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孕婦牙結石清除 健保有給付
不可不知 7大孕期牙齒問題
文/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徐弘治
輯/吳慧敏
模特兒/氣質孕媽咪高雅琪
梳化/蔡琇惠
攝影/BabyPure寶寶專業攝影
有鑑於孕婦口腔保健的重要,健保從今年起新增「懷孕期間婦女牙結石清除」項目,除了每六個月一次口腔照護外,孕婦可再享多一次牙結石清除服務,最短間隔為三個月,請多加利用來維護妳的牙齒健康。
呵護牙齒,才能攝取營養來源
人類的牙齒與牙齦除了擔負咀嚼功能的主要器官,還與發音、言語及保持臉部正常型態等有密切的關係。
牙齒分別長在上下顎骨上,人類終其一生會依序長出兩套牙齒,小時候是乳牙,隨著年齡的增長,乳牙會逐漸被恆牙所取代,乳牙會按其萌出的先後順序脫落,然後再長出恆牙,可見乳牙被當作是恆牙萌出的引導,讓恆牙有空間長出,乳牙的牙冠幫助保留未來恆牙要長出的位置。
恆牙會從六歲左右開始萌出,大約以每半年更換2顆乳牙的速度萌牙,換牙大致上是由前往後換牙,到12歲左右換完所有乳牙而出齊28顆恆牙為止,形成恆牙齒列期。
恆牙,顧名思義,是一種永久性牙齒,在正常沒病的情況下,會伴隨著人體一生到終老,是要使用一輩子的重要器官,所以要小心照護才是。
綜觀所有的野生動物會因牙齒的喪失、無法進食來攝取營養而導致死亡,只有人類可以在牙齒掉落喪失後,還可以藉做固定式牙橋、活動假牙、人工植牙等來補綴牙齒、進行修護,以恢護其功能。
懷孕對口腔環境的影響
女性在懷孕期間,其內分泌會改變,而且孕婦較易感到飢餓,加上國人素有「一人吃,兩人補」的傳統觀念,為了給予胎兒更多、更豐富的養分,孕婦通常會吃得比孕前更豐盛,使得飲食習慣與身體狀況起了改變;一旦進食頻率及攝取食物的種類變多,食物的殘渣遺留在齒縫間的機率也會隨著提高,再加上因孕吐而喜歡吃酸性食物,使得口腔內會有更長的時間停留在酸性的環境中而造成牙齒的酸蝕,使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容易遭破壞。
如果沒有及時做好口腔清潔,便容易造成牙菌斑大量的堆積,再加上內分泌的變化,最後可能演變成牙結石、牙齦出血、牙齒因脫鈣、變軟而變得較敏感。若琺瑯質被侵蝕,牙齒表面變得不平,更容易罹患蛀牙與牙齦炎;要是牙齦炎再不加以治療,細菌(如革蘭氏陰性菌、厭氧菌等)會侵入牙齒周圍組織,引起發炎性的反應,形成牙周病,終致掉牙。
7大孕期常見的牙齒問題
1.牙垢和牙結石
牙垢是附著於牙齒表面的食物殘渣和細菌團塊(牙菌斑),內含各種細菌。而牙結石是由堆積在牙齒表面或牙齦下的牙菌斑和口腔唾液中其它沉積物礦化而成。牙垢會讓牙齒變黃或變黑,平日應認真刷牙,或請牙醫師洗牙、清除牙結石,牙齒才會變得較美觀。
2.牙齦的腫脹、增生與出血
懷孕期間因身體內分泌賀爾蒙的改變,若加上口腔衛生不良、清潔沒落實,牙菌斑持續堆積,使牙周組織容易發炎、導致牙齦腫脹而增加刷牙流血的機會。有時也會造成牙齦增生,看來像是懷孕性腫瘤。
這些問題在產後會慢慢消失與改善,但最好還是會診牙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與檢查。孕婦還是需要做好口腔的清潔衛生來配合。
3.牙齦炎
因為沒做好口腔衛生的清潔工作,形成牙垢、牙結石,並與細菌一起作用在牙齦組織上,導致其發炎的現象。輕度的牙齦炎多無自覺症狀,嚴重時會出現牙齦充血、腫脹,一刷牙就會出血。若牙齒周圍軟組織也受到炎症的波及,就會形成牙齒周膜炎。
其預防和治療首重口腔清潔的維持,以刷牙、牙線來徹底清除口腔內食物的殘渣和細菌,而牙醫師的處置原則是給予抗生素來消炎、及藥物來鎮痛,必要時還需加以洗牙、引流。
4.牙本質敏感
懷孕期間因長時間的酸性口腔環境而造成牙齒外層的琺瑯質的酸蝕、脫鈣而使得內層的牙本質外露,造成敏感現象,一碰到冷、熱、甜、酸的食物,就會有牙齒刺痛的感覺,只好避免這類食物,但最好還是尋求牙醫師的診療。
5.蛀牙(齲齒)
蛀牙是一種多因素疾病,會受到三種因素:牙質的強度(宿主的抗齲能力)、蛀牙的致病菌(牙菌斑)、和遺留於牙齒表面的食物糖分、殘渣等三種因素相互作用,使牙體硬組織逐漸脫鈣、崩解而形成齲洞,根據齲蝕的進展程度的輕重而有不同的治療。
