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醫師專欄】
雙胞胎上學二三事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這幾年來,除了高齡產婦比例增加之外,選擇人工受孕的媽媽也變多了,結果我身邊好多朋友,因此而都懷了雙胞胎。
雙胞胎除了媽媽懷孕很辛苦之外,出生後的養育方式,也相較於其他父母有一些不同,因此許多相關的家族或協會也因應而生,讓雙寶父母在這些園地,討論那些外人不甚了解的育兒難題。在我的版上有媽媽詢問:雙胞胎上學了,應該安排同班還是同班呢?
研究證據與個人經驗
現在幾乎所有的專家學者,都會建議雙胞胎不要分在同一班,最好是分班、甚至分校上課。研究顯示,雙胞胎如果同班上課,生活過度重疊的結果,會阻礙人際關係的發展,並且延遲自我意識的建立,找不到自己的興趣與強項,最終影響未來。美國甚至有許多學校基於上述的研究結果,禁止雙寶孩子同班,強制必需要分班上課。
不過總是有些個人經驗,告訴你「雙寶同班好像沒啥大不了」。我身邊朋友也是雙胞胎,從小一起上學,一起長大,看起來兩個人並沒有什麼心理問題,各自有朋友圈,也有自己的興趣,兄弟感情也不錯…,似乎真的也沒有造成很大的困擾。
一出生就不孤單,卻造成彼此依賴
雙胞胎雖然一出生就不孤單,但是卻容易從小過度彼此依賴,成為亦敵亦友的關係。根據心理學家瓊弗里德曼(Joan Friedman)的研究發現,大部分雙胞胎手足,在家中會自然而然的走向一個心態上的依賴,也就是其中一人會意見比較多,而另一人則選擇順從或沈默。在自己家中,這樣的分工合作並沒有甚麼不好,但是開始上學之後,有些問題就會浮現出來。
在群體生活中,那個愛發號司令的雙寶A,就會發現其他同學不太容易使喚,不像自己的手足B,那樣子乖乖聽話。其中有些孩子,就乾脆交朋友,這麼多同學,仍然只跟自己的手足玩,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兩人小圈圈。也有另一種極端,就是外向的雙寶A,發現學校好好玩,可以交到好多朋友,於是急於甩掉身邊的拖油瓶B,嚴重者甚至忽視、排擠自己的手足。雙寶B被遺棄之後,每天以淚洗面,哭鬧不肯上學,甚至對A由愛生恨,這都是可能的不良結果。
上述不管哪一種極端情形發生,總是對這兩個孩子的心理發展,都不是太好的結局,可能造成人際關係的挫敗,或自信心低下。因此專家建議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讓雙寶徹底分班、分校,讓彼此人際關係獨立成長,自己替自己的生活負責。
同屋簷同年齡孩子,難免互相比較
即便雙寶分開了,但學校成績單帶回家,仍然是放在同一張桌子上給媽媽檢查和簽名,這時候要父母「不互相比較」,還真是難上加難。家中手足如果不同年齡,我們還可以鼓勵孩子下次努力多一些,但面對雙胞胎孩子,明明努力的時間就一樣多,最好的「對照組」就在身旁,其中一人的成績卻硬是比另一人更優,這真的很難「坳」過去。
解決方法還是有,比如說刻意禁止孩子看到彼此的成績,保持神祕感,讓父母不用傷腦筋去安慰其中一人。另外在課外活動方面,讓兩個孩子選擇不同的樂器、運動、或嗜好,淡化課程同質性太高的學校教育,也是避免互相比較的困擾。其實這些做法除了在雙寶家庭適用之外,在一般手足家庭,應該也同樣適用。
文化的差異
歐美的心理學家如此強調雙胞胎分開生活,或許代表西方社會比較重視個人特質,因此太晚找到自我價值的人,很容易在成長過程中失去自信。但是在傳統華人教育體系中,卻相反的希望學生都「齊頭式」成長,只要聽話乖乖唸書,不要強出頭,就是好學生。這可能就是我身邊那些雙胞胎同學,從小一路同班成長,卻沒發生甚麼不良影響的原因。
然而台灣的教育也在順應時代改變,開始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強項,不再推崇填鴨式教育,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雙寶父母真的要好好思考,是否該讓兩個孩子分開上學了呢?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