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柔捧在掌心疼愛
呵護早產兒,爸媽怎照顧?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新生兒科醫師李思佳
隨著醫學進步,早產兒存活率較以前提升許多,出院後,爸爸媽媽最擔心莫過於如何照顧好早產寶寶,包括營養補充、疾病預防以及照顧技巧等等,家長應掌握那些原則,才能讓小寶貝和足月出生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輕柔捧在掌心疼愛
從臨床上的定義來看,當寶寶出生週數超過37週,我們稱為「足月」,若早於37週即出世,則稱為「早產」。
37週前出生就算早產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新生兒科李思佳醫師表示,只要生產時胎兒週數少於37週,都算是早產兒。出生時寶寶體重少於2500公克,稱為低體重,體重低於1500公克,稱為極低體重。
至於早產寶寶的矯正年齡,主要以媽咪的預產期開始計算,例如預產期在7月1日,但是媽媽卻在6月1日生產,若現在是10月1日,那麼寶寶的矯正年齡為3個月,出生年齡為4個月。
早產兒可能出現的器官問題
在23週以後出生的早產兒,目前在醫療照顧上較有相關經驗,但週數越小因為器官發育等尚未成熟,存活率就越低,遇到的問題也比較多,包括腦部、心臟、腎臟、肺部以及眼睛等等,各器官都有可能出現病變,在健康上有諸多問題需要克服。
腦部病變
早產兒的腦部血管容易破裂而造成腦部出血,如果壓迫到腦實質細胞或是有血管梗塞,則會造成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日後出現神經發展異常和智能障礙的機會較高,所以在照顧上要特別輕柔、細心。住院期間醫師會安排做腦部超音波檢查,了解寶寶腦部狀況,後續也需要持續追蹤,假如有發展遲緩情形,必須接受評估並及早接受早期療育,以減低障礙的程度。
心臟問題
較常見的是動脈導管問題,正常寶寶出生後,連接主動脈、肺動脈的導管會自動關閉,但是早產兒發育尚未成熟便出生,動脈導管還沒有關閉,醫師會評估是否需要使用藥物治療或進行手術,此項手術將由有經驗的小兒心臟外科醫師執行,家長不需因為動手術而太過擔心。
肺部病變
早產兒在肺泡尚未成熟就已出生,因為肺泡的發育還未完善,所以容易有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常要依賴呼吸器幫助呼吸,或使用促進肺泡成熟的藥物給予治療。
胎兒的視網膜在接近足月時才會長好
視網膜病變
胎兒的視網膜在接近足月時才會長好,而早產兒在視網膜長好前便已出生,視網膜無法依正常情形繼續生長,甚至有停滯現象,出生後也可能出現視網膜血管不正常增生,嚴重將會造成視網膜剝離。如果早期發現,及時進行雷射或藥物治療,能降低視力受損的傷害。
在住院期間,早產寶寶滿1個月大時會安排眼科醫師檢查眼底,後續每1~2週持續追蹤,出院後也會定期至眼科醫師的門診回診。早期主要著重在視網膜病變的追蹤,晚期會特別加強視力以及散光的檢查。
免疫系統
早產兒免疫系統功能尚未成熟,加上常需要住加護病房,接受較具侵入性的治療及照護,因而容易讓病菌入侵引起感染。
腸胃問題
早產寶寶常因為呼吸道或腸胃道問題,不能在出生後馬上進食,一開始可能要採靜脈營養注射方式給予必要的營養,等狀況穩定後再餵食。在照顧過程中,要小心餵食的量與濃度以免增加腸胃道負擔,如果同時有感染或缺血的情形,有可能增加壞死性腸炎的發生率。
早產兒的營養照顧
母乳含有一些對免疫系統有幫助的成份,而且好消化、容易吸收,並且能促進嬰兒腦部發育,所以餵母奶對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的早產兒而言相當重要,建議媽咪在寶寶出生後,就要盡快開始擠存母乳,當寶寶身體狀況許可時,才能順利哺餵。
另外,有些微量物質在懷孕後期才會經由媽媽給予胎兒,如果早產就會缺乏這些營養素,而早產兒也比足月寶寶需要更多養分,才能追上正常寶寶的發育。
母奶對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的早產兒相當重要
早產兒需要的重要營養
早產兒需要的重要營養包括:
1.熱量:早產寶寶在出生後各個器官都要努力適應新環境,因此需要更多熱量補充。不過母乳在熱量方面,對早產兒而言稍嫌不足,因此可以視情況添加母乳添加劑增加熱量。
2.脂肪:母乳含有容易吸收的脂肪酸,能促進早產兒神經細胞發展,以及增加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3.蛋白質:早產媽咪的乳汁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與配方奶粉不同,較容易被吸收,所以母乳是早產兒重要的營養來源。
4.礦物質、維生素:母乳中的許多微量物質明顯不足,所以可能要評估是否添加母乳添加劑或維他命以增加鈣、磷和其他礦物質含量。
補充營養添加劑,幫助達到生長目標
因此,早產寶寶在出院前,醫師會檢視孩子的體重成長速度,評估是否需要哺餵專為早產兒設計的出院後專用配方,或是持續使用母乳添加劑,這些市面上都可以買的到。至於何時可改用一般配方奶粉,必須等寶寶生長達到預定目標再考慮。
照顧早產兒的注意事項
