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醫師專欄】

3C世代兒童的螢幕使用建議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坐上捷運高鐵,滿車的人們都在滑手機,有人看電子書,有人上網聊天,也有人玩遊戲。生活在3C世代的我們,沒有人能跳脫螢幕的束縛,當然也包括我們的孩子。既然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要兒童完全不碰3C螢幕已無可能,也不實際,為了保護孩子的大腦與視力發展,設定一些家長可以遵循的規範,依然是兒科醫師的職責所在。美國兒科醫學會就在上個月初,公布了新的兒童3C螢幕的使用建議,以下我整理給各位作為參考。

 

學齡前兒童最好避免使用3C產品

兩歲以下幼兒大腦尚未發育成熟,極需大量與「真人」互動的經驗,來認識語言邏輯,社交能力,專注力,以及觀察一般物理現象等等。因此,這個時期的幼兒如果使用3C產品,不論是單向的電視輸入,或者互動式的平板遊戲,不僅學不到什麼東西,還會干擾大腦的正常發展,基本上是「完全」不建議使用。但是如果真的無能為力,必須使用3C產品,那麼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一定要在大人陪同下使用,而且從旁以口語複述節目內容,即便是使用FaceTimeSkype聊天時也必須遵守。

三到五歲的小孩,由於大腦比較成熟,已經可以從某些經過設計的App中,學習部份語言詞彙,或是一些生活常規。然而,真正乖乖的

App拿去做臨床測試的出版商,畢竟還是少之又少,而大部分廠商所宣稱的「寓教於樂」,常常也只是隨便說說而已。即便平板App能提供孩子知識的學習,家長仍然要清楚明白,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並不是ABCㄅㄆㄇ,而是專注力養成,衝動控制,情緒管理,正向思考,創意發想等等,這些技能通常無法從App中得著,仍須從親子互動中養成。

那如果是電子書呢?學齡前兒童可以使用電子書親子共讀嗎?答案是可以,但必須要爸爸媽媽親自口讀,而不是以播放CD或錄音筆取代。要知道親子共讀的目的,並不單單只是傳達故事內容本身,而是要增進親子之間的語言交流與互動,因此惟有你一言、我一語的共讀,對學齡前孩童才有正向的效果。有些電子書會呈現過於花俏的動畫,建議家長不要挑選之,應盡量挑選畫面樸素簡單,就像一般的繪本書籍一樣的,以免讓孩子失去專注力。

 

學齡兒童不再強調「螢幕時間」

針對上述學齡前兒童,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每天不可以使用3C螢幕超過一小時,但是到了學齡之後,學會就不再規定「一天多少螢幕時間了」。因為根據現實狀況,3C螢幕已經是生活中無法避免的工具之一,強迫做出時間限制,恐怕流於理想而不切實際。因此,螢幕時間的多寡,應該是由家長根據孩子的作息,扣掉睡眠、上學、戶外運動等等時間之後,自己訂立家庭計畫後執行。

制定家庭計畫時,專家們特別提醒下列重點:(1)家中要規劃出一段「不插電」時間與空間,全家人關掉螢幕一起吃飯或玩;(2)發揮創意將3C產品融入生活互動,比如說彼此互相幫忙抓寶,或者家庭組隊玩大富翁;(33C產品絕對不可侵犯到睡眠時間、運動時間、遊戲時間、單純閱讀時間、以及家人互動時間。

美國兒科醫學會設計了一個非常棒的工具,提供家長做家庭時間規劃。在這個網站,您可以根據您家孩子的年齡,自由設計每天的作息時間,經過計算之後,大概就可以估計出您孩子每天能允許的「螢幕時間」。

網址在此:www.healthychildren.org/MediaUsePlan

 

 

最後提醒

雖然學齡兒童的3C螢幕時間已經放寬,但還是要特別強調,3C遊戲或影片的內容,絕對不容許有含暴力或過度刺激大腦的畫面。我在曾經介紹過很多篇研究,證實《兒童玩暴力電玩,確實會增長暴戾情緒》,以及《大腦危機-暴力虛擬實境遊戲》,大家可以認真看一看。另外,父母自己也要以身作則,不要成為不良示範的低頭族,以免孩子有樣學樣。全家人睡覺前一小時,最好不要使用3C產品;還有建議不要讓電視永遠開機,把聲音持續放出來,不看了就要關掉,以免孩子的大腦被聲音過度刺激,影響睡眠品質。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