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5
準則

警訊!胖寶寶這樣吃不煩惱

 

採訪撰文/陳姵樺

企畫編輯/吳慧敏

諮詢/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柯淑華


 

根據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肥胖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趨勢,而因肥胖所引發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也出現在一些肥胖的孩子身上,因此家長們對肥胖這個議題關注度很高。


健康5準則

胖寶寶的形成有很多原因,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寶寶從小過於肥胖,身體中就會形成「肥胖細胞」,而且這些肥胖細胞會有記憶,肥胖細胞會記憶需要大量的熱量,因此一旦養成肥胖細胞,減重的難度就會比較高,因此建議從小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長大後較能保持適當的體重。

注意!寶寶過胖的標準與警訊

家長要如何檢視家中的寶寶是否過胖,可以參考國民健康局的生長曲線圖,此曲線圖在民國98年更新過,目前附在《兒童健康手冊》的就是新版的生長曲線圖。一般而言,嬰幼兒的生長指標若落在第97及第3百分位兩線之間均屬正常,百分位在50屬於標準平均值,3以下為過輕,97以上為過重,但是必須將身高與體重的百分位一起看,單看一項無法評斷孩子是否過重、過輕或過小。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柯淑華表示,通常身高與體重的百分位不會差距很大,家長大約每隔三至四個月紀錄一次觀察即可,若在紀錄中發現,寶寶的百分位原本在50左右突然升到90或是原本在75左右突然降到10,這種不正常、大幅度的改變,就需特別注意,找出異常的原因。

不少家長喜歡自己的孩子白白胖胖,但也需注意過重的問題,當體重百分位超過85就是一個警訊,超過97就是超重,不趕緊控制會讓孩子的脂肪任其被撐大,幼兒期的肥胖與成年後的肥胖有正相關,這些胖小子將來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的機率會較其他幼兒高,也就是說小時候忽略肥胖問題,長大後就必須與肥胖引起的種種病症長期奮戰。

至於寶寶體重的成長幅度,不同時期增長的速度略有不同,一般來說,出生至六個月大的寶寶是體重快速增長的時期,出生前半年大約以每個月多一公斤的體重快速成長。根據統計資料,出生四個月體重大約為出生時的兩倍,到了一歲體重約為出生時的三倍,兩歲半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四倍。到了七個月至一歲則進入了體重增加緩慢期,這個階段有可能只增加幾公斤的體重,但只要指數落在正常值之內家長就不需要擔心。一歲以後的體重發展就因人而異了,這與遺傳的體質、飲食、運動都有相關,家長可以參考《兒童健康手冊》生長曲線圖來看孩子的身高、體重是否正常。

 

健康的定義應該是寶寶擁有結實的肌肉而不是擁有軟肥的脂肪。

 造成寶寶肥胖的主要原因

造成寶寶肥胖的主要原因可分為先天體質、氣質以及後天的環境與餵養習慣。

先天原因

若是爸爸媽媽都是肥胖體質,就有可能將這種體質遺傳給寶寶,造成寶寶就算正常吃依然體重超重的狀況。有的寶寶則是天生消化吸收的能力較其他寶寶佳,因為吸收太好了所以體重會一直增加下不來。另外,也有的寶寶天生氣質就是食欲很好,很喜歡吃東西,家長通常不忍心看到寶寶餓肚子,愛吃的寶寶如果沒有人節制他,體重很容易超重。最後,有的寶寶天生文靜不愛活動,當寶寶活動力低、消耗的能量不多也會造成肥胖問題。

後天因素

除了先天原因外,其實造成寶寶肥胖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後天的教養方式以及餵養習慣。柯淑華副教授表示,不少家長有迷思,認為寶寶白白胖胖等於健康,所以將小孩養成肥滋滋、肥肉一圈一圈的米其林寶寶很有成就感。事實上幼兒胖並不等於健康,健康的定義應該是寶寶擁有結實的肌肉而不是擁有軟肥的脂肪。

除了上述的迷思外,也有不少家長或是寶寶主要的照顧者怕寶寶弄髒衣服、身體或是怕寶寶沾染到不潔的東西或是細菌,因此不讓寶寶到地上活動,整天抱著寶寶,寶寶整天不是吃就是睡,沒有活動,熱量無法消耗,自然養出一堆脂肪肥肉。還有一些家長聽不得寶寶哭,寶寶一哭就塞一瓶奶安撫他,結果就喝過量了,事實上哭也是寶寶消耗能量的一種方式,少了適度的哭來消耗能量也容易胖。

不良的餵養習慣也容易養出胖寶寶,家長很容易用自己的口味來思考孩子的口味,事實上幼兒的口味是大人培養出來的,家長給孩子清淡飲食孩子就會習慣,

如果在吃副食品以及開始接觸一般食物的這個階段,讓孩子接觸過甜、過鹹、且人工添加劑過多的食物、糖果、飲料,幼兒的胃口會被養壞,日後造成不吃正餐不吃青菜水果,只吃糖果甜食喝甜膩飲料的不良習慣。此外,目前市面上不少糖果餅乾糕點內都含有反式脂肪成分,柯淑華副教授表示,反式脂肪對健康無益,食用過多不僅會有肥胖問題,且會提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家長在為孩子準備點心時要注意是否含有反式脂肪,可從食物包裝的成分中仔細檢視。

除了食物之外,水分補充不足也會影響寶寶的體重,柯淑華副教授表示,身體內渴的中樞與餓的中樞位置接近,如果體內水分不足會有餓的反應,這會造成吃過量食物的後果,所以喝水的量一定要夠,幼兒一天的水量約每公斤體重需補充150c.c.250c.c.,用孩子的總體重乘上上述數字就是孩子一天的需水量。

但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長會讓孩子喝飲料來代替水,這會讓孩子喝下過多糖份反而會增加肥胖的危險,另外也需注意優酪乳、牛奶等飲品,優酪乳的糖分很高,喝多了會胖,牛奶則是熱量高,有的家長會讓孩子將牛奶當水喝,這會讓孩子的熱量過高,建議一歲以後牛奶一天不要給超過兩次,每次的量在150c.c.250c.c.即可。

鼓勵胖寶寶減重嗎?