6.牙周病
病人如果口腔衛生不好,造成口腔內牙菌斑及牙結石的堆積,革蘭氏陰性菌、厭氧菌會黏附在牙周組織上,造成牙齦發炎、牙周支持組織的破壞,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最後導致牙齒脫落,甚至需要拔牙,可見牙周病可包括牙齦炎及牙周炎。
在臺灣牙周病的罹患率約佔總人口的90%,其中2/3為牙齦炎,而1/3為牙周炎。牙周病不只影響牙齒,更嚴重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牙周病菌不只會停留在牙周組織而已,一旦從牙齦微血管入侵血液,便會慢慢侵襲全身各部位。
牙周病會傷害血管,造成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糖尿病惡化、胃潰瘍、胃癌、肺炎、阻塞性血栓血管炎、風濕病等全身性疾病。
牙周病是口腔內的疾病,存有牙周菌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滋長幽門螺旋桿菌及其他胃的壞菌,最後發展成胃潰瘍,甚至胃癌。牙周病會引起老年人的誤嗆性肺炎。牙周病菌會導致免疫失調,造成風濕病。
孕婦如果罹患牙周病,容易併發早產、生下低體重兒、流產、子癇前症,而早產與子癇前症是導致周產期母兒罹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牙周病如經牙周病醫師確診後,可依其嚴重程度來進行治療,治療的方式有保守性的深度牙結石清除,或是更深層的牙周翻瓣手術,去除牙菌斑等致病因,目前也有牙周再生手術可進行,倘若牙周病的破壞已經非常嚴重,也可選擇拔牙、植牙來重建。
7.牙痛
牙痛有兩大原因,一為牙齒本身有蛀蝕而疼痛,另一則由於支撐牙齒的牙周組織發炎而疼痛。應立即到醫院看牙醫師尋求診療。若半夜疼痛,可先服用鎮痛劑或口內含冰之類的冷涼東西,可以緩解疼痛,也可用牙刷仔細刷痛處,或用其毛尖清除蛀牙洞的堵塞物,隔天再到醫院看牙醫師作進一步的治療。
孕婦如何安排牙齒的檢查與治療?
孕婦的牙齒保健觀念宜「預防重於治療,治療重於拔牙」,所以在計畫懷孕之前,要先做全口的檢查、清潔、與衛教,需要治療的先做完再懷孕。
一旦懷孕後,一般的牙科檢查還是可以執行。即使需要打局部麻醉藥也無妨,因為局部麻醉藥並不會通過胎盤而影響到胎兒。
至於牙齒的X光檢查,不會朝向腹部內胎兒直接照射,而且X光總曝劑量不會超過危害劑量一5至10雷得(rad),再加上照射X光時都會用鉛衣防護,所以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至於用藥的問題,抗生素中除了四環黴素、氯黴素及鏈黴素外,一般牙科所採用的抗生素及止痛藥如普拿疼等對胎兒是安全的。
對於比較複雜的牙科治療會等產後才做;若非得做治療時也會選擇在懷孕中期(四到六個月)最穩定的時候動手;懷孕前期(一到三個月)胎兒在分化較不穩定,怕引起流產及懷孕後期(七個月到九個月)怕導致早產,較不建議做治療,通常牙醫師會慎選時機、會先以適用的藥物來緩解,請孕婦不必操心。
NEW!健保給付孕媽咪牙結石清除
中央健康保險署有鑑於孕婦口腔保健的重要,從今年起新增「懷孕期間婦女牙結石清除」項目,除了每六個月一次口腔照護外,孕婦可再享多一次牙結石清除服務,最短間隔為三個月;對於非孕婦女的「牙周病支持性治療」、「特定牙周保存治療」,今年也都納入給付,請多加利用來維護妳的牙齒健康。當然飯後刷牙並使用牙線潔牙,維持良好的潔牙習慣也是妳個人需要配合的預防保健工作,能如此妳的口腔健康方能維持較佳的狀況。
徐弘治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庵君婦產科院長
現任: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博仁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婦產部臨床副教授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5年3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