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頂撞兒,將發球權還給孩子

 

 

作者:王韻齡
圖片來源:插畫│陳沛珛 


 

孩子能夠表達意見很好,但有時故意唱反調、頂嘴,總是讓父母血壓爆表!而孩子覺得大人為什麼不能聽他好好說話?面對這樣的教養困擾,提供常見的5個教養問答。 

 

教養狀況題

早上出門前,打開車門,後座擺著一盒面紙,我提醒要兩個小孩要注意,已是小學高年級的哥哥卻一屁股坐下去,我指著爆開的紙盒,他聳聳肩說:「你說不要坐到面紙盒,我沒坐到,只有書包壓到而已。」我努力克制發火的情緒說:「那沒關係,把紙盒修好就好了。」哥哥望著破裂變型的紙盒,臉色變得比剛才的我還要綠。

一段日子以來,類似的狀況一天要上演數次:叫哥哥快一點時,他不是不動如山,就是刻意放慢動作;叫他往東,他會往西北南任一方向,獨獨不會往東;即便是隨意閒聊,哥哥也是句句針鋒相對,力行著他的「唱反調」方針。

 

剛開始,我常被層出不窮的「唱反調」弄得非常火大,忍不住會教訓他,母子都有得理不饒人的特質,也一樣言語犀利,最後演變成兩方對峙、脣槍舌戰,比以前辯論時攻擊對手還累,很多時候我非但無法壓制他,還會被他的詭辯搞到血壓爆表。經過一段時間的混戰,我體認到發怒無濟於事,開始試著釐清現況。哥哥已逐漸脫離兒童期,慢慢向少年靠攏,他重視獨立與自我掌控權,對於不順己意的事情,反應明顯。雖然,他的態度不一定很差,言語也還不太激烈,大部分的時間,他呈現「懶得理人」的消極反叛,剩下的時間,差不多都是他興致好的時候,則充分運用自己反應迅速、口齒伶俐的長才,跟你挑語病、耍嘴皮、然後積極唱反調。

我決定把這些時不時就出現的唱反調,直接放水流,盡量左耳進右耳出,不要去理他。有時被惹火,實在忍不住,我會跟他一起耍嘴皮子,再催眠自己:「我跟一個頑強對手在詭辯,不能動怒、不能動怒,要伺機回擊……」

當我不再管哥哥的事,給他全部的信任,也把他的「唱反調」直接無視後,他反而轉變了態度。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特質,無法以單一標準來看待與要求。「理解他」和「信任他」比「導正他」更重要,對我來說,這麼做還能有效降低血壓爆表的機率,一舉兩得。(文│Sama 摘自「Sama記事本」,全文見此


孩子心底話

國小生:我漸漸覺得爸媽不是什麼都懂,且大人說的事我都懂,也大多做得到,但說出來的話,常常被說成是頂嘴。

我最不喜歡爸媽一副怪我的樣子說:「你怎麼這樣?」或是拿我跟別人比較,要不然就明明講這件事卻又翻舊帳。這些話總讓我覺得很難堪,讓我覺得好像常做得不夠好,把我貶到很低的感覺。

我很想說:「很多事你們又不懂;事實也未必是你們想得那樣,我其實是個懂不少也很棒的孩子,我也長大了,也懂很多了,我希望我的想法有機會被聽到。」

國中生:我不懂,為什麼爸媽的態度,常讓我覺得聽他們的才是對的,我就是永遠長不大的感覺。一下子說要訓練我獨立,要我自己把事情完成,一下子又要我照他們規定的時間、建議的方式去做;好不容易整理好房間,又要挑剔我書要擺整齊才好拿。

是的,你們是我的爸媽,但是當我感覺你們又要決定我、評價我,對我說「你怎麼不……」時,我真的很想告訴你們:「不要當我的老大,因為我想當自己的老大。」


專家來解惑

當孩子對你說:「我為什麼一定要……」「跟你講也沒什麼用」時,其實只是想告訴大人:「我跟你們的想法不一樣,不要想著要改變我。」當孩子說:「煩耶」「最好是哦」時,或許只是想給自己一些時間冷靜一下。

比起教他或告訴他怎樣才好,孩子更希望大人聽他說,這樣孩子才會覺得在你們面前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的生活方式。

當孩子不想說時,給他一些時間,當他想找人商量時,孩子會主動告訴你;但請別說:「你不是不要我們管你嗎?」那會把孩子好不容易找你們的勇氣削弱許多;即使沒有辦法,聽孩子說就好,這會讓他覺得還有你們的愛。(楊淑芬 友緣基金會社工師)


QA實戰對策

Q1:孩子的行為一旦被指正,就會立刻回「我哪有」。試過溫和的溝通,但總被他的態度激怒,該怎麼辦?

容易激怒大人的孩子,其實內心最渴望的是得到關注。每個孩子都希望爭取到父母、師長的肯定,不管是課業表現好,或是競賽成績優,這些都能得到關注。但如果都做不到的孩子呢?他只好用看似叛逆的方法,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此時身邊的大人一旦被激怒,正好印證了孩子心中「果然我不被愛」的假設,建議父母不要隨著孩子的情緒起舞,也不要以更大、更強烈的情緒做回應。先試著冷靜下來,回頭想想過去和孩子相處的模式,是否出了些問題?

