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防蚊一把罩
採訪撰文/陳宥妤
諮詢╱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科長陳主慈、曾俊睿小兒科診所院長曾俊睿
攝影/張鎮宇
演出/漂亮媽咪:江怡慧;可愛寶寶:彭睿騏
夏季是蚊子出沒的高峰期,無論是在家中或是外出遊玩,惱人的蚊子總是嗡嗡吵個不停,除了在寶寶的身上留下一包包的紅色「吻痕」,還有可能傳播可怕的疾病;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防蚊,讓孩子不再被叮咬?本文分享了許多實用的防蚊方法以及推薦相關的防蚊商品,爸媽們準備好了嗎?夏日防蚊計畫,開戰!
為什麼蚊子愛吸血?
提到蚊子,大多數人一定覺得煩人又討厭,除了蚊子愛吸血,被叮後總是刺癢難耐外;夜晚睡覺時,若是身邊又有蚊子嗡嗡作響,那肯定整晚都不用睡了!其實,蚊子會吸人血是為了生存與繁衍。
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陳主慈科長表示,其實公蚊子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會吸血的都是母蚊子,而牠們吸血是為了增加營養、繁殖後代;當牠們吸飽血了之後,就會找個有水的環境進行產卵大事,而蚊子的物種就是在這樣周而復始的型態下繁衍下去。
常見病媒蚊傳染3疾病
不過,就算蚊子再怎麼又吵又煩愛叮人,都還不足以讓人退避三舍,最擔心的莫過於被帶有病毒的蚊子叮咬,那可是會招致足以影響人性命的傳染病。簡單來說,某些疾病其實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但是若人類受到帶有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一段潛伏期就會開始發病。
陳主慈科長說,病媒蚊在叮咬了帶有病毒的人體血液後,病毒進入蚊體體腔,又進入蚊子的唾液腺,當牠再叮咬其他人體後,就會將病毒帶到另一個人的身體內,使得另一個健康的人受到感染。這就是病媒蚊傳播病毒的途徑。
了解蚊子傳播病毒給人類的經過後,到底有哪些疾病會經由病媒蚊傳染呢?整理出以下3種常聽到的病媒蚊傳染病。
1.登革熱
登革熱(Dengue fever),又稱為天狗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依據不同的血清型別,又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
一般我們所談論的登革熱,通常指的是典型登革熱;但自1953年開始,出現了一種登革熱,主要發生於3~10歲的兒童間,這比典型的登革熱更為嚴重,並且會有出血的現象,所以又稱之為登革出血熱,更嚴重一點,甚至會導致休克!
傳染途徑:以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叮咬傳染居多
台灣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兩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的縱線及中間一對黃色的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所造成積水的地方。
白線斑蚊則是中胸楯板部位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並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外出要特別留意。
染病症狀:高燒、肌肉關節痛、後眼窩痛、出疹子
典型登革熱的症狀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以及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然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的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可能成為「登革出血熱」,除了會有上述典型登革熱症狀外,另會有明顯的出血傾向,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50%。
陳主慈科長提醒,登革熱並不是絕症,但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所以若感染了登革熱,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囑咐,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在感染後2週左右就可自行痊癒。最擔心的是忽視症狀,任由病毒侵害人體,讓身體器官衰竭,最後死亡。
2.日本腦炎
日本腦炎是由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給人類,潛伏期約5~15天。如果被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病媒蚊叮咬了以後,就可能會感染日本腦炎,但是日本腦炎不會直接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傳染。
傳染途徑:以三斑家蚊叮咬傳染居多
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為主,流行季節主要在每年的5~10月,病媒蚊一天中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黎明和黃昏的時候。
染病症狀:大部分無明顯症狀
感染日本腦炎的患者大部分是沒有症狀的,少部分的病患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嚴重者則會出現頭痛、高燒、痙攣、抽搐或昏迷等症狀,最後可能導致神經、精神性後遺症或死亡。日本腦炎的恢復期較長,所造成的神經性後遺症包括語言障礙等,精神性後遺症則以脾氣暴躁、性格異常為主。
帶孩子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目前沒有針對日本腦炎病毒的有效藥物,大多採取支持性療法。目前政府提供出生滿15個月的幼兒應接受2劑疫苗注射,其間相隔2週,隔年再接種第3劑,自102年起,滿5歲以上之兒童需於國小入學前完成第4劑疫苗接種。
3.瘧疾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台灣光復初期瘧疾感染極為嚴重,當時總人口數為600萬人,其中約有1∕5的人口感染瘧疾。1946年開始,政府投入瘧疾防治工作,196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台灣列入瘧疾根除地區。而目前大多數病例都是在國外(如:東南亞地區、非洲及大洋洲)感染後,入境台灣才發病。
傳染途徑:以矮小瘧蚊叮咬傳染居多
當感染瘧原蟲的瘧蚊叮咬人時,將瘧原蟲注入人體,導致感染瘧疾。此外、輸血、器官移植、注射藥物也可能感染瘧疾,生病的孕婦經由胎盤也可能傳染瘧疾給胎兒。
染病症狀:類似感冒症狀
感染瘧疾早期的症狀與一般感冒類似,最主要的症狀為發燒、畏寒,接著冒冷汗。也可能出現其他症狀,如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如果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瘧疾預防勝於治療
瘧疾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供孩子施打,爸爸媽媽若有計畫帶孩子到瘧疾流行地區旅遊,請務必於出國前向醫師諮詢評估當地風險,或預先服用預防藥物;倘若回國後有出現間歇性發熱、發冷或其他類以感冒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
哪些人易被蚊子叮咬?