當早產寶寶順利出院回家,如何照顧又是爸媽必須面對的一大挑戰,建議應把握下列的重要原則:
居家環境通風好、光線足
在早產寶寶的照顧過程中,其實居家環境設置和一般寶寶一樣即可,主要以通風、光線明亮、乾淨等為原則,並沒有特別不一樣的地方。
添加副食品以矯正年齡為主
添加副食品以矯正年齡為主,建議從4~6個月開始,添加原則及注意事項和一般孩子一樣,採一次一種、少量嚐試為原則。至於多吃什麼會有幫助?建議遵照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建議去做即可,原則上和一般小孩一樣,除非生長速度真的太緩慢、身材太瘦,才會建議增加攝取脂肪酸。
等早產兒年齡大一點,家長可能會想加強補充營養品,以免生長速度落後。如果真的要補充,建議選擇有信譽、大廠牌、通過衛生單位核可的產品,而其實只要營養充足又均衡,不見得需要另外補充。
少到公共場所,避免疾病感染
早產兒的抵抗力較弱,所以應減少外出,尤其人多的公共場所應盡量避免,家中訪客也要盡量減少。若想要提升免疫力,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哺餵母乳,以及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回家先洗手更換衣物再抱小孩等,與一般孩子預防疾病感染的原則相同。而家中若有大一點的孩子,也應盡可能少接觸早產寶寶。
避免太早送托兒所
無論早產或足月出生的孩子,都應該避免太早進入幼兒園就讀,以免增加疾病感染風險。
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
早產兒的抵抗力較弱,更需要按時接種疫苗,此外,李思佳醫師特別建議在寶寶出院前,家長本身最好先接種百日咳疫苗,因為百日咳的傳染主要來自照顧者,家長施打疫苗後可降低自己感染的機會,自然也能避免傳染給早產寶寶。
另外也建議,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的早產兒可接種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一般人可能只是打噴嚏、流鼻水,但是早產兒感染後症狀會特別嚴重,甚至需要住進加護病房。因此,符合免費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的早產兒,應該在準備出院時以及出院後,每個月接種1劑、一共6劑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
氣候變化注意呼吸狀況
有些早產兒有慢性肺部疾病,氣候變化劇烈時很容易出現類似氣喘症狀,若氣候變化會氣喘發作的早產兒,醫師會視情況給予噴劑幫助緩解。
鼻胃管照顧注意事項
早產兒如果有嚴重腦出血或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吸吮和吞嚥能力有可能受到影響,因而需依賴鼻胃管餵食,出院前醫護人員會教家長如何放管子、如何測試,以及遇到狀況該如何處理。
出院前爸爸媽媽學好照顧技巧
當寶寶出院返家後,醫院仍會長期追蹤早產兒的生長狀況,每隔一段時間評估是否有營養方面或內分泌方面的問題,必要時再考慮轉到腸胃科或內分泌科,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做更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此外,有些早產兒的肌肉關節會比較僵硬,住院期間會請復健科醫師評估並安排療程,出院前教導家長回家後該如何幫助孩子復健。
多數早產兒住院期間,在醫護人員的照顧和治療下,可以出院時身體狀況多半已經很穩定,照顧上不會有太大問題,比較要注意的是疾病預防方面。少數健康狀況較多的早產兒,因為照顧的步驟較複雜,需要有較多耐心學習,包括需要用鼻胃管、氧氣、甚至呼吸器等等的早產寶寶,但這些皆屬少數,而且醫院會在出院前教導家長該準備那些東西以及如何操作,學習遇到緊急狀況要如何因應。
針對低體重早產兒(低於1000公克),李醫師以服務的馬偕醫院為例,醫院會有個案管理師協助,在出院前留給家長聯絡方式,回家後家長如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諮詢,亦可打到新生兒病房詢問。
李思佳醫師表示,早產兒的照顧最重要是預防疾病感染,減少訪客,少進出人多的場所,至少持續到矯正年齡1歲,但仍要避免至人多擁擠的地方,只要配合醫護人員指示,照顧過程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多數孩子都能在爸媽的呵護下,健康、平安的成長。
長期追蹤早產兒的生長狀況
李思佳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兒科住院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新生兒科總醫師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新生兒科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4年6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