寶寶正處於成長階段,基本上並不建議寶寶以大量減少食量的方式來減重,如果要減,可以先拉長餐與餐之間的時間,比如原本每隔3小時吃一餐改為每隔3.5小時吃一餐,這樣原本一天要吃6餐就可減為5餐;每餐的奶量可以減少一點點,例如原本一餐喝180c.c.的奶量減為170c.c.讓寶寶不會有感覺。

 

若是已經到幼兒階段,則可在食物種類以及點心種類上做改變,多蒸煮、少鹽、少糖、少油的食物為佳,豐富的蔬菜水果也是重要的,點心以菜肉稀飯、水果、牛奶等取代糖果、餅乾、飲料。例如:在早餐或下午點心中可出現一杯240c.c.的牛奶或豆漿或一碗蒸蛋、一個茶葉蛋,午餐與晚餐的菜單中,就可變換不同的肉類、魚類,並在配菜中加入豆腐豆乾等豆類製品,就可提供孩子所需的營養。

 

不良的餵養習慣也容易養出胖寶寶。

 

寶寶正常的奶量與食量為多少

親餵母乳難以計算寶寶喝的奶量,最簡單的觀察方法就是寶寶喝完母奶後,如果可以安穩睡個2小時以上,這一餐就算有吃飽,其次可看寶寶的小便次數,若一天小便超過6次就表示營養水分是足夠的,另一個指標是寶寶出生至三個月大期間,每週的體重至少增加150公克,這就表示食物是足夠的。

如果是喝配方奶的寶寶,則可以用體重來計算一天可能需要的奶量,正常的奶量為每天每公斤約100c.c.200c.c.,例如三個月大六公斤的寶寶,一天正常的奶量是600c.c.1200c.c.,一天的總量最少600c.c.,若食量較大就可給到1200c.c.,依照寶寶的需求量來餵食,勿強迫餵食或過度餵食。

 

副食品的添加要從流質、半流質、軟食到固體食物循序漸進,建議家長以新鮮的食材製作,因為市售有些嬰兒果汁、果汁泥含過多糖分,有的還添加了香精、防腐劑等物質,對寶寶的口味養成以及健康都不佳。

 

一歲之後,奶量會減少,此時就開始與大人吃差不多的食物,食量的計算方式就換成卡路里。一至三歲的幼兒不分男女的,一天所需的熱量約12001300大卡,

四到六歲的幼兒女生一天所需的熱量約1500大卡,男生一天所需的熱量約1700大卡。一至三歲的奶量大約一天飲用480c.c.(分兩次)就足夠,其他的食物包括蛋白質、脂肪、醣類與蔬菜纖維都需均衡攝取。

 

胖寶寶的生活準則

準則1:儘量哺餵母乳

喝母奶的寶寶長大後較不易肥胖,這是有醫學根據的,有醫學研究報告指出,母奶中的成分可以在寶寶體內自然的調節,讓脂肪不會堆積在寶寶體內,所以喝母奶的寶寶長大後肥胖的機率降低,也會減少罹患第一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準則2:給健康的副食品

一歲之後的孩子幾乎可以吃與大人相同的食物,此時食物的選擇就相當重要,應該盡量少給會造成孩子肥胖的食物,例如糖果餅乾等甜食、薯條炸雞等油炸物、糖分過高的飲料、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的麵包與蛋糕等;像麵包可以選擇全麥麵包、飲料可選低糖的果汁、食物以蒸煮烤的調理方式代替油炸,並且多給蔬菜、水果。

 

柯淑華副教授建議,家長在製作副食品時儘量不要添佳任何調味料,煮好的食物應該先將沒有調味的盛起一些給寶寶吃,其他的再加入一點調味料給大人吃。

 

準則3:家長要有正確的飲食觀

家長是小孩學習的榜樣,要養成小孩正確的飲食習慣,就先從父母自己做起,有的家長是自己吃什麼就給孩子吃什麼,如果家長本身的飲食習慣偏向重口味,或是喜愛吃速食與油炸等食品,那寶寶跟著父母吃一樣的東西,就會吃出問題,尤其是油炸的食物,像是薯條、炸雞,不但油脂含量高容易引起寶寶肥胖的問題。

 

準則4:盡量不要給零食

過多的零食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若是正餐中間要給零食,建議給的量是正餐的一半以下,並選擇低熱量的食物,例如:全麥吐司一片+100c.c.低糖豆漿、水煮玉米半條+810顆葡萄、一小個雞蛋糕+100c.c.柳丁汁、半顆煮地瓜+100c.c.鮮奶等等。

 

準則5:足夠的活動很重要

足夠的活動量是胖寶寶重要的減重利器,如果從小養成運動的習慣,例如每天散步兩次,每次1520分鐘(如果能三次更佳),孩子的活動量就夠了;如果孩子給保母帶,也可要求保母帶孩子出門散步活動;假日則多帶孩子到郊外走走增加活動量。其他像是騎腳踏車、游泳都是不錯的運動,這時家長也扮演重要角色,需要帶領孩子一起活動,來培養孩子正確的生活作息,預防肥胖的發生。

 

 

柯淑華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博士

經歷:弘光護專護理科、助教,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講師,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現職:弘光科大護理系副教授

 

 

轉載自 2012.12【媽咪寶貝】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