 

當孩子經驗到,父母的指正就等於責罰,便趕緊否認犯錯,但這個否認的行為又繼續被指正,只好用「我討厭你」來回應。試著換個方式說話,就能改變這樣的惡性循環。

Q2:每次和孩子溝通,他就會說「好啦!我知道啦!」但最後還是沒改變,該如何讓孩子把話聽進去?

很多孩子對父母的叮嚀,習慣左耳進右耳出,這表示叮嚀太多了。家長要學會把生活中的大小事分級,如果屬於小事等級(像是有沒有吃青菜、喝水等等),提醒一次就夠了,不要一直嘮叨;屬於大事等級(像是念什麼學校、選什麼組)此時家長站出來表達關心,孩子就比較聽得進去。

如果大人們能在小事上,盡量給予孩子信任與自由的空間,有助於養成他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遇到具決定性影響力的大事,家長當然要關心和理解,但不是直接下指令要孩子聽話,或是成天碎碎唸。

當你準備叼唸小孩時,想像一下,如果你的配偶在旁邊一直唸你:「垃圾什麼時候要倒?」「馬桶怎麼都不沖?」……會不會很煩?

如果事不分大小輕重,家長都要一再交代與提點,就要去檢視自己是不是出於自身的焦慮及不安全感,想要凡事一把抓,但這樣的關心對孩子而言太多了,小孩會不知如何去遵守這麼多的規定,最後演變成充耳不聞,一聽到父母下的指令就先敷衍一下,或是直接頂回去,大人覺得受傷、不被尊重,就很容易基於父母的權威維護,而採取更高壓的方式,這對親子關係反而是不利的。

Q3:小孩會故意唱反調,愈是教他,他就講得愈過分。此時該忽略他,還是馬上糾正他呢?

小孩有段時間喜歡故意說反話,例如媽媽叫他來吃飯,他偏偏說「我要吃麵」,這種口頭上的反抗,大約出現在5歲,是孩子想要爭奪權力欲望的表現。因為小孩知道他不能決定大人煮什麼給他吃,但還是要表達一下不同意見才行。

另外有一種情形是孩子刻意要吸引注意,像是有些小孩很少有時間和爸媽相處,內心渴望被關注;但他發現:「我每次做好事都沒人注意到,不如說些不一樣的話。」這樣的小孩也會容易在父母面前一直唱反調,他其實是在用自己的方法,爭取目光。

此時大人要能洞察小孩真正的需求,盡量多撥些時間陪孩子,聽到反話也不必一再糾正他,只要輕描淡寫的說,媽媽不想聽到這種話,這樣就夠了。

Q4:關心青春期的兒子,孩子卻說:「你很煩!」讓我覺得好傷心,以前那個貼心可愛的小男孩去哪裡了?

大一點的孩子不是不需要關心,他只是沒辦法消化像兒童時的那樣,父母殷切的叮嚀。此時父母要認知到,自己的角色該轉換了,該從負責約束、管教的教練,轉型成顧問,在重要時刻傾聽並給出意見,不該再當嘮叨的教練。

如果媽媽還想一直當教練,小孩心裡卻有一種聲音:「從小到大被唸了這麼久,也夠了吧!」於是親子間就經常出現這樣不耐煩的對話。

母當然不可能放任不管,但對青少年的有效溝通,要把握以下原則:

1.採條列式說明,盡量簡明易懂。

2.多讚美與接納,讓他曉得你會跟他站在同一邊。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父母要了解,自己不再是小孩心中最重要的人物,不需要過度感傷,其實父母自己當年不也是這樣長大?重要的是家長的角色不能停滯,也要跟著孩子一起前進才行。

Q5:女兒因追星認識了一些網友,新聞中常上演女生被網友拐走,很擔心女兒安全,該怎麼跟孩子溝通?

追星這件事,父母可以有條件的同意,在與孩子訂條件時,也審視一下自己內在的擔憂有哪些。

1.怕太花錢:追星族為了買演唱會門票、周邊商品等,的確會花不少錢,如果孩子執意要去,父母可以和她談好,如何支付這筆費用?是要先存下過年可領到的壓歲錢,還是從每月零用錢中慢慢扣?甚至自己去打工,讓孩子有機會藉由自己的努力,來達成夢想。

2.怕過度沉迷而影響成績:可以和孩子約定好,在下次考試前的每一個假日,至少待在家讓父母陪讀一天,只要做到就同意她去追星。這樣的過程可以拉近距離,讓父母有機會知道小孩心裡在想些什麼。但不要訂出小孩無法達到的標準,像是一下子要考進前三名,這等於不給孩子機會,萬一瞞著家長偷偷跑去,更令人擔心。

3.怕小孩被網友拐走:如果一定要約網友,就先請對方來家裡玩,讓父母也認識;假使對方百般推拖不來,就可以合理推測有問題,提醒孩子要小心了。

 

【更多豐富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http://bit.ly/1ru7GwS 


延伸閱讀:
洪蘭:趁早把這個道理教給孩子http://bit.ly/1SEHw3c
30秒速測你是哪一類型的媽媽http://bit.ly/26o2L04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