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夏季腸胃炎
採訪撰文/巫曉嵐
企畫編輯/吳慧敏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小兒胃腸科主任 方旭彬
攝影/小江
夏季時節總有許多病菌趁機發威,腸胃炎便是常見疾病之一,由於嬰幼兒腸胃功能還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病菌侵犯,加上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患病時經常哭鬧不休,照顧起來特別辛苦,為了讓寶貝渡過一個健康又快樂的夏天,請家長務必全面防備,積極遠離腸胃炎發生機會!
炎炎夏日,腸胃炎來勢洶洶
每逢夏季,便是腸胃炎病例暴增的時節,大人、小孩全都成為病菌猛烈攻擊的對象,其中以2歲以下的嬰幼兒首當其衝!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小兒胃腸科主任方旭彬表示,嬰幼兒一方面因為免疫力低落、腸胃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較難抵擋外來病菌的侵犯;另一方面由於還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喜歡用手四處探索,再把手指或物品放入口中,容易讓病毒、細菌有機可乘;加上炎熱的天氣是細菌滋生的最佳時機,生冷或未完全煮熟的食物特別容易受到細菌汙染;全家出遊戲水或飲用山泉水時,也可能不慎受到不潔水源的感染。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一到夏季,小兒科門診因罹患腸胃炎而來求診的小病患便會增加20-30%,尤其2歲以下的嬰幼兒受到感染後,症狀會比學齡孩童還要嚴重,有時甚至需要住院治療,真是急煞家長!
方旭彬醫師提醒,腸胃炎的病菌皆是「病從口入」,平時多注重環境衛生及飲食衛生,經常洗手保持手部潔淨,是預防感染腸胃炎的基本原則。
腸胃炎有兩種:細菌性VS. 病毒性
方旭彬醫師提到,氣溫高漲有利於細菌繁殖,因此夏季流行的腸胃炎大多由細菌感染所引起,不過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因四季不甚分明,原本好發於秋冬季節的病毒性腸胃炎,在夏季也偶有病例發生。
造成急性腸胃炎的細菌,最常見的是「非傷寒沙門氏菌」,病毒則以「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為主,兩種類型的腸胃炎大致上都有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但還是可由細處區分出兩者的不同。
如果病毒或病菌作用在胃部,通常會先出現嘔吐的症狀;如果作用在腸道,則腹瀉、腹脹及腹痛等腹部不適症狀會較明顯。
腸胃炎「病毒」身分證
●輪狀病毒
因外觀狀似輪子而得名,是兒童急性腸胃炎最主要的病因,並且位居嬰幼兒腸胃炎住院率首位,發病初期有類似感冒症狀,1~2天後開始出現次數頻繁的水瀉,病童很容易因脫水而使病情惡化。
●諾羅病毒
主要症狀為嘔吐、腹瀉,也可能合併發燒及肌肉痠痛,甚至血便;很容易造成脫水,因具有強大的傳染力,家中只要有一人染病,很可能全家同時受到危害,家有幼兒和老人必須謹慎隔離。
腸胃炎「細菌」身分證
●非傷寒沙門氏菌
主要傳染途徑為未煮熟的海鮮、肉類、雞蛋以及未經消毒的飲用水,受感染後會排出深綠、惡臭且帶有黏液或血絲的糞便,合併有發燒、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患病年紀愈小,發生細菌跑出腸道外造成肝腎膿瘍、敗血症及腦膜炎等重大併發症的機會愈高。
從排便初步分辨感染類型
方旭彬醫師說明,感染細菌性腸胃炎之後,糞便會呈現深綠色的汙泥狀,且帶有惡臭,看起來像是「臭水溝裡長滿青苔的爛泥巴」,如有血絲,就像是「混入番茄醬的青色汙泥」;由病毒性腸炎引起的小兒腹瀉,會排出帶有酸味的稀水便,這是因為腸黏膜發炎後,消化乳糖的酵素遭到破壞,造成所謂的「乳糖不耐症」。
方旭彬醫師提醒,感染腸胃炎不一定會立即出現腹瀉情況,患有便祕的小孩,剛開始可能只會出現發燒和腹脹不適的症狀,家長不可過於輕忽大意,若能在急性期快速治療,將有助於縮短病程!
