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好習慣 腸道蠕動更健康
擺脫便秘困擾
採訪撰文/張晴宜
諮詢/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 佘伯青
懷孕之後,荷爾蒙的影響讓水份容易滯留在體內,影響胃腸的代謝;加上隨著懷孕週數增加,逐漸變大的子宮壓迫到腸胃,腸胃蠕動速度變慢,糞便停留在體內時間延長,便大幅增加排便的困難。孕媽咪到底該如何解決便秘問題?就由專業醫師來告訴您,如何緩解便秘情況,進而掃除這個困擾。
養成好習慣 腸道蠕動更健康
何謂便秘?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佘伯青表示,便祕是許多解便困難症狀的統稱,不是一個特定的疾病。不同的患者解便困難的表現也不盡相同,包括排便費力、糞便硬結、自覺解便解不乾淨、排便頻率減少等。因此,並非多天沒解便才叫做便秘,倘若每天都有排便,但是糞便很硬或解便困難,也都算是有便秘的一種。正常來說,至少兩天要排便一次,假如一週的排便次數小於三次,就算是便秘。
便秘的原因
導致便秘的原因大致上可分為二大類。第一類是是腸道動力不足,也就是腸道蠕動較慢,導致食物殘渣在腸道停留時間較長,食物中的水分逐漸被人體吸收,造成糞便變得較硬與解便困難。第二類為骨盆底功能障礙,也就是糞便出口(包括直腸與肛門處)受到壓迫所致。另外,由於現代人飲食習慣(攝取精緻食物、水份攝取不夠)、生活作息不規律、缺乏運動與生活壓力大等因素,皆容易有便秘問題。
長期便秘引發痔瘡
人體肛門口的周圍有許多小靜脈,這些靜脈受到壓迫而產生不正常擴張時,發生靜脈曲張。長期便秘、懷孕後期胎兒壓迫等因素都有可能壓迫靜脈,影響血液回流而引發痔瘡。因發生的位置不同,分為內、外痔、混合痔,發現後若不積極治療,可能致使排便受阻、發炎疼痛等情形,更嚴重者則必須靠手術才能改善。
孕期容易便秘的因素
懷孕初期,由於體內的黃體素濃度增加,使腸道蠕動變慢,如此就增加了便秘發生的機率。加上在懷孕前三個月容易有害喜症狀,有些孕媽咪甚至會食不下嚥,聞到怪味就想吐。在吃不多的情況下,直接影響到從食物中攝取到纖維素和水份的量,進而造成便秘。而到了懷孕中期,腹中胎兒日漸茁壯,子宮對骨盆腔底部的壓力增加,排便也就更加地困難了。另外,由於逐漸隆起的腹部使得行動更為不便,運動量不足的狀態下也容易便秘。
懷孕讓痔瘡更嚴重?
懷孕後,由於荷爾蒙改變,會讓肛門附近的血管變得較為鬆弛,導致容易充血腫大,而隨著腹中胎兒的成長,子宮壓迫到血管,使孕媽咪下半身的血液回流不易,而充塞在肛門周圍的靜脈血管中,因此便容易有痔瘡問題。倘若再加上孕媽咪有便秘情形,痔瘡因此就變得更加嚴重了。
孕媽咪的痔瘡通常會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而變得更嚴重,在懷孕最末期或生產時壓力最大。生產時,胎兒下推的作用力,甚至可能使直腸自肛門脫出,而形成所謂的「脫肛」,不過此種情況極為少見。
8招改善和預防
1. 生活規律、作息正常,不要熬夜。
2. 勿久坐或久站。
3. 每天保持適量的運動。
4. 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水果與蔬菜:紅薯、蘋果、燕麥、竹筍、去籽的芭樂、蘋果、芹菜、糙米飯、五穀飯等都是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可刺激腸道蠕動。
5. 少吃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6. 多喝水:起床後、空腹時先喝一杯溫開水,可濕潤腸道與刺激腸胃蠕動。一天要要攝取二公升的水分,有助排便。
7. 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有便意時就要上廁所,不可強忍便意。另外,排便時要專心,不要把廁所當書房,在馬桶上坐太久反而會增加痔瘡發生的機率。
8. 如有必要,應聽從醫師處方用藥。
蘋果的膳食纖維豐富
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果膠),在排便問題上能發揮雙向調節的作用。當便秘時,蘋果中的果膠可以吸收本身體積2.5倍的水分,使糞便變軟,容易排出;反之腹瀉時,果膠又能夠轉而吸收糞便中的水分,進而有止瀉的作用。
佘伯青醫師補充,深受疼痛之苦的孕媽咪,除了可從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與運動三方面著手,尚可考慮使用溫水坐浴、塗抹痔瘡軟膏來改善。另外,在懷孕期間針對痔瘡的橡皮圈結紮與局部的石炭酸注射,目前在臨床上的報告是可行的。若痔瘡程度嚴重,必須考慮採外科療法時,最好是等到懷孕中期再實行。
適量運動可刺激腸道蠕動
食物殘渣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愈久,被吸收的水分就愈多,糞便愈硬,就愈容易造成便秘。適當的運動可以刺激腸道蠕動,不僅能改善便秘,更能強化體能、紓緩壓力。對孕媽咪來說,散步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也可考慮做孕婦瑜珈,在運動過程中腹部自然用力,同樣可達到刺激腸道蠕動之效,改善便秘。
鈣、鐵適量就好 吃多恐便秘
在懷孕期間為了因應腹中胎兒的成長需求,孕媽咪會額外補充鐵質與鈣質,尤其到了懷孕中後期,有些媽咪甚至會服用鐵劑,加強鐵質攝取。其實,這些營養素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是最好的,但可別吃太多,以免造成臟器負擔,腸道蠕動變慢,引發便秘。孕期鈣質、鐵質的攝取量可參考表一。
孕期鈣質、鐵質參考攝取量
營養素(單位) |
第一孕期 (≦12週) |
第二孕期 (13~24週) |
第三孕期 (≧24週) |
鈣(毫克) |
800~1000 |
800~1000 |
800~1000 |
鐵(毫克) |
15 |
15 |
45 |
鐵質來源
動物性食物:肉類(例如:牛肉)、內臟類(例如:豬肝)、牡蠣、蛋等。
植物性食物:紅鳳菜、紫菜、黑芝麻、紅棗、全榖類、櫻桃等。
鈣質來源
動物性食物:起司、優格、牛奶小魚乾、牡蠣等。
植物性食物:芝麻、豆製品、深綠色蔬菜等。
佘伯青
學經歷: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英國倫敦King's college進修
現任: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
轉載自 2013.01 【嬰兒與母親】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