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常見疾病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永綺醫師

照片/本刊資料照片

剛出生寶寶有那些常見疾病?該如何觀察和照顧?什麼情形必須就醫?這是很多媽咪特別擔心的問題,新生兒不外乎喝奶、睡覺和便便,只要吃得飽、睡得好,有在正常的生長,多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不過媽咪還是要了解新生兒容易有那些疾病和問題,一旦有異常,才能有所警覺,並且進行適當處理。


◎新生兒黃疸

大部分新生兒的黃疸多屬生理性黃疸,主要因為肝臟的功能尚不成熟所造成,約在出生2~3天開始出現,4~5天時達到高峰,10~14天開始逐漸退去,有些會持續到3週左右。這類黃疸不需特別治療,等肝臟成熟就會恢復正常,而餵母乳的新生兒黃疸會退得比較慢,至於是否要停止餵母乳,則要由醫師評估寶寶狀況。

 

如果超過三星期黃疸仍未退去,要懷疑是病理性黃疸,這類黃疸可能原因包括:蠶豆症溶血、細菌感染、尿道感染、膽道狹窄等先天性異常所導致。新生兒黃疸指數若太高,有可能因為積在腦部而造成生長遲緩,家長不可大意。

 

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

書田診所小兒科陳永綺醫師表示,若出院後寶寶皮膚看起來黃黃的,而且越來越黃,用手按壓鼻頭放開,黃的更明顯,同時有胃口不好、哭鬧、活力變差等現象,建議回原醫院接受膽紅素檢查。假如黃疸指數過高,必須接受照光治療。

 

◎臍帶炎

生產後要出院前,護士會教媽咪如何針對寶寶臍帶做護理,出院後如果在月子中心有專人照顧比較沒問題,大約出院後5~7天就會自動脫落,若是在家作月子,則要依照護理人員的指示做正確照護,

 

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

*幫寶寶洗澡後輕輕擦乾,用紗布覆蓋,保持臍帶部位的乾燥,寶寶的臍帶必須越來越乾才是正常的。

*如果有滲出血水、黏液,清潔後仍未改善,甚至已經化膿、有異味,一定要立即就醫治療,否則萬一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就有危險,嚴重甚至會導致全身性發炎而出現菌血症,進而危及生命,治療上也會很棘手。

*臍帶發炎若症狀輕微,只需擦幾天的藥,加上正確護理,就不會有問題,但記住不可自行買藥使用。如果持續用藥仍未改善,分泌物越來越多,就要看醫生,

 

◎尿布疹

新生兒皮膚相當細嫩,每次大便如果未立即換尿布,很容易因為大便停留皮膚太久而引發尿布疹,尿布疹最容易合併黴菌的感染,或原本只是皮膚發炎,後來又加上細菌或黴菌感染,造成皮膚的疾病。

 

很多新手媽媽不知道多久要換尿布,一片尿布可能包一個早上,或媽媽睡著忘了檢查,寶寶屁屁長時間受刺激,當然容易尿布疹;也有特別容易緊張或有潔癖的媽媽,不但太勤於換尿布,而且大便後會過度或用力清潔屁屁,一樣會讓寶寶肌膚受磨損而造成發炎;或是餵母乳的寶寶排便次數多,媽媽又經常使用濕紙巾用力擦屁屁,也會過度刺激寶寶皮膚。

 

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

*寶寶大便後先用濕紙巾(最好選擇不加香精的濕紙巾)輕輕的將大便擦掉,再用清水沖洗(不需用清潔用品),洗後擦乾,再抹點嬰兒專用護膚膏,盡量不要使用痱子粉,以免包上尿布一流汗,很容易黏在皮膚,而且使用過程中還可能讓寶寶吸入。

*如果開始出現尿布疹,可請醫師開藥。

 

◎皮膚炎

新生兒不大會流汗,假如發現寶寶流很多汗,要檢查是否因為衣服穿太多造成體溫升高所致,新生兒在室溫中只要穿著透氣即可,千萬別包太多太緊,此外,新生兒不大容易會長痱子,若發現有痱子,有可能是皮膚發炎,例如: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等,這些皮膚疾病在任何季節都會發生。

 

