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醫師專欄】

別為早餐跟孩子傷和氣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我的孩子早餐吃很慢,每天早上都在催促聲中匆匆忙忙出門,該怎麼辦?」媽媽苦惱的向我抱怨。「我也不想當大吼媽,但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除了大吼之外,真的沒有別的辦法。醫生你不是說早餐很重要嗎?我已經把早餐份量減少到只有一顆蛋,一杯牛奶,一小口飯糰,還是吃不完,真是氣死人了!」

  這是門診中一位媽媽跟我訴苦的內容。

  不只是家長重視孩子的早餐,連學校老師也格外重視。一位爸爸在臉書上訴苦,說因為孩子早上出門總是拖拖拉拉,所以連續兩天讓他們不吃早餐,餓肚子上學,結果被老師「警告」、「督促」,還熱心的提供讓孩子在家吃早餐的「教戰守則」,搞的這位家長尷尬至極,彷彿再給孩子餓一天,就要被通報113專線似的。

 

早餐不吃會影響學習?

  早餐對孩子的健康重要嗎?當然重要。但是有重要到必須使盡「洪荒之力」來逼迫孩子,讓他每個早晨都淚眼汪汪,哭哭啼啼的上學嗎?那倒未必。

  上個月的《美國臨床心理學》期刊,刊登了一篇德州兒童醫院的研究,就是在探討「早餐與孩童學習專助力之關連性」。他們找來了一百二十八位,小學三到五年級的孩子(八歲到十歲),男生女生各半,白人黑人西班牙裔各三分之一,然後呢,分別給他們吃三種不同的早餐。

  第一種早餐是「沒有早餐」,餓肚子喝西北風;

  第二種早餐是「榛果醬土司、牛奶、蘋果」;

  第三種早餐是「楓糖鬆餅、牛奶、蘋果」。

  這些孩子隨機分配三種早餐模式,比如說第一週不吃早餐,第二週吃套餐二,第三週吃套餐三,類似這樣的安排。八點半是早餐時間,十點半開始進行約一個小時的測驗, 包括血糖、心跳、記憶力、專注力、學習力、語言能力等考試,看看孩子的分數是否與早餐內容有顯著的相關性。

 

出乎意料之外的結果

  經過反覆的測試,結果令人驚訝的發現,不論是吃早餐,不吃早餐,吃土司,還是吃鬆餅,基本上所有的早餐因子,都不影響十點半到十一點半這段時間的血糖高低。不只如此,剛才提到的那些短期記憶能力、專注力、過動行為、語言學習等等,也全部與吃不吃早餐無關。換句話說,門診那位不想整天大吼的媽,應該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不用再為了早餐和孩子每天對峙,可以回歸優雅氣質路線了。

  當然,並不是說這一篇德州兒童醫院的研究結果,就可以代表明天起大家都不需要吃早餐了。我想強調的是,過去二十年,有數十篇關於早餐影響學習力的研究,有一半說早餐很重要,有一半則認為沒那麼嚴重,也就是說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像「太陽明天會從東邊起」這麼的非黑即白,其實是頗有爭議的。但是各位家長在電視上、網路上、各種媒體上,卻只會看到專家大聲疾呼「早餐很重要」的政治正確語言,很少人像我現在一樣敢言「吃不吃也還好」的怪異論點。

 

教養有比早餐更重要的事

  早餐當然很重要,但是沒有重要到值得用親子感情來威脅與交換。養兒育女是一場馬拉松賽跑,不需在起跑的時候就氣力放盡,多留一些溫暖,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一些比早餐更重要的事,比如說家庭凝聚力、同理心、創造力、表達能力等等,這些都比早餐吃不吃、鋼琴練不練、英文學不學來的重要。

  當然,每個家庭的價值觀不同,這些教養的內容排位順序也會不一樣,家長之間也別把自己的家庭價值套用在別人身上,然後對他人指指點點。每一位家長替孩子選擇的路,自己負責就好,身為衛教人員的我,只是盡我所能,分享人生其實有比較輕鬆自在,相對健康的選項,如此而已。至於接不接受,其實也沒關係啦。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