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族的心血管檢查
文/王淺淺
由於代表心血管疾病初期徵兆的動脈硬化,早在20、30歲就已經開始,還好現在的醫療檢查科技進步,對於許多疾病都能先以精密的儀器檢測來預防。
莊爺爺年屆70,還是維持著不錯的體態,最讓他引以自豪的就是多年來一直維持著運動的習慣。每天早上他會到內湖運動公園運動,只是最近不知怎麼著,運動到一半時,胸口偶爾會感覺疼痛、悶悶緊緊的,就像被石頭壓住了一樣,這讓他很不舒服......。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說,這些都是在診間很容易聽到的患者自述,運動時或情緒激動時,會有胸悶或氣上不來的症狀,甚至是晚上睡到半夜就有喘不過氣的感覺,非要坐起身來或下床透透氣才舒服。假若這些情況出現,就要小心心血管疾病可能已經悄悄地來敲門!
心血管疾病就是心臟病與血管疾病的總稱,不僅是已開發國家的頭號殺手,據衛生署每年都會針對國人10大死因做統計,2010年的第2、第3名及第5名,分別為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再加上第9名的高血壓疾病及第10名的腎臟病等等,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疾病,其加總起來的死亡率,已經超過位居榜首的惡性腫瘤,也顯示心血管疾病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小覷。
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年紀有很大的關係,殷偉賢表示,年紀愈大、發生的機會愈高,尤其是天氣一變冷,很多老人家的身體來不及適應,心血管疾病就容易發作。不過近幾年來,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門診會發現有些年紀輕輕30出頭的人,就被診斷出心血管疾病,歸咎其中原因如下,一是飲食的西化,大家都喜歡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再者是生活形態的改變,工作依賴電腦、少勞動,平日運動量也減少,星期假日也常被電玩、電影充斥,更是雪上加霜。
殷偉賢表示,美國國家衛生院就曾經做過分析,顯示一般男性在45歲之後,女性則在55歲之後,需要提防心血管病發生,因為女性有女性荷爾蒙可保護心血管,因此,停經後才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但如果家族中有男性在55歲前,女性在65歲前提早發作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的話,就要特別留意提早開始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因此國內外醫界,多年來不斷提出篩檢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建立身體的第一道防線
透過各項檢查篩檢疾病,絕對是建立身體健康防護的第一道防線。殷偉賢強調,就預防醫學的角度來說,醫師的主要工作就是看這個人可不可能生病,而檢查就是科學化的透過儀器檢測,幫民眾評估生病的可能性,或是否已有心血管病的跡象。在沒有生病的時候做預防篩檢,力行健康的好生活習慣,算是初級預防,根據統計,1980~2000年間,美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下降,有4成以上的原因,就是因為初級預防推行有成的關係。
一般來說,腦中風和血壓比較有關係,狹心症和心肌梗塞,則是和膽固醇的關係較密切。然而在發病之前,就算血壓或膽固醇超標,民眾在生活上可能並沒有明顯的感受,所以常疏於防範。往往等到因為心血管阻塞造成器官功能的喪失,如心肌梗塞、腦中風、週邊動脈阻塞,才後悔不已!這時若積極亡羊補牢,就算是次級預防,做得成功仍然會有相當的效果,可以大幅減少疾病復發。
由於代表心血管疾病初期徵兆的動脈硬化,早在20、30歲就已經開始,還好現在的醫療檢查科技進步,對於許多疾病都能先以精密的儀器作檢測預防,以下幾種方式可協助民眾早期篩檢心血管方面疾病:
揪出三高的檢查
◎心臟超音波
心臟超音波檢查主要是用來看心臟和大血管的結構和整體的功能,但是無法直接看出輸送血液到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與否。這項檢查可以協助醫師了解受檢者的心臟肌肉功能狀態,包含收縮及舒張情形、血流方向及流速等,並可偵測心臟瓣膜活動及是否有缺損等。
由於不具輻射、無痛且沒有侵入性,是一項快速且精確的檢查,可以在門診執行,費用約在3000~4000元。檢查結束後,就可恢復正常活動,行動完全不需受到限制。
檢查過程:
