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子宮頸癌預防
採訪撰文/陳姵樺
諮詢/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芯伃
模特兒/溫柔媽咪小瑜&可愛弟弟甫甫(與內文無關連)
攝影/檸檬巷館
由於女性分娩時子宮頸口外翻,將使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風險,較未曾生育的女性高,該如何預防產後子宮頸癌,每年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及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是最為主要的方法。
什麼是人類乳突病毒?
在談子宮頸癌之前,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人類乳突病毒(HPV),因為99%的子宮頸癌患者都有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芯伃表示,人類乳突病毒會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目前有一百多種類型,其中6、11型會造成菜花,與子宮頸癌相關的是16、18、31、33、45等的亞型。
根據研究,女性終其一生有50%的機率會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一般是經由性行為傳染,部分感染到人類乳突病毒者有能力自行將病毒消除,但部分感染者因個人體質因素或是免疫功能較差,病毒無法消除或反覆感染病毒,讓病毒呈現持續感染狀態,時間久了之後就會使子宮頸細胞進一步發生病變,因而形成子宮頸癌。
曾分娩致使感染風險升
生產的確會提高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風險,林芯伃醫師指出,子宮頸在尚未生產前是小小、圓圓、平滑的狀態,生產後子宮頸會外翻,就會增加感染的機會。根據研究,生育3胎以上的婦女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風險高,此外,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的變化以及免疫力降低,都會增加感染風險。
子宮頸癌發生的高峰期有兩個,一個是育齡的30幾歲婦女,另一個高峰期則在60幾歲。30幾歲的婦女性行為比較頻繁,如果懷孕免疫力降低就容易染病;60幾歲的高峰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慢性感染一段長時間後,會使子宮頸細胞進一步發生病變,而形成子宮頸癌。
澄清子宮頸癌常見4迷思
關於子宮頸癌,在大眾心中仍有許多迷思存在,以下將就常見的子宮頸癌迷思進行澄清,把錯誤觀念一一擊破。
1.單一性伴侶就不會感染?
只要曾發生性行為就有可能感染人類乳突病毒,雖然性伴侶越複雜、感染的機率越高,但並不表示單一性伴侶就不會感染。其實男性也會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但因性器官較易清潔,感染後的症狀也不明顯,雖然少數會引發陰莖癌或是肛門癌,但多數男性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不會發病,但會將病毒傳給伴侶,所以雖然有女性都是單一性伴侶,但男性伴侶若曾和他人發生性行為,還是有可能將病毒傳給女性伴侶。
2.曾有性行為施打疫苗就無效?
林芯伃醫師表示,子宮頸癌疫苗主要針對容易引發子宮頸癌的16、18型人類乳突病毒有不錯的防護力,對於其他致癌型的人類乳突病毒也有部分的交叉防護力,疫苗提供最佳保護力的時機是在尚未有性行為前施打,但有性經驗者仍然可以施打。
除了曾經有性行為者可以施打疫苗外,已經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也可以打疫苗。例如女性感染了16型病毒,打了疫苗雖然無法治療已經感染的病毒,但對18型病毒還是有防護力,可以避免患者再感染其他類型的病毒。
3.超過建議接種年齡疫苗就沒效用?
