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幼兒語言發展黃金期
9個好方法,孩子學講話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馬偕紀念醫院資深語言治療師王珮怡
語言,是腦部各種神經交互連結與口腔發展的作用結果,幼兒的語言發展良好,不但能清楚溝通、表達自身需求,更為將來的人際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如果家中的孩子仍不太會說話,可能發生哪些問題?爸媽如何與孩子互動,刺激、訓練他的語言能力?
9個好方法,孩子學講話
2歲的小諺相當能夠懂得父母的指令,跟爸媽外出時,媽媽請他拿自己的小背包和外套,他能理解並即刻行動。但不知什麼緣故,他不太願意用語言表達需求,例如:便便了該換布布,他只是沉默地拿尿布給媽媽。
經常得讓媽媽一再要求,他才肯開口說:「便便了,臭臭!」擔心小諺的語言發展遲緩,媽媽帶他到醫院進行評估,原來是日常生活缺乏語言練習與刺激,加上小諺的性格害羞內向,使他怯於開口表達……。
語言遲緩分先天與後天
先天因素
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可分為先天因素與後天環境影響。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表示:「先天因素,包括:早產、腦性麻痺、智能不足、聽力障礙等。」
馬偕紀念醫院資深語言治療師王珮怡進一步解釋:「在進行完整的整體評估後,不論是先天或後天因素造成,會請語言發展落後的患者來進行語言治療課程。至於先天性聽力障礙者,則會建議配戴電子耳或助聽器等助聽輔具來改善聽力,再來進行語言治療。」其實,語言治療課程不僅在幫助患者改善語言理解與表達的能力,更重要是教導家長與孩子互動的方法。
後天因素
至於後天因素包括成長環境,例如:隔代教養家庭,或越來越多的新住民家庭,王治療師說明:「在這環境下的孩子容易缺乏語言刺激,可能爺爺、奶奶或新住民媽媽比較不懂得引導孩子說話的技巧,使孩子較缺乏練習。」
除此,洪醫師表示:「若孩子在成長過程反覆患有中耳炎、中耳積水等疾病,亦可能因此影響聽力,造成語言發展遲緩。」原則上,若發現孩子疑似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小兒科醫師會轉介到兒童早期療育單位諮詢,由小兒神經科醫師、小兒復健科醫師、與職能治療師進行兒童發展篩檢評估,進行後續追蹤與改善。
【PART 1】認識幼兒語言發展
0~3歲語言發展
在呱呱落地之前,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已具備敏銳的聽覺;出生後,躺在嬰兒床上也喜歡伊伊呀呀的發音,這都是學習說話的重要表現。隨著寶寶各個成長階段,語言有其發展歷程,爸媽應瞭解孩子在不同年齡應有的語言表現,做為孩子語言發展的參考依據。
0~6個月》尋找聲源
一般而言,0~6個月的寶寶尚不具有語言能力,也許會喃喃發出「咯咯」、「伊伊呀呀」、甚至因為生氣而發出「啊、啊」等無意義的聲音,然而,洪依利醫師指出:「在這階段,最重要是觀察孩子對於聽覺的反應。」比方說當父母播放音樂時,孩子是否出現不同的表情,甚至手舞足蹈。
原則上,聽力正常的孩子在4、5個月大時會開始主動尋找聲音來源,至於大人叫喚寶寶名字,孩子是否知道正在叫他,王珮怡治療師指出:「可能不明確,不過對於熟悉的聲音會有反應,例如:爸爸、媽媽或爺爺等照顧者的聲音。」
6個月~1歲》瞭解簡單語氣
6個月~1歲的孩子開始吸收語彙。
6個月~1歲的孩子開始吸收語彙,洪醫師表示:「會發出類似子音的聲音。」例如:生氣或高興時發出明顯的「ㄉㄚ ㄉㄚ」,或「ㄅㄚ」、「ㄇㄚ」等不具有意義的聲音。
這階段孩子或許能夠明白部分情境中簡單常用的語彙,然而,王治療師指出:「與其說『語彙』,不如更精確的說『語氣』。」例如:媽媽對孩子說:「不行」,他可能會停下來,彷彿知道這行為不恰當。當大人逗他時,他會開心咯咯笑,具有感受語氣或表情的能力。因此,6個月孩子不見得能聽懂意思,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接近1歲,孩子能夠瞭解部分簡單語詞及語氣所代表的意義。
1歲~1歲半》發展具有意義的聲音
1歲~1歲半階段,孩子的語彙逐漸增加,這時會發展出有意義的聲音,洪醫師說明:「且聲音和影像是連結的。」
當孩子1歲以後理解的字彙持續增加,也能聽懂簡單的單字,王治療師舉例,父母抱孩子到門口,請孩子跟家人說:「拜拜」,他會揮揮手。
1歲半~2歲》說單字和疊字
這階段的孩子喜歡模仿聽到的詞彙,跟著說單字和疊字。
可是父母也許會發現,平常刻意要求孩子開口講話,他不見得願意、甚至不太理會,必須在孩子有強烈需求時,方能增加他以口語表達的機會。這時,不妨以他有興趣的事物引導他開口,例如:「你要玩車車嗎?」或是喝奶時間到了,父母沖泡好牛奶後,將奶瓶拿到孩子面前引導他:「你說喝奶奶,我才給你奶奶」。
2~3歲》嘗試組合詞彙
2~3歲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他能聽懂更多詞彙,並嘗試組合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像是「媽媽抱抱」等,也會說一些簡單的句子。洪醫師表示,孩子2歲以後說話會有動詞,並漸漸加入主詞,甚至出現簡單的句子。
而3歲後講得更明確,包括你、我、他等主詞可以區分得清楚,有些孩子還能將多段句子串成一個段落。
2歲,語言發展重要關鍵
何時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洪依利醫師表示:「其實不容易介定。」王珮怡治療師表示:「甚至可能到3歲仍在發展。」她進一步解釋,正常而言,1歲孩子所能夠自發表達的詞彙很少;但到了2歲若還沒有任何有意義的詞彙出現可能要進行評估;倘若3歲還完全沒有口語能力,則要盡快就醫。
對於孩子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約略2歲最容易觀察,洪醫師解釋:「2歲時,至少要發展5個、10個以上,甚至20~30個單字,當孩子還未具備這些能力,應趕緊介入。」
此外,寶寶在9~12個月是認知語言發展的重要關鍵期,這時多跟他互動、陪他學習事物名稱,例如:指著電風扇,告訴他:「電風扇」,他會將語言和影像進行聯結,帶動腦部刺激,日後的語言發展會較好。
洪依利
學歷:臺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臺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總醫師、桃園敏盛醫院兒童暨青少年醫學部主任
現職: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輔仁大學醫學系講師
王珮怡
學歷:陽明大學溝通障礙輔具研究所碩士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資深語言治療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4年4月號。http://www.mababy.com/