍」就會勇敢地與敵人對抗。如果免疫力足夠,就能擊退病菌;如果免疫力不足打了敗仗,我們就會生病。2歲以下的寶寶免疫力尚未發展成熟,生病的機率較高。希望寶寶的身體強健,平時就要營養均衡,才能提升寶寶的免疫力。


 
16大營養素  為你的免疫力集氣!

什麼是免疫力

    人體本身都有免疫系統,是對抗外來有害物質或病菌的防禦機制。當免疫系統發現有外來侵入物時,就會將其消滅或排出體外。免疫系統又可分為先天免疫系統與後天免疫系統:

 

先天免疫系統

    主要是由吞噬細胞及單核球等所組成,為人體與生俱來的免疫系統,也是身體的第一道防禦機制。先天免疫系統主要仰賴噬菌細胞,如嗜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或天然殺手細胞,NK細胞)等重要的細胞來吞噬或溶解致病原。當先天免疫系統偵測到不明物質入侵時,會通知全身各處的吞噬細胞嚴陣以待,準備吞噬外來物質。先天免疫系統的功效較為基礎,同時還會需要與後天免疫系統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對抗外來侵入病菌。

 

自體免疫功能失調

陳雅吟營養師指出,所謂自體免疫功能不全,簡單來說就是免疫系統無法判別自己的細胞與外來侵入物質的差別,所以不僅會把敵人殺死,也會錯殺身體原有的細胞。表現出來的病症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老年癡呆症、僵直性脊椎炎等。

 

 

後天免疫系統

    主要是由淋巴球所組成。與先天免疫系統最大的差別,即為後天免疫系統具有特異與記憶性。後天免疫系統中主要的細胞是T細胞和B細胞,前者能以不同的方式殺傷不同的病原菌,後者最主要的功能是分泌各種抗體。後天免疫系統會記住自己曾經對抗過的外來侵入物質,一旦遭遇到同種物質時,會促使淋巴球的T細胞與B細胞成熟,進而發展出抗原與病菌對抗。

 

也許你會感到好奇:「既然後天免疫系統具有記憶性,那麼為什麼我們還會一直生病呢?」原因在於病菌的種類繁多,即使是同一種病菌也會不斷進化,入侵人體的病菌種類幾乎皆不相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會一再感冒。不過程度較輕微的疾病也會為人體帶來益處,正因為後天免疫系統要依賴記憶性使其更加成熟,所以生病也屬於促使後天免疫系統發展成熟的必經歷程。

 

    穆淑琪主任表示,想要知道寶寶有沒有免疫不全的問題,在寶寶出生後3天內可測量新生兒SCID篩檢,能初步篩檢寶寶是否為嚴重型的免疫缺乏者,作法為採集新生兒腳跟的血液數滴,滴於新生兒篩檢所使用的濾紙血片上,醫院會再篩檢並告知結果。費用約為250元左右,每間醫院收費不等;此項檢查也很安全。

 

母乳與免疫力的關係

母乳中含有乳鐵蛋白、分泌性IgA,能提供給寶寶「被動免疫」,也就是身體所需要的直接抗體。6個月以上的寶寶最好繼續喝母乳,雖然此階段亦要補充均衡的副食品,不過母乳仍可供給嬰幼兒抗體,協助免疫系統的發展,並降低過敏體質的發生。

 

 

寶寶的免疫力尚未發展完全

    後天免疫系統會與先天免疫系統一起作用,一同對抗外來侵入者。不過後天免疫系統並不是一出生即已成熟,會隨著環境的影響、攝取的食物營養素來不斷補強。

 

寶寶的後天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所以抵抗力較差,容易生病感冒。身體的免疫系統從出生34個月之後會逐漸越來越成熟,不過至少要到2歲以後才會比較穩定,此後也會持續成長,直到青春期階段才會臻於成熟。大約60歲以後免疫系統會開始走下坡,身體產生新的免疫細胞之能力下降,只能仰賴青壯年時期既有的免疫力維持抗體,所以老年時生病的比例大幅提升。

 

    陳雅吟營養師表示,2歲以下的嬰兒想要穩固健全的身體免疫系統,必須加強營養素的補充。均衡飲食,從食物中攝取天然營養素,尤其是充分攝取蔬菜水果,才能養出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寶寶。

