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欣賞取代責罵
陪伴孩子度過2歲叛逆期
採訪撰文/許家寧
諮詢/格瑞思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黃可欣
您家中有2歲幼兒嗎?那麼您一定會對孩子突然出現的劇烈改變感到不適應,原本乖巧可愛的寶貝,突然變身「難溝通、愛拒絕」的小惡魔,讓許多父母既挫折又頭疼。面對這難纏的「Terrible Two」,家長該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接招呢?
以欣賞取代責罵
前一秒還像天使般跟在爸爸媽媽屁股後面準備出門,後一秒卻突然為不想穿外套而發脾氣,情緒反覆無常的2歲階段因而被冠上「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稱號,但與其執著於「控制」孩子的反應,不如試著理解其行為背後的原因。
2歲寶貝為什麼如此叛逆?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黃可欣指出,其實每位孩子都有不同的特性,例如有的孩子堅持度較高,有的孩子性格較為順從,但即使再溫和的孩子,也會有想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因此與其將孩子的需求反應視為「叛逆」,不如解釋成是他們成長必經的階段。
各方面發展進入新里程碑
1歲左右的寶寶各方面能力尚在發展中,而2歲幼兒不但控制身體的能力提升,語言發展也快速進步,例如以前寶寶生氣時只能用哭鬧表現,現在卻懂得善用語言傳達自己的感受;或是孩子在面對不喜歡的事物時,也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例如以前媽媽幫寶貝換衣服時,寶寶只會有些掙扎、反抗,但2歲幼兒卻會出現其他舉動,像是一溜煙的跑走等。
當2歲幼兒發現自己越來越能掌控事物,也會讓他們不自覺的為「自己有能力」而感到滿足。
出現想挑戰父母的欲望
當具備生活基本的能力以後,2歲寶寶忍不住會好奇「如果挑戰父母會發生什麼事?」例如父母提醒孩子準備上床睡覺,孩子卻立刻回嘴說「不要」,家長可能難免有些驚訝傷心,但別忘了趁這個機會察覺孩子的需求,例如是不是還沒喝ㄋㄟㄋㄟ所以寶貝還不肯睡覺、或是孩子正在進行的事情還沒告一段落,像是故事書還沒讀完等。
黃可欣心理師表示:「對孩子來說,挑戰父母是一種抽象的二分概念,要或不要、好或不好、這個或那個,當孩子說『不』,不一定總是代表要挑戰父母的權威或宣洩不滿的情緒,他可能只是想傳遞自己的需求,或單純的好奇除了『好』之外,回答『不』之後是否會有其他結果產生」。
自我中心強烈
對幼兒來說,生活的經驗能幫助他們建立對自己的認知,例如在規律生活中理解到「吃飯前要洗手、吃飽飯要刷牙」才是乖寶寶。然而,在自我認識的同時,孩子的自我中心也會越發強烈,2歲孩子開始懂得思考「我的概念」,例如我今天想要吃什麼、我今天的心情如何,為了追求獨立自主,孩子在諸多事情上也會出現莫名的堅持,因而常發生與父母僵持不下的狀況。
大家來找碴!從例子解析寶貝叛逆症狀
爸爸帶著2歲的琦琦一起到外面用餐,選了一間2人都喜歡吃的水餃攤販,爸爸知道琦琦平常喜歡吃韭菜水餃,於是沒問過琦琦的意見就直接跟店員點了韭菜水餃,未料琦琦竟大聲喊叫:「我要高麗菜水餃!」爸爸聽了立刻嚴厲斥責琦琦不聽話又沒禮貌,琦琦當場大哭了起來。
從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幾個2歲幼兒常見的問題與父母面對諸類狀況的處理方式,黃可欣心理師將帶領我們從例子中檢視寶貝的心思與父母經常表現的錯誤反應。
寶貝症狀1:把不要掛嘴邊,愛唱反調
當發生上述狀況,父母可能會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孩子以往都是吃同一個口味的食物,今天哪根筋不對勁,突然想換個口味?或許孩子就是心血來潮,突然想嘗試看看新的味道,事實上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並沒有任何必須承受責罵的理由。
黃可欣心理師提醒,當寶貝唱反調時,父母可以衡量,這樣的選擇是否可以被接納?例如寶貝的選擇只是無傷大雅的食物口味,那就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
另一種情況,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可行,例如要去公園玩,孩子卻不想穿長褲,堅持要穿蓬蓬裙,那父母就可以告訴孩子「要穿褲子的原因」,例如去公園玩沒有穿長褲可能會被蚊蟲叮咬,會讓你癢癢不舒服,或是穿蓬蓬裙活動不方便,漂亮的裙子如果弄髒了會很可惜,並給孩子緩衝的機會,問問他們:「等去公園回來再換穿裙子好不好?或是明天上學我們再穿裙子好不好」。
寶貝症狀2:情緒化、愛生氣
例子中的2歲女孩琦琦,在聽到爸爸幫他點了不想要吃的食物後,大聲的喊出自己想要吃的口味,父母聽在耳裡可能會覺得「孩子怎麼一不順心就生氣」,但孩子卻可能只是單純想表達自己被誤會的不滿情緒,琦琦由於太過急著想告訴爸爸「選錯了」,一時不知所措,只好大聲喊出自己真正想吃的餐點。
