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厭食寶寶愛吃飯的8大妙招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徐裴莉

妝髮攝影/Bingo Bunny 賓果邦尼攝影

 

 

寶寶「食的習慣」是讓新手爸媽苦惱大事之一,寶寶吃飯時總是心不在焉,一頓飯往往要吃上1小時,讓照顧者好辛苦,也讓寶寶覺得自己好委屈,雖然爸媽不願意把吃飯搞得像酷刑,但不吃又擔心寶寶營養不夠,究竟用甚麼方式,才能寶寶讓願意將食物吃光光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徐裴莉將傳授8大妙招。

 

孩子正常的飲食進程

一般來說,孩子的飲食進程自出生後到4個月主要食物為母乳;之後開始嘗試副食品則分為「適應期」、「訓練期」與「進步期」等3個時期,如下圖所示。此外,孩子的萌牙發展亦是飲食質地選擇的考量之一。徐裴莉營養師表示,目前已有文獻證實,在副食品階段能夠利用食物質地的變化,能幫助孩子訓練口腔咀嚼功能,不僅可以增加進食能力,更可促進腦部發育!

 



盤點孩子不愛吃飯原因

關於副食品添加時機,有人說4個月,也有人說6個月開始。徐裴莉營養師認為,需依孩子的發展狀況,並評估下列幾項要素:

1.寶寶56個月頸部變硬、能坐起時。

2.寶寶看到大人吃飯,表現出有興趣的時候。

3.寶寶體重為出生時的2倍時。

4.寶寶奶量一天超過1,000c.c.

5.寶寶發生厭奶期時。

 

其中以第1項最為重要,表示孩子的肌肉、骨骼慢慢成熟,具有一定的支持度;而其他4項中再符合2項即可開始嘗試副食品。徐裴莉營養師建議,照顧者餵食時能讓孩子能坐著並以湯匙餵食最為理想,避免躺著吃發生嗆咳引起吸入性肺炎,同時讓孩子口腔適應不同的給食工具。她也提醒,照顧者給予副食品不宜過晚,除非孩子有特殊狀況,否則最晚不應超過9個月,避免影響口腔肌肉咀嚼功能,也容易發生過敏問題。

 

食材選擇方面,剛開始以不易引起過敏、略具甜味又可變化濃稠度的「全榖根莖類」為佳,並配合質地慢慢變化,以米為例:米湯→米漿→米糊→十倍粥→七倍粥→五倍粥→軟飯→米飯。由於麥穀類、地瓜、山藥、南瓜、紅豆、綠豆等均屬全榖根莖類,可更換嘗試。若孩子適應良好,再搭配蔬菜類混食,水果類則以果汁或果泥在餐後給予。8個月起開始增加豆魚肉蛋類,1歲後,市售全脂鮮奶等乳品類也可嘗試食用。徐裴莉營養師表示,上述是一般通則,事實上只要孩子飲食適應良好,反而鼓勵照顧者可以少量、多種類食材經常變換餵食,除增加口味變化,兼顧營養增加抵抗力,甚至許多兒科專家也證實,嘗試多種食材反而可以改善腸道耐受性(tolerance),減少食物過敏發生。

 




讓孩子胃口大開的8大妙招

1.避免過晚給予副食品:應於出生後46個月予以嘗試副食品,此時正值孩子咬合與口腔相關的反射作用整合,口腔相關部位(嘴唇、臉頰、舌頭)彼此間運作趨於協調,而慢慢出現咬、咀嚼、閉合等動作。透過副食品的給予,讓孩子適應,讓孩子適應流質以外的飲食質地,如泥狀、細軟、半流質等,促進咀嚼及吞嚥功能發展。

2.變化烹調方法及菜單內容:不時變化咖哩、糖醋、茄汁、紅燒、烘焙等料理方式,同時改變食物外形,例如做成星形、愛心、卡通人物等,再巧妙搭配顏色變化,促進孩子進食意願。

3.透過孩子喜歡的事物誘導:利用故事繪本或孩子喜歡的偶像,強化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及偏食的後果,增加孩子對於該食物的接受度。

4.父母以身作則並適時讚美:廣泛給予各種食物,父母以身作則吃給孩子看,並鼓勵孩子嘗試,即使只吃一小口,也要讚美孩子嘗試進食的努力,之後不定期出現這項菜色,讓孩子習以為常,降低抗拒感。

5.用餐時間規律:適時讓孩子有空腹感,固定三餐的用餐時間,每次用餐應於3040分鐘吃完,若孩子不好好吃飯,時間一到便結束用餐(這是很合理的堅持),下次用餐時間則是3小時後的點心時間(孩子很餓時可提前半小時)。「點心」是點到為止的意思,像是小餐包12個、綠豆麥片1小碗、鮮奶1杯、布丁1個或水果1份等,不鼓勵孩子於點心時間吃太飽,否則又會影響下一餐的正餐進食狀況。

 

 

徐裴莉營養師

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

專長產婦營養、幼兒營養、糖尿病衛教師、腎臟病衛教師

學歷/靜宜食品營養系研究所

 

※原文刊載於2017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