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提早學吃飯‧媽咪不傷神

 

/洪郁鈞

採訪諮詢/大樹到府育兒諮詢顧問暨《育兒顧問到你家:與孩子和好的幸福》作者趙崇甫(大樹老師)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對大人而言,吃飯的行為就像本能般自然,但對初來乍到的嬰兒來說,吃飯的行為卻有著重大意義,除了營養攝取與咀嚼能力的養成(影響口語能力的發展)之外,更是餐桌規矩與熟悉各種食物的重要學習。

 

從月齡4個月開始

面對寶寶初期的吃飯學習,《育兒顧問到你家:與孩子和好的幸福》作者趙崇甫(大樹老師)認為,其實家長可以及早開始預備,約從月齡4個月開始,一方面讓寶寶可以開始嚐嚐食物的各種味道,另一方面也可以開始引導孩子了解吃飯的規矩。

 

學吃飯前的預備課程

大樹老師表示,4個月大時的「嚐食物」並非所謂開始吃副食品,而是先讓寶寶開始嚐嚐各種食物的味道,方式為新鮮水果打成汁加水稀釋,或是新鮮的蔬菜棒洗淨讓寶寶啃咬(約5個月後),大樹老師稱為「學吃飯前的預備」,這個預備課程看似簡單,卻包含許多意義,如果進行的好,會為日後寶寶正式開始吃副食品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預備課程進行方法:

準備兩支小湯匙,一支讓寶寶嘗試餵自己(食物送進口中的手眼協調學習)、一支由媽媽餵食,食物分量少量即可,用小湯匙將稀釋後果汁送至寶寶唇邊,讓他淺嚐味道,過程中,若寶寶有丟湯匙的行為,媽媽不急著撿、不還給他,繼續用手上的湯匙專心餵他,如果他想要再拿媽媽手上的餐具自己餵,就直接給他,但若是又將湯匙丟掉,就平靜的(不責罵、不生氣)將食物與所有餐具收起,讓寶寶下餐桌,繼續他原本接下來時間要進行的遊戲或睡眠。預備課程可以每天進行,直到有天寶寶認知到丟餐具,媽媽會把食物收起來,而知道不要再於餵食時丟餐具,此時就可視為寶寶有能力練習自己吃飯,慢慢不用依賴大人餵食。

 

目的與好處

1.點心時間沒壓力:因為是點心的提供,所以沒有寶寶吃不吃的壓力,順著寶寶的本能引導,以收餐具的行為讓他了解因(丟餐具)果(沒得吃),間接讓寶寶學會吃飯時間不丟餐具的規矩。

 

2.熟悉食物味道:從4個月開始,讓寶寶嚐嚐各種食物,一方面讓他習慣各種食物的原本味道,另一方面幫助寶寶的身體因為開始接觸食物而產生消化酶,大樹老師提醒,單一食物須個別提供,不混食,才能讓他認識各種食物的味道。

 

3.平靜下桌:當寶寶因為丟餐具而必須把食物收起,媽媽必須不帶情緒,接納這是寶寶的學習過程。平靜的讓寶寶下桌,是為了引導寶寶知道丟餐具不是吃飯應該有的行為,但因為這是寶寶的探索期,所以還是必須接納他的丟棄行為,同時,不動怒也可避免讓寶寶對吃飯這件事感到壓力,否則若媽媽在寶寶用餐時生氣,可能會因此讓他感到壓力而變得不愛吃飯。

 

4.學習前的緩衝:許多家長在讓孩子學習新事物時,常常是突然的轉換,例如:從喝奶到直接餵副食品,這中間的突然轉換很可能讓孩子因為不適應而感到抗拒,但如果透過預備課程,寶寶從嚐味道、認識餐具開始,到準備好後,進行下一階段餵食副食品的學習,過程中就比較不會因為不適應而出現可能的抗拒期。



依據接受度逐次加入副食品

除了預備課程之外,開始吃副食品的時機也可以透過觀察寶寶的行為得知,例如:當寶寶開始對大人的飲食表現興趣或開始看著大人吃東西、嘴巴模仿咀嚼時,通常就代表寶寶已經可以開始接受副食品,從預備期到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可觀察寶寶對預備期點心(食物)的接受度,若接受度高,就可以再加入1次正餐(1點心1正餐/天),依據寶寶的接受度與喜愛度,每隔12個月後,可再考慮是否將第2次的點心或第2次的正餐從奶水改為食物,循序漸進,讓寶寶漸漸離乳。

 

 

 

※原文刊載於2016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