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李心潔:勇敢面對,遺憾也能變成人生出口

 

出處:Cheers雜誌174

作者:盧智芳

攝影:王創緯

 

2008年的《一個好爸爸》之後,張艾嘉終於再度執起導演筒,並且回到睽違10年的台北拍片。這部《念念》,就像首美麗、神祕的抽象詩,透過一對兄妹、一對情侶的故事,對照著各自的成長經歷、和父母間的情感臍帶,緩緩帶出張艾嘉企圖討論的命題:是什麼決定一個意念的結果,最終是「一念之差」的錯過和遺憾,還是從未離去的「念念不忘」?

她和李心潔是第三度合作。不過這次李心潔飾演的母親,卻是那深刻影響兒女人生抉擇的「上一代」。為了追尋自由,她離開綠島,留下兒子,只帶著女兒遠走他方。生命的取捨間,在兩代際遇中鋪陳出的傷痛、和解和療癒,組成了《念念》敘事的骨幹。

電影殺青後第一次同台對談,張艾嘉和李心潔,談的是師徒間的點滴、是導演和演員對作品的詮釋,卻也是這段期間各自心中的「念念」。

出道40年,什麼是意氣風發、什麼是驚滔駭浪、什麼是峰迴路轉,箇中滋味,張艾嘉早已了然。現在她想追求的,反而是擺開執著的豁達,和隨心所欲的誠實。《念念》有她一貫內斂與不從俗的節奏:「我是完全不顧一切、拍了一部所謂的文藝片,我沒有假裝它是一個半商業的文藝片,」張艾嘉說。票房壓力?不能說完全沒有,「但至少我很誠懇的拿出作品來,並沒有欺騙觀眾入場。我也不帶著成功或失敗的心去看它,一旦這樣想,它就只是我其中的一個作品而已。」

片中出現的大型畫作,都來自李心潔的創作。「畫畫是我18歲時到台灣自學的,」李心潔曾在描述自己初涉娛樂圈的歲月時說。1993年,張艾嘉去馬來西亞挑新人,當時瘦瘦、黑黑、小小的李心潔,坐了7小時公車,穿著白T恤和球鞋去見偶像。後來收到滾石通知,在母親淚眼相送下離家。在農村小鎮長大的她,離鄉背井來到遙遠異地後,畫畫成了寂寞時唯一、也是最好的伴侶。

這幾年走入婚姻為人妻人母,當年唱著〈裙擺搖搖〉的聰慧靈動仍在,但此刻的李心潔,更多了幾分風雨歷練、復歸平靜後的深思、透徹和沉潛。

這天台北難得有著和煦的冬陽,在《Cheers》雜誌邀請下,張艾嘉和李心潔,兩個同樣細膩敏銳、才華洋溢的女子,展開一場知性又感性的心靈對話。

《念念》的英文片名,意思是「心的喃喃自語」。妳想表達的是什麼?

張艾嘉(以下簡稱「張」):因為很多事都是從一個念頭開始,念頭帶動,你做了很多抉擇,一念改變了人生。人生改變,又可能引起很多思念,你一直沒有忘掉它,直到再次遇見什麼時,那些東西又浮現出來。所以最初創作時,「念念」這兩個字就在我腦海中出現。

等到寫劇本時,我一直覺得是3個人物自我對話,我寫的時候,也像跟自己說話,所以我曾經改過片名叫「對話」,conversation。很奇妙的,我的辦公室裡有一張心潔畫的畫,那張畫真的是兩個人面對面,而且是大人彎著腰跟一個小孩很親近。我說:「天啊!這不就是我腦子裡的image?是一個大人跟小孩,也是一個成熟的自己跟小時候的自己對話。」雖然後來改回「念念」,但故事中傳達親密、對話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故事中有沒有和各自近來的體會,或過去某個人生階段互相呼應的部份?

張:我想一定要到某個年紀,或一定要有某種感受時,才會這樣去拍,沒有的話也做不到。

我一向對感情的表達,都希望能比較深沉一點,所以人家老說我的戲是淡淡的,對不對?其實我一直覺得,現代人的感情是更疏離的,所以有時看到比較強烈的表達,反而會覺得虛假,是「做」出來的。我寧願感情真實一點,是「不說」好過「說」的東西。後來,我剪片剪了很久,一直修改,原因就是希望把不要的對白全都刪掉。

李心潔(以下簡稱「李」):我非常喜歡《念念》的劇本,因為人長大以後,經常會去尋找童年很多的「為什麼」,包括我自己,也經歷滿長一段時間一直跟童年對話。

生命是不完美的,也許在成長過程中,會留下一些遺憾或心結,可是只要不放棄,勇敢去面對、感受它的存在,總有一天會為它找到出口。而且當你找到那個出口時,你會突然明白,原來它才是真正讓你懂得生命面貌跟真相最好的經歷。

人生每隔一個不同階段,我都會回去寫我的父母。我用寫的,來再次去解讀當時的經歷,每一次,當我發現我人生再長一點,尤其當我有小孩之後,我都覺得我對父母更寬容了。這過程是好的,因為心會愈來愈寬,愈來愈明白,真正的愛,應該是一種理解和包容。

李心潔

演員。1976年次,馬來西亞歌手、演員。2002年以《見鬼》獲第39屆金馬獎、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第8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3座影后,也是金馬獎影史上第一位以恐怖片得獎的女主角。

張艾嘉

導演。1953年次,華人電影界知名演員、編劇和導演,為入圍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最多次的電影工作者。

 

【延伸閱讀】

婚姻總會有甜蜜與見不得人的一面,那取決於…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4507

 

呂秋遠:人生,你只能選擇「放下」或是「停下」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4412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http://www.cheers.com.tw/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