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出現在頭、臉、脖子皺折處,清洗時盡量用針對異位性皮膚炎設計的嬰兒專用清潔用品,至少一天用一次,才能將皮膚的髒污去除,避免油脂繼續殘留。

 

症狀嚴重時要就醫治療,給予外用藥,若未改善,建議同時服用3~5天的藥物,現在類固醇藥都很安全,家長不需太緊張或排斥,因為未積極治療,當身體免疫系統無法應付時,症狀會惡化,所以早期治療及處理才能有效控制,千萬別等到一大片皮膚都起紅疹子才要就醫,拖越久,治療時間也需要越久。

 

此外,剛出生寶寶會有胎垢,家長不要忍不住去摳它,越摳會越難癒合,除非很嚴重,否則等出生一兩個月自然會掉。

 

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

*多餵母乳可降低皮膚過敏疾病的發生。

*益生菌會有幫助,不過四個月以下新生兒不建議使用,等孩子大一點再考慮。

*避免只用清水洗。

*不要過度清潔,也不要用手摳油垢。

*清潔時不可忽略脖子皺折處,記得要撥開清洗。

*耳朵下方也要洗,很多皮膚炎是從此部位開始蔓延,且因為寶寶頭動來動去不停磨擦,特別容易復發,所以擦藥時不能忽略這個部位。

*穿著要透氣,新買衣服要先洗過。

*外出要做好防曬,帽子遮陽不可少,如果要使用防曬乳,最好買嬰兒專用防曬產品,且防曬係數不需太高,以免過油;也可以只擦點嬰兒油,也會達到一定的保護效果。

 

◎腸炎

新生兒有些疾病會反應在大便,媽咪若觀察寶寶大便有臭酸味、顏色改變、形狀呈水狀、次數增加,加上容易哭鬧、進食異常,就要懷疑是腸炎,必須趕緊就醫。

 

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

*新生兒腸炎多與衛生有關,所以寶寶的奶瓶一定要徹底清潔、殺菌。

*小嬰兒因為有來自媽媽的抗體,通常不容易生病,所以只要有發燒、身體異常變化,務必立即就醫。

*喝母乳的寶寶比較不會發生腸炎。

 

◎腸絞痛

腸絞痛多發生在半夜,寶寶會不停哭鬧,但是多不超過半小時,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過敏有關,大約出生4個月後症狀會消失。

 

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

*由於寶寶只會哭鬧,不會表達,如果不是尿布濕或肚子餓,就要懷疑是腸絞痛,媽咪可幫忙在肚子上輕輕按摩,只要有排氣,症狀就會緩解。

*也可以採溫敷方式,例如使用肚兜加以保暖,以幫助腸子蠕動。

*如果哭很久,也有可能因為會導致疝氣等或其他因素,必須就醫檢查。

 

◎鵝口瘡

喝母乳寶寶容易在口腔堆積奶垢,若未經常清潔,很容易引起念珠菌感染,引發黏膜破損而出現一些白點,當奶垢繼續堆積,清潔後會發現紅紅一點一點,表示口腔已經受傷,也就是新生兒常見的鵝口瘡。

 

嚴重鵝口瘡會使食慾變差,經常發生就可能影響發育。此外,鵝口瘡很難自己好,必須給予抗黴菌藥物加以治療。

 

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

*家長在幫寶寶清潔口腔前要先將手洗乾淨,再用紗布進行擦拭,而且照顧者最好不要留指甲。

*媽咪餵奶前要將乳頭清潔再餵,餵奶後再做一次清潔。

*嬰兒不需在餵奶後餵開水以幫助清潔,主要擔心會嗆到。

 

◎眼屎過多

新生兒鼻淚管未暢通,所以眼屎特別多,眼睛常常睜不開,如果眼睛有黃黃濃濃的眼屎,表示已經受到感染,這時候只用清水清除是無法痊癒的,必須請醫師診治。

 

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

*大人手要經常洗手保持衛生。

*新生兒還太小,千萬不可自行作主點眼藥水。

 

 

陳永綺

現任: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

經歷:臺北市立和平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臺北市立和平、中興醫院小兒科及臨床病理科總醫師、主治醫師

 

轉載自 2012.10【BabyLife育兒生活】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