 

 

16大主要營養素有哪些

營養素名稱

功用

食物來源

缺乏時的常見症狀

維生素A

使眼睛能夠適應光線的變化,增強在光線不足處的視力,並維持表皮、黏膜細胞不易受到病菌侵害。

包心菜、花椰菜、番茄、胡蘿蔔、木瓜、櫻桃、香蕉、芒果、牛奶等。

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夜盲症,眼球與皮膚都會感到乾澀。

維生素B1

增進食慾,促進腸胃蠕動,穩固神經系統,並能保持心臟活動正常。

糙米、牛奶、豆類、蛋黃、馬鈴薯、全麥麵包等。

腸胃不適、手腳發麻。

維生素B2

維持眼睛視力,並協助細胞的氧化還原作用。

豆類、牛奶、發酵乳、蛋黃、糙米、花生、綠葉蔬菜等。

眼睛容易感到疲倦、口腔黏膜發炎、嘴角裂開。

維生素B3

保持肌膚健康與維持血液循環順暢。

糙米、綠葉蔬菜、蛋、魚、牛奶、花生等。

頭痛、疲倦、肌肉痠痛、嘔吐。

維生素B6

維持體內的鈉、鉀平衡,協助製造紅血球。

綠葉蔬菜、果仁、瘦肉、香蕉、牛奶、豆類、花生、糙米等。

抽筋、貧血、頭痛。

維生素B12

有助於醣類與脂肪代謝,亦可避免貧血。

牛奶、乾酪、鮪魚、牡蠣等。

疲倦、貧血、記憶力衰退。

維生素C

強化身體免疫力、促進體內氧化作用,亦可有助於防癌與避免壞血病的發生。

橘子、柳橙、番茄、馬鈴薯、鳳梨、草莓、香蕉、芭樂、洋蔥、扁豆、韭菜、菠菜、花椰菜、包心菜、蘆筍等。

牙齒脫落、牙齦出血、消化不良、傷口癒合較緩慢。

維生素D

加強鈣的吸收,幫助寶寶的骨骼與牙齒正常發育。

深綠色蔬菜、牛奶、果仁、蛋、魚肝油、乳酪、魚類。(少量日曬亦可取得維生素D

幼童易有軟骨症,也會有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維生素E

對抗游離基,有助於防癌與防範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壓。

芹菜、蛋黃、堅果、韭菜、葵花子、橄欖油、深綠色蔬菜、穀類等。

女性易月經不正常。

 

維生素K

幫助凝血,有助於修補骨骼的生長。

蛋黃、萵苣、菠菜、西蘭花等。

異常的體內出血。

葉酸

幫助製造紅血球與白血球,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黃瓜、瘦肉、柳橙、蔬菜、玉米等。

疲憊、貧血、頭髮變白、舌頭紅腫等。

蛋白質

具有修補組織的功能,是構成身體組織相當重要的營養素。

牛奶、蛋、豆類。

生長遲緩、體重不足。

礦物質:鈣

構成牙齒與骨骼的主要成分,可調節心跳與肌肉收縮,防止抽筋。

貝類、魚、牛奶、芝麻、蛋、紅糖、豆類等。

抽筋、軟骨症、易蛀牙、骨質疏鬆。

礦物質:鐵

組成血紅素的主要元素,亦為製造血液的重要來源。

*陳雅吟營養師表示,吃完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紅肉),再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類水果、芭樂、奇異果等),將有助於身體對鐵質的吸收。

貝類、海藻、蛋黃、牛奶、瘦肉、綠葉蔬菜、全穀類、內臟類如肝臟等。

 

貧血、疲倦、消化不良。

礦物質:鎂

扮演酵素催化劑的角色,有助於鈣的吸收;也是骨骼組成的成分,並可調節生理機能。

豆莢、奶製品、綠葉蔬菜等。

神經與肌肉的反應不良。

礦物質:鋅

增強免疫力並能加速傷口的癒合。

海鮮、酵母、蛋黃、海藻、豆類。

頭髮脫落,前列腺機能異常。

 

 

 

 

 

穆淑琪

學歷: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

      台灣大學生理學碩士

      長庚大學醫學系

經歷: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主治醫師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

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

輔仁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陳雅吟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

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營養課營養師

 

轉載自:【嬰兒與母親】20132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