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baby在妳肚子裡SOS時〜
胎內治療,即時解除危機!
文╱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蕭勝文
輯╱張玉櫻
照片提供╱Amy
「醫師,我肚子裡的小寶寶被診斷出是海洋性型貧血,我該怎麼辦?」除了消極性的終止妊娠或是產後治療(但有時產後才來治療,為時已晚),何不給胎兒一個機會,接受「胎內治療」!
當baby在妳肚子裡SOS時〜
胎內治療的好處
對家屬或是婦產科醫師來說,生產是很喜悅的一件事情,但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先天性疾病在產前被診斷出來,因此會面臨到在懷孕的早期是否該介入治療的問題。
以往診斷疾病之後,只能消極的終止妊娠,或是等有病症的小孩出生再接受新生兒科的治療,醫師與家屬無奈與悲痛的心情可想而知。近幾年來發展出「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若是得知有家族史,或是前一胎有生下天先性疾病的胎兒,可以利用PGD篩選出正常的受精卵植入子宮,然而這需要搭配繁複的取卵與排卵的試管嬰兒療程。
「胎內治療」則是提供給家屬與胎兒的第三種選擇!文獻上有提到胎內治療的好處是可以在胎兒的階段就避免病情惡化,也會降低出生後器官發生不可逆的損傷。另外,胎兒是屬於相對免疫反應比較低的時期,對於醫師所需要植入的細胞或是基因比較不會產生排斥。以20週的胎兒體積來說,相對於出生的新生兒小很多,所需要用的細胞數量或是藥物劑量也會少很多。
治療方法
胎內治療可以分為非侵入性與侵入性兩種:
◎非侵入性治療
就是給予孕婦藥物,經由胎盤將藥物傳到胎兒中以達到治療的目的。比方說胎兒心律不整,就可以在產前給予孕婦毛地黃以治療胎兒。
◎侵入性治療
主要又細分為兩類:
(1) 微創型治療(minimal invasive fetal therapy):
這主要是以超音波引導,使用細長的探針或是胎兒內視鏡,達到治療胎兒的目的,此類為現階段胎兒治療的主流,下面將會詳談。
(2) 開腹式的胎兒手術(open fetal surgery)
這種手術方式通常是婦產科醫師與小兒外科醫師合作,將子宮腔打開,幫胎兒做手術治療後,再放回子宮腔中,縫合後繼續懷孕。常見的案例為胎兒薦椎畸胎瘤或是壓迫到呼吸道的脖子腫瘤。然而這種手術的缺點是發生破水或是感染的比例很高,因此這幾年胎兒醫學上越來越少做這類手術。
微創型治療是主流
微創型胎兒治療目前的應用相當廣泛,最常見的有:雙胞胎輸血症候群、先天性乳糜胸、胎兒水腫、胎兒貧血等等。
◎雙胞胎輸血症候群
經由超音波指引,將3毫米左右的胎兒內視鏡放入子宮內,另一方面透過雷射光束將雙胞胎相通的血管燒灼,改善雙胞胎大小差異的問題,進而減輕許多產後的神經併發症。
◎先天性乳糜胸
利用超音波引導,將引流管放置在胎兒的胸腔內,把胸水引流到羊水腔中,可以減緩之後胎兒水腫的併發症。
◎先天性橫隔膜缺損
在英國也有利用胎兒內視鏡將顯微氣球放入胎兒氣管中,治療先天性橫隔膜缺損,也可以避免產後的肺動脈高壓。
◎胎兒貧血
在台灣比較少見,但是國外相當常見的胎兒貧血,也是利用微創型的概念,經超音波指引,將長針打到臍帶中為胎兒輸血。
未來看好幹細胞的運用
胎兒醫學的進展在這幾年中突飛猛進,也隨著幹細胞學的進步,未來將有機會應用在胎內治療先天性單基因疾病,目前國外已經有發表50個左右的個案,利用造血幹細胞或是間質幹細胞來治療胎兒。
幹細胞的來源大部分為父母親任一方或是配對成功的捐贈者,這些細胞移植目前都是異體移植。
胎兒時期的幹細胞的來源最常見的有羊水、臍帶血、胎盤與胚胎等,這些幹細胞分化的能力比成人幹細胞來的強,臨床應用上的機會也比較多。
胎內治療,還需要更多研究
這些胎內細胞治療的個案中,主要是先天性免疫不全症候群、玻璃娃娃、海洋性型貧血等等,這些疾病的共通性是病情嚴重,如果胎兒時期不給予治療,出生後的預後不好,產後治療的時機有時候太晚,已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胎內治療則提供了這類病患一個治療的機會,不過目前尚屬於研究階段與個案報告,要常規應用在臨床上還需要大規模的研究。
胎兒也有接受治療的權力!
我常說:「胎兒也是病人,他也有接受治療的權力(Treat fetus as a patient)」。當產前診斷出疾病之後,除了消極性的終止妊娠或是產後治療,何不給胎兒一個機會,在懷孕的階段早期積極介入呢?
蕭勝文
學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台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胎兒醫學博士候選人
現任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助理教授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榮譽資深研究員
醫師個人網站:www.drstevenshaw.com
轉載自2012.3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