常聽人說,蚊子叮人是有選擇性的,蚊子會藉由氣味從人群中找尋最適合牠們「下手」的對象。陳主慈科長表示,雖然目前並沒有確切研究哪些人真的絕對備受蚊子青睞,但根據多項實驗結果顯示,有4種人確實對蚊子來說真的比較「情有獨鍾」。
1.體溫較高或易流汗的人
剛經過大量流汗的人,血液中的酸性增強,所排出的汗液使得體表乳酸值較高,對蚊子產生吸引力;此外,蚊子觸角裏有一個受熱體,對溫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點溫差變化,便能立即察覺得到,因此體溫較高的人對蚊子會產生較大吸引力。
2.剛運動結束或呼吸頻率較快的人
人在從事運動或體力勞動後呼吸會加快,有些人肺活量較大,或呼吸節奏本身較快,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對較多,二氧化碳氣體會讓蚊子聞味而來。
3.新陳代謝快的人
很多人誤以為嬰兒或小孩容易被蚊子叮咬,是因為他們皮膚細嫩、血液甜,所以容易招惹蚊子,但其實是因為蚊子具有很強的嗅覺能力,嬰兒的新陳代謝比成人快,當他們呼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氣味時,這些氣味會在空氣中擴散,而這些氣味會引領蚊子前來叮咬目標。
4.愛穿深色衣服的人
除了味道和氣息,蚊子也有所謂的「趨色性」。觀察蚊子喜歡在黑暗中出沒的特性,主要是因為牠們具有趨暗習性,如果穿著深色衣服,會吸引蚊子聚集停留。這也是為什麼愛穿暗色系衣服的人,易遭蚊吻的原因。
糟糕!孩子被蚊子叮咬了
孩子被蚊蟲叮咬相當常見,每每看到孩子身上大包小包,總是讓爸媽心疼不已,明明只是簡單的蚊子咬,為什麼大人只有尋常的發癢,而孩子往往症狀極其明顯,紅、癢、刺痛樣樣來!癢到抓破皮,甚至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而爸爸媽媽又該如何替孩子進行蚊蟲叮咬後的護理呢?
被蚊子叮咬的紅腫變化是過敏嗎?
曾俊睿小兒科診所院長曾俊睿表示,蚊子叮咬人體時,牠的唾液會進入皮膚,而身體面對異物進入體內時,免疫系統會釋放出一種稱為組織胺的蛋白質,引起發炎細胞聚集以對抗外來物質,接下來就會造成叮咬部位產生局部發炎、腫脹及發癢的感覺。
而反應的強度因人而異,也與個人體質及蚊子唾液量有關,並且會在許多次叮咬後減弱。嬰幼兒之所以被蚊子叮咬後反應明顯,那是因為大人經過多次叮咬的經驗有了「減敏」反應,但嬰幼兒卻因為被叮咬經驗不像大人那樣多,所以常常會引發較強的免疫反應,導致紅、腫和癢的症狀特別明顯。
判斷孩子被叮後是過敏還是發炎?