黃可欣心理師說明,孩子的情緒背後通常會存在原因,父母不妨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理解孩子急於解釋的心情,例如安撫孩子:「原來你喜歡吃高麗菜口味,剛剛爸爸講錯了,所以妳很急著提醒我對不對?下次你小聲講,我就知道了喔!」讓孩子感受到被同理。
父母錯誤反應1:急著給孩子貼標籤
眼尖的您是否有注意到,當琦琦反應自己想吃高麗菜水餃的時候,爸爸不但沒有回應她的需求,而是立刻替她貼上「不聽話、沒禮貌、亂發脾氣」的標籤,彷彿比起琦琦的需求,爸爸更介意琦琦的態度。但若想引導孩子使用正確的態度表達想法,父母也必須先正視她們需求,以免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受父母重視,而埋下心中對父母管教方式感到矛盾的因子。
父母錯誤反應2:未善用糾正技巧
或許您不禁好奇,難道孩子的態度不應糾正嗎?黃可欣心理師解釋,基本上「糾正」是正確的事,然而糾正的方式卻要善用技巧,建議父母可以先舉出「應被糾正的具體行為」,再做出「正確示範」。
舉例來說,孩子用力從妹妹手上搶回自己心愛的布偶,差點害妹妹跌倒,父母可以安撫的口吻告訴妹妹:「你拿了姊姊的玩偶,姊姊生氣了,請還給姐姐好嗎?」。
然後再回過頭告訴姊姊:「小聲說,妹妹就會知道了,剛剛妳很生氣,差點推倒妹妹,這樣很危險」。如此一來,姊妹倆不但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可以各自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下次類似的情況發生時,也更知道如何以能被接受的方式表達需求。
陪伴孩子走過叛逆期
許多父母經常抱怨,2歲寶貝開始變得又「盧」又愛哭,總跟父母討價還價,但無論孩子是用哪種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都應以更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行為背後的心思,而非一味的與孩子情緒角力。透過以下的叮嚀,相信父母更能找到適切的方式,陪伴孩子走過這個必經的人生階段。
表達理解&做好限制
2歲寶貝不但自信滿滿,且探索欲旺盛,因此經常做出讓父母倒抽一口氣的危險行為,例如堅持自己使用剪刀,並深信自己能操作的很好,讓家長在一旁膽戰心驚,深怕剪刀不長眼睛,一不小心就弄傷了寶貝細緻的小手。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首先父母應先做到理解孩子想「凡事自己來」的心情,並盡可能避免危險發生,例如孩子想嘗試剪紙,那就讓孩子使用不會弄傷手的安全剪刀。
黃可欣心理師強調,但若是孩子想挑戰安全底線,則父母絕對不能妥協,舉例來說,若孩子不願意牽手過馬路、搭車子不肯坐安全座椅,為了安全起見,父母必須明確以言語及態度表明「沒得商量」,並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如果不坐安全座椅,發生意外時會受傷。若孩子仍堅持抵抗,不妨取消出遊計畫,讓孩子清楚理解到「爸爸媽媽是認真的看待這件事,我沒有挑戰的餘地」。
替孩子建立安全感
雖然這時期的寶貝喜歡嘗試獨立自主的滋味,若父母插手可能反而引起他們的抗拒,但不代表父母可以採取消極的教養態度,反倒應付出更多關懷與愛,作為孩子強而有力的後盾。
黃可欣心理師建議,除了訂定規律的生活作息可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之外,尊重孩子的意見也是幫助他們自我認同的好機會,例如父母可以偶爾提供孩子討價還價的機會,像是當孩子要求睡前再聽一次故事時,在許可範圍內,父母的應允能讓孩子感覺自己受到重視,對生活具有掌控感,在一來一往的過程中,不但親子間培養出更佳默契,孩子也能夠在充滿自信與安全感的環境中茁壯。
欣賞可愛的反差
與2歲幼兒硬碰硬絕對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甚至可能讓他們產生更激烈的抗拒情緒,尤其此時正值寶貝的語言爆炸期,孩子很容易模仿成人說話的口氣,若父母希望寶貝能學習到溫和、有禮貌的說話方式,自己務必要記得「身教」的重要性。
黃可欣心理師分享,有一次自己與2歲兒子對話,當孩子對她提出要求,她靈機一動,模仿卡通人物的說話方式,對孩子說:「好,我知道了」,幾天後發現孩子竟也用一模一樣的語氣回答她的指令。
黃心理師進一步補充,從另外一個角度欣賞2歲幼兒,能發現他們正在練習和自己的脾氣相處,其實有很多可愛的舉動,像是生氣時嘟嘟嘴,頭也不回的走到家中某個角落窩著;或是模仿成人的行為、說話語氣等,即便是孩子突如其來的拒絕或反抗,父母也不必感到挫折,試著欣賞孩子因成長而出現的可愛反差。
黃可欣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所碩士
經歷:情緒取向家庭與婚姻治療專業訓練ICEEFT(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Excellence of 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經考試院諮商心理師考試合格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5年4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