醫師小叮嚀
若孩子發生腹瀉的情況,可帶著包有糞便的尿布就醫,或事先用相機拍下糞便,以供醫師判斷病情。
作用區域影響發病症狀
方旭彬醫師提到,如果病毒或病菌作用在胃部,通常會先出現嘔吐的症狀;如果作用在腸道,則腹瀉、腹脹及腹痛等腹部不適症狀會較明顯;如果胃腸同時受到波及,就會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
腸胃炎比一比
|
細菌性腸胃炎 |
病毒性腸胃炎 |
糞便 |
持續3~4天以上拉出帶有血絲的黏液便,聞起來有腥臭味,有時呈現綠色。 |
帶有酸味的水瀉狀糞便,但不會有黏液和血絲。 |
好犯部位 |
小腸後半及大腸。 |
胃腸道上半部及小腸。 |
帶原 |
沙門氏菌感染後從糞便排出長達兩個月或更久 |
不會帶原 |
疫苗 |
無 |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
腸胃炎4個危險訊號
1.脫水
方旭彬醫師提醒,如果發現寶貝尿量明顯減少、尿色偏黃、體重快速下降、眼眶凹陷、嬰兒前囟門明顯凹陷、皮膚及嘴唇乾燥、哭鬧時不見眼淚,表示身體已有脫水現象,應立即就醫治療。
2.高燒
當寶貝持續高燒38.5℃以上超過2天,代表身體可能有較嚴重的狀況,嚴重脫水也會使發燒情況惡化,宜儘快就醫。
3.嘔吐
罹患腸胃炎經常伴隨嘔吐症狀,如果寶貝吐完之後仍有活力和食慾,代表症狀較輕微,可先居家觀察;嘔吐持續超過6小時,且有精神不振、食慾不佳的情況,應盡早就醫診斷病情。
4.症狀加劇
方旭彬醫師提到,嬰幼兒因免疫功能不全,病菌可能侵入其他部位,造成菌血症、敗血症、腦膜炎、肝膿瘍、肺膿瘍、肌肉膿瘍、骨髓炎等合併症,甚至危及生命,倘若寶寶的腹瀉與腹痛情況有惡化傾向,一定要迅速就醫。
患病期的治療與飲食對策
家長若能多加了解嬰幼兒感染腸胃炎的基本護理原則以及食物調整對策,並確實遵循醫囑,將有助於病情的緩解與恢復。
支持療法+水分、電解質補充
病毒性腸胃炎大都有「自限性」,也就是說可依靠自體免疫力自行復原,治療方案通常為症狀治療,如給予退燒藥、緩瀉劑等,方旭彬醫師強調,不當的止瀉會造成發炎腸道嚴重腫脹,延長病菌在腸道的時間,反而不利於病情恢復,除非腹瀉嚴重,否則不建議給予強的止瀉劑治療。
輕微的細菌性腸胃炎同樣是採取支持性症狀治療原則,如果是3個月內的嬰兒患病,有先天性疾病、免疫功能不全以及持續高燒、血便、腹脹嚴重等毒性症狀者,或已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醫師會視情況採取抗生素治療。
腸胃炎所造成的嘔吐和腹瀉會導致寶寶脫水,身體裡的電解質也會隨著水分流失而失去平衡,為避免脫水,可少量多次補充電解質口服液;若有嚴重脫水的情況,則需注射靜脈點滴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醫師小叮嚀
市售的運動飲料因糖分含量高,會造成腸道滲透壓上升和蔗糖不耐引發之腹脹,且稀釋後含鈉量甚低,可能引起電解質不平衡,不適合給正在腹瀉的嬰幼兒飲用。
腸胃炎飲食調整對策
0~4個月全乳奶哺育期
除了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減少腸胃負擔之外,方旭彬醫師建議可將配方奶沖泡比例稀釋為1/2,再視恢復情況逐步恢復為正常濃度;如果腹瀉情況非常嚴重,則須改喝無乳糖配方的配方奶。喝母奶寶寶可以持續哺餵,方旭彬醫師提醒,親餵的寶寶在喝完母奶之後可給予少量開水稀釋母奶的濃度,瓶餵的寶寶則可直接加入少許開水稀釋母奶濃度。
4~6個月以上副食品階段
這個階段的寶寶飲食混合了乳奶和副食品,除了遵循乳奶調整原則之外,方旭彬醫師建議副食品內容可參考腹瀉的簡單飲食原則「BRATS」,作為進食的依據,隨著病情逐漸好轉之後,可先添加少許雞肉絲或去皮雞丁,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
●Banana:較綠的香蕉
綠色香蕉果糖含量少,含天然止瀉成分,不易刺激腸胃;黃色香蕉有通便之效,反而會使腹瀉加劇。