孩子被蚊蟲叮咬後的肌膚反應,常讓爸媽們手足無措,曾俊睿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孩子被蚊子叮咬如果沒有明顯的發炎症狀,以醫師開立或自行購買的類固醇藥膏塗抹數天即可改善。
但若是被細菌感染而產生發炎反應,則要特別謹慎處理,不能夠自行塗抹類固醇藥物,需要醫師以抗生素治療,以免因免疫功能受影響,而引發其他像敗血症、蜂窩性組織炎等嚴重病症。
而判斷是細菌感染發炎或過敏的方法很簡單,如果孩子被叮後,患部同時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多半已感染發炎。或是輕輕一碰傷口,孩子會痛到大哭或推開,這也代表肌膚不只是單純過敏引發的搔癢,而是已有感染發炎反應了。
有些人在被蚊子叮咬之後的幾天內,因奇癢無比而強烈搔抓,卻發現紅腫越來越嚴重,叮咬處周圍產生一大片紅、腫、熱、痛的紅色斑塊,局部淋巴結腫大,還會出現發燒、畏寒現象,此時就已經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別讓小傷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的原因,是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從抓破的傷口入侵,進入皮下組織引起強烈的組織發炎反應。因此,孩子被蚊子叮咬後,爸媽應協助減緩搔癢感以及使用適當止癢藥物或止癢方法安撫,以免孩子抓破皮。
小兒被叮咬,止癢最重要
曾俊睿醫師提醒爸媽,孩子被蚊子叮咬後反應較大人激烈,搔癢的情形也更明顯,為了避免孩子因癢而抓破傷口引發發炎感染,建議爸媽在孩子被叮咬後,先協助孩子進行止癢。
止癢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說明如下:
藥物治療:針對叮咬之後產生的局部腫脹以及發癢,可以薄塗一層外用止癢藥膏或類固醇藥膏,較嚴重的個案可再加上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以加強效果。
非藥物治療:有許多非藥物的處理方式,包括可用冰涼的水輕拍叮咬處,或是以毛巾包裹小冰塊,冰敷於叮咬紅腫處,即可降低搔癢感覺,甚至減緩紅腫現象。
防蚊最有效→清除孳生源
探討了許多被蚊子叮咬可能帶來的疾病以及叮咬後的護理重點,想有效杜絕蚊蟲,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防蚊工作,陳主慈科長表示,「清除孳生源」是目前最根本的防蚊捷徑。
蚊子數量持續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類提供牠們產卵孳生的機會,因此要防蚊,就要先將牠們生長的地方消滅,請參考疾管署建議的孳生源清除4口訣,來落實防蚊工作。
遵守「巡、倒、清、刷」4口訣:
1.「巡」─經常並且仔細巡檢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2.「倒」─將積水倒掉,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或分類、倒放。
3.「清」─減少容器,留下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
4.「刷」─去除斑蚊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文字資料提供/疾病管制署)
除蚊錦囊妙計
防蚊作業不可馬虎,小朋友平日容易被蚊子叮咬的場所除了家裡,還有外出遊玩的時候,因此將防蚊工作分成居家和戶外防蚊2大類。
居家防蚊:
室內防蚊方式有以下數種,提供爸媽參考:
加裝蚊帳:對於活動力低的嬰兒及睡覺中的幼童,使用物理性防蚊方式最安全,如加裝蚊帳。
室內規劃:加裝紗窗紗門、縫隙處加上密封條,在室內栽種夜來香、茉莉花、米蘭或玫瑰等驅蚊花種,也有驅蚊效果。
使用除蚊產品:例如電蚊香、蚊香和電子驅蚊器,是消滅蚊子最快速的方式,但要注意無論使用何種驅蚊產品,都要維持通風和避免幼兒碰觸。
改善環境:遵照「清除孳生源4口訣」,定期清理居家附近可能積水處及容器,讓蚊子幼蟲無法滋生。
戶外防蚊:
改變衣物:若帶幼兒到戶外遊玩,儘量穿淺色或長袖衣褲,能降低蚊蟲叮咬機率。
使用防蚊用品:在出門前20分鐘先噴灑防蚊用品,但爸媽要注意的是,由於防蚊產品還是多由化學藥劑組成,雖然劑量都在安全標準之內,但未滿6個月的嬰兒建議先不要使用,而6個月~12歲的兒童則不建議直接使用於臉和手的部位,可使用在領口、袖口。另外,
現今流行的防蚊貼,是利用氣溫將驅蚊成份揮發釋放,可貼於衣服、帽子或嬰幼兒推車上,不可直接貼於皮膚表面。
讓寶寶置身無蚊環境
想讓居家空間減少蚊蟲聚集,最重要的還是要在平時要確實做好防蚊工作,而對嬰幼兒來說,建議爸爸媽媽可選擇物理性防蚊,如加裝紗門紗窗、加掛蚊帳等;另外,再搭配居家環境的打掃,如此才能真正達到減少蚊子聚集的效果喔!
陳主慈
現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急性傳染病組科長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畢業
經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研究員
曾俊睿
現職:曾俊睿小兒診所院長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慈濟醫院兒童過敏氣喘免疫科主治醫師、慈濟醫院台北分院急診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4年7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