目前市面上的子宮頸癌疫苗中,有二價及四價兩種,二價疫苗建議施打的年齡為10~25歲,但目前已有做到55歲施打疫苗效果的研究;二價施打後產生的抗體濃度、防護時間較長,對其他高風險的病毒有交叉保護效果,因此預防子宮頸癌病毒感染涵蓋的範圍廣,尤其是針對不容易以子宮頸抹片篩檢到的子宮頸腺癌,也有不錯的保護效果。
四價疫苗建議施打的年齡為9~26歲,但根據研究27~45歲施打也是有防護效果;四價則是針對16、18、6與11型等人類乳突病毒與菜花有防護效果。
因為兩種疫苗尚未進行9歲之前的研究,所以最小的施打年齡為9歲,至於年紀多大之後就不建議施打疫苗,林芯伃醫師表示,超過50歲之後就不建議施打疫苗,因為人類乳突病毒需要經過十幾年的進展才會發生病變,50歲以上的女性只要按時做抹片檢查即可。
4.打過疫苗就不需要抹片檢查
抹片檢查與打疫苗是兩件事,就算已經打過疫苗依然要做抹片檢查,雖然疫苗對子宮頸癌的防護力不錯,但畢竟不可能百分之百防護,定期抹片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子宮頸的病變。
健保補助30歲以上的婦女每年免費子宮抹片檢查,但林芯伃醫師建議,當女性有了第一次性行為之後就要定期做子宮抹片檢查較佳,因為有性行為就可能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也曾出現未滿20歲的女性得到子宮頸癌的新聞。
至於已沒有性生活或停經的婦女,也要做抹片檢查嗎?答案是:「要」。因為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後,需要10~20年,甚至更久才進展為子宮頸癌,所以,已無性生活或是停經,仍須定期抹片檢查。
產後女性更應積極預防子宮頸癌
產前預防子宮頸癌的最佳方式包括: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減少性伴侶人數、使用保險套、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而在生產之後,定期的抹片檢查以及施打疫苗雙管齊下,可以積極預防子宮頸癌。
抹片檢查正常者,疫苗能提供93%的子宮頸癌防護效果,抹片檢查異常者,接受治療後施打疫苗,仍能提供相當理想的防護效果。
根據調查,臺灣目前只有30%的女性會定期做抹片檢查,50%的女性每3年做抹片檢查。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婦女一生中如果從不做抹片檢查,得到子宮頸癌的機會約3%,但如果每年做抹片,罹癌機率就可降至0.1%,而且子宮頸癌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8成以上。
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年滿30歲的婦女,每年皆可做一次免費的子宮頸抺片檢查,但國內婦女的子宮頸抹片篩檢率不到3成。
傳統抹片檢查是透過顯微鏡發現異常的子宮頸細胞,此方式的準確率有7成,偽陰性仍高達3成,林芯伃醫師表示,但若連續3年都定期檢查,檢查結果皆是正常的話,準確率就可提升到97%,所以建議產後婦女一定要定時做抹片檢查。
如果想提高單次檢查的準確率,目前還有一種自費的液態薄層抹片檢查,此項檢查採檢的過程與抹片相同,但是會經過電腦判讀及顯微鏡檢查,所以單次篩檢的準確率比傳統抹片高。
抹片檢查前的注意事項
根據國健署的資料,國外有研究顯示,大規模抹片篩檢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子宮頸抹片檢查之目的,即是要找出癌前病變並給予適當治療,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且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就可以早期治療,減少疾病惡化的機會。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最好方式。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過程簡單,大多不會感到疼痛,採檢過程是將擴陰器置入陰道,再以小木棒或小刷子在子宮頸上,輕輕刮取少量剝落的上皮細胞,塗抹於玻片上,經過染色後,透過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可疑性的癌細胞存在。
抹片檢查前應注意不要沖洗陰道、避免盆浴、勿放置塞劑、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避開月經期間。由於子宮頸抹片是刮取子宮頸上皮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顯現異常,因此,如檢查結果有異常,仍須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診斷是否需要治療。
●抹片結果正常:每3年至少檢查1次
●抹片有意義不明的鱗狀細胞變化:3~6個月內再做抹片或HPV檢測
●抹片有輕度癌前病變:陰道鏡檢查或3~6個月內再做抹片
●抹片有重度癌前變、意義未明的腺體細胞變化:陰道鏡檢查+切片
●抹片有癌症:切片檢查治療
林芯伃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訓練、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研修醫師訓練、臺大醫院婦產部研修醫師訓練
現職︰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4年11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