●Rice Soup:稀飯
稀飯是容易消化但較不會引發腹瀉的部份分解澱粉,加點鹽巴或海苔醬一起吃,正好可提供身體所需的熱量和電解質,也可幫助腸道細胞對最後分解出來葡萄糖的吸收。
●Apple:蘋果
蘋果具有天然止瀉成分,較小的嬰兒可磨成果泥食用。
●Toast:白吐司
選擇不含奶油或奶油少的,直接吃或微烤過都可以,但不可塗抹奶油、花生醬、果醬。白饅頭更好。
●Saltines:蘇打餅乾
鹹鹹的蘇打餅乾有刺激食慾的作用,較小的嬰兒可給予米餅。
1~2歲離乳期
當寶貝已經步入以固體食物為主食的階段,患病期間應直接停止給予任何乳奶與乳製品、甜食以及油膩的食物,以免乳糖不耐症惡化導致慢性腹瀉,飲食內容同樣按照「BRATS」清淡飲食的原則;如果有嚴重嘔吐的情況,例如:未進食卻持續嘔吐或吐出膽汁,方旭彬醫師建議應暫時禁食4-8小時不要刺激胃腸讓腸道休息,並且持續觀察病情。
居家照護與預防之道
了解正確的居家照護方式,可幫助小小病人早日擺脫病情;確實的預防之道,能防止寶貝受到病菌侵害!
日常照護4大要領
1.如果寶貝持續腹瀉,要密集幫他量體重,觀察是否有脫水現象,此外還要觀察有無其他脫水症狀,如:尿液減少、尿色偏黃、嘴唇乾裂、哭泣時無淚水、皮膚乾燥無彈性、前囟門凹陷、眼眶內餡等表徵。
2.如有腹痛、腹脹且腸蠕動慢無排氣的情形,可在肚皮上擦拭薄荷油輕輕按摩,以消除脹氣。如果腸蠕動快,
3.腹瀉容易刺激臀部肌膚,可能會引發尿布疹,每次腹瀉完應避免用力擦拭,使用溫水幫寶貝清洗皮膚,以輕輕按壓的方式吸乾,保持潔淨與乾爽。
4.腹瀉可能會使病菌侵入泌尿道,應盡快將排泄物清理乾淨,同時遵守由前往後擦拭的原則,避免引發泌尿道感染。
預防腸胃炎12個小叮嚀
1.平時就要幫助寶貝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尤其是進食前及如廁後;大人返家後、餵食前,以及準備食物前,也應該先洗淨雙手。
2.在流行高峰期盡量避免帶孩子出入公眾場合和人潮密集的空間,如無法避免,最好事先戴上口罩。
3.平時經常以稀釋100倍的漂白水消毒居家環境。
4.目前輪狀病毒已有口服疫苗,為避免稚嫩的嬰幼兒受到病毒侵害,最好在寶寶出生滿6個月之前完成疫苗接種。
5.感染了腸胃炎的孩子,要與家中其他嬰幼兒隔離到病情解除後2天,病童接觸過的物品需要清洗、消毒;若是大人患病,應暫停負責烹煮食物的工作。
6.給嬰幼兒吃全熟的食物,特別是蛋類、肉類、海鮮類一定要烹調至全熟,才能確保達到殺菌的效果。
7.病童的排泄物需用塑膠袋仔細封包,並且立即丟棄,不可長時間留置於家中;處理完排泄物之後,務必徹底洗淨雙手。
8.衣物、寢具如被汙染,應盡速換掉,並且立刻加入溫熱水和漂白劑清洗;不可將受汙染的衣物、寢具與其他待洗衣物一同放置、清洗;清潔後的穢物與換下的髒尿布不可堆放於家中。
9.家禽類的蛋容易帶有病菌,最好購買洗選蛋;市售茶葉蛋因帶殼烹煮,有受汙染之虞,應避免讓寶貝食用。
10.飲用的水要先煮開過再飲用;請勿使用地下水清洗奶瓶、茶杯。
11.熟食應分開使用不同的刀具及砧板處理。
12.餵母乳有益增強寶貝的免疫力;補充益生菌可維持腸道好環境。
方旭彬
學歷:英國倫敦大學醫學博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臺安醫院小兒部主任、中山醫學大學兒童部主治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腸胃科研究醫師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小兒胃腸科主任、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小兒學科專任部定助理教授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4年7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