檢查時必須解開上衣並平躺於檢查檯上,因此,在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時,建議最好穿著輕便舒適的衣物,以方便檢查時解開鈕扣或脫掉上衣。檢查時會有電極貼片貼在胸前、手腕及足踝三個部位,因為在接受心臟超音波的同時,也會有心電圖記錄。檢查中技術人員會將超音波探頭放在胸前移動,通常會要求受檢者調整姿勢,或維持某種型式的呼吸方式及速度,整個過程大約花費20分鐘左右(會因患者病情複雜程度不同而有所出入)。
◎靜態心電圖
心臟在跳動的時候,心肌細胞內外由於有電位改變會有電流產生,把這電流的變化記錄成圖片的就是心電圖,可藉此了解心臟是否正常運作。從心電圖的變化,首先可以知道心臟的跳動有沒有規律,就是有沒有心律不整的問題,而當心臟的形態或血流狀態因種種原因而有所變化時,心電圖也會有所變化。所以,從不同的心電圖畫面上的變化,醫師就可知道是傳導系統或是心臟的哪個部位可能出了問題。
檢查過程:
檢查時仰躺,要裸露上半身,在前胸和手、腳部位接上電極。檢查中約有10秒鐘時間必須平躺、閉氣、暫時不動,以防干擾或心電記錄導程脫落,影響心電圖的結果。整個檢查時間約10分鐘內可以結束,費用在300元上下。不過醫師也特別提醒,某些突發性或是發生於動作狀態下的心臟病症狀,例如冠狀動脈血流不足造成狹心症等,受限於心電圖檢查的時間及地點的因素,就很難由靜態下測得的心電圖判讀出來。
◎運動心電圖
就是因為靜態心電圖有其侷限性,而且有一定比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休息狀態時心電圖是正常的,只有在運動後才呈現異常的心電圖,因此,才會在有必要時,讓民眾在做運動的同時,做心電圖的檢查,這一種檢查就叫做「運動心電圖」。檢查原理是藉運動讓心臟的負擔加大,使氧氣需求量增加,在此情況下評估心臟是否有心肌缺氧的情形,進而了解冠狀動脈是否有阻塞。
檢查過程:
運動心電圖檢查無輻射、檢查時間短,檢查時會先在胸前貼上心電圖貼片並連接導線,同時手臂上會綁上壓脈帶量血壓。檢查的機器就像一般健身房看到的電動跑步機,依照標準的流程,逐步增加運動量,由第一階段開始,依病人可接受的程度,逐漸增加到最大運動量,同時監測心電圖心跳及血壓的變化,受檢者只需配合指導動作,即可順利完成檢查。花費時間約1個小時,費用在2000元左右,受檢者在血壓、心跳緩和之後,只要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就可以回家正常作息。
◎24小時心電圖
由於心血管疾病的症狀不一定在什麼時候出現,因此,為了要抓住隨時心臟發生的心電圖變化,就把儀器24小時裝在身上,這一種檢查叫做「24小時心電圖檢查」,又叫「可攜式心電圖檢查」。
檢查過程:
其做法主要是將患者每個心跳所產生的心電圖,透過電腦記錄器做24小時精確性的連續記錄,呈現受檢民眾的心臟,如何去適應日常生活中各種活動與狀況。裝置期間正常活動,只不過儀器不能拿下來,當天不能洗澡。醫師表示,24小時心電圖檢查是屬於進一步的檢查,費用約在4000元上下,平常的健康檢查是不做的。
◎遠距心電圖
除此之外,因忙碌而無暇就醫或就醫不便的患者,或是心臟症狀發生的頻率間隔太久,為了抓住心臟捉摸不定、臨時發作即時的心臟狀況,還有一種檢查方式是「遠距心電圖」。殷偉賢表示,即使病人沒有症狀,也有三成左右可能在某些時候心電圖出現異常。遠距心電圖可以更準確的,在患者不舒服的第一時刻,抓出心電圖的數據,做及時診斷。目前全台灣有好幾家醫院都有提供遠距心電圖的檢查,但每一家醫療院所服務的時間及內容卻不盡相同,儀器採取長時間月租的方式計算,費用每月大約在4000到7000元上下。
檢查過程:
殷偉賢進一步說明,遠距心電圖的測量就是透過一個心臟監測儀器,只要患者在任何時候感覺心悸、胸悶、胸痛等各種不舒服的症狀發生時,記錄約30秒就可以量好自己當時的心電圖,然後透過電話或手機,將心電圖傳給醫院的專業心臟科醫護人員,隨後即可獲得專業醫師的診斷及建議。
透過檢查,評估三高風險
通常簡單的心血管疾病健康檢查,在成年後應該至少做一次,包括抽血、心電圖等基本檢查,再根據基本的檢查結果做後續追蹤。屬於身體健康者,建議每2、3年可做一次,有問題者則要較密集追蹤。至於比較高階的檢查,如運動心電圖或心臟超音波,40歲以上外觀健康的人可以做檢查;至於64切或更高階的心臟電腦斷層掃描,因有游離輻射的檢查,看動脈硬化指數或血管攝影檢查,則應該就個別的心血管風險高低來決定是否要加做,並不建議健康人做例行篩檢,尤其是健康的年輕人。
殷偉賢特別強調,透過檢查評估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只是輔助診斷的方式之一,民眾並不需要盲目地做各種昂貴的檢查,不過若是高危險群,或是有早發心血管病家族病史的人,則必須根據其個別狀況需要,提前開始做心臟健檢。
【更精彩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